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使用新语言编写的程序,可读性非常高,也不需要了解那么复杂的底层逻辑,学习一年的新手,就可以很好的上手编写较为复杂的程序了。
再加上他之前编写的大量组件,让开发工作不再是要求那么高了,对于目前严重缺人手的各个公司带来巨大的好处。
当然,如果想要学会造轮子,那就要求比较高了,需要学习大量的计算机底层逻辑,不然根本就不会造轮子。
不过这些更深的东西,也不需要太多人会,这个工作让给更具天分的人来做就行,一般的程序员,根本就不需要了解这么清楚。
至于需要普通的程序员对这款新语言编写的程序在优化,赵一觉得是他们想多了,因为他已经将这个做到极致了,普通的程序员还想再动手脚,反而会适得其反。
只要普通的程序员按照新语言的规范来编写程序,再加上智能模块的辅助,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性能上面也不会有什么损耗。
不过今后想要成为大拿,仅仅会编程是不行的,因为编程工作大部分会有智能模块来承担了,反而对于算法和架构的要求比较高,今后想要拿更高工资,就必须往这方面努力。
也就是说,今后编程不再是体力活,而是成为真正的脑力活动了,程序员的高低不再体现在编程方面,而是体现在他们对于算法和架构的理解及创新上面。
这样就扩大了招募程序员的范围了,今后不再特别强调软件行业出身了,像数学、物理等偏理科专业的学生,进入软件行业的门槛就会低很多。
所以赵一需要调整高校的软件专业课程,加大算法和架构的相关课程,同时还需要增加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增加更多理论方面的教学。
等到机器能够代替人工的时候,再强调动手能力其实就显得落后了,反而是不怎么被人看得起的理论,今后会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将天问大学的软件相关专业的课程调出来看了一眼,就开始修改课纲和相关课程的内容,由他口述,初级人工智能帮助他录入,效率稍微有些提高。
等忙完这些之后,他直接将这些新的课程和内容发给了天问大学那边,同时也给了刚刚成立没有多久的天问信息技术大学一份。
然后起草了一份文件,交给了教育部,至于其他学校会不会跟着改变,他是无法干预的,他只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反正该说的他都说了。
他内心是希望全国的学校在软件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面跟着做出改变,因为国内的软件用工大户就是他旗下的企业。
这些学校的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会进入到他旗下的企业,如果他们不作出改变,到了他旗下的企业,还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
相信各大高校都明白这一点,赵一提出的建议分量还是有的,不管怎样,应该会多多少少会依据他的建议作出一些改变,甚至直接使用天问大学的相关课纲和教程。
因为这些学校会明白,如果不按照赵一的意见来修改的话,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力肯定会相对较弱,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阻碍。
学生的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否,短期内貌似和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如果大家都知道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行业影响力很弱。
那么只要是个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不愿意报考他们的这些专业,那么会造成他们的这些专业影响力越来越弱,最终会面临着撤销的风险。
除了他自己编写的这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编程工具之外,赵一还将现在使用的编程工具进行了一番升级,让现有的变成工具可以对这款跨平台语言进行编程。
这款升级后的编程工具将作为对外开放的版本,同时也会免费给各大学校使用,以便各大学校能够对新的跨平台语言进行教学。
至于为什么不将最新的智能编程工具开放,第一个就是不想要减少社会就业,这个是直接原因,赵一可以让自己的企业不裁员,但是其他企业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就是减少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本身我们在这方面的基础就比较薄弱,正是依靠这种高效率的工具追赶的时候,没有必要资敌。
第三个就是学校教学上面,需要更加注重基础教学,如果使用这种高度智能化的编程语言,会导致学生的基础不牢靠,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不利。
忙完了这些之后,赵一就开始帮助积木软件公司编写一款智能城市大脑的智能核心,这个难度更不大。
因为他给积木软件公司准备的智能核心,是初级人工智能的子系统,由于是内部使用,这方面他倒是没有多少顾及,也不担心泄密的可能。
而且使用初级人工智能的子系统作为智能核心,处理数据更加快速,运行也增加稳定,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动修复一些问题,自愈性比较强。
