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45章 回家过年
  忙完了年会的事情,赵一就和周瑾珏、周瑾瑜三人去购买带回家的年货和礼物。结果逛了一圈发现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买,这年头基本上都是奔着吃喝的,消费工业产品比较少。
  最后仨人只能抱着一台电视机和周瑾瑜帮忙给周志刚夫妇买的衣服了。两个大老爷们也不会挑衣服,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周瑾瑜,他们俩只是个提包的。
  准备好了之后,在小年的前一天,仨人就乘坐回家的火车,绿皮车哐当哐当的,悠闲而缓慢的在铁轨上爬行。这让赵一很难受,但是也没办法,国家的发展还没到那个程度,只能一步一步来。
  经过一夜加一上午的赶路,火车终于到了九江火车站,下了车,由于没有出租车,只能做公交到达汽车站,然后坐汽车大巴去枭阳县,再在县里面坐公交到高桥镇,回家的路可谓是曲折无比。这还算好的,听说以前有人从外地打工会四川老家过年,走山路都要走一天。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呀,人走不出大山就没法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也就没法找到致富的门路和个人的出路,产品走不出大山就是质量再好也是没有销路,只能烂在地里。
  赵一和政府合作的京沪高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只是这条高速开始动工修建至少要等到年底。如果自己的牧场83年能够如自己预计的有那么大的产值的话,那赵一就有足够的钱和政府进行合作修建基础设施了。
  钱不钱的,现在赵一其实不是很看重,虽然有那么多钱,但是赵一还不是一样过着和普通人几乎一样的生活,唯一的奢侈品就是当时有钱骚包买下的恭王府,其他的还有什么区别?
  汽车到了镇上,下了车,赵一仨人各自扛着大包小包朝着家门口赶去,由于来的时候打过电话,所以周志刚夫妇知道他们大概到家的时间。所以当仨人到家门口的时候,里面就飘出来了好闻的饭菜香味,让赵一都有点馋了。
  南方的腊肉在北方可不是那么好吃到的,更别提各种口味的腊肠了。拍了几下门,周志刚开的门,看见仨个一副乞丐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一路遭受了多大的罪了。赶紧接过周瑾瑜手上的行李,带着三人进入院子。
  放好行李,周瑾瑜就去厨房转了一圈,然后打热水去洗澡去了,而赵一和周瑾珏只能等周瑾瑜洗完了才能开始洗澡。
  赵一和周瑾珏各自回房收拾自己的行李,还是原来赵一住的房间,这个房间周志刚夫妇还保留着。
  除了多了一些家具,其他和两年前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房间明显已经打扫过了,没有任何灰尘。
  将自己的洗漱用品先拿了出来摆好,然后就是一些衣服都放到衣柜中,除了这些貌似也没其他东西了。
  很快就收拾完了,躺在原来的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赵一总是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过客,有点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唯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一丝家的温暖。
  等仨人都洗澡后,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点点星辰挂在边陲。而赵一他们则是围坐在原来的八仙桌前,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吃起晚饭。由于仨人刚回来,而且是小年,所以准备了很多腊鱼腊肉的菜,吃的仨人是满嘴流油,一阵欢快的气氛荡漾其间。
  之后的几天,大家都是窝在家里玩耍,要么打麻将,要么下棋,而王慧兰和周瑾瑜则是比较热衷看电视。
  其实这时候的电视节目也很少,就那么几个台,现在国内的电视还没上星,都是内置的几个电视台,而且播出时间也不是全天候的,但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那就是没什么广告。
