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有任何发现。
难道他们把药物早就在三年前准备好,然后在陈言他们发现小白兔诊所后,恰好用完?
不可能!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巧合。
而且,他们既然在试验药物,那么记录在哪里?
整个诊所,除了那些光盘之外,没有任何数据化的试验记录。
没有数据记录; 你试验个屁的新药。
所以; 这里边一定有鬼!
可是,鬼在哪里?
陈言转过头; 看向另一位侦缉员:“李玉玲的排查结果怎么样; 有没有新的发现?”
对方摇了摇头。
和张村树的排查结果一样。
对方基本上都没怎么出过小白兔诊所。
更没什么朋友。
只是每个半年去阳国要进修学习一次。
这两个方面; 陈言早有预料。
这两人在阳国生活的时间很长,回到华国,又是干的这种丧良心的勾当。
当然不会留下明显的破绽。
他们每一天应该都是在小心翼翼中度过。
绝不会在这种细节上留下把柄。
所以,陈言也没有在人际关系排查上给予太大希望。
但是,基于上个案子中,陈言没有关注高美美出租房内12人具体信息的失误。
导致没有第一是时间发现余亮亮。
陈言吸取了教训。
再没有可能的方向,也要排查到位。
因为,真相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细小的,不可思议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中。
最后,陈言将视线转向会议桌的末端。
监控排查小组,这才是陈言等了五天的最重要的排查。
小白兔诊所,只有一个大门能进出。
所以,对方无论如何隐藏,只要是幕后黑手,只要给张村树他们送过药。
就一定会留下线索。
坐在末尾的王利军点了点头:“我们调查了小白兔诊所的监控录像,还有小白兔诊所门口的一个天眼摄像头。”
他这一组人,正是负责排查所有监控的。
“我们排查了近半年来进出小白兔诊所的所有人。”
“一共是1896人。”
“这些人中; 大概有这么几类,一个是上门看病的病人; 一个是送外卖或者送快递的小哥,再有就是推销牙医器械物品的推销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
王利军将数据投影到屏幕上。
“按照组长的建议,我们剔除了只进出一次的人员。”
刷!
屏幕上的数据变动。
1896人,只剩下578人。
“这578人中,我们再次进行了筛查。”
“其中,病人527人,半年来出入小白兔诊所都在2次以上,王虎等受害人,都在这其中。”
“剩下的人,有外卖小哥,有推销器械的推销员,还有送快递的,社区的人……”
王利军再次滑动屏幕。
“其中,我们重点排查了和王虎等人进出频率相同的人员,这个数据……”
王利军最后投影上一张表格。
“三个人?”
林刚的脸上闪过意思惊讶。
“是的,林组长,只有三个人,和王虎他们看病进出频率是一样的。”
“而且……”
王利军站起身,走到投影前:“其中一人,是推销牙模的推销员,他和已经自杀的王虎,进出诊所的时间基本重合!”
重合?
一段录像出现在屏幕上。
王虎在半年内,进出诊所一共9次。
而这个人,同样是九次,每次都在王虎进入之前,到诊所里。
但是,时间不长,一般只有五分钟左右!
陆金南!
众多侦缉员看着屏幕上的名字和照片,个个目光中囧囧有神!
五天,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
陈言看向屏幕的眼神同样精光四射。
这家伙进入小白兔的轨迹,和王虎竟然高度重合。
而且,每次都是进去五分钟,就出来。
之后,王虎就进了诊所?
什么意思?
你给王虎探路去了?
要知道,王虎可是第一个受害者。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所以接受了药物试验的人,王虎是第一个!
有了他,才有后面的人。
因为,王虎是第一个因为体内药物含量减少,触发了催眠警戒线,从而自杀的人。
“立即找到陆金南!”
……
一个小时后。
陆金南已经坐在了审讯室的老板椅上。
“林组长、陈组长,”王利军这次是立了大功,此刻正在林刚和陈言身边:“这个陆金南,我们抓他的时候,这家伙竟然还在一家牙医诊所推销牙模……”
心可真大。
你还真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
审讯立即开始!
然而……
半天时间过去,一点效果都没有。
陆金南那叫一个一问三不知。
“你为什么去小白兔诊所?”
