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所以法国那为数不多的露天煤矿很快就采集干净了,然后便只能从地下挖煤,而这就少不了煤矿工程师。
早在路易十八时代,法国就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学校,也就是圣艾蒂安高等矿业学院,为煤矿培养人才。
也就是说法国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已经存在了二百年。因此法国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煤矿工程师,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法国的煤炭资源已经快要挖光了,再加上煤炭容易造成污染,而法国又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因此法国开始逐步的淘汰煤炭。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法国才完全淘汰了煤炭。
根据法国的政策,自从1985年开始,所有的煤矿就不再招收新员工了,法国境内的煤矿也会逐步关停。
对于煤矿工人的安置,法国也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更多的失业补助,比如45岁就能申请退休,而且退休金会比较高,比如高达数十万法郎的创业补助。
按照这些优惠政策,煤矿关停以后,那些因此失业的煤矿工人,完全可以靠着失业补助金熬到45岁,然后直接申请退休。这等于是拿着国家福利,养着这些失业的煤炭工人。
不用辛苦的挖矿,天天坐在家里就有钱可以领,煤炭工人自然是乐意的很,所以当时法国的煤炭工人,巴不得自己工作的煤矿尽快被政府关停。每当煤矿关停时,那些失业工人的脸上全都充满了笑容。
到了2002年的时候,整个法国只剩下最后三所煤矿还在运营,而在2004年的4月份,法国最后一所煤矿也被关停。
与此同时法国大力发展核能,当煤矿关停的时候,法国八成以上的电力,都是由核能供应。
而且这些核能发电不光是法国自己用,还卖给德国等周边国家。
与之相比天天高喊环保的德国,在减煤方面还真不如法国。
德国给煤矿工人的福利,不像是法国这么的大方,因此关闭煤矿的阻力也会大很多,直到2018年,德国才关闭最后一所煤矿,比法国晚了整整十四年。
当时的法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煤炭工程师,却关闭了所有的煤矿,这些煤炭工程师瞬间都成了失业人员。
而且这些人想要再就业,也不太容易。
法国本土的煤矿都关了,肯定没有煤矿工程师的生存空间,法国周边的国家,也都在逐步的淘汰煤炭,转为使用核能和天然气。
东欧国家诸如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倒是有煤炭产业,但那些地方也不缺煤矿工程师。
这些国家经济虽然不发达,但都有苏联留下来的重工业底子,挖煤的技术水平并不算差。
所以法国这些被淘汰的煤矿工程师,除了转行之外,就只有领失业救济金这一条路。
对于李卫东而言,这当然那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
虽然法国工程师的薪水会比较高,但这笔钱肯定花的是物有所值的。
法国这种传统的工业大国,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他们花费二百年时间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水平肯定不会比中国的煤矿工程师逊色,甚至还会更胜一筹。
而且这些工程师还都是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经验的,引进到中国,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
李卫东也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若是换做几年前,即便是给钱,这些法国工程师都未必愿意去中国。
以法国人的性格,哪怕是薪水略少一些,也更愿意在法国本土工作。
若是玩几年的话,等这些法国煤矿工程师年纪大了,都退休了,也不会愿意离开法国。
二十一世纪初的时间刚刚好,法国的煤矿都已经关停,有一批法国的煤矿工程还都处于壮年,如果还想找到一份工作的话,就只能被李卫东拐去中国。
在李卫东的高薪聘请下,的确有好几位不愿意退休的法国煤矿工程师,愿意去中国工作。
……
赵金山望着几位法国工程师,一脸满意的说道:“一看这些工程师就挺靠谱的。”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李卫东笑着问道。