弄好智能核心之后,赵一就直接给积木软件公司发过去,毕竟他们已经在这上面卡了很久,早一点给他们,他们也能够节约一点时间。
之后,赵一开始按照千寻科技公司发过来的产品,逐个的使用,并且分析他们的系统架构和算法,看看怎么加以改进。
首先是门户网站,赵一准备采用两套展示模式,第一套就是传统的分门别类的模式,第二套就是智能推荐模式。
之所以准备两套,是因为在PC时代,传统的门户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更加适应一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例如不能够及时将最新新闻推动给用户,也不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类似的新闻资讯,不能让用户停留的时间更长。
至于智能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用户自己特意寻找新闻,对于目的性不是很强的用户具有更友好的使用体验。
而且大量满足用户喜好的新闻推荐,可以让用户不知不觉间就在新闻站点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还会看的停不下来,对于网站的广告收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赵一还为门户网站添加了自媒体功能,虽然目前不适合将新闻门户和短视频平台融合,但是也为两者未来的融合打下了基础。
至于他们的短视频平台,赵一就完全按照智能推荐模式来进行的,没有那么多分门别类的目录,页面采用瀑布式设计,用户只需要用鼠标往下拖,就可以刷新系统推荐的视频。
编写这个的时候,赵一想起来前世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照片分享网站,让他觉得也可以搞一搞,于是顺手就编写了一个图片分享网站,采用的模式和短视频平台差不多。
弄完这些之后,赵一打开千寻科技公司的音乐平台,上面的基本功能都有,大部分歌曲在线试听,不能够下载,想要下载就必须要花钱。
因为这些歌曲都是拥有正规版权的,不管是买断版权,还是选择分成,音乐公司和平台方都是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不可能完全免费使用。
不过赵一看了下,发现大部分歌曲都是欧美日,以及香港和湾湾的歌曲,大陆的歌曲就要少得多,而且之前的革命歌曲占据着巨大部分。
至于流行音乐也有,但是都是最近几年随着电视剧和电影繁荣带起来的,风格种类也不是很多,让赵一真实的感受到了内地音乐市场的现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439章 感情模拟系统
赵一听了一些内地发行的歌曲,不管是曲风还是内容都延续之前的传统,带有戏剧成分,但是又没有适应目前百姓对音乐的新需求。
其实赵一个人是挺喜欢一些音乐的戏剧唱法,后世的一些中国风歌曲,赵一其实挺喜欢的,但是这需要在曲风上面进行创新。
当然,这个时候也开始探索新式音乐风格,但是都是复制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又没有做到人家的精髓,总感觉不伦不类。
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内地的,湾湾那边也是如此,这方面,赵一觉得香港做的反而是最好的,在新曲风下做到了和自身文化的融合。
虽然青柠娱乐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再加上北极星公司本身就有资源庞大的欧美音乐资源,应该是请了欧美的制作团队来打造国内的音乐专辑。
但是也没有出现多少精品,很多歌词也是口水歌,没有什么内涵,最多就是无病呻吟的那种,基本上没有什么传承价值。
这也是国内音乐市场不繁荣,观众的耳朵还没有那么挑剔,再加上对于西方文化也有好奇心,才不至于显得那么默默无闻。
但要说让赵一满意,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之前赵一个人是很少听音乐,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也没有过度的关注。
至于公司报表,本身音乐市场规模就不庞大,在报表里面都是归于其他一列,因为产生的营收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他没有想到,国内的音乐市场竟然这么惨,不仅仅只是内地,其他几个地方的音乐市场其实也不怎么样,和欧美音乐市场没法比。
这不仅仅是指市场规模,还有音乐制作本身,都拥有着很大的问题,赵一这么点时间,就听到了好几首舶来品音乐。
但是想要改变目前国内的音乐创作困境,也比较难,因为我国之前的经济状况不好,参与艺术的人才肯定就会很少。
虽然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的还不错,大家口袋里也宽裕了很多,但是想要培养艺术人才,不是一两年,搞突击就可以搞定的。
所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方法,想要短时间内改变国内的音乐市场困境,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需要持续十几年,慢慢的培养艺术人才。
