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还没有达到赵一理想的状态,但是这种结果已经给了他很大的惊喜,如果达到了5成左右,基本上就可以宣布完成了战略目标了。
  这是天玑乳业公司一家的销售量,天玑乳业公司目前也正在积极的和内蒙古牧民合作,进行奶牛的饲养,采用的饲养方式和天玑乳业公司的差不多。
  这样的话,这部分合作的奶牛年产量也是非常的恐怖,当然这部分奶除了进入到鲜奶市场之外,更多的牛奶可能会进入到工业生产领域,例如奶酪、奶昔等产品的生产。
  至于为什么天玑乳业公司要积极的和奶农合作,除了帮助他们脱贫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控牛奶的质量。
  前世的三氯氰胺事件,就是奶农的贪婪和乳业公司的不作为造成的,这一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还有比在自己眼皮底下生产更有效手段吗。
  为了让奶农必须和自己合作,天玑乳业公司提供的是特种牛奶品种,虽然产出的牛奶质量比起天玑乳业公司自家的牧场要低,但是奶量可是丝毫不逊色。
  这种奶牛品种拿到世界上去也是属于顶级品种了,当然,这里必须将天玑乳业公司自己牧场上饲养的奶牛排除在外。
  今后国内的奶制品市场上,天玑乳业公司自己的牧场产的牛奶会占据国内高端市场,而其他地方的牛奶占据低端市场,这样能够满足国内各层次的需求了。
  由于免疫增强药剂不耐高温,所以在奶制品加工产品中是没有办法添加的,但是在鲜奶市场,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也就是说,今后不管是天玑乳业公司自家牧场还是其他牧场产出的牛奶,只要是流入到鲜奶市场和不需要高温制作的奶制品市场,都会添加这种成分。
  最后赵一让秦向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国内销量占据总销量的5成左右,特别是农村地区,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宣传资金。
  农村地区相比起城市来说,收入总体上还是偏低,只有和天玑农牧公司进行现代化农业合作的地区,农民的收入基本上和城市居民保持同步。
  至于和百味食品公司合作的农户,虽然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不是雇佣关系,收入多少不是百味食品公司能够干预的,还需要农户自己努力才行。
  至于和这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关联的农村地区,还是基本上维持原状,想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外出打工,仅靠土地是无法致富的。
  这也是为什么赵一要快速进行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原因,为这些他旗下企业照顾不到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一个出路,增加他们的收入。
  当天玑农牧公司的总裁李建国知道赵一来到了大西北,就执意要他前往毛乌素牧场视察,再加上他确实很久没有去过了,也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现在的毛乌素牧场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各方面工作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并不需要花费李建国太多的精力。
  这段时间以来,李建国的主要精力还是花在海上农场、现代化农业合作以及和牧民进行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上面。
  这次之所以要赵一前来视察,主要是还是他另有目的,腾格里牧场的发展模式,相比起毛乌素牧场的发展模式要好得多,所以他们也想要做一些改革。
  只是想要进行这么大的变动,还需要赵一的同意,这次赵一过来视察,李建国就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构想,希望能够赵一批准。
  其实也没有多少新意,基本上是照搬天玑乳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各个据点城镇的主要工作就是养殖,将屠宰的业务集中起来。
  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形成像天玑乳业公司那样的一个新城市,这样天玑农牧公司不只是依靠农牧产业发展了,未来还可以经营城市商业。
  这样的话,未来天玑农牧公司的营业收入可能会更高,而且也能够摆脱产业比较单一,结构不够稳定的局面。
  别看现在这边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未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万一出现了其他的危机,这边的产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危机。
  虽然仅仅只是毛乌素牧场的产业遭受打击,对天玑农牧公司整体上来说,并不会致命,因为他们已经在积极扩展其他的业务,到时候这些新增的业务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打击。
  赵一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还是同意了李建国的构想,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那新城的业务也非常的单一,就是一个大型屠宰场。
