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目前的地价最贵的也只有140000港元平方米左右,随着港英政府继续放量土地,这个价格还会下跌,我预计到时候最贵的地价应该是在100000港元平方米左右。
  而一些偏远地方的土地价格更低,最后平均价格估计只有50000港元平方米左右,甚至更低,那么拿地总面积达到了1600万平方米,也就是16平方公里。
  我认为香港政府再疯狂,这么多土地已经是极限了,这么多土地,按照平均容积率7来计算,可建设居住面积最少达到了1。12亿平方米了。
  按照人均可分配居住面积40平米,可安置280万人居住,再加上已经存在的住房面积,足够满足以后香港人口数量的增长带来的住房需求了。
  如果港英政府还打算继续玩下去,我会调入更多的资金进来,完全不用担心港英政府砸盘子的行为。
  如果香港的地产商人被牵连破产,我想我也有足够的能力来接手这部分资产,说到底钱只是印出来的,而资产才是真正的财富。”
  众人听到赵一预计投入的资金规模,也是一阵晃神,这手笔很大呀,第一批资金就打算投入2000亿元,也就是达到了1000亿美金。
  光这笔资金都不知道需要多少位富豪榜上的富豪总资产才能够凑齐,而赵一则说的如此风淡云轻,这笔天大的资金在他看来就和自己买个早餐花的资金一样,如此的轻飘飘。
  但是他们也知道赵一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吹牛,毕竟他旗下的公司还是需要缴税的,就内地的企业在1983年内产生的净利润就足够应付了。
  更别说还不清楚多少的海外资产,因为赵一的海外资产属于外地注册的公司,不需要向内地缴税,也就无法判断到底是多少资产。
  虽然这笔资金很庞大,说心里话,在做的大佬都希望这笔资金投资到内地,毕竟内地从来不嫌弃资金多。
  只是刚才赵一分析了香港的问题,说明其中的严重性,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也是不会阻止的,再说这些资金投入到香港,到最后也是算在自己国家里面的。
  政府首辅回过神来,说道:“看样子,我们对赵总的实力还是低估了呀,以后还希望赵总多投资内地,虽然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还不错,但是距离欧美国家差距还是甚远,需要刚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更多的产业建设。
  当然我们并不是阻止赵总的这次行动计划,毕竟对于香港的稳定还是有好处的,等于是帮助中央政府解决了一大难题。”
  赵一听到政府首辅的话,内心翻了一个大白眼,自己已经在内地投资很大了,就1983年自己旗下的企业产生的GDP,直接就让国内GDP翻倍增长了。
  已经占据了国内GDP的大半壁江山了,如果还大手笔投资,估计以后国内GDP,自己的企业就占据了80%左右了。
  不说自己能不能管理这么庞大的资产,就是这么高的占比,说心里话,赵一也是不太踏实,只是现在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道路后面是通天大道,还是万丈悬崖暂时还不清楚。
  但是自己手上的资金不可能不投资,总不能够放到那里吧,在1983年里面,自己内地企业就产生了大量的净利润,除了留下一部分继续扩大生产和研发外,到他手里的也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现在他其实在愁怎么花钱,目前几个花钱的公司里面,乳业公司花钱不大,最多投资也不超过100亿。
  而看似很花钱的华夏国际石化公司,其实花费的资金也不大,就几个生产基地的建设费用,也就几百亿就顶天了,而石油储备的事情,现在还不是时候。
  花钱最大的应该还是很不起眼的百味食品公司,因为这家公司不仅涉及到食品的生产,还涉及到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
  这方面花费的资金就很庞大,而且食品种类繁多,每一个种类虽然投资不多,但是种类多了,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钱赵一不缺,至于百味食品公司最后到底能花多少钱,就看郝思敏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赵一心里是希望她花的钱越多越好,当然花的钱是要经得起调查的,而不是乱花钱。
  既然政府首辅提出了这个问题,赵一正好趁此话题,试探一下政府的意思。
  他说道:“国内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我已经打算每年投入3千多亿元了,而我旗下的其他公司大部分都实现了盈利。
  需要花钱的几个公司需要的投资也不会很大,我这是有钱没地方投资呀。
  小的投资领域,我投资也管理不过来,而大的投资领域貌似还没有发现,当然如果国内允许我开发商品房或者开发商业中心,我还是愿意投资的。
  住房我们也可以按照香港这次的办法来,只租不售,为后面经济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在座的各位听到赵一的话,内心只能够用一句“我靠”来形容了,不仅仅语气中充斥着一股土豪的味道,而且还真是会见缝插针,香港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呢,就瞄上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还别说,他们心里还是挺心动的,按照香港这种方式来发展房地产,那么投入则资金是以万亿元打底。
