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现在让基石材料公司降低原材料供应,闻省毫不犹疑的答应了下来,之前他们的利润率其实非常的高,在加上已经生产了这么多年,降低售价也有不错的利润空间。
  不过基石材料公司这边的汽车材料价格降低后,那么出售给其他企业的价格也同样要降低,不然的话,做生意的信誉就要被破坏了。
  为了维持他们之前的利润率,他们需要后续研发出来更高端的汽车用材料,而现在的汽车用材料就作为低端材料进行销售。
  孙兆熙听到闻省答应了下来,心里更加有底了,虽然生产这种车的利润非常的低,但是国内的市场规模非常的庞大,而且还属于新增市场,对神龙汽车公司来说还是有益的。
  如果真的将神龙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价格降低到2万元起步,再加上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非常的低,国内的年销售辆保守估计也能够达到500万辆左右。
  这就将国内的汽车市场需求瞬间扩大到了10倍,围绕着汽车相关的产业也就可以发展起来,例如汽车金融领域、汽车零配件、汽车装饰等服务业,都会跟着繁荣起来。
  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孙兆熙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既然神龙汽车公司将汽车价格,而且还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降到这么低的程度。
  那么其他汽车企业怎么生存,之前神龙汽车公司之所以将价格定在5万元起步,就是为了给其他汽车企业生存空间,避免矛盾激化。
  赵一听到他的顾虑,思考了片刻,说道:“你们和全国各大汽车企业进行收购谈判,如果同意就使用他们的品牌来生产这种低价位的电动汽车。
  如果不同意,那就不用管了,你就这么明确的跟他们说,总不能我们一辈子都要照顾他们的利益,没有这个道理。”
  “那如果要求我们继续技术授权给他们,怎么办?”孙兆熙问道。
  孙兆熙问这句话,倒不是他希望这么做,而是照顾赵一的感受,因为之前赵一就是这么干的,对国内汽车厂商进行了低价技术授权,让他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赵一面对孙兆熙的提问,思考了片刻,说道:“技术授权也可以,不过不能再低价授权,就按照市场价格来,如果他们无法生存,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不过,我估计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技术授权的话,他们的成本比起你们来会更高,到时候基本上是无利可图,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听到赵一这么说,孙兆熙心里就有底了,反正今后一切按照市场规则来,在汽车市场上面的竞争也不需要让着了。
  至于这些汽车公司倒闭后引发的员工失业问题,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现在国内的就业机会非常的多。
  而且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扩大,汽车产业工人的需求也会扩大,到时候让神龙汽车公司吸引这些工人进来工作就可以了,而且还是熟练工。
  “对了,你们的电动汽车暂时只在国内销售,国外还是按照之前的策略进行就可以了,至少也要等到国外对新能源汽车有着强大需求再说。”赵一说道。
  孙兆熙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就算是他想要将电动汽车公司卖到国外,也没有相关配套设施,使用起来比起燃油汽车还要麻烦,自然购买者不会很多。
  神龙汽车公司现在要做的就是维持自己在国外的高端汽车市场,同时继续在电动汽车领域研发更多的技术和专利,提前建立好专利护城河就可以了。


第485章 契机
  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魏东来,是跟着自己最早的人之一,而且也是他手下风霜气息最浓的人,看着他脸上被风沙刮过的脸庞,让他有一点感动。
  魏东来不是那种喜欢坐办公室,只会指挥手下干活的人,而是一有空就亲临第一线,而且如果没有重大事情需要他去做的话,他能够一直待在第一线的人。
  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是赵一旗下一家非常特殊的企业,如果用营收来衡量的话,基本上和福利公司没有什么区别,到现在还没有一分利润到过他手上,反而帖进去巨额的资金。
  但是这家企业的重要性却是不容置疑的,前世赵一待在京都很久,每年春天都能够看到沙尘暴,这还是京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环境情况只会更恶劣。
  当赵一重生的第一时间,并不是想着赚大钱,因为这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而是想着第一时间就要改变国内的环境状况,让北方如南方那样,享受到鸟语花香的惬意。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有所成就,让西北地区的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变了样貌,不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还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只是这样的成就在赵一看来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对北方环境进行系统性的改造,而不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赵一和魏东来聊着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例如和中东地区国家的协议完成情况,因为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广告。