  这种模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聚合,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多大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商业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和天玑乳业公司还不同,天玑乳业公司虽然在腾格里市主要还是牛奶的加工产业,但是牛奶加工产业本身隐含的种类就非常多,产业结构也就复杂一些。
  天玑乳业公司不是简单的消毒后就往外卖,而是自己就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这样就可以增加用工数量,人口集聚也就会越来越多,只有这样才能够带来城市的繁荣。
  所以赵一在李建国的构想基础上面,让他们和百味食品公司进行合作,对肉制品产业链进行延伸,进入肉制品深加工领域。
  这样的话,毛乌素牧场也可以摆脱仅仅依靠生鲜肉的出售来获利,销售渠道更广,产业复杂度更高,未来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由于毛乌素牧场的牛羊肉价格太高,依靠生鲜肉类销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销售成绩都不会很理想,因为广大百姓消费不起。
  但是如果制成其他肉制食品的话,例如肉脯等,就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销售,国内的百姓也能够购买小份来尝鲜,这样就可以扩大国内的销售规模。
  也就是说进行肉制品深加工,可以让昂贵的毛乌素牛羊肉慢慢的进入到中间层消费者的市场里面,扩大消费者基数,这么做可以给毛乌素牧场带来更大的好处。
  而且这样的话,未来的毛乌素市产业结构也不再单一,可以聚拢更多的人口,未来才能够发展的更加繁荣。
  李建国听了赵一的建议后,也点头表示认同,至于他们自己进入到肉制品深加工领域,倒是没有这个想法,术业有专攻,不能什么都自己干。
  如果两家公司不是一个老板,这么做都是无可厚非,问题是两家公司一个老板,就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利益彼此争夺了。
  获得了老板的批准,本身他们又不差资金,想要按照腾格里牧场的模式来发展,其实并不会花费他们太多的精力。
  而且初期毛乌素市不需要太大,投资上百亿元就足够了,至于未来如何,就需要看实际效果来定了,人口数量多的话,那么就继续投入了,反正并不亏。
  离开了天玑农牧公司这边之后,赵一终于来到了这次主要视察的目的地,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正在治理的几块森林了。
  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在这边的任务就是对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进行改造,总面积达到了7万平方公里左右。
  等这些沙漠改造完成之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还会对这些沙漠的连接地带进行改造,以便形成一个整体,彻底改变这边的环境状况。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构想,毕竟租沙漠的困难程度和租其他土地是不一样的,到时候能不能再租下这么大的地方,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允许的话,那么经过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治理,这一片将会形成面积大约在1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地带,对这一片的气候环境会带来较大的改变。
  也就是说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陆季风会显著的减少,南方湿润空气北上有更强的动力,我国的降雨线会明显北移,北方的干旱气候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除此之外,南方降雨线北移,还可以减少南方在春夏季节的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对我国的大环境改善还是有很积极作用。
  等这些计划完成之后,到底还要不要对国内其他沙漠进行改造,目前赵一也拿不定主意,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顾虑。
  一是国家也意识到沙漠改造里面隐含的经济利益非常大,还会不会继续支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拿下这些地方,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二是剩下的几处沙漠治理成本比这些目前治理的沙漠成本更高,环境更恶劣,这样做到底有多大的必要性,赵一也不确定。
  三是这些沙漠虽然占据着国内大量的面积,但是要说一无是处也不是,就像撒哈拉沙漠的尘沙造成了亚马逊雨林的繁荣一样,他们可能对其他地方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是我国随着新技术新品种作物的运用,对于人地矛盾已经没有之前那么迫切,这就让赵一对这些沙漠的改造积极性不会很高。
  而且其他几处沙漠生活的百姓数量非常稀少,对内地主要经济区域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对国内整体影响也就不会很大了。


第404章 森林管理规划(求订阅!)
