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我拉砂浆的时候挺正常的,你们还是问问看门的老张头吧。”12个人,陈言一一过问。
  每一个人,陈言都开启了微表情分析,可是这些人没有丝毫破绽。
  12个人有的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有的互相并不认识。
  虽然接受询问的时候有些紧张,但是陈言看得出来,这几个人都没有撒谎。


第565章 请假的司机
  而且,12个人的搅拌车陈言亲自检查过。
  陈言确定,这些车里非常“干净”,没有任何血腥味。
  按照目前的线索分析,凶手很有可能就是混凝土搅拌车司机。
  对方应该是在分解完尸体后,用搅拌车将分解后的尸体带进来的。
  然后在装砂浆的时候,将尸体倒进运输带。
  但这12辆车里没有丝毫的血腥味。
  可是,如果不是这些人,还能是谁?
  张朝阳陪着陈言挨个询问了这些司机,同样没有任何发现。
  “陈队,凶手会不会是其他搅拌站装砂浆的司机,然后故意将尸体抛进了9号搅拌站?”
  这个可能性有,但是不太大。
  “我问过这些人,第一个搅拌站装砂浆的司机根本就没中断过。”
  陈言指向大门:“院里一共有十个搅拌站,每一个搅拌站拉砂浆的司机都是固定的。”
  “他们是按照顺序依次开车进入院子,然后在自己的搅拌站下装混凝土。”
  “也就是说1个搅拌站基本上都是同时只有一辆混凝土搅拌车装运沙浆。”
  “你们看他们装运的过程,是在自己的车尾后边观看砂浆装载量的,而装在砂浆的控制按钮就在运输带旁边。”
  “每一个司机都是自己下车控制锥形搅拌桶开启和关闭,如果凶手从别的搅拌站将尸体抛进9号搅拌站,装砂浆的司机很难不发现。”
  张朝阳点点头。
  陈言说的没错。
  如果是别的搅拌站的人过来,9号搅拌站装载砂浆的司机不可能看不见。
  因为整个过程都是不间断的,一辆车出去,一辆车进来,中间没有人的时间特别短,只有一两分钟。
  这么短的时间,凶手不可能得逞。
  所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搅拌站旁的办公室内。
  陈言在一一核对案发当晚的砂浆运输记录。
  “这辆车,陈言指着其中的一条记录,我看一般的车辆都能运输三次,甚至四次砂浆,这辆车为什么只运输了一次?”
  负责记录运输量的保管员叫王志:“这个车的司机叫秦雨。”
  “他那个车那天传动轴有点毛病,拉了一车就去修车了,后边就没来。”没来?
  “他运输的那车砂浆是什么时候运出去的?”
  “这个……我们没有记录具体时间,但是大概是晚上12点多吧,我记不太清了,但是肯定不到1点。”
  “我每天晚上1点要吃泡面,他是在我吃泡面前不长时间离开的。”
  12点多不到1点?
  张锁锁和陶林是前天晚上8点到10点被杀的。
  对方是12点多不到1点离开的…
  中间有两三个小时,完全够他分尸了。
  “立即逮捕秦雨!”
  一个小时后。
  陈言在望海大厦的工地见到了秦雨。
  “真的跟我没关系,我那天去修车了,修了一晚上,你们不信可以去修车行问啊,我一晚上都在那呢!”
  出乎意料,秦雨面对陈言等人没有一点胆怯,只是有些紧张。
  “采集一下鞋印,和现场发现的鞋印对比!”
  不用去修理厂,凶手在水泵房里留下了清晰的鞋印,对比一下就知道秦雨是不是凶手了。
  但是,很可惜,十分钟后对比结果就出来了。
  秦雨的穿的鞋子是44号,而现场发现的鞋印是41号。
  秦雨不是凶手!
  秦雨的搅拌车,陈亚也亲自检查,没有任何血腥味。
  呼……
  线索再一次中断。
  这么多案子,陈言头一次感觉特别疲惫。
  在调查张琐琐的时候,陈培的出现,让陈言以为这就是凶手。
  但是陈培不是,他没有作案时间。
  在调查陶林的时候,张宝强的出现,也让陈言以为这个人就是凶手。但是,当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对方不在场证明虽然不是特别严谨,但是现在看来,嫌疑已经彻底排除。
  几个人接受询问的时候,按照惯例全都在三分队留下了指纹、脚印甚至做了dna信息检测。
  在水泵房发现凶手的脚印后,吴志国那边就已经对所有办案过程中怀疑过的人进行了对比。
  反馈的结果…都不是。
  从张锁锁尸体上发现的耳钉、戒指还有昆仑路路边草丛里发现的项链,已经可以断定凶手不是为了钱财杀人。
  排查张锁锁和陶林的所有人际关系后,相应人员的嫌疑也都排除了。情杀、仇杀或者因为利益纠葛杀人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现在,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可能。
  意外杀人。
  有了这个判断后,陈言决定再次返回远方商砼公司。
  凶手既然在远方商砼公司9号搅拌站抛尸,那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一次,除了9号搅拌站运输砂浆的司机,其他搅拌站运输砂浆的司机也都纳入了陈言的调查范围。
  “大家分成10个组,对案发当晚的每一个司机都要进行询问,重点是看看当晚有没有人发现异常情况!”
