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1990-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着王雅婷贴心的话语,王朝阳忍不住感叹的说道:“有一个这么好的妹妹,真是你哥我最大的福气了。”

    “戚!”王雅婷满脸的笑意,但还是故意的嘟了嘟嘴,撒娇道:“拍马匹可是不管用的奥!”

    等王朝阳再次带着妹妹回到了家,爸妈已经把饭菜都做好,只等着他们兄妹了。

    今天的晚饭格外的丰盛,烧了三荤两素,摆上了整整一桌。

    在前世应酬中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朝阳,此时看着桌上普普通通的家常饭菜,却是胃口大开。

    能够有机会再次回到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老房子,能有机会再和年轻时的爸爸妈妈、还像个小孩子一般的妹妹坐在一起吃顿饭,王朝阳此时只想感谢上天能让自己重生这一次。

    看着身边的家人们,他在默默的在心底发誓,这一世,绝对不会让他们再像前世一样,那么辛苦的操劳。

    菜过五味后。

    饭桌上,王震终于开口,对着兄妹二人说了自己服从组织安排,领证下岗了的事情。

    听到父亲的话后,王朝阳和王妈没有什么反应,只听王雅婷惊讶的说道:“爸,你怎么就突然下岗了!你是不是贪污了?”

    本就沉着一张脸的王震一听到女儿的话,面色更加深沉了,气愤的说道:“你爹我原来是上过战场的军人,是党员!就算是我吃不上饭了,也不可能去干这种事!”

    说完,王震又像是泄了气一般,接着叹气道:“现在国家形势政策就是这样的,鼓励工人下岗再就业。我们部门今年有五个指标,领导挑来挑去,都是身上负担不轻的工人,一旦下岗,可能明天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思来想去,我作为列车长就主动提出下岗了,咱们家是双职工家庭,而且我还是整栋列车里唯一的党员,这件事我不去做,等谁做?”

    “那也不能就让咱们家遭殃啊!”王雅婷委屈的说道,“哥哥马上就要上大学要交学费,我还没读完初中呢……”

    听着女儿的话,王震低下了头,默默的点上了一支烟,嘴里只是轻声的重复道:“国内形式不好……形式不好……”

    ……

    在这剩下的六天时间里,王朝阳将高考所有的内容都大致温习了一遍,凭借着自己微弱的印象,他又靠着直觉主攻了几部分的内容。

    就在这紧张的复习氛围当中,六天的时间一眨眼便已经过去了。

    六月六日的早晨。

    王朝阳早早的拿着准考证进入了考场,他又仔细的核对了一遍自己的座位号,随后安静的坐了下来。

    这熟悉的考场,已经是他第二次踏入了。

    考试前五分钟,铃声准时响起,监考老师开始下发试卷,大声的提醒着所有人在试卷上写好准考证号的姓名。

    五分钟的时间过去,考场里的铃声再次响起,第一门的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王朝阳先是深吸了一口气,吐出。随后不慌不忙的握起了笔,向窗外望了一眼。

    窗外的阳光明媚,花红柳绿,一切都透露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隔着窗,他仿佛看见了今后那灿烂的生活正在向他挥手。
………………………………

第六章 半年后的目标

    1990年的公交站牌还没有遮雨棚,左右只有两根水泥柱立着,上面浇筑了一块小平台,像小伞一样撑开。

    第一班车的时间,公交站等车的人还不多。趁着公交车还没来的时候,他开始认真的研究了一下站牌,确认自己印象中前往火车站的那班公交,是在这个站点经过的。

    “我说大哥,你是不是昨天高考没考好,怎么刚考完就要拉着我去乌市啊?“

    “到底怎么了,你和我说,我保证不告诉叔叔。”

    国尚武还在揉着还没睡醒的眼睛,伸着懒腰对王朝阳埋怨道。

    就在他刚舒展完身体的下一秒,公交车准时而至。

    就在即将上车的瞬间,国尚武的肩膀被人撞了一下,脚下一个没站稳,饶是他一米八几的个子一身的肌肉,也整个人向后踉跄着退了好几步才将将停住。

    “他妈的,谁啊!”他先是走上了公交车,随即回头对着车外骂道。

    王朝阳在下一秒便反应了过来,连忙将手摸向国尚武的上下口袋,确认了钱包还在后,也回过头来,透过车窗向外看了过去。

    就在他看向车外,与刚刚撞了国尚武的那个人对视的时候,旁边几个大人模样的乘客偷偷的拉了几下他的手,示意他不要去惹那个人。

    实际上就在王朝阳和国尚武在看清了对方的长相之后,也没有打算再去招惹冯天宝,这个家伙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在两年前国尚武还差点被他带人给群殴过,所以尽管过了三十年,王朝阳还是记得他。