“看年纪啊,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看看这几位工程师,胡子这么长,有些还都有白胡子了,肯定是有技术,又有经验!”赵金山开口答道。
李卫东则微微一笑,开口答道:“老外本来就显老,可能十八九岁就一脸大胡子了!不过你说的倒是没错,这些工程师啊,都是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
法国的煤矿自从1985年开始,就不再招聘新员工了,所以这些工程师,至少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西方的技术也的确比咱们发达,这些法国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只少不比国内的水平差。”
“那太好了,时不我待,我现在就安排这些工程师下矿!”赵金山开口说道。
“先别着急。”李卫东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想要这些法国工程师给咱们卖命的话,得先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
“不是已经预付他们一笔薪水了么!”赵金山嘟囔道。
“欧洲工人跟咱们中国工人不一样,光给钱还不够,得注重人文关怀!这样他们才能安心的待在中国工作。”李卫东开口说道。
“啥是人文关怀?”赵金山不解的问。
“就是让他们先吃好、喝好、玩好,等他们觉得在中国工作,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再派任务给他们。”李卫东回答道。
“那就先带他们去逛逛景点,吃点美食?”赵金山开口问。
“恩,也可以带他们去按个摩,做个马杀鸡什么的,缓解一下旅途的辛劳。”李卫东轻声说着嘀咕道:“法国人都是老色胚,应该会吃这一套。”
……
辉源实业,孙崇信多日未收到赵金山的回信,免不了也有些着急。
“这赵金山也是沉得住气啊!我本以为给他看了那份会议记录之后,他很快就会向我妥协,把20%的股份卖给咱们,却没想到他到现在也没有来找我!”孙崇信开口说道。
“我打听过了,赵金山还在四处寻找煤矿工程师呢!或许他以为,可以从别的地方找到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吧!”旁边一位副总开口说道。
“天真!”孙重回冷哼一声,接着说道;“看来我们得想办法,推他一把了!”
“董事长,你有什么好主意么?”旁边另一人开口说道。
孙崇信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我听说国家安全生产办的杜主任,最近要来西部的几个产煤大省视察安全生产工作,他们东山矿业不是煤炭行业中知名的民营企业么?这可是标杆性质的企业啊!
我们可以想办法推波助澜一番,让杜主任去视察东山矿业的煤矿,领导们看到东山矿业生产效率低下,肯定会要求他们提高生产效率。等到那个时候,就轮到赵金山上门求我了!”
第六百四十九章 也曾勤劳过
第一批法国工程师已经投入到工作当中。
李卫东有些担心法国工程师无法适应中国的工作环境,便亲自到矿上查看情况。
“老张,这些法国工程师不难伺候吧?”李卫东开口问道。
“法国工程师的工作还是很认真负责的。我之前也见过一些大煤矿的技术员,觉得他们的工作态度,比咱们中国的技术员还要好。”老张开口答道。
“那生活上呢?法国人有没有抱怨?”李卫东又问道。
“也没有,我一开始也以为,法国人会觉得咱们矿上生活太艰苦,会受不了。不过后来发现,这些法国人也挺能吃苦的。”
老张接着答道:“我们矿上有大锅盖子,能收国外的电视台,所以每天下班以后,这些法国人就朝电视机前一坐,配着羊肉,喝上几杯黄酒,喝醉了就睡觉,也不闹腾!”
“法国人喝黄酒?”李卫东愣了愣神,心说你该不会是红黄色盲吧!
“可不是黄酒么!我刚开始以为法国人肯定喜欢喝红酒,于是就专门买了红酒。结果法国人说咱们的红酒不喝好喝,不如法国红酒地道。
我给他们喝了白酒,结果他们说白酒太辣了,不合他们的胃口。我又拿啤酒给他们喝,他们又说咱们的啤酒味道太淡,没有麦香味道,也不如法国啤酒好喝。
当时我还琢磨着,这些老外真难伺候,恰好其中一个法国工程师看到我那瓶老黄酒,非要尝一尝,结果一尝就喝上瘾了。法国人觉得黄酒味道甜,比较对他们的胃口。
不过黄酒这东西度数虽然不高,可喝着上头啊,这些法国人喝起来也没个节制,几杯酒下肚,酒劲上来了,很快就醉了,然后就睡了。
黄酒这东西虽然容易醉人,但不像白酒那样酒醒了还会晕乎乎的。这些老外虽然喝醉了,睡一觉也就好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老张开口解释道。
“把人灌醉了,也就不闹事了,这倒是个好主意。”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饮食上,法国人还习惯么?”
