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在医院的话,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半个小时后观察结膜黄染的情况。
也可以用听诊器放在胸前或者喉咙部位听取微弱的呼吸声。
都不行的话,可以用心电图观察心脏是否有生物电。
当然,现场肯定是没有这东西的。
“另外,如果这一也没有反应的话,就剩最后一种应急办法,找一个细线,勒紧小拇指一截,观察指肚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有,人就没死,如果没有…那就不用看了。”
*************
这几天,陈言在连城侦缉队的日子很平静。
除了一些必要参加的会议,一起案子都没有发生。
除了日常工作,陈言最多的就是参加一些培训和讲座。
陈言一般都是以受邀讲师的身份分享一些办案过程当中的细节。
现在别说连城侦缉队,就是整个辽省侦缉大队论办案经验的丰富程度,陈言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两年时间,经受案件40余件,而且都是涉及人命的大案要案,每个月大概都要侦办两起类似的案件,就这个办案频率,别说在辽省侦缉大队,就是在全国侦缉系统当中,陈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陈言有时间参加这些培训会议,报名参加的人简直都要打破头。以往一些基层一线的办案人员,听到有培训,个个都挠头。
没办法啊,老师讲的要么不切合实际,要么听起来没有意思,昏昏欲睡。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到自己辖区巡逻去呢。
但是,陈言讲课不一样。
一方面,陈言的办案经验丰富,讲的所有东西都是侦办过案件当中实际发生过的。
哪怕有一些东西听起来比较枯燥,但是一结合实际分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另一方面就是陈言讲的东西,是真有用。
陈言有系统奖励的勘察技能专精,有验尸技能专精,所以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完善。
讲解的东西很多都是基层一线侦缉员听都没听过的。
更不要说陈言是谁,那可是连城侦缉队副队长。
个人特等功功勋获得者。
别说讲课了,过来见识一下,那也不虚此行啊。
所以,陈言参加的培训或者讲座,绝对是场场爆满。
张云虎办公室。
大红袍不知道藏哪去了,依然只有三块五一袋的花茶。
陈言对茶叶虽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是这个不同等级的茶叶喝起来还是有区别的。
尤其是顶级大红袍和袋装花茶。
真的不习惯啊。
“老领导,我可是听说了,别人来你这起码可都是碧螺春,再不济也是铁观音,怎么每次我来就是花茶呢?”
虽然,陈言小时候总看到陈建国喝花茶,特级也好,一级的也好,陈言童年时代,家里的茶叶也就这个。
但是那时候是因为没有别的茶叶啊,买不起啊。
所以,现在能买的起好茶叶,为什么还要喝这个呢?
张云虎撇撇嘴:“给他们喝碧螺春和铁观音,那是正常接待。”
“毕竟那帮人也买不起大红袍给我送呀。”
陈言愣了愣:“合着,你是因为我没送大红袍,才一直给我喝花茶?”张云虎:“说的不要这么直白嘛,你送我的大红袍基本上都让你喝了,我就是陪着你喝。”
陈言:“…”
摇了摇头:“你可是堂堂连城侦缉队队长!”
“呵呵,队长怎么了,那也喝不起几千块钱一两的大红袍。”
“那倒也是…”
张云虎:“…”
嗡嗡嗡!
两人正闲聊,陈言的手机响了起来。
拿出来一看来电显示,陈言皱皱眉头:“是老李。”
“老李?”
张云虎给陈言倒茶的手微微一顿。
李洪打电话,准没好事。
“是不是又有案子了?”
陈言点点头:“有这个可能。”
接听电话,李洪熟悉的声音传来:“陈副队长,最近工作怎么样?”
陈言脸色一黑,看了看张云虎,知道对方猜对了,李洪用这种口气说话,九成九是有案子了。
“我说李大组长,您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安排直接说,我挺得住。”“怎么,没案子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
陈言撇撇嘴:“那行啊,我忙着喝张队三块五一袋的花茶呢,就不闲扯了啊。”
“三块五一袋?花茶?”
“老张还不是穷疯了?!”
张云虎:“…”
陈言偷笑两声:“李哥,我可就在张队办公室呢,你这说坏话能不能背着他一点。”
李洪可没客气:“他好意思拿三块五的花茶招待你,还不让说了?”
