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续下去。
  至少是在当前阶段很难达到收支平衡,甚至会出现巨额亏损,如果是一两年还好,但是按照现在的状况,估计至少需要持续十年以上。
  因为现在的国民富裕程度有限,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即使让这些学生交学费,也很难交上来多少,甚至还会造成大量的学生因学费而失学。
  所以现阶段收取学费并不是明智之举,也无法改善目前的困境,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了,但是带来的危害反而不小。
  但是政府财政又无法弥补这方面的损失,现在中国教育公司是处于两难境地,既要达到赵一的教育目标,又要面临巨额的亏损。
  这次赵一过来,又给他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让中国教育公司的总裁王怀军是一筹莫展,只能要求赵一自己对中国教育公司增加资金投入。
  按照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40万来计算,每个学校需要配置图书室或者图书馆,软硬件投入20万计算,那么就需要投入800亿元。
  而且这些图书室或者图书馆,不是建设完毕之后就行了,以后每年还需要提供一定的维护费用,例如更新图书种类和数量,相关设备的维护等等。
  甚至是每年需要的电费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虽然拥有这么多困难,王怀军倒也没有说出来不要这么干的话来。
  毕竟这是一项对教育有益的举措,作为在教育线上工作这么多年的人,内心还是希望国内教育能够越办越好。
  当然,也是因为他的这份对教育的真诚,才让赵一选择他来当中国教育公司的总裁,毕竟这么一个重要的职务,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挑选个人来担当的。
  “老王,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办教育的态度却是认真的,任何有益于教育的事情,我们就要尽全力去办。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实际,量入为出,做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才算是办了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
  你们的困难,我肯定不会放手不管,我会继续像中国教育公司增加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你们的开销。
  不过,你们的经费用途记录一定要给我记清楚,我们要保证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那些公报私囊的人,一定不要放过他们。
  这些人不仅是在我们身上割肉,也是在国家身上割肉,在学生身上割肉,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一定要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要让所有教育系统的人明白,这里面没有他们伸手的余地,如果想要发财,还是趁早换个行业。”赵一严肃的说道。
  “这个我明白,我们的相关系统已经开始在建设,等到明年接管国内教育的时候,肯定会派上用场。
  到时候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一定记录的清清楚楚,并且对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发出警报。
  对于这些发出警报的经费记录,我们会组织调查组,进行人工核查,一定让贪污腐败在我们的系统里面,没有任何生存土壤。”王怀军拍着胸部保证道。
  要知道,赵一在中国教育公司里面已经投入了天量的资金,去年他旗下国内企业产生的利润,很大一部分都进入到了中国教育公司的包里。
  甚至是另一项花钱大户,中国医疗公司花费的资金都没有他们多,可以说是赵一投资最多的一家公司了。
  如果在这里面出现硕鼠,赵一绝对不会饶了他们,而作为中国教育公司的总裁,王怀军肯定也会承担一些责任。
  看着赵一远去的背影,王怀军内心多了一丝沉重,加上刚才赵一承诺的1000亿资金投入,赵一已经在中国教育公司身上投资将近7000亿元了。
  这么多资金并没有给王怀军带来喜悦,反而是忧心忡忡,教育行业从来都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他对于能否收回投资持悲观态度。
  虽然国家财政是按照固定比例投资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的财政支出总额肯定会增加,但是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而且到时候,教育投入肯定也会增加,有多少剩余,还真不好说,如果这么持续性输血,作为一家私人企业,到时候很难兜得住。
  王怀军当然热爱教育,希望将国家的教育越办越好,当初接任这个职位,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尽一份力,要知道,他的工资可是比起赵一旗下的其他企业的总裁工资低得多。
  每年的工资收入只有5000元,虽然在现在也不算是低工资,但是相对于他管理的巨额资金的规模来看,却是不值一提。