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困境,赵一觉得还是需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就像他改变国内的影视制作方法一样,取得的效果也是斐然的。
但是相比起影视制作,音乐其实更加的主观和私密,想要通过之前的智能系统来达到目的,可能效果不会很好。
因为通过人工智能制作出来的音乐,可能会在旋律上面和歌词上面比较合规,肯定会达到音乐专业的标准,但是很难出现扣人心弦的歌曲。
因为人工智能是没有感情的,无法体会人的心情,也无法结合歌曲的背景,写出来的歌曲很难触动听众的心。
赵一想要让人工智能来做音乐,除了培训人工智能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要让人工智能明白人类的各种感情。
当然,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理解人类感情的地步,一是人类和人工智能永远不是一个物种,是很难达到感情共鸣的,就算是强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二是人工智能说到底还是基于逻辑的,离开了逻辑,人工智能也就失去了作用,也没有必要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他的出现必定是弥补人类自身带来的一些缺陷。
所以赵一想要让人工智能明白人类的各种感情,其实还是模拟,通过一定的逻辑,让人工智能明白什么感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还是基于逻辑运算的结果。
想明白这些之后,赵一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初级人工智能编写一个人类感情模拟模块,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这个模块,达到理解人类感情的效果。
本身赵一这边的初级人工智能就已经阅读了人类的各种书籍,不管是科学类的,还是社科类的,就是小说也没少看。
凡是天问大学电子化了的图书,初级人工智能都一个不落的进行了学习,你要让他写一篇文章,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缺少的就是灵魂。
想要模拟人类感情,反而回归到最初的人工智能算法上面,采用打标签的模式来进行培训,等到人工智能对于各种打上标签的感情能够准确的分类之后。
再结合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对经过初期训练的感情模拟人工智能,再进行混沌推演,这样就会诞生较为复杂的感情模拟效果。
毕竟人类本身就很复杂,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感情是单一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有脆弱的一面和坚强的一面,甚至会集合更多的感情元素。
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标签化,其实还是无法完全模拟出来人类的感情,但是经过高级混沌算法再次加工之后,就有无数种可能。
当然,想要达到和人一样毫无差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赵一从来就没有想过,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模拟人类的感情,那样就相当于具备人格的基础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面,赵一就一直在编写这个感情模拟系统,花费的时间前所未有的长,足足花了他半个月的时间,就连他的新家要搬迁的事情都没有理会。
经过紧张的施工,他位于柳阴公园的新家已经修建完毕,内部装修和外面的花园都全部按照设计完成了,现在完全达到了搬家的要求。
只是赵一正在忙着编写感情模拟系统,暂时抽不开空,就直接打电话给了周瑾瑜和林和霞,让他们两位女生来负责搬家的事宜。
两位女生早就听说过赵一新家正在建造的事情,只是一直都没有去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她们都不清楚。
这次赵一让她们俩负责搬家的事宜,可把她们高兴坏了,林和霞当天就搭乘飞机到了京都,周瑾瑜也向学校请了几天假。
由于赵一实在是太忙了,只是向他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剩下的全凭她们自己做主,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内忙碌着。
说实话,赵一虽然住着这么大的宅子,但是属于他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他也没有像其他富起来的人那样,热衷于古玩字画。
本来觉得要搬好久的周瑾瑜和林和霞两人,在搬家汽车的帮助下,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搬完了整个家。
当然,一些东西是不需要的,就拿赵一的衣服来说,数量就极为庞大,因为华龙服饰公司每周都会送来大量的衣服,只是赵一自己穿的并不多。
单单是累积下来的衣服数量就极为可观,林和霞和周瑾瑜觉得扔了怪可惜的,就将赵一还没穿的衣服都打包带过去了,足足让货车跑了两趟。
除此之外,就是安保人员的训练器械,以及他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