张云虎的脸黑的已经和锅底一样了:“老李,你要没事我们准备开会了啊。”
“别别别,还真有事…”
几分钟后,陈言才挂断电话。
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咕咚一口喝下满杯茶汤:“这次又要出差了啊。”
“丹市你去过一次吧,我记得是张耀明在那边当队长?”
陈言点点头,丹市那边他比较熟悉:“那边催的急,我这就安排重案组成员出发。”
今天早上8点,丹市发生一起命案。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死者是自杀身亡,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不需要重案组参与的。
但是,因为案发现场有些奇怪,所以丹市那边打了报告,请求重案组参与。
如果依然确定是自杀,那就好办了,非刑事案件,走其他流程就行了。怕就怕自杀是伪造的,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发现端倪,还按照自杀处理了,那可就是错案了。
离开张云虎办公室后,陈言先给给刘青山打了电话,召集人手后,又拨通了沈云懿的电话。
长海集团,沈云懿正在开会。
看了看手边的手机来电显示,沈云懿暂停了会议。
现在是早上八点半,刚刚上班不长时间,这个时候陈言应该在侦缉队。两人一般在工作的时候不太打电话,有事也是微信说。
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
所以,沈云懿才暂停会议,走到旁边的接待室接听电话。
“老婆,我要去丹市出差两天,大约三四天就能回来。”
丹市出差……
沈云懿一听就知道那边应该是有案子了。
“好,注意安全,回来给你下面吃。”
上车饺子下车面,没毛病!
两个小时后,陈言带着刘青山、张朝阳和王刚、赵兵赶到了丹市。
陈言在出发前就已经联系了丹市侦缉队队长张耀明。
高速公路出口, 张耀明的车子已经在等待陈言。
“陈组长,这次又要麻烦您了!”
下车,张耀明敬礼后,连忙握手。
陈言还礼:“张队,你这么说可就客气了,都是份内的事。”
“刚刚李洪组长打电话,大概说了一下案子的情况,但是说的不太细致,等会咱们坐一辆车,咱们直接去现场,路上你介绍下大概情况。”
张耀明点点头:“好好,咱们直接去现场。”
说话间,张耀明引着陈言上了自己的车子:“案子是今天早上8点接到报警电话的。”
“我们出现场后,发现死者身中32刀,但是在现场没有任何其他人的痕迹,现场勘察的侦缉员和尸检侦缉员做出的判断是自杀!”
身中32刀,自杀?!
逗我玩呢?
第568章 案发现场
张耀明看出了陈言的神色变化。
苦笑一声的张耀明递给陈言一份现场勘察资料。
“陈组长,这件事…别说你,我当时就在现场,我也不信。”
身中32刀,自杀……
这种故事恐怕里都不敢这么写。
自杀,一般来讲不论死者处于什么目的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出于人体自我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自杀的时候,自杀者大概率会选择自己认为的最快速结束生命的方式。
或者说,会下意识的选择痛苦最小的方式结束生命。
比如跳楼。
而砍了自己32刀,这种类似给自己凌迟的自杀方式…
怪不得张耀明会把案子上报辽省侦缉大队。
这种事,就是陈言遇到了,也不一定能拿的住,也要反复核对才行。翻开卷宗,陈言仔细翻阅,张耀明也在介绍案件的情况。
“死者叫王璐瑶,36岁,丹市本地人,今天早上死者的母亲报案。”
“我们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其他人作案的痕迹,脚印、指纹、皮屑和毛发,什么都没有。”
“死者身上的32处刀伤都是死者右手手位能够触及到的地方。”
“而且其中很多刀伤是试探性伤痕,再加上死者居住的楼道内有监控视频,可以确定死者家里在她母亲进入前,没有任何外来人进入。”
“所以,我们初步判定死者是自杀。”
张耀明说的很简单,其实也透着一种无奈,判定死者自杀,是因为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外来人进入的痕迹。
死者王璐瑶,36岁,丈夫三天前出差,现在人还在沈市,她的母亲今天早上给王璐瑶打电话但是没有接通,怕女儿出了什么事,就到家里找她。王璐瑶的母亲是今天早上7点54分进入王璐瑶家小区的,这一点监控录像可以证明。
因为老人有王璐瑶家里的钥匙,7点59分打开房门,之后就报警了。8点11分,张耀明带队赶到了现场。
之后,经过两个小时的现场勘察和监控视频的调查取证,初步判断死者是自杀。
但是因为死者身上的刀伤实在太多,张耀明选择了上报案情,请求重案组过来支援。
现在是下午13点08分,陈言已经坐在了赶往现场的车上。
从卷宗上来看,丹市侦缉队负责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人员的判断应该是没有错误的。
自杀或者他杀,是办案人员对死者的第一判断。
一般来说,从现场的尸体受伤情况、现场痕迹等方面就会比较容易判断。
比如伤口,现场勘察鉴定中,对伤口的分类是很详细的。
比如利器伤,可分为划伤、刺伤、擦伤等。
根据伤口的形状还可分为开放性伤口、闭合性伤口等等。
每一种伤口都有不同的特征,结合血液痕迹分析,就能判断出死者被伤害时的很多细节。
至于现场的外人痕迹,这一点更好判断。
当然,这也不排除对方可以清理过痕迹,这样的话,没有发现痕迹也是很有可能的。
具体情况,陈言还是要到现场才能最终确定。
车子开的非常快,从高速路口下来,不到二十分钟,就赶到了案发现场。
案发的楼层已经拉起了警戒线,走出电梯后,陈言看到有不少侦缉员还在工作。
死者的邻居家也都有侦缉员在调查走访。
“死亡时间确定了吗?”