  过了除夕之后,周志刚一家去走亲戚,赵一就没有跟着去,没事就是在镇上溜达,期间抽空给罗医生带去了一些礼物,这让他很高兴,对于赵一两年时间就读完研究生直呼不可思议,问了他现在的工作情况,赵一只能说是在做一些小生意,这让罗医生以为是做个体户,直呼可惜。
  就这样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时间终于到了初七,赵一决定去NC市拜访市长,聊一聊在NC市成立大学的事情,顺便将土地购买下来。
  周瑾珏和周瑾瑜听说赵一要去南昌,本想也跟着过来游玩,但周志刚以赵一是去办正事为由,没让他们跟着。而赵一自己也估计没有多少时间陪他们,现在治安也不是很好,让他们在大街上乱逛,怕他们出事情,也就没有坚持让他们跟着过来。
  到了南昌直奔市政府,但是由于自己在这里知名度有限,愣是被拦在了接待室,死活不同意让自己去见市长,没办法的赵一让他们打了教育部部长的电话,让接待人员终于知道这位来是真有事。
  当自己坐到市长办公室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赵一也不想和市长打太极,直接说明了来意,并提出了购买土地的要求。
  由于成立大学的审批还没有下来,所以这些只是意向,先将土地圈好,让这边的政府早做打算,等审批下来就立刻签署协议,进行拆迁工作。
  然后又去了一趟省政府,来这里只是单纯的混个脸熟,毕竟以后也算是在他们的治下,打好关系肯定是没错的。省政府听到赵一的的计划以及投资的规模,纷纷表示一定鼎力支持,并且表示他们也会向教育部打通关系,让这个大学早日开始建设。
  开玩笑,这个时候的地方政府哪见过100亿美元,这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能不支持才怪,不说卖土地的钱,光是学校的建设,总得从这边找工人吧,建筑材料总得这边购买吧,这都是钱呀,还有以后的学校的师生消费,这都是长久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办这个大学省里面不用自己出一分钱。
  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围绕学校进行相关产业布局的重要性,但是仅仅现在能够看得见的好处就足够他们使出吃奶的劲来活动此事。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赵一就回到了周志刚家,准备和周瑾珏、周瑾瑜他们一起回京。
  又是长路漫漫,一番折腾后,仨人终于回到了京都的家,一次旅行就是一次战争。


第46章 电力短缺
  周瑾珏和周瑾瑜在恭王府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去学校报道去了。而赵一刚好趁还没有过元宵的几天时间,出去拜访一些认识领导,算是拜了一个晚年。
  光去拜年就忙活到元宵前一天,元宵节周瑾珏和周瑾瑜从学校来到了恭王府,仨人决定一起过,这次周瑾瑜决定自己做主厨。
  赵一以前没有看见过周瑾瑜下过厨,结果没有想到,饭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吃。这让赵一暗想,以前他们是不是故意不做饭就是让自己下厨的,下次得找个理由让周瑾珏和林和霞下厨试试。
  就在众人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餐厅黑了,这是又停电了。赵一让周瑾珏和周瑾瑜别动,防止碰到磕到了,自己摸摸索索的找来了几根蜡烛,拿起火柴点了起来。其实家里也有煤油灯,带玻璃灯罩的那种,但是赵一嫌黑烟伤眼,而且可能将上方的屋顶熏黑,要知道这些房子都是古董,不能被糟蹋了。
  这次停电终于让赵一决定解决国内电力短缺的问题,其实整个80年代,国内一直处于电力短缺,完全跟不上经济和民生发展的需求。
  把这个记在心里,赵一继续和周瑾珏、周瑾瑜热热闹闹的吃完了这次的元宵晚宴。本来想着吃完饭去出门去逛逛,由于现在没电,只能围着蜡烛拿起棋盘下起了象棋,周瑾瑜负责围观。
  半个小时后,终于来电了,但是三人已经没有出去逛的心思,只能周瑾瑜开着电视看,而赵一和周瑾珏决定再大战三百回合,虽然周瑾珏是屡屡战败,但是从不气馁,“再来一盘”是他的常用口号。赵一肯定没有意见,乐的再虐他一遍又一遍。唉,可怜的孩子!