“推销牙模啊。”
“推销牙模?”负责审讯的侦缉员冷笑:“你骗鬼呢?”
“过去半年,你每次都在月中的16号下午一点去小白兔诊所,五分钟后出来。”
“然后,在你走后,一个叫王虎的人家就会去看牙医!”
“陆金南,你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会把你请到这里来?”
砰!
侦缉员们猛地拍桌:“说!”
“药物在哪里?”
陆金南:“……”
被吓了一跳的陆金南浑身一哆嗦。
“这位领导,”陆金南喉咙涌动,咽了咽口水:“我想咱们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还有……那个王虎是谁……”
“误会?”
呵呵。
“不说是吧!”侦缉员冷笑一声:“看看这个,你再跟我说误会吧!”
陆金南看向侦缉员播放的监控视频。
半晌后,才哆哆嗦嗦的开口:“领导,你们好像真的误会了。”
“我一个月要跑遍昆市172家牙医诊所。”
“每天平均要跑6家诊所。”
“每一家的时间我都排好了的……小白兔诊所就是每个月的这一天下午去啊……”
……
监控室内。
陈言和林刚一直在观看陆金南的审讯情况。
“他……没有说谎。”
林刚脸色凝重,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陈言的脸色同样凝重。
陆金南进来之后的表现,确实非常自然。
紧张的自然,磕巴的自然,面对所有问题的盘问,应对的也很自然。
表情没有微动,手部没有小动作,只有因为紧张而稍微有些颤抖。
最重要的是,颤抖一直存在,而非说话的时候才有。
陈言的判断,陆金南也是没有说谎。
而林刚的经验,显然比陈言多的多。
既然他也判断陆金南没有说谎,那么,陆金南大概率就没有说谎。
可是,没有说谎不代表他没有问题。
“全面核实陆金南近半年的行动轨迹,”陈言看向王利军:“同时,对他的住所进行搜查!”
“是!”王利军领命而去。
半天后,王利军返回。
可是,带回来的结果却让陈言和林刚陷入意外。
第106章 重新分析对比
王利军带回来的调查结果,让陈言和林刚都有些惊讶。
这个陆金南,怎么说呢。
忙碌!
对,只能用忙碌来形容陆金南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甚至,可以说,这个陆金南就只有工作,好像没有什么生活可言。
每天早晨六点半; 陆金南准时从出租屋出发,在小区旁边的一个早餐店,吃早餐。
之后就乘坐公交车,去牙医诊所推销牙模。
他在时间上规划的很好,上午推销三家,下午推销三家。
每家时间大概是5到10分钟左右。
从他的流动轨迹看,确实如他所言; 一个月,要跑遍所有的牙医诊所。
小白兔诊所确实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 这种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
此外,这个陆金南每天下午6点下班,并没有直接回家休息。
而是从小区的保安那边,推出一个烧烤车,在附近卖烤肠、肉串之类的小烧烤。
一直到晚上12点,陆金南才收摊回家。
除了雨雪天气外,陆金南的工作天天如此。
“卖烧烤?”陈言有些诱惑的看着王利军整理的调查报告。
王利军点了点头:“我们排查过了,陆金南在农村老家的母亲有尿毒症,每周最少要到他们县城的县医院透析一次血液。”
“这个费用,都是陆金南给的……”
“而且,按照陆金南的收入,每个月除了他自己吃饭,满足他母亲的医疗费还差一些。”王利军的语气也有些唏嘘:“所以; 陆金南就弄了烧烤摊,晚上下班后,出去卖点烧烤。”
“这样,他母亲的医疗费,也就差不多了。”
……
陆金南被释放了。
陈言私人掏腰包,赞助了陆金南一万块钱。
以陆金南的状态,他是幕后黑手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即便陆金南在时间上,和王虎就医有重合的巧合,陈言还是选择释放了陆金南。
因为,他的母亲在等他的钱救命。
多关陆金南一天,他就少赚一天的钱。
林刚自然不会反对。
以他的经历看,像陆金南这样的孝子。
犯罪有可能。
但是卖国的罪大概率不会的。
而且,通过国家侦缉总队那边的调查,陆金南也确实没有出国的经历。
呼……
陈言长长吐出一口气,本来有些眉目的线索,现在又断了。
会议室。
陈言把所有进出过小白兔诊所的人员信息,都平铺在会议室内。
既然调查组没有发现明显的破绽,陈言只能亲自去分析。
陈言走过每一份材料,眼神扫过,相应的资料就好像照片一样; 印刻在脑海中。
缓缓闭上眼。
陈言的大脑进入高速的工作状态。
系统奖励了陈言开启视觉基因锁的能力,再加上陈言本身画面定格的能力。
陈言在理论上可以分析比对出这1896个进出过诊所人员的行为特征; 还有时空交叉的共同点。
当然;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如果一个个去分析,去对比,那需要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
陈言是人,不是神。
他的大脑处理事物的速度是有限的。
所以,每次他比对的数据都是有限的。
1896份材料!
