《重生之实业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乎所与人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比较优秀的学员”,肯定会被工厂选中,成为正是的工人。
  人对于未来总是会有期待感的,越是远期的期待,越是不切实际。
  比如你去问初中生,一个个都说自己以后要考清华上北大;等上了高一,目标就变成了985、211;到了高二,觉得要努力考个一本;再到了高三,能考上本科就谢天谢地了!
  ……
  印度,班加罗尔,这里是印度第三大城市,也是被印度人吹嘘成“印度硅谷”的地方。
  当年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选定班加罗尔为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因为这里司机气候比较宜人,环境也很好,适合人类居住,很适合发展精密制造业。
  印度政府也将很多国有的科研机构,搬到了班加罗尔,比如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等等。
  七十年代时候,印度又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将很多大学都搬到了班加罗尔,诸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印度的名牌大学,全都汇聚于此。
  到了八十年代,班加罗尔开始吸引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注意,当时很多国际高科技公司,为了进入印度市场,纷纷进入班加罗尔。
  比如德州仪器在1987年进入班加罗尔,IBM则在1991年进驻,通用电气也在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那时候的班加罗尔,真有成为亚洲科技中心的劲头。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印度终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IT打工仔”。特别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很多美国公司为了解决成本,将软件方面的业务承包给了印度,巅峰世纪全世界软件行业的产值有近五成来自于印度。
  实际上印度所负责的工作,几乎不所涉及到核心的研发,主要是提供软件外包服务,跟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欧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逻辑,只不过是衣服鞋子,变成了软件服务。
  比如你向美国的一家互联网企业投诉,接待你的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身处印度的客服,为你解决问题的也不是美国人,而是美国外包的印度公司。
  也正是因为涉及不到核心的研发,所以印度始终没有出现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印度这个所谓的“软件大国”,也拿不出一款世界知名的应用程序。
  后世很多“印吹”天天说印度的IT行业多么的强大,事实上早在2018年,深圳一座城市的IT产值,就超过了整个印度。而之后的几年,差距还不断的被拉大。
  印度做软件外包服务,实际上靠的就是码农足够多,然而科技发展到今天,软件自动化、机器人咨询技术、大数据分析日渐成熟,这对于“软件苦力”的需求大减。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很多大企业的客服还都是人工,现在用的全都是智能AI服务,甚至很多网店都是AI客服了,压根就不需要人工。
  软件自动化、AI职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对于印度的IT行业而言,显然是致命的打击,印度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只做外包服务的话,未来的IT产业,只有衰落这一条道路。
  然而在2000年的时候,印度的软件服务行业还是很强大的,班加罗尔聚集全世界最多的“软件苦力”,为欧美国家提供服务。
  也因此,这时候的班加罗尔正在大兴土木,兴建各种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以满足IT行业发展的需求。
  一片工地上,一名印度司机正坐在挖掘机的驾驶室里,优哉的摆弄着操作杆。
  司机所驾驶的这台挖掘机,便是富康工程生产的。
  不远处,几个拾垃圾的幼童,正一脸好奇的盯着这台挖掘机。
  司机看了看这几个孩子,大声呵斥道:“都给我滚,这里是你们能来的地方么?”
  几个孩子吓得赶紧快速跑开。
  这几个孩子是印度的“贱民”。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成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接触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贱民”。
  贱民在印度社会中的社会非常低下,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地位,而且只能做最低贱的工作。
  外国人可能很难区分印度人种姓,但是印度人却一眼就能区分出来。
  那位司机虽然不是高种姓,但也是看不起贱民的,被贱民的孩子这么围观,司机心中非常不爽,他觉得贱民没有资格观看自己工作,于是直接将那几个孩子骂走。
  而贱民的孩子也知道自己贱如蝼蚁,被有种姓的人骂了,只能赶紧离开。
  赶走了孩子,司机继续操作玩绝技,只见司机又挖了几铲子,然后铲子便有些挖不动了,发动机也开始冒烟了,随后干脆就直接熄火了。
  “这挖掘机坏了!”司机非但没有着急,脸上竟然露出了一缕笑容。
  挖掘机坏了,那么他今天就可以休息了,而且工资还不少拿!