  不仅当地政府能够获得大笔的土地资金收入,而且有地的农民可以获得大笔的资金补偿,而城市居民也可以改善居住条件。
  说心里话,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很不好,很多人家都是居住在大杂院,人均居住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
  甚至一些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只有5平方米左右,可以说居住条件非常糟糕,不管是像京都、沪上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地区城市都一样,没多大区别。
  如果按照人均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平均投资500元,全国10亿人口,城镇人口占比21。62%来算,需要的投资的总额就达到了4万亿元以上。
  还有商业地产的投资,投资规模更大,总投资至少是10万亿以上。
  后面随着城镇化人口的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会越来越大,说不心动,在座的各位自己都不相信。
  按照赵一前面说的,房地产不仅是有利于自己的产业链,还连带着对扩大家电行业市场,装修行业市场也是有益处的。
  按照我国改革开放的传统,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就全国推进,只能是先找个地方看看效果如何。
  但是这个试点到底是放在内地某个城市,还是将这次香港事件作为一个试点,他们还需要仔细斟酌。
  只有看到了实际效果,那么才开始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然后就是大规模推广,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对此赵一也不是很急,反正自己已经表明了态度,至于后面他们接不接招就不好揣测了,但是依照赵一的看法,应该是差九不离十了。
  经过这次高层次的、充满土豪气息的会议,赵一和中央政府达成了应对港英政府这次事件的应对共识,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去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去实施。
  至于会不会失败,赵一是不担心的,经过年会的盘点,手握巨资的他,现在是面对谁都不憷。


第186章 交锋前的准备
  会议结束之后,赵一安排妥当内地的事情后,就带着一位秘书和几位安保人员一起来到了香港。
  这次事情比较重大,他必须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随时做好应对准备,而如果在内地的话,就会产生信息延迟,也无法切身感受交锋的氛围。
  说实话,赵一自认为不是一个好斗的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世界和平”,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不需要经历艰难困苦,这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只是这次的大战,竟然让他微微有点兴奋,这或许就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本性吧,或者是作为雄性动物的本性。
  来到香港后,因为白加道山顶别墅还未完全建造完,他在香港的住处还是林和霞的公寓。
  现在林和霞所住的这一层已经全部买下来了,甚至连上下两层都买了下来,都安排了保护伞安保公司的人员住进去了,这样的防护级别在香港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等白加道山顶别墅建造好后,林和霞搬过去后,这里的房子到时候不管是出租还是售卖都可以,反正到时候即使亏本也不会很多,对于这点钱,保护伞控股公司还是愿意承担的。
  来到香港后,赵一听取了一下林和霞对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的企业的简单汇报,总体来说各个公司都运行良好,香港时光院线公司还是处于微利状态,按照这种盈利能力,想要收回成本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而香港电讯公司在东南亚发展的相当顺利,几乎和东南亚所有国家都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南越除外,目前南越还未改革开放,香港电讯公司想要进去也没有机会。
  除了东南亚各国之外,积极和香港电讯公司接触的就是中东国家了,这些国家由于前几年石油资源国有化后,大部分国家已经相当富有。
  但是他们的科技水平又很低,这就造成了香港电讯公司和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目前比较让人头疼的还是欧美国家,他们还是真能沉得住气,一边自己研发,看看能不能突破恒通通信公司的专利壁垒。
  另一方面则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准备硬是熬过香港电讯公司两年的独家协议结束后,在和恒通通信公司单独谈。
  像欧洲那么多国家,其实并不是死板一块,现在之所以能够扛得住,还是因为周边国家都没有这么好用的移动通信服务。
