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叔,这毕竟是你们村集体的企业,我要是直接买下来,肯定不合适,这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政策方面未必允许啊!所以啊,咱们还是搞成股份合作制,我就参股拿分红。”李卫东开口说道。
  “那你也不用出十万块钱啊,我们这个厂,真不值这么多钱。我要是收你十万块钱,才给你50%的股份,不是坑你呢!回头你姐夫知道了,得说我连亲戚都坑!我们沈福屯可干不出这种事情来。”沈正开口说道。
  “二叔,你多虑了,我这十万块钱,又不是白给你的。”李卫东接着说道:“我是这么想的,这钱我投进去,一部分是购买原料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做设备升级,还有一部分,咱们买辆小货车,回头送货也方便。
  另外的话,这是村集体企业,我一下子那走一半的股份,总得给你们的村民有些说法吧?所以我打算,再从这十万块钱里拿出一部分,算做是给村民的分红,每户给个一二百块钱的,这样也省的村民对我有意见。”
  “恩,也行吧,有辆小货车的话,回头村里拉粮食也方便一些,至于给村民的分红,每户一百块钱就不少了。”沈正开口答应下来。
  沈正毕竟是村里的大队书记,当然得考虑村里的利益,能够给村里添置一辆小货车,每户再给一百块钱的分红,这是实打实的好处,沈正肯定不会拒绝。
  而对于李卫东来说,他也不在乎多掏这几万块钱。
  这种村集体企业都是地头蛇,本来就是野路子出身,各种骚操作更是多的很。跟这种村集体企业或者乡镇企业打交道,可跟国企不一样。
  国企职工都是有组织的,也是讲规矩、讲纪律的,在国企当中,领导干部是有权威的,领导发话,下面的人都会听。这是一种金字塔形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而在村集体企业或者是乡镇企业,职工基本都是农民,并没有那么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村集体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像是以前的生产大队,由一个或者两个大队长,带领大家一起干活。村集体企业的领导之所以发号施令,靠的也不是行政指令,而是在村里的威望。
  就比如沈正,他之所以能成为沈福屯的大队书记,不是因为他有那一纸任命,而是因为他在村子里的威望能够服众。
  在有些村庄里,村民之间还都是亲戚,走进村集体企业的车间里,先喊一圈二大爷、三叔、四表哥之类的,这种宗族性质的企业,也不可能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在宗族性质的企业模式下,一个外村人想要介入村集体的企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同一个村里面的人抱团排外,这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李卫东虽然跟沈正也算是亲戚,但毕竟是外来人,想要在沈福屯里站稳脚跟,光靠城里人的身份还是不够的。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先撒一波钱,让每户村民都拿了好处,村民们得了分红,自然也就不会再排斥李卫东,这样李卫东才能介入到洗衣膏厂的管理当中。
  以李卫东的财力,完全可以直接买下整个洗衣膏厂,搞股份合作制,听起来更像是出力不讨好的亏本行为。
  但李卫东却不能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在1987年,政策上还没有信承认私营企业的合法性。
  中国是在1988年修宪的时候,才明确了私营企业的合法地位,所以理论上说,在1988年之前,中国是没有私营企业的。
  在那个时代,你可以去办张体户工商执照,去当个体户。但是想要办理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对不起,没有那个东西!
  所以要是有人说,在1988年以前搞私营企业,纯属瞎扯淡,压根就是不合法的!
  当时南方有很多雇佣上百人的作坊,从法律定义上依旧是个体户,而不是私营企业,因为没有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
  一个企业,若是连营业执照都没有,那么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很多限制。
  当时的个体户想要变为企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进行挂靠,比如将企业挂靠在乡镇上,这样企业名义上也就成了乡镇企业。
  第二个途径就是找几个股东,把企业搞成股份合作制,也能算做是集体企业。
  李卫东对于这些政策,当然是很了解的,所以他才没有将整个洗衣膏厂直接买下来,而是选择持股50%,这样就保持了洗衣膏厂股份合作制的性质,也就不违反政策。
  之所以是持股50%,也是为了规避政策上的风险。在私营企业尚未合法之前,若是私人持股超过了公家的持股,说不定又会引来深恶幺蛾子。
  李卫东虽然知道,私营企业的政策会越来越开放,但他也犯不着拿自己千万身家,去试探政策的底线。
  万一要是马失前蹄的话,真被当成是资本家抓起来,那可就冤枉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服装厂里,李卫东站在烘干机前,望着一块块羊剪绒面料,被滚轴推出了烘干机。
  李卫东拿起了其中一块羊剪绒面料,双手使劲的揉了揉,满意的笑了起来。
  “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王厂长,接下来生产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从今天开始,亚麻汽车坐垫的生产就停一下吧,四个车间全部转产羊毛汽车坐垫!”李卫东开口吩咐道。
  副厂长王京拿起一块羊剪绒,不光是用手揉了揉,还贴在脸上搓了搓,开口叹道:“厂长,这东西摸起来也太舒服了,给我做贴身的衣服穿都行,拿来做成汽车坐垫,还真有些暴殄天物啊!”