  “虽然和沙特的环境改造项目订单非常大,但是相比起国内的改造任务而言,工作量就要低得多,加上我们给他们建设的海水淡化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淡化海水。
  让我们的工作进度非常的快,整个第一期计划,其实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完成,沙特政府对此是非常的满意。
  不过这种治理只是初步性的,虽然看上去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是想要根本性的改变土壤结构,让沙漠变成肥沃的土地,后期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魏东来说道。
  对此赵一心知肚明,别看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给兄弟企业改造的沙地和沙漠,短短时间就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个就是使用技术和手段上的区别,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肥土草也是分几个等级的,给自己使用的当然是最好的,固碳效果是最好的,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也是最好的。
  至于给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的就要低一个档次,倒不是摇光环境治理公司一定要这么做,而是因为效果太好,怕客户觉得自己花费巨大的资本,感觉吃亏了。
  所以使用次等级的产品,就需要多次使用,工作量也就加大很多,让客户看起来,就觉得工程量很大,也就对花费高价没有太多的想法。
  而且对外提供的肥土草产品,完全没有繁殖能力,等到肥土草死亡之后,就需要再次撒播,如此持续10年,效果才能够达到和国内产品差不多的效果。
  这么做一是为了保密的需要,做了特殊的节育处理,二是这样可以长期维持和客户的关系,而不是快速的干完活,之后就没有太大的联系了。
  第二个就是土壤之间的差别,像毛乌素牧场之前只是沙地,还没有彻底成为沙漠,土壤营养元素还有残留,而真正的沙漠,有效营养元素基本上是流失殆尽了。
  像腾格里沙漠的改造难度就比毛乌素沙地的改造难度大得多,这还是在腾格里沙漠拥有比较丰富的水源的基础上来看的。
  按此计算,今后每年都需要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安排人手去沙特进行维护性作业,持续10年作用,直到彻底将沙漠变成良田。
  至于和沙特签署的海水淡化工厂,这个就简单的多,为了加快进度,利用淡化海水来支持土地改造,摇光环境治理公司从国内招募了不少的人手过去帮忙。
  目前所有的海水淡化工厂,已经完成并稳定供水的达到了80%,剩下的,也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内陆续的完成。
  等到所有的海水淡化工厂都建设完成之后,就标志着沙特彻底摆脱了水对他们发展的限制,这个意义在中东是相当的深远,也一直被其他国家所关注着。
  根据魏东来的叙述,现在已经有中东国家正在向他们询问关于海水淡化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伊拉克和阿联酋,其他的国家也不少,只是这两个国家合作的意愿比较强烈。
  其实两伊战争还没有正式结束,魏东来对在伊拉克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工厂不是很看好,特别是那边希望摇光环境公司独自建设独自经营。
  这样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考虑到他们还处于战争当中,如果自己独自建设独自运营的话,会不会被轰炸,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正是有着这样的顾虑,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完成,按照摇光环境公司的意思,当然是由当地政府承担全部的费用,而公司只需要使用技术获得一半的股权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未来就算是出现了巨大的损失,对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来说也没有多大关系,反正一分钱没掏,废了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少了后续的一部分收入而已。
  至于和阿联酋的合作,就要简单很多,那边的政局相对稳定,按照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采用的是和沙特一样的方案,这对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来说是最合适的方案了。
  在海外经营,第一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顺利的撤退,其次才是能不能赚大钱,和沙特的合作方案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最佳方案了,而且将来遇到的麻烦也是最小的。