  如果周边有一些国家提供这么方便的移动通信服务,那么本国国民就会促使自己国家必须尽快拿出措施出来。
  毕竟沟通是人性的需要,每一个人都没法拒绝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服务。
  于是赵一就让林和霞告诉何品云,让他别和欧洲国家僵持,这么做对谁都没有好处,香港电讯公司必须拿下欧洲一到两个有分量的国家。
  到时候损失一些利益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一两个国家愿意合作,那么他们统一抵抗的意志也就土崩瓦解了。
  亚视的发展还是如之前那么迅速,速度没有减少多少,之前信号没有覆盖全球,在亚洲发展的迅速的电视频道还是中文频道,主要客户群体是在东南亚的华人群体。
  现在亚视的信号已经覆盖全球有一定的时间了,这为亚视的新闻时效性带来了新的突破。
  亚视发射了三枚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后,就给每一位在外面跑新闻的记者的电脑都安装了卫星通信模块。
  他们能够借助这个通信模块,第一时间就将获得的新闻资讯通过卫星信号发送到亚视这边,亚视这边根据新闻重要程度标识,迅速处理这些新闻信息。
  正是凭借这套高效的新闻处理流程,亚视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将重要资讯播报出来。
  这在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就是等同于金钱,谁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重要新闻资讯,谁就能够在这个时间差内,为自己谋取利益。
  所以现在亚视的英文频道已经在西方国家的普及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根据亚视的规划,后面还会根据市场规模,增设其他语种的频道,例如在世界范围使用也比较广泛的西班牙语、法语等。
  当然前期只是会开设一个频道,来试试市场的反应,如果反应良好,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那么就会新增该语种频道,如果市场反应平平,那么就不会再新增该语种频道,只是先做好当前频道比较合适。
  赵一对亚视的工作很认可,对于他们的发展策略也表示支持,看样子亚视的新总裁梁清燕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上台以来,并没有完全萧规曹随,而是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尽量扩大客户范围。
  按照后世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占据用户眼球的时间,只要占据的用户眼球时间越多,那么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
  就像北极星公司做的工作一样,恨不得占据用户的所有家庭和个人娱乐时间,这也是北极星公司那么重视家庭娱乐计划和个人娱乐计划的原因。
  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的香港房屋公司,就是这次战役的主角了,按照林和霞的汇报,这段时间里面,香港房屋公司基本上就是以收购现有住宅楼盘和商业大楼为主。
  香港房屋公司入场还是晚了些,虽然也有所获,但是收获的并不多,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总共只花了100亿元的收购资金,好的地产项目已经被早有准备的资本收购走了。
  听到这里,赵一觉得香港房屋公司再继续这种收购行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让他去新界北部收购农村土地更好,香港新界北部土地大部分都是私有的,香港政府无权管理和买卖。
  这些地方后世被香港房地产财团所掌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前世香港房价高也可以说是人为造成的。
  这也是赵一在中央会议上面说的,想要香港稳定,必须打掉香港地产财团,让他们在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就消灭掉,这么做的代价是最小的,后面做大后容易尾大不掉。
  和赵一同一天来香港的,还有太阳花投资公司的总裁彼德,因为这次的行动资金,需要太阳花投资公司提供,同时还需要汇丰银行配合。
  这都涉及到太阳花投资公司,所以赵一就让彼德来香港,一起行动。
  来香港的第二天,赵一就和彼德见了面,会面地点选择了林和霞的住处,这次行动越少人知道越好,而林和霞的住处算是很好的一个地方。
  彼德过来后,就退了在香港的酒店,然后就搬到了林和霞住处的隔壁,这段时间彼德就住在这里。
  赵一对彼德说道:“这次行动,我们这边需要1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你那边将这笔资金调度到汇丰银行。
  这次行动一部分会以香港房屋公司的自有资金的名义来支付拍地款,而另一部分则是以汇丰银行贷款的名义来支付。”
  开始香港房屋公司会以自有资金参与土地拍卖,这样的资金规模不会很多,让港英政府觉得和自己“抬杠”的资本实力不是很强。
  等到自有资金“耗尽”的时候,在从汇丰银行“贷款”,会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