  当所有线索全部中断的时候,陈言只能采取这个笨办法。
  人海战术,所有当晚干活的司机,全部纳入调查范围。
  “没有异常,我在1号搅拌站干活,9号搅拌站距离我几百米呢,没注意啊。”
  “我们2号搅拌站距离那边远着呢,你要问1号搅拌站和3号搅拌站的事情,我还能看着,那么远真不知道。”
  “我在8号搅拌站,那天晚上和往常一样啊,要说异常…”
  赵村风今天34岁,干这刚有七年了,因为经常熬夜,看起来比较苍老,像是40多岁的中年人。
  “那天晚上有一个搅拌车好像进错院子了,这个算不算异常?”
  进错院子?
  张朝阳心头一凛:“说说怎么回事。”
  “其实也没啥,我们这一片有十来个商砼公司,我们远方公司又在中间位置,有不少新来的司机,就会开错进院子。”
  “那天晚上大概后半夜吧,具体时间我忘了,当时我刚好装满砂浆,准备走了,结果旁边停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新车。”
  “我在这千的时间长,六七年了,对公司里边跑的车都眼熟,但是最近没听说谁买新车。”
  “之后就随口喊了一嗓子,那个司机挺年轻的,看到我愣了一下。”
  “我说你哪来的,没见过,是不是跑错场子了。”
  “小伙子看了看我,没说话,我也没理会,我这后边还有车等着干活呢,我就走了。”
  “还记得那个人的长相吗,记得车牌号吗?”
  赵村风挠了挠头:“后半夜了,我就扫了一眼,那小伙是寸头,长的挺白净的,车子是新车,好像还没上牌呢吧。”
  淦!
  张朝阳立即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陈言。
  新车?
  跑错场子?
  后半夜?
  哪有那么巧的事!
  “立即对周边所有商砼公司的车辆进行检查,尤其是新车,或者昨天或者今天上牌的新车!”
  “是!”
  有了线索,行动不是事。
  所有关于司机的询问工作暂停,1个小组立即奔赴周边所有商砼公司。办公室,陈言找到了保管员王志:“这里跑错场子的搅拌车多吗?”
  “到也不算多,不是每天都有,但是也不算少,我们这边的场子比较多,司机流动性也大,大晚上的,一些新手司机跑错场子的事不新鲜。”
  ****************
  离开办公室的陈言眼神闪烁,这一次的线索……
  希望很大!
  远方商砼公司所在的地点是北郊混凝土搅拌公司的聚集地,聚集在这一片的商砼公司具体数量是12家。
  虽然陈言安排了10个调查小组分散调查嫌疑车辆,但是这些公司规模都不小,远方商砼公司的规模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陈言大概了解了一下,这附近的商砼公司,规模最大的有200多辆混凝土搅拌车,最少的大概有50多辆车。
  平均下来每家有100辆车左右,远方商砼公司是十几家公司中规模适中的,位置又在十几家公司中间。
  晚上视线不清晰,跑错地方确实很有可能。
  刘青山、张朝阳等人在其他公司的询问了相关问题,得到的答案和王志的答案类似。
  这种事情,这整个区域里,基本上是每天都发生,大家早都见怪不怪了。
  所以,案发当晚那辆新车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异常。
  调查的公司和车辆虽然多,但是各个小组调查的目标比较明确。
  新车,还是比较少的。
  两个小时后,消息汇总而来。
  “陈队,整个区域内案发当天只有12辆新车购入,这是具体的明细。”
  “12辆新车。…。”
  陈言接过材料:“这些搅拌车的司机都找到了吗?”
  “有7人已经找到了,还有5个人现在正在路上,还没有回来。”
  刘青山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最慢的大概要一个多小时,目前已经找到的7个人我们都采集了鞋印,对比结果是不成功。”
  “现在就等其他5个人了。”
  “好!”