  “你懂什么,做成汽车坐垫,拿到广交会上,卖的都是美元,到时候再给你发奖金!”李卫东开口说道。
  听到要有奖金,王京憨厚的笑了笑,随后开口说道:“厂长,你放心,我马上去安排工人进行生产!”
  王京去找四个车间主任,安排生产工作,王凯平则凑了过来,小声说道:“厂长,这羊剪绒的材料可贵了,我算了一下,这一套汽车坐垫,光是进羊剪绒面料,就得花一百多块钱,顶的上我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还不算加工的成本。”
  “所以咱们也得卖贵点啊!这一套羊毛汽车坐垫,怎么也得卖一百多美金。”李卫东开口说道。
  “一百多美金?这么贵的话,老外舍得买么!”王凯平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上次去参加广交会,我见过很多外商,一个比一个抠门,一美元一个的白瓷盘子,还都得讲价!”
  “你遇到的那是穷外商,都是亚非拉的穷兄弟。”李卫东笑了笑,接着说道:“咱们这东西,是卖给美国人、加拿大人和北欧国家的,他们都是土豪!就好比沃尔玛的那个戈登,都是十万十万的订货,别的外商哪有那么豪气。”
  王凯平点了点头,表情却有些犹豫,仿佛有话要说。
  “王哥,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好了,咱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李卫东开口说道。
  “那好,我就实话实说了。”王凯平接着说道:“厂长,咱们全部转产羊毛汽车坐垫,还是有些冒险,万一要是卖不出去的话,岂不是亏大了。
  我觉得,我们厂还是应该保留一些亚麻汽车坐垫的产量,毕竟在上届的广交会上,亚麻汽车坐垫卖的挺好的,下一届广交会,亚麻汽车坐垫的销量也不会差。”
  “王哥,你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下一届广交会,我们的亚麻汽车坐垫还有没有可能,继续一家独大?”李卫东笑着问道。
  “厂长,你是说别的厂家也会仿造我们的亚麻汽车坐垫?”王凯平说着,自顾自的摇了摇头:“不太可能吧,想要做这种亚麻汽车坐垫,得需要进口编织机。之前杨鹏是试过的,国产编制机做出来的填芯辫,根本不合格!”
  “既然我都能弄来进口编织机,那你怎么知道,别的企业弄不来进口编织机的?”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语重心长的解释道:“杨鹏他弄不来进口编织机,是因为总公司那边没有能力弄到外汇,自然也就买不到进口编织机!
  咱们运输公司毕竟只是个市级企业,但能去参加广交会的,至少也都是省级企业吧,还有很多国家级企业,他们弄几万美金的外汇,可比咱们运输公司容易多了!有些常年搞出口的企业,自己就有外汇存留,买几台进口编织机,岂不是容易的很?
  上一届广交会上,我们的亚麻汽车坐垫一下子赚了四百万美金的外汇,这可是放了一颗大卫星,不知道背后会有多少企业眼红!为了赚这四百万美金的市场,那些大企业绝对舍得花七八万美金,进口几台编织机。
  这亚麻汽车坐垫,太容易进行模仿了,顶多也就能赚一届的广交会,我当初推出这个产品,也只是想着赚一波块钱,并没想着细水长流。所以当时在广交会上,我才给出了29美金的高定价。
  我估计,下一届的广交会,至少有十家企业,会拿出他们生产的亚麻汽车坐垫,而且人家还都是大企业,底子可比咱们厚多了,咱们可竞争不过人家。
  我们这种小厂,要想跟人家大企业竞争只能搞差异化,去卖别人没有的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能从哪些大企业口中枪一口饭吃!”
