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还可以让使用者对武器装备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使用大型单兵武器,这在战场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火力优势。
  随后赵一又来到臂力测试器前,对着设备奋力一拳,数字激烈滚动之后,定格在1000公斤上面。
  赵一虽然智力超群,但是体力就是普通人的水平,所以这1000公斤的臂力基本上都是战衣加持后的结果,如果是久经训练的士兵来做得话,比这个数字肯定要高。
  战衣对使用者的四肢攻击动作是有特殊加强的,这在冷兵器搏斗和徒手搏斗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随后赵一又对动作灵活性方面的适应性和配合效果进行了测试,发现人和战衣配合的天衣无缝,有了这套战衣,瞬间就可以让普通人成为超级战士。
  测试完这些之后,最后剩下的就是防护性测试,这也是这套战衣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不说其他的,至少能够对子弹和利刃具有100%的防护效果才行,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存的机会。
  至于炮弹等重型武器的防护性,则是需要具有大幅度减伤的效果,同时也应该具有临时性伤口救治功能,以便能够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
  之见赵一拿着一把刀往自己手上的战衣上砍,就在他皮肤感觉到刀刃的时候,在刀刃接触附近的战衣瞬间就完成了硬化,利刃随后不得寸进,对人体具有非常好的防护效果。
  等赵一拿开刀具之后,战衣原来硬化的地方又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上面没有任何划痕。
  这说明战衣对攻击性接触具有高度分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对子弹和冷兵器的防护能力具有100%的效果,不过对冲击波造成的伤害防护性就要弱一些,这也是战衣不能对火炮等重型武器100%防护的原因。


第464章 新型“烟草”
  军方受到赵一给的天地一体化信息数据链系统的建设建议之后,就开始进行内部讨论,再结合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的现代化装备,都觉得可行性非常的高。
  当然,太空当中光是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不足以建立太空信息领域优势,未来还需要发射更多的军用卫星系统,以支持天地一体化信息数据链系统。
  讨论会过后,军方内部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未来现代化军队作战方式将会向这方面转变,各个军事装备企业研发的装备,也要向这方面靠拢。
  会后不久,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就接到了军方的相关要求,和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拿到的文件基本上是吻合的,公司只需要按照赵一给的建议完善相关模块就行了。
  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这边对于军方的要求完全没有任何意见,他们的所有军事装备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其他军事装备企业接到军方的相关要求之后,就不是那么淡定了,如果真的按照军方的要求来做,之前的很多军事装备,就要推到重来,提供升级版本。
  就在他们头疼的时候,华夏军事工业公司通过相关渠道,向这些军事装备企业透露出消息,愿意提供这方面的组件模块。
  由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拥有一整套相关军事信息化技术,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具备高度成熟度,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出来。
  等到其他军事装备企业拿到相关模块之后,就可以立即开始修改军事装备设计,由于华夏军事工业提供的相关模块相当小巧,可以在不大改的情况下,完成这项工作。
  军事方面的技术合作,赵一在实验室里面自是不知道了,通过这次军事技术合作,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和国内军事装备企业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合作渠道。
  之前由于相互没有合作过,再加上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是私人企业,让双方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既没有太多人员往来,也没有进行技术合作。
  通过这次合作,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变,一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军事装备,论技术水平,比起国内其他军事装备企业要先进得多,相对保密性就要弱一些。
  其实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相关装备参数和试验数据出来之后,这些军事装备企业的管理层也获得了相关的消息,虽然不是很具体,但是对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初略的了解。
  对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拿出来这么多种类的先进军事装备,他们之前的看法获得了根本性的改观。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内心是不太看得起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毕竟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作为新丁,在没有军用技术基础的情况下,一头扎进军事研发领域,就算最后不是以失败告终,也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一项军事装备的研发。
  结果当然是出乎他们的预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军事装备的研究工作,而是进行了全方位、一系列军事装备技术的研发工作。
  这在了解内情的人看来,就属于天方夜谭的范畴了,但是通过军方实验的结果来看,又不得不让他们接受这个现实,这些都是真的。
  其他的暂且不论,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研发的陆战军事装备,很多已经在军方进行紧罗密布的测试工作,随着测试的深入,越来越受到军方相关人员的重视。
  在没有完成全部测试工作和实地战场演练之前,军方已经向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下达了100辆坦克和200辆装甲车的订单。
  虽然这些数量对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这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彼此信任度的提高以及后续良好的测试反馈,未来订单肯定不会少。
  像重型坦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要了1000万元一辆,虽然说不上便宜,但是其技术先进性来说的话,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
  这还是内部价格,如果是出口的话,价格至少上涨50%,同时技术水平还要下降一个档次,才会对外出售。
  与坦克相比,装甲车的价格就要高得多,按照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给出的报价,达到了3000万元一辆,比坦克要贵三倍。
  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些装甲车不是装甲运兵车,而是装甲多功能战场信息收集车,具有先进的信息收集和战场情况处理能力,是战场上的信息收集点和指挥节点。
  而且装甲车也可以作为国土防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空对地实行实时数据监测,对于空中防御和地面武装力量搜集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卖出的装甲车这么贵的原因了,因为它上面使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雷达技术等侦测技术和高速信息处理技术。
  像普通的装甲运兵车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是不打算自己做的,这方面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是相对来说就要弱得多。
  国内的军事装备企业如果像基石材料公司等公司购买相关的基础材料和组件,也是可以研发出来一款性能不错,足够使用的装甲运兵车。