  知道赵一要来视察摇光环境治理公司,魏东来就早早的做了安排,根据行程,赵一主要是视察生长素在这边的实验情况,整体视察这边的沙漠治理情况。
  虽然生长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大幅度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不过由于这边的环境相对恶劣,所以具体用量还需要进行实验。
  本来大西北地区的降雨量就非常少,而这些治理的地方原本就是沙漠地区,虽然经过一番治理之后,沙漠土地也变成了相对肥沃的土地。
  但是这边的降雨量很难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改观,如果过分使用生长素,会导致好不容易改造好的土地由于短期严重抽离水分而又沙漠化。
  所以自从拿到赵一给的生长素配方之后,摇光环境治理公司一边建设生产工厂,一边在做相关的实验,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用量比例。
  而不是像青农生物实验室那样,拿到生长素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就使用了,因为除了担心生长素有没有效果,有没有副作用之外,其他的因素不需要多加考虑。
  像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治理的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还相对脆弱,经不起大规模的折腾,所有动作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好在等赵一到达这边的时候,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已经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数据,按照魏东来的介绍,采用单向水分渗透膜技术的情况下,生长素的稀释为3倍比较科学。
  也就是说原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速度达到10倍的生长素,稀释3倍之后,大约只能是促进植物生长速度大约在3倍左右。
  虽然无法达到赵一的预期,但是即使如此也让赵一非常开心,按照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树木的生长周期都需要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的树木品种也是比比皆是。
  如果使用了生长素的情况下,大部分数据基本上可以在5年左右成材,就可以投入到开发利用当中去,能够为赵一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这种3倍稀释是在目前的状态之下,环境改造还没有最终成型,环境还处于非常脆弱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结论。
  随着今后森林成长的越来越茂密,土壤结构获得根本性的改变,以及降雨量的增多,未来生长素的使用就不需要稀释这么多了。
  不过到那个时候,估计也不需要使用生长素来促进树木的生长了,因为经过合理的开发规划,完全可以满足赵一旗下企业对木材的需求量。
  至于进行木材的出口,赵一从来就没有这么考虑过,甚至未来,他还准备大规模从国外进口木材,例如北边就有丰富的木材资源。
  当然如果大西北广袤的地区都进行了改造,都换上了森林,那么以这么大的森林面积,合理开发的话,也是能够实现全国木材的自给自足的。
  不过以现在赵一种植的这点面积,想要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满足国内的木材需求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富裕起来的百姓,加上庞大的人口,光是家具行业消耗的木材就非常庞大。
  要不然为什么前世那么多家具多是使用三合板来作为材料,就是因为国内的木材资源不足,价格高企,采用原木来制作家具,一般消费者用不起。
  而且随着全球环境越来越恶劣,对于环境保护的倡议肯定会提高一个高度,碳中和就不再是嘴上说说了,除了控制碳排放的源头,还有就是增加碳消耗的森林面积了。
  虽然可以通过技术的提升,可以大幅度利用空气作为工业原料,减少空气中的碳和氮的含量,但是相比起森林对碳的吸收还是相形见绌。
  其实华夏国际石化公司和普思化学公司正在研发高效率的空气分离机,也就是可以对空气进行分离,形成纯度很高的气体单质。
  其实地球上大部分物质都是由碳和氢氧组成的,就连石油天然气都不例外,如果拥有足够的转化技术,使用空气和海水就可以制造大量的物质。
  只是这个想法目前只是一个想法,因为这里面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消耗,在可控核聚变没有研发出来之前,这种技术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限制。
  就是赵一有很多这方面的技术,也不能够改变这一点,想要随意的将空气中的元素运用到工业生产和食品生产行业当中去,能源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当然如果真的有无限的能量供应,那么也许未来根本就需要要种植粮食了,直接就可以通过工业方法合成,也不需要进行畜牧饲养了,直接可以通过工业方法生产。
  这就是为什么可控核聚变那么重要的原因了,很多以前受限于能源成本过高的生产方式,都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来,科学技术和商业发展思路也会出现重大的转变。
  这个世界虽然是物质的世界,但是说到底还是能量的世界,拥有无限能源,就可以通过技术创造出来许多物质,人类的生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土地的限制了。
  随后赵一有询问了关于生长素和单向水分渗透膜的生产情况,由于这边的水资源相对匮乏,而需要覆盖这么大的森林面积,需要的量有非常大。
  所以这两个工厂的建设肯定不会在这边,需要从其他地方生产出来之后,在运输到这边,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