  陈言放下材料,第一案发现场一经发现,凶手在现场留下了清晰的鞋印。
  这些人当中,只有人的鞋印和作案现场的鞋印能够核对上,那对方一定就是凶手无疑。
  当然,即便没有鞋印,对方肯定是用搅拌车运输的尸体。
  距离案发刚刚过去两天时间,陈言只要找到对方的车,也很有可能在车里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即便对方做过清洗,但是血液检测反应可不是说血液清洗后就看不出来了。
  血液痕迹的检查其实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
  任何犯罪现场留下的血液痕迹都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血液痕迹的检测,不仅可以判断发现痕迹的地点是不是第一案发现场,还能给破案侦缉员带来很多信息。
  一般的血液痕迹检测,首先是确定血痕。
  无论是人的血液还是动物的血液,因为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里面有丰富的铁离子。
  铁离子的存在才是血液痕迹判定的根本依据。
  而确定血痕是血液痕迹检测的第一个步骤。
  新鲜的痕迹一般可以简化这个步骤,血液和油漆或者是其他红颜色物质还是很好区别的,一般靠肉眼就能分辨。
  但是干涸后的血液痕迹一般呈现褐色。
  这种褐色并不固定,因为血液浓度的大小,颜色的深浅是会发生变化的。
  一些红色物质在干涸后也会留下差不多的褐色痕迹。
  这里就需要对痕迹进行判定,是血液还是其他物质,是第一判断步骤。之后要对血液类型进行辨别,分析判断是人血还是动物血液。
  每一种生物的血液成分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动物的血液并非是红色。
  通过成分对比,就能分析出究竟是动物的血液还是人类的血液。
  在然后就是对血液的血型、dna成分进行分析。
  而除了以上这些分析,血液痕迹的勘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作用。
  比如从血液喷溅的形状判断血液的来源、方向、喷溅方式,可以模拟判断凶手使用的凶器和作案手法。
  比如几种常见的血迹形状。
  抛洒状,擦拭状,呼吸喷溅状或者转移状。
  而且即便是同一种状态的血迹,根据血滴的大小,圆润程度不同,都能提取到特有的信息。
  一些高手通过血迹形态分析,甚至能够判断出死者的死亡原因,致命部位,甚至是凶手使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作案。
  一个小时后,其他5名司机陆续返回。
  而当鞋印采集对比后,很快在最后的5人当中锁定了一个叫张涛的青年男子。
  审讯室。
  张涛坐在审讯椅上坐立不安,额头上浸出细密的汗珠,眼皮都在不停的跳动,双手好像十字剪一样,交错的绞在一起,下肢也在不停的无意识抖动。陈言和刘青山亲自审讯。
  “张涛,前天晚上8点你在什么地方?”
  张涛脸色苍白如纸,面对刘青山的话毫无反应。
  “张涛!”
  啊?
  刘青山大喊一声,似乎才把张涛惊醒:“警官…警官…我。我没杀人……没杀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说你杀人了吗?”
  “前天晚上8点,你在什么地方?”
  “我…我在开车拉砂浆”
  张涛说话磕磕巴巴,神色非常慌张。
  “张涛。”
  陈言挺直身子,看着张涛:“我们能把你找到,就意味着掌握了你杀人的证据。”
  “昆仑路旁边的水泵房里,在你分尸的现场我们发现了你留下的脚印。”
  “还有你的搅拌车,虽然你已经清洗过了,但是血迹不是用水就能清洗掉的。”
  “你现在即便不招供,也能够无口供给定罪。”
  “我希望你能冷静思考一下自己面临的处境,是积极配合我们交代整个犯罪过程,还是打算顽抗到底,你自己选。”
  陈言的话不重,但是落在张涛耳中,每一句都敲击在心头上。
  “我…”
  张涛看了看陈言,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手铐:“我……不是故意杀他们的…”
  “那天晚上…”
  原来,那天晚上张涛确实在跑运输,拉砂浆。
  只不过他的车是新车,还没上牌,按照要求是不能上路的。
  原本的公路上有的时候会碰到交通侦缉员检查,所以他当天走的是稍微远一点的昆仑路。
  “那天晚上我从市区里刚刚回来, 在和平路第三个红绿灯路口附近看到了那两个人”
  原来,当天晚上,陶林喝了酒叫了出租车和张锁锁去了郊区。
  至于去干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我都看见了,那个男的和那个女的在路边搞,我过来后,车灯恍到了他们,然后那个男的就把我车拦下了。”
  “我就是开车路过,随便看了一眼,他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