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刚执行没有多久,国外就获得了相关消息,并且都被新闻媒体刊登出来了,让全世界人民知道,原来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开始对人类基因进行测序的程度了。
  于是在国外闹的沸沸扬扬,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是认为只是生物研究的制高点,不能够让中国专美于前,必须要进行自己的相关研究计划。
  但是一些技术水平不怎么样的,也想要搭上这辆便车,于是西方国家自己开始讨论一起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
  眼看就要在这方面形成两大阵营,赵一就建议将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开放,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研究成果共享。
  这样看似我们很吃亏,其实不然,因为人类基因组大部分相似,其实双方都是在做重复工作,而且单独执行这项计划耗费的资金也不少,都是几十亿美元起步,完全没有必要。
  还不如开放合作,这样单独投资的资金就会少很多,而最终成果大家共享就是了,因为即使基因测序完成了,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面对于基因功能的解读才是真正的重点。
  只有能够解读基因功能特性,并且能够在生产中实际应用,才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仅仅是测序结果并不能够代表什么。
  当然也不能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为合作的时候,中国肯定要贡献一些基因检测技术。
  那么就必须要求他们如果根据这些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就必须要购买我国的相关检测设备,或者为此支付专利费用。
  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们白白的为他们做奉献了,至少还能够获得一部分利益,特别是这些技术还是私人公司提供的,更不用在乎这点面子问题了,一切按照商业规则来。
  就在西方国家准备讨论一起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组就向世界主要国家发出了邀请,商讨共同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
  “自从人类发现基因起来,已经有8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诞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关于人类基因的完整序列却一直没有完成测序,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检测技术也日新月异,有幸我国在基因检测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因此才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
  希望借此完成人类基因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为世界人类基因研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本以为只有我们有此兴趣,所以才默默的执行这项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开之后,很多国家对此很感兴趣,纷纷表示想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这让我们非常欣慰,同时也让我们对该计划的实施更加坚定。
  人类基因组计划本就是人类基因基础性研究,如果在这方面各自为政,难免浪费很多资源,而且使得计划进展缓慢,不利于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
  为此,我们决定开放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全球对此感兴趣的国家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这项基础性研究。
  我们真诚的邀请感兴趣的国家来共襄盛举。”
  这篇邀请文章通过各大媒体发出去后,顿时在国际上引起一片讨论声。
  要知道以前这些基础性研究的倡导者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在基础性研究方面也舍得花钱,也有钱可花。
  现在这项关系人类基因研究的未来计划,竟然是由中国来发起的,而且本着开放的态度,邀请各个参与进来,使得各国民众对于我国具有极大的好感。
  而且一些科学家也是对此举进行了高度评价。
  政府部门虽然有不同看法,但是里面说的一点没有错,这些基础性研究并不能够直接产生效益。
  而且如果各自为政,还会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上面争风头。
  各个有意参与进来的国家政府都发出了善意的回应,就连北极熊也不意外,表示愿意参与人类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来。
  于是关于共同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会议就在京都举办了,由中国政府主办,中国医疗公司、中国医药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协办,各个国家都派了政府人员和专家前来参会。
  在大会上,首先明确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共享,所有参与国家都能够完全获得研究成果,这是第一个要达成的共识。
  有了这个共识后,与会的各个国家才能够安心的进行接下来的会议议程,而接下来的会议议程就是分配研究计划。
  人类一共有23对染色体,为了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对这些染色体的检测任务分配给相关国家来承担。
  分配的原则就是根据各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来的。
  技术水平是重要参考指标,于是在任务分配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就成为了主力,毕竟他们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也不差钱。
  最后中国、鹰酱和欧洲分别获得了6对染色体的基因研究工作,而剩下的5对染色体被其他国家瓜分了。
  在会议的最后,中国医疗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展示了一些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同时还现场拉来了由天工精密仪器公司研发生产的检测设备,并现场演示了一下检测效果。
  当场就征服了与会的专家,因为这些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绝对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也是基因检测效果最好的。
  现场就有国家询问技术授权和设备售价问题,虽然有些小贵,但是也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于是就纷纷下订单。
  特别是那些基因技术和检测技术本就不强的国家,更是需要这些。
  因为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来,可不是让他们来浑水摸鱼的,是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如果在时间节点前没有完成,那么他们研究的部分就会被别人划去。
  这样看貌似占了便宜,其实不然,那就说明这个国家在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里面没有话语权了。
  虽然最后拿到了完整的基因图谱,但是却无法获得足够的解析技术。
  就是图给你了,你也得看得懂,自己参与检测的任务少,那么就对基因图谱的认识也就少了,后续展开研究就会拉胯。
  而那些承担任务多的国家,则是证明自己在基因领域技术实力的时候,如果以后研究出来了实际应用产品,也能够更加具有说服力,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热热闹闹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这么开始了,没有前世的拖拖拉拉。
  因为中国已经提供了一整套检测技术和设备,没有必要做前期的计划认证和相关技术及设备的研发。