  正是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反而让他对中国教育公司的未来心存担忧,虽然现在是一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下面暗藏的风险却是一点都不少。
  他希望的是能够让这种教育体系持久的运行下去,而不是赵一个人来持续性的输血,这对赵一太不公平了。
  而且一旦赵一的事业出现了问题,那么中国教育公司肯定也会受到波及,到时候能否将这个教育体系维持下去,还是一个两说的问题。
  可以说,赵一是一举之力,硬是抗下了一个国家的责任,所以王怀军特别不希望赵一的财政状况出问题。
  离开中国教育公司的赵一,心情虽然也不是很轻松,但是却没有王怀军那么忧心忡忡,虽然在资金上面的压力很大,但是还不至于让他恐慌。
  当然,赵一也在琢磨着广开财源,毕竟他旗下不仅仅只有一家中国教育公司需要供养,虽然他现在赚钱的能力不弱,但是花钱的能力也是同样如此。
  既然来了中国教育公司,赵一干脆又去了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视察,同时还顺带去了一趟中国养老公司。
  目前相对清闲的,还是中国养老公司,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全国性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账户体系的构建。
  这项工作其实也相当复杂,需要对每一位老人做身份调查,涉及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不然也不会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除此之外,就是养老金的管理问题,想要管理明白这些,也需要涉及到很多专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金融方面的。
  养老金不可能只是躺在账户上面,需要拿这些资金进行增值,不然养老金肯定是不够全额兑付的。
  中国医疗公司现在做的工作和中国教育公司的差不多,就是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基建,构建全国医疗网络。
  到时候,他们接受国家医疗的时候,能够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不至于和前世的某些国家一样,虽说是免费医疗,但是却面临这就医困难的情况,百姓不得不前往价格更贵的私立医院就医。
  除了建医院之外,中国医疗公司还需要统计全国的医生情况,特别是那些不在册的赤脚医生和江湖郎中,都需要摸查清楚。
  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赤脚医生,让他们能够解决一些小病。
  实在是我国的医疗资源目前无法满足国内全面实施免费医疗,必须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办法,其中赤脚医生就是一项办法,也获得国家的认可。
  经过一定培训的赤脚医生,再加上智能医疗系统的辅助,能够准确无误的解决大部分常见医疗问题,至于更难的疾病,就需要送往更高级的医疗单位来治疗。
  中国医药公司算是一个营利性的企业了,不在国家福利制度范围以内,是赵一为了完成对国家医疗制度的承诺,能够治疗绝大部分疾病问题而设立的。
  当初赵一在中国医药公司成立的时候,就给了他们很多医药研究资料,帮助他们尽快研发一些药品出来,以应对接下来的医疗问题。
  常见疾病,还好一些,现在已经有很多药物可以解决,但是那些重大疾病或者是慢性病,治疗药物并不多,而且很难根治。
  这会成为中国医疗公司的一大拖累,造成中国医疗公司的开支增加。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医药公司,必须研发特效药出来,将这类疾病给彻底终结掉,减少中国医疗公司的压力。


第276章 未来医药垄断巨头(求订阅!!)
  未来中国教育公司、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养老公司注定是赔钱的,这是由三个公司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中国医药集团则是不同,这家公司未来的赚钱能力,赵一是非常看好的。
  这家公司未来完全是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的,也就是说,他提供给中国医疗公司的药品器材,都是按照市场价供给。
  这样的话,光是每年分拨给医疗系统的财政支出,大部分还是会进入到中国医药公司的口袋里,剩下的就是支付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了。
  光是这项收入,每年都是以千亿元为单位,未来甚是是万亿元的级别,这么多收入足够医药公司很好的生存下去。
  当然,这其实也算是左手倒右手的关系,如果中国医疗公司亏损了,赵一还是的自己补上,那么这笔钱还是可能来自于中国医药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赵一要尽量增加中国医疗公司的治愈率,甚至不惜要亲自教授中国医疗公司相关的医疗方案,为的就是减少中国医疗公司的亏损程度。
  两家公司如果运作的好,能够亲密无间的配合,那么总体来说,还是有些钱可以赚的,不至于是亏本买卖。
  但是对于整个福利系统来说,整体上还是可能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单靠他们的内部循环,是无法避免亏损的,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