  至于伊拉克那边的合作,赵一是倾向于合作的,虽然需要自己投资一笔资金,但是为将来考虑,算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伊拉克那边,你们可以自己投资,不过不需要开工那么快,可以慢慢来,逐步的建设,估计也要好几年功夫,来完成合同上面的规定。”赵一说道。
  既然赵一做出了这个决定,魏东来当然没有意见,虽然是自己投资,但是投资额其实算不上非常的大,只是出于自身资产安全的考虑,才不想自己出资建设。
  而赵一则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和那边的政府官员建立联系,方便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以后的行动,而且他们见识到了我们的军工实力,就算是有想法,应该也会打消掉。
  除了国外的项目外,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大部分项目还是在国内,一是和政府合作的治理内蒙古土地沙化问题,这项合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都是按照计划来。
  二是摇光环境治理公司的相关环境改造设想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他们正在计划对黄土高原的环境进行治理,正在和各个部门沟通当中。
  至于之前的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改造项目,已经逐渐接近尾声,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植树工作基本已经完成。
  后期只需要对这些树木进行定期维护和观察就足够了,需要的员工人数就会大幅度减少,但是想要成林也需要好几年时间,总不能白养着这么多人。
  所以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急需要开启新的大型环境治理项目,而黄土高原的环境改造就纳入了他们的项目当中,准备将那边也建设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
  不过黄土高原的环境虽然没有沙漠那么恶劣,但是地形地貌却是要复杂的多,如果是使用人工一颗颗的种树,那进度会非常的缓慢,投入的人力物力会更大。
  因为那边很多地方是无法使用机械化作业,怎么开展植树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率,这是摇光环境治理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且黄土高原上面也是有非常多的居民居住,土地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为了避免相关的纠纷,需要有创新型的合作模式。
  关于魏东来的第一个难题,赵一想要通过技术来解决,只是以目前他旗下的几家企业的研究实力来说,难度很大,但是对他来说,就算不得什么。
  由于黄土高原的复杂地形地貌,赵一决定自己亲自研发出来一种二元性植物,也就是说,这种植物初期特征和草本植物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等到生长了一年时间之后,这种植物就开始慢慢的向树木特征转变,同时处于资源竞争劣势的植株会慢慢的枯萎腐烂,最后成为其他胜出的植株的养料。
  需要这么一种植物的原因,就是初期可以使用飞机撒播的方式进行种子撒播,作业效率就会大幅度的提高,也可以忽略掉那边的复杂地形地貌。
  等到竞争胜出的植株成长起来时候,劣势的植株就会枯萎腐烂,变成营养成分,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密密麻麻的草本植株,变成相间合适的树木植株了。
  这样既能够改变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也不需要担心树木过于密集,造成成长起来的树木营养不良,不能够成材。
  这样一举就解决了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作业的问题,效率提高了不止百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只是赵一考虑的是,怎么增加经济效益,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虽然是抱着改善当地环境的目的,但是总不能不在乎自己的利益,那样根本就经营不下去。
  而且这也不是摇光环境治理公司自己的利益,黄土高原上面可是生活着非常多的人口,等到环境改造的时候,总得给他们寻找出路。
  至于留给他们土地种粮食,其实是非常不划算的,想要脱贫致富难度很大,因为有了海上农场之后,粮食作物的价格注定不会很高。
  再加上天玑农牧公司的高技术种植手段,其他各项农产品的价格都不会长期维持很高的价位,除非是大估摸种植,不然小农经济想要致富,基本上不可能。
  想要获得效益,一是从树木本身获得效益,就是指卖木材,但是黄土高原上面本来种树就比较难,作业难度也很高,这种不会是主流获益手段。
  二是从他们的果实或者是其他某项产物来获利,但是这样的话,就不能是一个品种了,不然再好的产品,数量一多,就卖不出去价格,创造的价值还低于成本投入。
  第二个难题赵一觉得采取后世的租赁模式比较合适,就是现有居民的土地,如果被摇光环境治理公司使用了,那么就给予租金补偿。
  这只是一个方案,真正实施的时候,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可能会绕开居民区和耕种区,对荒山野岭进行改造,这样麻烦就要少得多,具体还要看和当地人的谈判如何了。
  等到所有树木成材或者成熟之后,摇光环境治理公司可以雇佣当地人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