“他们喜欢吃刀削面,都快吃上瘾了。”老张接着解释道;“之前请这群老外吃喝玩乐的时候,让他们见识了一下我们这里的刀削面,当时把他们全都惊到了。
结果他们现在三天两头的吵着要吃刀削面,而且还得是师傅当着他们的面先削才行。我干脆就专门请了个做刀削面的师傅,天天给这群法国人做刀削面吃。”
“都说法国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看来这些法国佬也没怎么见过世面啊!”李卫东心中暗道。
李卫东又去跟法国工程师交流了一番,让他感到庆幸的是,这些法国工程师真的没有偷懒,而且工作态度也非常认真负责。
李卫东的印象中,法国人以浪漫著称,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也是比较的散漫。日常工作时慢慢悠悠,到时间就下班,时不时的再闹个小罢工,要求加点福利之类的。
然而这些法国工程师却跟李卫东想象的不一样,最起码他们非常的敬业。
人们普遍认为,法国工人是比较懒惰的,但实际上,法国工人也曾勤劳过。
其实当年的法国工人并不懒,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和严谨态度,一点儿都不比德国人逊色。
换个角度想的话,如果法国工人懒惰的话,法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家。靠着殖民和掠夺,的确可以带来财富,但是却带不来工业的发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工业强国,还是得靠劳动来创造。
很多人觉得德国的工业是欧洲最强的,事实上欧洲大陆的第一工业强国,一直都是法国。
单纯论工业产值的话,德国的确要领先一些,但是论综合工业实力的话,却是法国要更胜一筹。
整体科技水平上,英法德日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只不过英法德日的人口和资源,不支持他们点满全部的科技树,所以这几个国家的在科技方面,算是各有擅长,不像美国那样全面开花。
但是法国的优势是他拥有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方面无论是英国、德国还是日本,都不如法国。
有一些东西,法国能做出来,但是德国和英国却做不出来。反过来的话,德国或者英国能做出来的东西,法国也能做出来,可能只是性能差一些。
就工业体系的完整程度而言,全世界只有中美两国能胜过法国。
二战结束以后,欧洲进入到了恢复期,和平带来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婴儿潮,充足的劳动力,又反哺了经济的成长。
所以这一代战后婴儿潮的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再享受着经济增长的红利,他们小的时候,是经济快速恢复的时期,他们长大以后,又是经济快速成长的事情。
因此对于那一代人而言,生活中充满了机遇,只要肯努力工作,就能发家致富。
日本也跟欧洲差不多,战后婴儿潮的这一代人,只要肯努力工作,就很容易积累财富。只不过后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打断了这一进程。
中国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期也是遍地是机遇,不管你出身如何,学历如何,肯努力的话,总归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很多五零后和六零后可以轻松的完成财富的积累,完成阶层的跃升。而等到八零后、九零后长大了,再想去积累财富就困难的多,很多东西,生下来有就有了,生下来没有,大概一辈子就不会拥有了。
正是因为努力工作能积累财富,所以婴儿潮的这一批欧洲工人,也要比他们的后辈更加勤劳。
整个欧洲的情况都差不多,战后婴儿潮的这一批人相信努力工作就能改变命运,所以他们愿意去工作。
哪怕是后世被全世界嘲讽为“懒汉”的意大利人,在战后婴儿潮这一代,也都是吃苦耐劳的工人。看看那些知名的意大利品牌就知道,基本上都是二战后发展起来了。
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愿意一天到晚坐在工作台前,用手工去制造精美的包包。而现在的意大利人,那还有人愿意干着活?奢侈品生产都给外包出去了。
李卫东所雇佣的这些法国工程师,基本上都是战后婴儿潮的那一代人,也是法国最后一批吃苦耐劳的工人。
之后随着社会福利的提升,七零后、八零后、还有九零后的法国工人,便不会像他们父辈那样勤劳了,因此现代人才会觉得法国人很懒散。
这一切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税收政策,二是社会福利。
自从冷战结束以后,法国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一直在缩小。按说收入差距减少,意味着财富分配更加平均,那么贫富差距应该缩小才对。
然而法国的贫富差距却一直在扩大。
很明显,理论上的经济学,跟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完全不同的。也因此世界上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是那种马后炮型的经济学家。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产生一大批的中产阶级,当中产阶级逐渐便为社会主流时,这个国家距离发达国家就不远了。
法国也是如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法国家庭进入到中产阶级的行列。
然而这些中产阶级,是法国纳税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