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体系建起来。
只要我们将这些东西给做好了,后面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果,如果现在不做,那么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就更加无法预计了。”赵一说道。
听到赵一的话,江校长点了点头,既然赵一有这个心理准备,那就好办,他也很同意赵一的说法,也愿意提供一些帮助。
“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你尽管说就是了,在我能力范围内的,一定不会推辞。”
“我打算从几个方面下手,第一个方面就是建设天问书社,目的是翻译全世界的科学著作和科学期刊,让国内的学者和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以较低成本获得学习的机会。
第二个方面则是建立国家级或者世界级奖项,分为技术工程类奖项和基础理论类,奖励在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学者或者国际学者。
第三个方面则是办一些顶级学术期刊,可能初期很难获得国际顶级学者的投稿,但是至少也要是国内顶级期刊,刊登国内的顶级科学论文。
第四个方面则是建设科研论文库,对外提供论文查询和检索服务,一是给国内学者撰写论文提供帮助,二是可以避免论文造假的情况发生。
第五个方面则是在全国各地,至少是各大学校,建立分级图书馆,例如小学到初中,提供科普类图书,或者相对简单的科学理论著作。
高中则是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科学理论著作,至于大学,更是不用说了。
第六个方面则是在全国建设一批基础理论研究所,聘请国际一些顶级专家加入进来,同时也负责培养国内具有基础理论研究天赋的人才。
第七个方面则是建立重点关注人才库,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通过合适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例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则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项目组,同时给予资金支持。
而对那些还在学习的人才,则是制定特殊的培养计划,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融入到科研环境中来。
第八个方面则是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包括薪资待遇和职称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进行自己的研究,不必为身外之物而分散精力。
第九个方面则是建立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如果研究出来的东西,只是发表一篇论文,然后就束之高阁,这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同时也无法实现持久化发展。
只有将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够让科研院所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出成果的科研人员,也能够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提高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第十个方面则是建立全国学术委员会,统筹科学技术研发工作,制定科学研发目录,实行合理分配机制,集中智力优势,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
当然,这个全国学术委员会的权利也不能太大,不然可能会产生学术政治化倾向,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具有指导意义,却无强制手段。
以上就是我暂时能够想到的地方了,至于还没有想到的,就希望您和其他学者补全了。”
听到赵一洋洋洒洒的讲述了这么一大段,江校长非常惊讶,看来赵一来找自己之前,已经将很多事情想的很清楚,连实施的方向都有了。
按照这十个方面来努力,能不能争夺全球科学话语权,江校长倒是不知道,但是确实能够提高国内的科研实力,即使最终目的没有达到,至少也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大有裨益。
所以无论如何,江校长觉得这个计划一定要实施下去,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至于这么做所花费的资金,江校长倒是没有多考虑。
因为自从他当上天问大学校长之后,他就没有为资金问题而烦恼过,既然赵一提出来这么一个计划,肯定会解决资金上面的问题。
“那需要我做什么?”
“江校长在学术界的名声肯定比我高,我虽然也获得了菲尔兹奖,但是和学术界的联系却是不多,仅有的一些,也是泛泛之交。
所以我希望江校长能够联系学术界的同仁,向他们传递我们的计划,争取在学术界优先达成共识。
然后再在国家层面来推动此事,这样就事半功倍,也能够给这个计划调动更多的资源。”
听到赵一的话,江校长笑着说道:“你这可就妄自菲薄了,一个菲尔兹奖,难道还不够有分量,不说是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是能够登高一呼的了。”
听到江校长的话,赵一谦虚的说道:“没您说的那么玄乎,我也很久没有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影响力肯定不如从前。
最重要的是,在学术界,我也不认识几个人,联系他们也就无从谈起,这件事情,还是您来做比较合适。”
听到这里,江校长莞尔一笑,指着赵一说道:“你呀,到了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人脉的重要性了?平时找你人可是相当困难的,这在国内学术界,可是公认的了。
行,这个任务我就不推辞了,我会尽量联系足够有分量的学者来共襄盛举,至于有没有人不卖我的面子,就不可而知了。”
“有你这句话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就能搞定,只是学术荣誉,我暂时给不了,还有就是全国学术委员会的事情,我也是无能为力。
你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两块,其他的事情,我会慢慢落实计划,争取再短时间内将事情办好。”赵一说道。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从国家层面出手更加方便,就是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调动,现在主要的科研人员都是在国家单位,私人单位,除了赵一自己旗下的企业,就很少有了。
但是随即一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着急,只要自己将基础科研院所建立起来了,再投入大笔资金进来,特别是展开重大项目研究的时候,还怕这些人不过来?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自己旗下的基础科研院所建设高能粒子对撞机,那么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员,肯定希望参与进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拐带人才了。
通过一项项高难度实验项目,不断的从国家单位吸引科研人员进来,毕竟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研究机会可是非常重要,只有获得了研究机会,才有可能获得个人成果。
有了成果,才能够谈其他的问题,到时候不管是职称还是待遇,都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这是情况不顺利的情况下,才会这么做,这些基础研究,说实话,由国家来负责是最稳妥的,企业就安安心心的发展应用技术,发展经济才是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
第273章 分头行动(求订阅~~)
晚饭是在江校长家吃的,出来时,已经是月朗星稀,赵一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直接洗漱睡下了,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碌。
第二天一大早,赵一就早早的起来了,洗漱之后,来到学校食堂吃了一顿早餐,然后就坐车赶往机场,飞往京都。
就在赵一飞往京都的时候,江校长也展开了行动,首先就是按照赵一的吩咐,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之前虽然也安排了一些人一直在忙这方面的业务,但是由于事情并不是很紧急,也就按照一般进度处理,不然也不会这么久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现在是现实需要,必须加快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原来的工作人员更忙碌了,甚至还调过来了很多人进行兼职,相关机器数量也扩大了好几倍。