    冯天宝是王朝阳在高中这三年以来,哈市黄姑区附近几条街最“凶狠”的混子,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小混混的头儿。

    而之所以说他们是小混混的原因是,这一大群人在冯天宝的带领下,整天四处闲逛,只会和别人打架斗狠,和哈市其他那些整日游走在黑色地带,只知道搞钱的人不一样,没有任何的目的性。

    在90年代,这些上了道的社会人最喜欢做的生意便是开游戏厅、开网吧,还有录像厅等等的各种娱乐产业,而且哈市中的这部分人里面,确实有一小拨在日后赚到了大钱,成为了成功人士。

    可是冯天宝却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出来带人混,纯粹只是为了一个“威名”

    而此时正在马路上追击着其他人的冯天宝,似乎并没有听见国尚武的叫骂声,在公交车前面一闪而过了。

    ……

    1990年6月12日,凌晨五点。

    在还未提速的绿皮火车上晃了近六十个小时之后,疲惫不堪的王朝阳和国尚武踏上了盛海的土地。

    是的,在交通还不发达的90年代,大部分通往南方的绿皮都是选择在盛海进行换乘的。

    此时王朝阳手里剩下的钱,总计还有八百五十三块零六毛。

    其中五百块是王朝阳从家里要的,剩下的四百块则是向他身边所有朋友们借来的。

    因为父亲是干部下岗,所以工厂里还是给了两千多块钱的补助钱,也正因如此,王震才会同意王朝阳提出的,想要去乌市作为毕业旅行的要求。

    对于军人出身的王震,毕业旅行这种小资们才会提出来的想法,他其实是不想支持的,但就在王朝阳高考结束的当天,父子二人进行了一场“秘密谈话”。

    王朝阳通过搜集得来的报纸、新闻,逐条逐句的给王震分析了国内航空飞机,即将面临紧缺的势头。随后,他又通过国际形势,给家国情深的老爹讲述了毛熊国的惨烈现状。

    为了秉持着国际友好大交流的前提,王朝阳动用了全部的话术,终于把老爹说动心了。

    当然,是在王震召回几个弟兄,先开始运输倒卖少批量小商品的前提下。

    王震虽然对王朝阳的话半信半疑,但是从毛熊国倒货到底有多暴利,他还是清楚的。

    况且,对于自己下岗一事,王震的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王朝阳给他描绘的前景可谓是一片开阔,若是能够通过跨国卖货大发一笔,赢得老领导老同事的刮目相看,王震心中的这一口气才能痛快的发泄出来。

    对于半年之后,老牟子和毛熊国做的那宗震撼全国的买卖,王朝阳看的一阵眼红。

    1991年初,蜀川航空的人流量暴增,计划着要购买飞机扩充机组,但是苦于没有购机的渠道,而正在这时,处于内忧外患毛熊国,恰好有四驾图…154飞机陷于无人购买的困境。

    于是,在没有外贸经营权,没有资金,名下更没有航空公司的情况下,老牟子硬是左右逢源,将“空手道”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他先是和毛子方面洽谈妥当,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将四架飞机运回到国内,迅速的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

    接着他又用贷款下来的钱,购买下了500卡车、价值四亿软妹币的日用小商品运至毛熊国,换回了这四架飞机。

    这左右一倒一卖,老牟子净赚了最少一个亿!

    可是说是九十年代万千倒爷当中,最巅峰的操作!

    对于这个机会,王朝阳自然不想放过,自己老爹在毛熊国那边的人脉、渠道高出了老牟子不止一层,这白拿的一个亿,屯到自己的家里难道不香吗?

    但是在这六个月之内,老爹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作为援助。

    而这六个月,就要看自己的手段了。
………………………………

第七章 初到盛海

    虽然这一次的计划,看起来只是最正常不过的异地进货——本地卖货方式,但现在是九十年代,交通运输还不发达的九十年代。

    全国各地还都停留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阶段,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被运输问题给阻遏在了当地,无法销售出去。