  “这次进口的挖掘机真不错,三天两头的出故障,我也可以跟着一起休息了!”司机自言自语的说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坑你坑谁?
  工地旁边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几名印度工人正在那里聊天打诨。
  他们都是工程机械驾驶员,本来现在应该是工作时间,但是这几人看起来却像是在无所事事。
  不一会儿,年轻的项目经理来到这里,看到正闲的蛋疼工人,顿时皱起了眉头,随后他上前呵斥道:“你们几个,怎么不赶快去干活!”
  年轻的项目经理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但并不是高种姓,所以那几个司机也没有正经理会他,只是随口说道;“不是我们不想干活,是机器需要休息!”
  年轻的项目经理冷哼一声:“我只听说过人累了需要休息,可从没听说过人还没有累,机器反倒是先累了!”
  另一人则开口说道;“机器运转时间长了,就会过热,所以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让机器冷却下来,否则的话这些机器也不会工作的,不信你自己上去试试!”
  “就姑且信你们一次!”项目经理心中暗道,随后他开口问道:“那么这些机器工作多久就要休息一次?”
  那人看了看外面的天空,接着说道:“这要看温度高低了,以今天的气温,工作半小时,就需要休息了。”
  “需要休息多久才行?”项目经理接着问。
  “以今天的气温,怎么也得休息一个小时吧!”那人接着回答。
  “干半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项目经理瞪大了眼睛,仿佛在说,你这不是在故意找借口偷懒么?
  然而那几个人却直接无视了项目经理的目光,摆明了就是在说:我就是在偷懒?你能拿我咋滴?我要是连找借口偷懒都不会,还好意思喝恒河水?还算什么印度人?
  ……
  工程机械也是会“中暑”的。
  大多数的工程机械并不怕冷,但却非常怕热,特别是很多老式的工程机械,对温度特别的敏感。
  天冷的时候,机器就算是无法正常运转,但只要油没有被冻住,用热水浇一浇,打着火了也就正常了。
  但遇到高温的时候,很多机器效率会大大的降低,甚至直接趴窝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液压系统,算是工程机械当中最常见的一个系统。然而液压系统就很容易“中暑”。
  当气温过高的时候,液压系统运转的力度和速度都会受到影响,有时候会干脆熄火不干了。
  这时候就要停下来,让机器冷却一下,然后再进行运转,但是这样停一会儿干一会儿的,对于工作效率绝对是极大的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液压系统需要保持高压状态下进行连续工作,其中回就会产生比较大的热量。
  温度升高的话,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加大零部件的负载。而且在温度上升以后,液压油会随着温度上升逐渐变稀,粘稠度会降低,从而导致液压原件增大内泄量,降低工作压力,液压泵变量功能会降低,动力自然就不足了。
  另外高温还会导致发动机负荷量增加,从而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希熄火。
  这个现象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不光国产的工程机械设备会出现这种问题,进口设备也有这种问题,只不过发达国家的企业,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逐渐的缓解了这个问题。
  比如改善液压散热系统,消除液压系统内泄,增加降温设备,添加供气动力学套件、提高液压油品质等等。
  而国产的技术,在当时还比较落后,所以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设计之处也没有考虑设备“中暑”的问题,因为那些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巨头,都处于温带或者寒带地区。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芬兰等等,没有一个是热带国家。
  就好比沃尔沃,公司设在瑞典,地处北欧地区,肾虚的人夏天都得穿毛袜子,哪会考虑什么高温中暑的问题!
  所以老款的进口工程机械,也都是没有空调的,不是因为外国人没有那个技术,而是因为没那个必要。
  直到后来,中东的客户变得有钱了,开始大规模的进口工程机械,欧洲的工程机械企业才开始研发散热装置。
  散热装置也不是白装的,增加这么一个东西,本身就要收费,再加上研发成本总是要收回的,所以增加散热装置以后,产品的价格自然也得提升。
  李卫东卖给印度的设备,都是便宜货,当然没有什么先进的散热设备。
  主要也是国内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能造出合格的产品就算是不错,哪还会追求什么散热系统!