只有拥有足够的数字图书,才可以培训出来更强的人工智能翻译专家,当赵一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和研究课题告诉江校长的时候,他也表现出来一副震惊表情。
人工智能还只是在一些科幻作品中出现过,现实中还没有人能够想象出来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怎么开发一款人工智能。
所以面对赵一的计划,江校长感觉到不可思议,也就不奇怪了,毕竟这项技术只有在科幻作品里面才有的,现实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关技术。
看见江校长的震惊和疑惑,赵一就将他给繁星软件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给简单的讲述了一下,将里面的智能原理给讲了一遍。
听到赵一的讲述,江校长就理解了他的意思了,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个伪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
这样的人工智能和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人工智能完全不是一回事,虽然在当今也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但是还没有突破人类的想象。
知道数字图书对于人工智能翻译专家的重要性后,江校长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好图书数字化的事情,投入比之前大得多。
安排完这件事情后,就是联系他认识的学术界朋友了,将国内科学发展规划的事情和这些朋友共享讨论,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些规划对国内科学发展确实很有好处,而且从江校长的讲述中,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私心,更重要的是,如果规划真的施行,肯定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中来。
作为在科学研究领域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大部分人都是从条件艰苦中过来的,他们深刻的体会到没有足够经费支持的研究,到底有多难。
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也算不错,甚至国家还刚刚通过了惠及全民的三项福利制度,这说明国家是愿意和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
而经济发展想要继续走下去,走的踏实,走的稳健,就必须逐渐加大科学领域的研究投入,让我国经济从人口红利中获益过渡到科技红利获益的阶段。
所以对于江校长提出来的议题,他们纷纷表示很感兴趣,并表示会联系更多的学术界朋友参与进来,达成更广泛的共识。
有了这些人的口头承诺,江校长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总算是完成了赵一交代的任务了,也将赵一在他家提到的规划传递出去了,也算是想看看能否获得广泛的支持。
结果还是不错的,江校长联系的学者里面,没有一位反对江校长所讲的内容,毕竟真的实施了,总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实施的好了,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回到京都的赵一并没有贸然的找相关部门讨论这事,而是回到家里,好好的洗了一个澡,然后坐到电脑前,开始撰写相关论述文章。
既然想要推动此事,必须要有相关理论支撑,而不是贸贸然的找政府,告诉他们,我要这么干,要必须这么干,如果真这样,估计都没人搭理他。
所以赵一首先需要的就是撰写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分析报告,让政府高层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么干的好处以及要这么干的必要性。
只有将这些讲明白了,后面的事情才有可能纳入政府讨论之中,最后才是相关预算花费的问题了。
将报告写完之后,赵一让他的秘书将分析报告交给教育部和中科院,这两家单位和这次计划密切相关,必须要征得这两个单位的支持。
当然这两个单位也是比较容易同意赵一的计划的,毕竟在这次计划之中,他们都是受益方。
计划真的实施,全国教育肯定会投入更大,中科院相关的院所获得的资金支持也肯定超过以往。
如果获得这两个单位的支持后,赵一在和他们一起,扩大政府层面的讨论范围,争取最终纳入到国家发展计划里面。
只有纳入到国家发展计划中,形成稳定的国家政策,才能够更好的落实下去,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
其实赵一不太担心这个计划不能够通过,只要稍有远见的人,都能够明白这个计划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快,按照这种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就会和鹰酱经济非常接近了,到时候肯定会引起欧鹰酱家的注意。
而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大而不强的后果就和前世国内的经济状况差不多,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
只要这些设备和产品被别人卡住脖子,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而且在国际上面的话语权也相对较弱。
而经济大国转变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要在科研上面下功夫,这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是需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其实这些话,都是赵一说给别人听的,有他在,根本就不怕别的国家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面卡脖子。
只是他必须要将这些关联关系讲明白,把他这个开挂的男人排除在外,只有这样,才能够讲的逻辑通顺,鞭辟入里,让人一看就觉得,必须要这么干,不这么干肯定会出问题。
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现在展开国家层面的科研规划正当时,等到国家经济发展到瓶颈期的时候,刚好一些研究能够开花结果,形成国家经济继续发展的新动力。
除了撰写科学规划分析报告外,赵一还在编写《未来科学工程纲要》,将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工程纳入其中,从现在开始就要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例如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和核聚变小型化技术,目前人来能够发现的最有效的能源来源就是核聚变了,随着人类经济的持续发展,化石能源的缺点会越来越明显。
首先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污染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会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到时候就必须寻找可替代清洁能源。
其次则是资源瓶颈问题,化石能源到底有多少,目前其实并不清楚,但是不管有多少,总量总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而经济发展程度和能源消耗量是正相关的,所以未来能源消耗量会越来越大,化石能源肯定会急速消耗。
不说枯竭的问题,至少开采成本会越来越大,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可替代能源,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能源电池等,但是还是存在生产环节污染问题,更致命的是,这些方面的能源来源总量无法支撑起全球的经济发展需要。
所以这些清洁能源,只能是作为现代化能源的一个补充,很难成为主流,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这样的,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主流能源。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能源来源不太稳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