  所以中国医药公司除了经营国内医药市场外,还需要往外扩展,赚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弥补国内福利制度的整体亏空。
  当然中国医疗公司不是什么病都给免费治,只是治疗对人体具有危害的疾病,例如小到感冒发烧,大到肿瘤脑瘫等等。
  但是像整容整形、弟弟短小、近视眼、牙病等,不影响人体整体健康的疾病,中国医疗公司是不免费治疗的,是需要患者自己付费治疗,或者购买相关商业保险。
  这将来也算是中国医疗公司的一大收入来源,虽然每个病例收费不是很多,但是架不住这方面的治疗需求旺盛,市场规模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将这些业务扩展到海外市场,获得海外患者的一致认可,那么单是从海外市场赚取的资金,就可以弥补中国医疗公司在国内的亏损。
  而中国医药公司也是如此,他们研究的特效药物,对于全世界的患者来说,都是持续性的,特别是那些目前很难治疗,或者无药可治的疾病,赚取的利润更是会非常恐怖。
  就拿HIV来说,我相信只要有治愈的可能,患者是不介意掏出大笔的钱财来治疗,犹如那些肿瘤患者,也是如此,毕竟金钱相对于生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而中国医药公司对于这些困扰人类很久的疾病,都在研发特效药或者特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治疗这些疾病。
  所以赵一才说,未来中国医药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会达到恐怖的万亿级,甚至是十万亿级,这是赵一给中国医药公司带来的自信。
  只是当这头医药行业的巨无霸成长起来后,估计全世界的医药企业,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要么破产,要么就研究一些无关痛痒的医疗设备,例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而且中国医药公司即使做到了十几万亿规模的市场,也完全不用担心其他国家对他进行反垄断调查。
  道理很简单,生命健康是全人类的愿望和诉求,如果禁止或者提高中国医药公司的药品关税,那么大不了就不卖给那些国家,或者提高产品价格。
  最后还是这些国家的国民来承担损失,对于中国医疗公司完全没有任何损失,甚至因为禁用相关药品,造成他们的国民来中国医疗公司治疗,还能够赚取第二波利益。
  这也是赵一对中国医药公司有恃无恐的原因,因为医疗药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非常特殊的行业属性,更是强者为王的领域。
  当然如果中国医药公司真的达到了全球医药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那些国家也可以宣布支持仿制药,像印度那样,无视医药专利。
  说实话,这样的举措,还真能对中国医药公司造成一些麻烦,至少很容易仿制的药物,就不会赚取利润。
  但是中国医药公司的很多药品配方是相当复杂的,也有很多药品的科技含量极高,不是一般的企业就能够制造的。
  知道配方是一回事,能不能生产出来是一回事,生产出来的质量如何又是另一回事,而这些无法仿制的药品,中国医药公司完全可以卖高价,弥补其他药品被仿制的损失。
  只是这么做就很不人道,毕竟医药还是以救人为主,赚取利益只是顺带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赵一还是让中国医药公司赚取合适的利润,不要将他们逼迫的太狠。
  所以未来制定医药产品价格的时候,是需要参考全球患者数量以及生产成本,进行综合考量。
  像那些全球数量很少,但是又没有特效药的疾病,肯定价格就要高很多,而那些患者基数很大,也没有特效药的产品,价格就可以适当的降低。
  争取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用上这些药品,而且中国医药公司也能够获得满意的报酬。
  而那些已经有很高治愈率的疾病,中国医药公司,不介意拉低医药价格,将这方面的市场抢过来一部分,甚至是全部霸占。
  不想追求垄断地位的企业,不是好企业,所以中国医药公司,立志要做一家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医药企业。
  现在中国医药公司也是在全国各地建设生产基地,为即将接手国内医疗事业做好准备。
  到时候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开动起来,源源不断的生产中国医疗公司所需要的药品和设备了。
  只有满足了国内需求后,中国医药公司才会考虑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估计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很多药品进入他国,是需要获得所在国的药品审批。
  所以这件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一些药品的审批时间长达上十年都有可能,只能是徐徐图之,反正中国医药公司对于自己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由于大规模的基建投入和研发投入,赵一为中国医药公司注资了1000亿元,希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