张耀明点点头:“确定了,是今天凌晨3点钟,死因是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性死亡。”
凌晨3点,到现在的话。。已经是10个小时。
这个时间段,尸体还处于死亡后的早起尸体现象阶段。
人体的死亡后,尸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是指人体在死亡后24小时之内发生的尸体变化。
房门已经是开着的状态,陈言在进入之前观察了一下。
房门的内外比较干净,没有灰尘,锁扣处也没有明显划痕。
也就是说,房门应该没有遭受过破坏。
走进的一瞬间,陈言撇了一眼猫眼。
视觉基因锁开启状态下,猫眼儿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在陈言的脑海中。
缝隙内有灰尘,猫眼的周边没有划痕,没有撬动的痕迹。
死者家使用的防盗门是一般的机械锁,获得过系统奖励的开锁技能专精的陈言,对这种房门的技术性开启,是非常了解的。
除了暴力破坏门锁之外,大多数技术性开锁都是通过将猫眼打开,然后用较为特殊形状的铁丝勾开里面的门把手,门就被打开了。
但是从现在来看,猫眼并没有被撬动的痕迹,也就是说,在不考虑监控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有凶手存在,那么对方只能通过用钥匙正常打开房门的方式进入房间。
当然,如果是死者给对方开门,也说得通。
进入房间内,客厅内的一些场景映入眼帘。
沙发边缘,一具浑身血迹的尸体,斜着靠在沙发上。
周围有很多喷射的血迹,沙发上似乎已经被血迹浸透,地上也有一滩血迹。
一般来讲,成年男性的血量是5~6升,成年女性的血量是4~5升。
死者体内的血液虽然没有全部流出,但是看现场的情况,最少也有三分之二了。
穿上鞋套,带上手套,陈言走进房间,仔细观察。
此时死者居住的房间已经完成了现场勘查,跟着陈言进来的只有丹市侦缉队队长张耀明。
和陈言有过合作的张耀明,非常了解陈言的办案风格,在对方勘察现场的时候,张耀明静静的跟在陈言身后没有说话。
第一时间,陈言开启了嗅觉基因锁和视觉基因锁。
房间内的气味非常驳杂。
但是最浓烈的气味还是眼前的死者所有,另外还有一个人的气味和死者一样浓郁。
应该是对方的丈夫。
“死者的丈夫回来了吗?”
“已经回来了,现在和死者的母亲正在队里接受询问。”
陈言点点头。
已婚夫妻,一方死亡,从陈言的办案经验来讲,另一方大概率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
但是这起案子显然不是,王璐瑶的丈夫一直在沈市出差,那边有人证,他是今天早上才接到电话后,从沈市赶回来的。
“死者的丈夫叫赵光,37岁,是一名工程师,我们已经排查了对方这几天的行踪,确实在沈市出差,一直没有回来过,那边有和他一起工作居住的同事,可以作证。”
显然,张耀明已经提前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这个赵光你接触过吗?”
张耀明点点头:“接触过了,对方对王璐瑶的死情绪反应很激烈。”
“赵光坚定的认为死者王路遥不可能自杀。”
第569章 真的是他杀!
“为什么?”
“赵光说,王璐瑶前天晚上还跟他微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