    也正因此,倒爷这个行业才会在九十年代流行起来。

    温市和乌市正是所有倒爷的集中地,温市的皮鞋在九十年代,是全国之内当之无愧的最受欢迎产品,至于乌市的小商品制造,则是以价格低廉实用的标签,而更为出名。

    1990年,李诚儒在京城西单盘下了一个两三千平米的店铺,开了一家服饰专卖店——特别特。

    有别于传统的商场,在特别特的店里,摆满了产自全国各地的服装和鞋子,晋江、温州制作的皮鞋,广州和金华生产的汗衫,东北的皮草……

    整个特别特的店里,都被各式各样的服装饰品给填满,带给了九十年代人们无与伦比的冲击感。

    特别特自开业当天起,便一直处于爆满的状态。

    而特别特开业第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恐怖的五十万元,开业后直至93年,它的日营业额便没有再低于过这个数字。

    特别特其恐怖的吸金能力,也让李诚儒在90年代成为了京城中的红人,对外号称为“京城四李”。

    特别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它只是代表出了90年代的一种现象:

    贫乏的物质文化生产,已经跟不上人们飞速增长的收入和需求了。

    1993年,粮票布票宣布全面取消。虽然距离现在还有三年的时间,但是各种票据对于人们购买的约束力,已经几近消失了。

    王朝阳正是打算在哈市,模仿特别特的销售方式,开店售卖由自己从江省乌市、温市大批量进来的服饰和小商品,完成自己第一次的原始资金积累。

    但是在这之前,自己必须在盛海先摸清楚南方沿海城市的物价和消费水平。

    大巴车在百货大楼站停了下来。

    二人下车,看着眼前这座宏伟的建筑。

    盛海百货大楼,如今全盛海人流量最大的商厦。

    九十年代初的盛海,不是没有专门售卖奢侈品的商场,只不过那些对于现在一心只想要通过倒买倒卖,来赚一笔大钱的王朝阳而言,暂时还接触不上。

    今天正值周末,盛海百货大楼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王朝阳左钻右钻,终于挤进了一家最为生意火爆的女装店门前。

    店内每一个货架的前面,都围上了七八位正在挑选衣服的女性,他大致扫了一圈店里顾客的相貌,大致都在30…40岁左右。

    果然,中年女性永远都是消费的主力啊……

    王朝阳一边在心里感叹着,再次定睛看向了衣服下面的价格标签。

    “纯棉制连衣裙……售价…五十八??”

    看到价格后,王朝阳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

    “乖乖,这也太贵了吧!”

    在90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不过六七十元钱,这一件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连衣裙,居然要花上老妈一个月的工资?

    “啧!安拉小伙子,你要是不买的话,就不要在这里乱讲话好不啦,我们店里的东西可是出了名的物美价廉哦。”

    听到王朝阳的话,服装店的老板娘皱着眉的走了过来,眯着眼睛对他不满的说道。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王朝阳一边说着,又回头扫视了一眼店内衣服的款式,随即拉着国尚武走到了店外。

    他此行的目的,本来是打算看一看盛海如今流行的衣服款式是哪种,新颖在何处。

    但是王朝阳千算万算,还是忘记了,如今以自己超前了三十年的眼光看来,就算是盛海商场内最火爆的店里,所售卖的服装款式也都算太过于普通了。

    “朝阳,那衣服看起来还挺好看的,我掏钱咱俩一人买一件,回去给老妈带回去也算是个礼物啊。”

    看着王朝阳在那里像是纠结着什么似的,国尚武在一旁财大气粗的开口说道。

    说起国尚武的一生,真可谓是“傻人有傻福”,他家里从八十年代起,便开始从事个体生意。他母亲先是从卖茶叶蛋起家,一步一步的发展到开始卖熟食,然后买下第一家店铺,第二家……

    八九十年代的生意尤为好做。到现在为止,他家在哈市已经拥有四家熟食店了。

    也正因此,国尚武的出手才会格外的阔绰,仅仅是这一次毕业旅行,他就能拿出五千块作为旅游资金。

    至于后来,“老杜熟食”一直在哈市,不温不火的发展着。

    直到08年,网购风兴起,国尚武在杭城看到了太多人开网店发家,于是他也辞去了工作,转身回到哈市,将自家的店铺挂在淘网,开始全力发展网上业务。

    而就在王朝阳重生回来前一个月,恰好在朋友圈,看到了国尚武喜提大G的消息……

    “咱俩这趟是为了赚钱来的,你怎么刚一进商场就被人忽悠了!”

    王朝阳对他笑骂道,但是此时心里却是暖洋洋的,随即他带头走出了服装店,二人又向着商场的更深处逛去了。

    一路逛下来,他既打量着各个店内的服装款式,也在一路观察着商场内顾客们的神态,通过顾客们的表情,他在心中默默的盘算着价格。

    “嗯…五十到七十算是大部分人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