  ……
  羊毛汽车坐垫,就是李卫东准备的新产品。
  亚麻汽车坐垫适合夏天使用,与之对应的,当然是适合冬天使用的羊毛汽车坐垫。
  羊毛汽车坐垫,主要是由羊剪绒面料做成的。正常的羊毛是有绒毛的,所以很容易粘连,而经过剪绒之后的羊剪绒,比较不容易粘连,而且还不会轻易的压塌,能够保证羊毛面料的舒适性。
  而且经过剪绒之后的羊毛,弹性和耐压度都有提升,不容易变形,经久耐用,是制作坐垫的良好材料。
  羊毛作为纯天然的毛皮制品,不仅能保暖,还具有透气、防湿、防蛀等特点,不仅坐上去更加舒适,对于关节炎患者是有保健的功能。
  不过这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后世的话一套质量合格羊剪绒羊毛汽车坐垫,最低也得1500块钱,那种四五百块钱的,绝对不是纯天然的羊剪绒。
  这种昂贵材料做成的产品,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肯定是消费不起的,还得拿到广交会上卖给老美。
  ……
  沈福屯洗衣膏厂已经正式更名为沈福屯化工厂,专门生产纺织用柔软剂。
  沈胜利坐在了幺三零小货车的驾驶室里,对着外面的沈援朝挥了挥手,开口说道:“大哥,我去毛纺厂送货了!”
  “行,路上慢点!”沈援朝说着,又看了看车上一桶桶柔软剂,确认不会从车上掉下来。
  就在此时,摩托车声从远处传来,李卫东骑着十八手幸福二五零,进入了化工厂大门。
  “二哥,这是要去送货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是啊,去毛纺厂。”车里的沈胜利答应了一声,接着说道:“卫东,屋里有刚烧好的热水,你亲自己倒着喝,我先走了!”
  沈胜利说着,一踩油门,幺三零小货车晃晃悠悠的走了出去。
  李卫东则对一旁的沈援朝说:“大哥,给我拿两小桶柔软剂,我去一趟毛巾厂,让他们试试咱们的货。”
  “行,你先进屋歇着吧,我给你捆好了再叫你!”沈援朝开口说道。
  沈援朝和沈胜利,都是沈正的儿子,也是李卫东大姐夫的堂弟,他们年龄都比李卫东大,所以李卫东称呼他们为“大哥”和“二哥”。
  如今这化工厂,就是由这两兄弟来管理,哥俩一个管车间生产,一个管送货收款,把化工厂经营的有声有色。
  至于李卫东,主要负责跑业务。
  李卫东毕竟是当过调度员的,人脉关系广,也知道哪些企业需要使用柔软剂,于是便化身为推销员,挨个厂家跑着去进行推销。
  李卫东的这种柔软剂,是九十年代的技术,柔软效果比起八十年代的柔软剂要好的很多,所以很快就打开了青河本地的市场。
  现如今,沈福屯化工厂已经打算要扩建厂房,然后再买个容量大一些的反应釜,准备扩大生产规模。
  ……
  青河市第二化工厂,又到了例会时间。
  会议室中,有一半都是韩国浩的亲戚,另一半则是韩国浩一手提拔起来的铁杆手下。
  韩国浩就像是个大家族似得,居中而坐,听取各部门的汇报。
  只听物资处的处长开口说道:“厂长,最近天气炎热,仓库里储存的产品,有些已经变质,无法正常使用,所以近期我们得倒掉一部分变质的产品。”
  一听要倒掉产品,韩国浩有些心疼,他开口问道:“数量多么?”
  “有二十几吨吧,主要都是柔软剂。”物资处长答道。
  “二十几吨,怎么这么多!”韩国浩眉头一皱,随后开口说道:“计划处那边是怎么搞的?若是多生产一两吨也就罢了,怎么一下子多安排了十几吨的计划?现在卖不掉,都坏掉了,厂里光是原料,就要损失好几千块钱!”
  计划处长马上说道:“厂长,我们都是正常安排生产计划的,一吨也没有多安排。这产品积压嘛,应该是销售处的事情,是他们没有把产品卖出去。”
  韩国浩又望向了销售处长。
  销售处长赶紧说道:“厂长,最近这两个月,柔软剂的销量的确是大不如前,好几个以前从我们这里进货的厂家,都没有买咱们厂的柔软剂。”
  “为什么?难不成那些厂子都倒闭了?”韩国浩开口问。
  “这倒没有,除了柔软剂之外,其他的产品还都是从我们这里进货的。”销售处长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猜,那些厂家可能找到了其他的供货商,所以就不从咱们这里提货了。”
  “这青河市,除了我们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化工厂能生产柔软剂!”韩国浩冷哼一声,但下一秒,他便想起了之前来寻求合作的李卫东!
  韩国浩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立刻给我去查,看看除了我们之外,还有那个化工厂能生产柔软剂!”


第一百二十五章 明目张胆抢生意
  李卫东又一次来到了羊城,参加广交会。
  广交会每年有两次,之前李卫东参加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