1896张定格的照片。
对方既然要和诊所里的张村树接触,送药,甚至是取走实验数据,就不可能只进过诊所一次。
所以,先前的调查思路是没有错的。
只进出一次的人,可以暂时剔除。
哗!
1896份材料,正如王利军他们筛查的,1318张照片消散。
陈言脑海中只留下578份材料。
这些人都是进出过诊所2次以上的人。
理论上,现在的578人,每一个人都有嫌疑。
而这些人,有病人,有推销员,有快递小哥,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
扫视脑海中密密麻麻的578张照片,陈言眉头紧皱。
如果我是对方,我应该怎么办?
首先是外卖人员。
我如果假装成外卖或者送快递的,以这个身份来接触诊所,传递药品和数据……
不行!
这个念头一经闪过,陈言就给否定了。
以快递或者送外卖的身份去接触,破绽太大。
只要侦缉人员一一核对这些人的信息,就能发现他们是不是真的快递员或者外卖小哥。
而如果幕后黑手真的从事这样的行业,有没有可能?
陈言摇了摇头。
不可能!
外卖小哥、快递员,一个区域内天天跑,从早上到晚上,全年365天无休。
一个搞新型毒品试验的幕后黑手,干这个?
别逗了。
要知道,正常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都是固定接送某一片区的快递或者外卖的。
他们是不会跨区流动的。
不能跨区流动,自由时间又没有。
所有的行动轨迹都能在订单系统上看到轨迹……
幕后黑手只要不是傻子,因该不会选择这个行业。
刷!
属于快递小哥和外卖员的资料照片消失。
578变成了563。
陈言再度凝视剩下的资料照片。
我如果是幕后黑手,聘任成为社区工作人员,有没有可能?
有!
这个有可能,而且每次去都有正当的工作目的。
不会引起外人怀疑。
刷!
调出属于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
36份!
一共是36名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去过诊所,而且频次还挺高。
进出诊所最多工作人员叫王淼,竟然在半年内进出诊所24次!
每周一次。
陈言进一步调取信息。
嘶……
不对劲!
王淼虽然去诊所的次数最多,但重要原因是因为诊所就是他的包户。
每周一次的走访,是例行工作。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点,王淼的嫌疑无法洗脱。
关键是,王淼每次去诊所,都有其他同事陪同。
有时候两个人,有时候三个人,甚至有五个人的时候。
但是,就是没有他一个人去的时候。
这样的话,如果王淼是幕后黑手,他根本不可能在同事眼皮子底下送药或者取数据。
再说,社区的工作人员可是又编制的。
有句话怎么说的。
宇宙尽头是编制。
有了铁饭碗,还去干间谍?
可能性有,但是极小。
还有527份数据照片。
而这些人,都是病人!
进出诊所2次以上的病人。
呼!
长长吐出一口气,陈言心中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判断。
躲在幕后的人很聪明,也很谨慎。
外卖员、快递员、社区工作人员……
这些都不能很好的掩饰他的身份。
而在牙医诊所,最有正当理由进出的人,不就是病人吗?
刷!
527分资料,在陈言脑海中重新排列!
首先,陈言按照进出的次数排序。
527人中,最多的进出诊所32次。
半年内,平均不到一周就要去一次。
调出相关信息,是一个叫做王旭的牙髓神经痛的重症患者。
每周都要去诊所换药。
接下来,有23次的,有19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