  第二天,赵一在家写了一份关于解决国内电力短缺的计划书,提出了对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革意见。将国家电力公司从发电输电一体化垄断企业拆分成国家电网和发电企业。
  国家电网只负责输电配电工作,不再参与电力生产。而发电企业只负责电力生产,为了加快供应电力,允许民间企业或集资企业参与电力生产工作。
  这样既打破了国家电力公司的绝对垄断地位,又解决了因国家资金不足造成的能源短缺问题。其实这个时候,哪有那么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发电行业,估计上面的领导接到赵一的改革建议书就知道其实还是为他自己量身定做的。
  这是一个两利的事情,即使发现了自己的小心思,估计也采纳自己的建议。对于国家来说,并不反感自己的治下人民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这样做能够解决问题,利大于弊就可以,毕竟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利益集合体,每一方势力都在里面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第二天一大早,赶在他们上班后就将自己的改革建议书递交了上去。这次他倒是没有深度的参与,自己只是为上面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上面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赵一的方案目前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了,各方利益都有照顾,而问题又能够解决。
  将建议书提交上去后,赵一又回到了自己的宅子,准备为未来的大学编写教材,由于是全门类的所有教材,所有工作量很大。这些教材到时候都以学校名字署名,赵一自己的名字是不准备加上去的。
  如果这么多门类都加上自己的名字,只能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让外界认为自己抢占了别人的功劳,因为在正常人看来,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懂这么多东西,而且还需要讲的透彻。
  纵观历史上的天才,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是其细分领域有所建树,从来没有过全门类学科都精通的。
  但是有宙灵在,这些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为了避免以后说不清楚,所以就以大学集体的名义印发出去。
  就在赵一忙着编写(抄写)的时候,国务院来人说明天需要去一趟那里,参加关于电力改革的会议。作为改革的建议者,必须到场。
  知道自己需要参加明天的会议,赵一就停下了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明天的会议做准备。明天除了阐述自己的改革建议,还准备为我国的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提供建议及技术支持。
  第二天果然一辆车一大早就来到了宅子门前,赵一上车前往开会地点。等他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已经来了很多人。
  参加了两次会议,发现参会者年龄普遍都比较大,这就是十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断层,到了21世界后,突然发现在国家很多尖端领域都是年轻人挑大梁,这就是国家后来大力发展教育的结果。按照正常周期,人的一生之中容易出成果的就是30岁到40岁左右,后面就很难产生新的成果,只能说是经验丰富了。
  坐在上面的领导看了看会场,发现人员已经全部到齐,也就直接宣布会议开始了,首先领导就根据赵一提供的改革建议,宣布了这次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各个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各个专家倒是对于这次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不是狡辩就能够忽略过去的。等专家的意见都发表的差不多的时候,赵一站了出来,对自己的改革建议重新进行阐述了一遍。
  不乐意的当然是国家电力公司了,毕竟手中的权利谁都不愿意分出去一些,好在赵一的改革建议也照顾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将配电输电网络留给了他们,如果按照21世纪后的改革建议,把电网也分解个四五块,估计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较量了几个回合,各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基本上按照赵一的改革方法进行,对此赵一没有感到什么意外,因为过几年也是这样改革的,只是提前了四五年左右而已。
  这个会议结束之后,本来要散会了,赵一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份关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及技术实现的报告。
  这时候的领导和专家倒是没有那么多讲究,对赵一临时加时都没有什么意见,特别是对他提出来的智能电网的概念很感兴趣。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还是解决有无的问题,你提智能电网是不是太超前了?
  对此赵一觉得,正因为目前老电网覆盖率不高才能更好的建设智能电网,这样一是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二是对旧电网的改造工作较少,花费更少。


第47章 智能电网和超远距离直流输电
  “首先我想阐述什么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就是为电网注入新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工程技术等,从而赋予电网某种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
  “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一、自愈。能够自动检测、分析故障,实现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
  “二、坚强。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或认为的外力破坏,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三、互动。用户将和电网进行自适应交互,成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
  “四、优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优质电能,用户的电能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
  “五、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电能损耗,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六、兼容。可以容纳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
  “七、协调。实现电力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
  “下面我要阐述为什么要建设智能电网,我觉得有两个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目前我国旧的电网路线暂时没有大范围覆盖,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行电网覆盖,如果现在就上马智能电网,则可以大范围避免重复建设,而旧网改造线路较少,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我们目前已经具备了智能电网的技术条件,我的半导体公司和精密仪器公司可以给智能电网提供计算机自动化电力设备和电力工程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