  而印度恰好就是一个气候比较炎热的国家,对于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转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别的不说,最起码缺乏散热系统的工程机械,在这里是撑不了太久的。
  ……
  设备坏了,自然要进行修理,富康工程很快就收到了印度方面的电话,让他派人去印度修理设备。
  接到这个信息以后,李卫东顿时大喜过望,他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
  富康工程的技术部,陈永华将一份名单递给了李卫东,然后开口说道:“这次去印度,我打算亲自带队,这些是随队技术人员的名单。
  其中有两个人,来自于龙工和陕工,因为有部分坏掉的设备,是他们生产的,所以需要他们派工程师,进行一下技术支持。
  我本来说要给他们的工程师算差旅费的,但他们都不要,只要咱们负责来回印度的飞机票,还有在印度期间的食宿就行。”
  “当初把订单转给他们的时候,就有协议,后续的维修保养,需要他们进行技术支持,得派人过来,现在也算是履行协议了。”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去到印度以后,能换零部件的,就不高给他们维修,还有就是零部件的报价……”
  “我记得呢,按照国内是十倍价格要!”陈永华话音顿了顿,笑着问道:“董事长,咱们要十倍的价格,是不是太黑了?”
  李卫东则是瞪了瞪陈永华,随后开口说道:“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冤大头,不坑白不坑!”
  “那印度人要是嫌贵,不肯修,或者找别人修,该怎么办?”陈永华又问道。
  “不修的话,就让设备废在那里呗,反正咱们又没有损失。至于找别人修嘛,先不说零部件是不是通用,单说那些欧美国家的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就比咱们高几十倍,他们的报价比咱们更贵!”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国内的厂家,也赚不到这个钱,之前都签过合同的,咱们把订单让给他们,但维修保养都归咱们,否则的话是要赔钱的。这年头哪有人做亏本买卖。”
  陈永华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其实卖给印度的这批产品,之所以这么快就出了故障,而且故障率也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印度的气候比较湿热。
  我之前在港岛理工大学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所以也研究过一些解决的方法。虽然当时研究的不是工程机械,但是同样的方法,应该也能应用在工程机械上面的。”
  “什么解决方法?”李卫东马上问道。
  “最好的办法当时重新设计一套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套件,这样可以增强空气流动,增加散热的效果。但是这样等于是推翻原有的设计,研发成本会比较高。”
  陈永华接着说道;“在不影响机器原本设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外部设备,来起到散热的效果。”
  “你的意思是加个鼓风机?”李卫东笑着问。
  陈永华微微一愣,随后露出了豁然开朗的表情:“鼓风机,好主意啊!我本来只是想加个散热风扇的,现在想来,加鼓风机可要比散热风扇的效果好多了!”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这是个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先不要透露出去,回头咱们还得指望这个方案,再从印度人那里赚上一笔呢!”
  ……
  老式的工程机械,没有空调,更没有冷却设备,即便是那些昂贵的进口产品也是如此。
  但是中国的两广地区毕竟是在赤道附近,气候还是比较炎热的,遇到夏季高温的事情,机器也会趴窝。
  于是聪明的中国工程师便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外面增加一个鼓风机,以增强散热功能。
  鼓风机的功率不大,但是可以带来的通风效果却很好,而且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中国人自己就能制造,不用依赖外国人。
  只不过在效果方面,鼓风机还是不如外国人专门设计的专业散热装置,而且在外观方面,增加这么一个鼓风机,也是挺丑的。
  当陈永华说起外加设备增加通风效果的时候,李卫东马上想起了鼓风机这种土办法。他也瞬间产生了一个在赚上一笔的好主意。
  ……
  许志愿是龙江重工的工程师,听这名字大概就能猜出他的年龄。
  在迪拜的工程机械展上,龙江重工从李卫东那里,拿到了一批震动拔桩机的订单,他们也顺利的完成了订单,并且按时发货。
  龙江重工是一家地处东北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是不太注重散热功能的,所以这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