第242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
  这段时间行动的不只是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赵一旗下的中国教育公司也开始实施自己的规划。
  首先就是从原教育系统抽调一部分人过来,保证教育公司拥有足够的人手,这些人一般从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抽调,他们的人事关系也将会从政府部门转到教育公司。
  为了保证这些人的积极性,过来的人员工资一律提高到他们之前薪资的两倍,不是教育公司不想给更高的工资,而是不能给更高的工资。
  因为教育公司以后要接手大量的教师人员,如果这些人给的工资太高,那么相应的教师人员也需要将工资提高很多,这对于当前的财政教育支出来说,是不可能承受之重。
  赵一虽然承包了国家教育福利,没有打算从上面赚钱,甚至都做好了贴钱的准备,但是也不希望出现重大亏损,在一开始就要做好量入为出的规章建设。
  要知道,工资提上来很容易,但是降下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且在中国教育公司的薪酬体系中,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不低。
  至少能够保证是全国工资水平的中位数,已经跑赢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员工资了。
  而且由于是专款专用,甚至不足还有赵一进行补贴,以后他们的工资也不用担心会被挪作他用,会按照固定日期发放。
  而且为了保证同工同酬,今后全国所有的教师薪资考虑当地物价水平后,基本上保持在同等水平上。
  也就是说,不管是大城市的教师,还是偏远农村的教师,他们的工资水平可以保证他们差不多具有相同的生活品质。
  这里面也会有一套复杂的计算公式,到时候会综合各种因素,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来进行计算统计。
  同时也不会出现企业里面那样,管理层和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差距特别巨大的情况。
  说到底,教育公司虽然是以企业的形式经营,但是却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有很大不同。
  更加具有福利性质,在薪酬上面也强调普适性,如果想要获得高薪资,那么还是去其他种类的企业为好。
  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人过来,在当地县和地区市组建分公司,然后就开始统计当地教育资源,例如教师人数、学校学位数量、学校建筑质量、待入学学生人数和分布情况等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专业性,教育公司还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统计和评估,为后面的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这个过程其实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人员调动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因为国家福利承兑基金承包了国家福利的新闻已经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了。
  作为知识分子,关注新闻本就比普通百姓普遍,而且还是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件,肯定会更加关注,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一年多后,他们的工作关系还是需要转变。
  既然无法改变,那么还不如先进去占个坑,待中国教育公司全面接手全国教育系统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
  至于统计数字也比较容易,这些其实都有现成的数据可查,至于全部适学人员数量,则是可以根据当地生育统计数字评估出来,并且根据评估数据冗余10%的余量即可。
  仅仅是这样,还不必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来帮忙,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主要是对现有教学设施进行资产评估和状态调查。
  一些老旧危房校舍,中国教育公司会在另一处合适的地方新建一所学校,让现在的学生暂时到新建好的学校就读,然后将老旧校舍给推到重建。
  对一些建设年龄较短、建筑质量没问题的学校建筑,则是按照教育公司自己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让老校舍能够达到新教学建筑标准。
  等这些评估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统计需要新建学校数量和学校位置,然后教育公司根据评估状况对当地进行建设拨款。
  这些拨款的具体使用情况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来监督。
  等这些完成之后,就正式进入到实施阶段了,工程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需要有一定的建筑资质,为了避免其中存在猫腻,采用的是组团竞标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自认为无法吃下教育公司在全国的建设任务,可以寻找其他公司来共同完成目标,组成一个竞标团,竞标团成员待遇是一样的,不允许存在分包现象。
  好在这时候的建筑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企,他们自认为在身份上是对等的,不可能像前世那样进行层层转包,造成实际建设方没有利润,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等手段来获取利润。
  为了防止竞标团里面的成员达成内部利益分配,教育公司未来的工程款支付是直接对应到竞标团里面的各个成员企业,而不是直接给竞标团统一账户。
  这样就可以保证竞标团里面的各个企业都能够及时的拿到自己的工程款,避免因为不必要的纠纷来影响整个建设计划。
  当然,这种手段也无法完全避免竞标团里面的其他龌龊,例如瞒着教育公司自己偷偷转包等,所以还会有相应的补充协议和惩罚条款,而且惩罚条款相当严格。
  和惩罚性条款相对应的,就是教育公司也会保证他们的正常利润区间,其实建设学校算不上高难度,只需要用心保证建筑质量即可。
  所以教育公司根据驻扎在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评估出来的建设费用情况,再根据竞标团的报价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如果竞标报价太低,可能就会被刷掉,因为在教育公司看来,这么低的报价,想要获得利润必定会在建筑质量上面下手。
  当然,太高的报价也不行,这是明显想要拿教育公司当冤大头,所以教育公司会根据建筑费用评估,选择合适的竞标资金的竞标团,一般保证他们的利润在建筑成本的20%左右。
  这些只是建筑商的竞标,后面还有其他方面的竞标,例如学校桌椅供应商的竞标、操场体育设施供应商的竞标等等,事情繁杂。
  好在这个过程不需要一下子就完成,可以在后续时间里面,慢慢来完成即可。
  竞标成功的竞标团成员企业,拿到了教育公司的合同后,就纷纷组织人手奔赴全国各地,对预先选定的建设土地进行前期的工程处理。
  这些学校建设用地,都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的,不需要教育公司额外出钱进行购买,这在当初承包的时候,就已经写进了承包合同里面了。
  一大清早,林爱民就出门去自己的承包责任田地里面干活,结果还没有干一会儿,就听到不远处一阵轰鸣声传来,让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感觉非常诧异。
  为了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林爱民挽起干活的锄头,想着响声而去,当到达目的地后,则是看到一辆巨大的铲土机正在作业。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林爱民哪见过这种大家伙,他见过能跑的机械也就是拖拉机,于是这一看一个早上就过去了。
  等到铲土机的司机歇息的时候,林爱国就赶紧上前套近乎,递上了自己亲手卷的烟,问道:“师傅,你将这块地铲平是要干什么?”
  “你们还不清楚?这个地方马上就要建设一座很大的学校了。”司机笑着接过卷烟,点着后,说道。
  “我们村委会不是已经有一个学校吗?怎么还要在这里建一个?”林爱民不理解的问道。
  “你说的那学校我看过了,以后要拆了,土砖建筑,安全性很低,也无法装下足够的学生,所以就需要新建一座学校,比你说的那个学校大得多。”司机得意的说道。
  “那怎么不够呢,也没有多少学生上学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