  虽然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想要成为一家世界顶级的军事装备研发和生产企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领域都要插一手。
  未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主要的精力还是聚焦于高端军事装备的研究和制造上面,解决我国在军事领域的技术空白,提高我国的军事防御能力和打击能力。
  在这个技术指导下,将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领域交给其他军事装备企业来做,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且在相关军事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也会不错。
  别看这些军事装备单价都很高,但是由于总装备数量非常有限,其实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因此获得的营业收入算不上多大。
  就算是军方未来采购上千辆坦克,平均价格就按照最高1000万元计算,也就只有上百亿元的收入,而且还是分成好几年的时间来采购。
  相比起主战坦克,多功能装甲车的采购数量肯定会更少,就算是未来总采购量达到上千辆,也只有300亿元的收入。
  虽然这些看上去也不低,但是相对于赵一旗下的民用企业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而且这些军事装备,在没有技术出现跨越性的情况下,使用个几十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平摊下来,每一年的营业收入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是其他的企业也没有什么,毕竟他们都是国企,在营收这款不是特别在意。
  同时他们的成果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为了短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可是开了不少挂,投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为了较快的回收成本,有余力开展下一代军事装备研究工作,就注定了这些军事装备的单价会非常的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之所以预估的这么少,是因为他明白,军队不可能全部装备上这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只会少量列装,大部分还是装备中档武器装备。
  因为这些中档武器装备较便宜,可以实现大规模列装,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面实现高低搭配,一样能够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
  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所以不抢夺数量更加庞大的中档军事装备订单,主要还是考虑到国内其他军事企业的生存问题,并不是做不出来。
  这不同于民用领域,自己凭本事抢夺足够的市场份额就没有必要顾忌,能够抢多少就抢多少,而在军用领域,就有很多的顾忌,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领域。
  不过相比起陆军军事装备,在空军领域和海军领域,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有信心拿下足够的订单,因为在这两个领域,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弱了。
  如果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的空军和海军装备都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内又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拿得出手中档的相关军事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将这个领域的订单一并收下,就没有那么多的阻碍了,这不是它不讲究,而是竞争对手拿不出一个能打的军事装备出来。
  而且能够研发出来最先进军事装备的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再转过头研发档次低一些的军事装备,难度反而会非常的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
  按照赵一的规划,第一批提供给军方的空军和海军军事装备,价格不会那么离谱,在之前相关军事装备较差的情况下,军方很可能会对这些先进装备进行大规模列装。
  等到下一代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出来之后,当前先进的军事装备才会沦为中档军事装备,起到高低搭配的局面,降低军事装备列装的成本。
  这些事情都是赵一自己的构想,但是具体如何,还要看国家对我国军事建设方面的考虑,对于军方来说,当然是军事装备越先进越好,列装规模越大越好。
  但是毕竟国内军费开支都是相对固定的,是每年都需要进行预算的,并不是想要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所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在国内的营收到底会是多少,他也没有一个底。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国内的年预算只有不到1000亿元,相对于国内GDP的规模来说,是少了一点。
  就算是按照GDP总量4万亿美元,越8万亿元计算,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25%,在世界上属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不过目前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想要大规模提高国防预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会大幅度增加了。
  毕竟我国目前不需要大规模维护海外利益,也没有大规模的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需要维护,就算是未来海军实力大增,也只是守护本土安全为首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出来一只高水平的现代化军队,就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每年的国防预算当中挤出相关预算进行先进军事装备的采购。
  不过这些都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属于明面上的国防预算,如果是按照这个步调走的话,赵一心中构想的在1990年前,实现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就很难达成了。
  因为现在已经是1986年12月份了,马上就要进入到1987年,距离1990年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是每年一半的国防预算投入到新装备的采购,总体数量也不会很多。
  国防预算的支出组成当中有人员生活费、训练费、装备采购费、装备维护费、国防技术研发费以及其他很多不能够公开的费用。
  事实上新装备的采购是很难占到国防预算的一半,比例要比这低很多,能够占到三分之一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就算是未来国内经济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每年的国防预算也不会超过2000亿元,四年的总体新装备采购总规模也只有2000亿元左右。
  这样看起来很多,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时期算是我国军事装备急速扩大的事情,不管是陆军、空军,还是海军,都需要大规模装备新式装备。
  所以想要在未来4年之内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给军方寻找额外的财源才行,不能仅仅依靠国防预算来支撑现代化军队的建设。
  要知道除了上面说的大型军事装备之外,他手里还有战衣等先进的单兵作战装备,虽然单价可能比起大型装备低很多,但是架不住数量庞大。
  就算是战衣和智能眼镜配套使用,一套的价格按照50万元计算,装备50万人的规模,就需要2500亿元的采购费用了。
  而且战衣和智能眼镜的安全使用期限为10年,过了10年之后,性能就会低很多,只能是退居二线部队使用了,无法在一线部队装备,15年之后,就会彻底报废。
  虽然赵一从来没有觉得所有部队都要装备这么先进的单兵装备,那样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装备50万人的规模,算是比较合理的。
  首先是一线部队必须要全部装备,其次戍边官兵需要装备,这么算下来的话,50万人的规模并不算是很大了。
  这还是单兵装备,和单兵装备配套的诸多的系统和其他装备,虽然整体采购规模不会这么大,但是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前世赵一听说国防支出里面的一部分是来自于烟草税,虽然前世作为小市民,不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