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一直符合赵一强调的国际贸易平衡,我们可以凭借工业化能力,赚取更高利润的同时,也要将一部分利润分享给世界其他国家。
虽然光伏发电算不上能源类型上的重大革命,但是他们带来的效果,也足够称得上是一次小型能源革命了,绝对算不上过分夸赞。
虽然现在还没有“碳中和”的环保概念,但是事实上,赵一的布局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按照赵一的个人理念,不管你们在不在乎,只要他认准了,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工业产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排放的温室气体规模也是迅速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拥有非常出色的环保设备,但是环保设备一般不会对温室气体做回收处理,而是去除有害气体之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如果是少规模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我国环境的变化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大规模排放的情况下,情况就不容那么乐观了。
要知道,我国目前的工业产值规模可是世界第一,虽然相关数据没有对外公布,但是自己要心里有数,要为工业大规模发展带来的负面情况作出有效的应对。
温室气体大规模排放,短期内,会对排放所在地本土气候产生影响,长期来看,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严重的改变。
小时候,赵一老家一到冬天就会下很厚的雪,这在北方自然不稀奇,但是他老家可是在江西,属于长江以南了,比秦岭淮河更靠南边。
虽然下雪之后也就几天时间就化掉,但是雪的厚度至少能够达到脚踝以上,甚至出现过到小儿膝盖的厚度,屋檐下的冰凌长度可以达到一米以上。
但是这种情况在他长大之后,基本上消失不见了,甚至还出现过连续几年没有下过雪,他清晰的记得,当他上高一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雪,当时是举校狂欢。
这就是大气结构改变带来的后果,所以在赵一一边努力促进我国工业发展,一边有让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拼命的在搞绿化,甚至因此而消灭了好几块沙漠。
在我国这些年里的工业化过程中,虽然还没有达到“碳中和”的地步,但是却大大的缓解了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带来的气候变化。
等到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改造的几片沙漠上面的树木长大成林以及黄土高原的绿色改造项目完成后,就算是没有光伏发电,也基本上实现了“碳中和”。
当然,这是以目前我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准来考量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国发展最快的是工业产业,而民众的生活虽然有改善,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高能耗的生活标准。
但是高标准的生活,就注定了人均能耗的提升,这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为了未来考虑,仅仅是依靠增加绿化面积,在未来面对“碳中和”的问题,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实现全国电能替换计划是正当其时,因为目前的这个阶段,是我国百姓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做好准备工作的话,那后面想要执行相关计划,难度就要大得多,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购买了燃油汽车,还没有到使用年限,就算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更绿色环保,别人也不会随意更换的。
而未来我国的出行碳排放的规模可是非常的庞大,毕竟我国的人口规模在这里摆着,虽然人均能耗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但是总量还是提升上来了。
只有在我国百姓还没有大规模购买私家车的时候,就实施电动力全面转向,这样的话,百姓受益了,国家也受益了,甚至全球也跟着受益。
这套组合拳下来,不仅让我国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甚至超过了这个目标,实现了碳负排放的目标。
这么做看上去是我们吃亏,在一些人看来,凭什么我们要替别人多放出来的温室气体操心,只要在我国实现了“碳中和”就可以了。
这样的想法就狭隘了,从个人情感来说,自然只能够顾及到国家层面了,再大的层面个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太过操心。
但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不管国家和民族之间有什么恩怨情仇和利益纠葛,都改变不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的事实。
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其实是非常的渺小,只有共同面对、提前预防,才是最好、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所以关于能源方面的变革,我国目前在做的事情,未来对于我国经济、环境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只不过是目前才刚刚开始不久,无法切身感受出来而已。
至于材料领域的变革带来的工业革命,相比起能源领域的变革来说,就要缓慢得多,而且也不可能因为一种材料而出现工业革命的现象。
所以这是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将时间跨度定到10年乃至几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发现原来因为材料上的突破,导致社会发生如此多的变化。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之前高压输电使用的电线是钢芯铝导线,不管是成本,还是导电能力也算得上是非常不错的一个解决方案。
但是新慧能源公司这次建设的光伏发电厂,发电量非常的庞大,而且在地域上相对集中,更重要的是,发电时间也相对集中,每天有效发电时间大约在10小时左右。
想要将如此庞大的电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面输送到全国各地,仅仅修建一两条输电路线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发电厂始发段,输电压力更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是使用更高的输电电压,不过这么做难度非常的高,危险性也更大,要么就是直接从输电材料上面着手。
当然,最好的输电材料就是超导体,但是目前在户外条件下,想要实现这一点是很难的,就算是实现了,成本也是无法控制的。
如果成本无法控制,还不如多投资建设大量的输电线路,以增加足够的数量来缓解输电压力,那样的话,至少成本上不会提高太多。
所以基石材料公司接到任务之后,就将目光盯上了可以大幅度降低电阻的新型材料上面,而他们之前就在碳纳米材料上面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
之前赵一帮助他们研发过超级碳纳米电池,虽然后面没有使用这种电池,但是相关的大规模碳纳米制备技术确实留了下来。
基石材料公司希望能够在碳纳米管材料上面,实现突破,将电阻降低到接近零的程度,这样的话,在保留电压不变的话,让输电功率得到巨大的提升。
结果自然是喜人的,他们第一代由碳纳米管制作而成的输电线材料,可以将输电功率提升100倍,而成本却只是增加了不到5倍。
这不仅减少了我国的输电网络建设成本,同时还降低了输电网络电能损耗,居民用电价格有望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这个价格和铜线的价格差不多,所以不仅仅可以运用到高压输电领域,还可以运用到家庭电路建设上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碳纳米材料的使用年限相当的长,正常使用年限可以达到上百年,根本就不用担心金属材料出现的锈蚀问题。
目前基石材料公司正在大规模的扩产当中,准备将这种材料应用在光伏发电厂的输电路线建设项目当中。
而且中国房屋公司,也开始准备在自己的城市化项目当中,大量的使用这种导线材料,而且还要求基石材料公司研发出来使用时间更长的绝缘材料。
如果电芯材料使用时间长,而外面的绝缘材料使用时间短,这对中国房屋公司来说实用性就很低了,他们之所以想要使用这种材料,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后续电路的维修。
大家都知道中国房屋公司的建筑主要是用来出租,如果线路三天两头出问题,那后续的维修和更换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他们对这种可以正常使用上百年的线路材料非常的感兴趣,因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这些建筑正常使用的年限也有几百年。
建筑使用年限和线路材料使用年限几乎是一致的,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加以维护的话,那今后基本上就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更换了,为他们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城市管网,也需要表现优异的相关材料,而这些任务基本上都是交给了基石材料公司来负责研发。
这次基石材料公司协助赵一研发高端机器人所需要的材料,让他们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技术提升。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将这些技术尝试性的运用在新型材料研发上面,结果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就拿出来了一种高分子材料,非常适合中国房屋公司要求的管网材料。
之前的官网材料都是使用金属来制作,价格比起基石材料公司研发出来的高分子材料成本还要高,可以为中国房屋公司进一步降低这方面的成本。
不说其他的,就是围绕着低维护需求的城市化建设目标,就需要有许多的新型材料来支持,就足以看得出来基石材料公司所承担的责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材料对于我国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当中,慢慢的改变着经济生产结构。
当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可取,前面也讲过,如果一件产品太耐用了,这方面的需求也就降低了,生产也就无法持续了,岗位也就减少了。
不过这些只是特殊的情况,毕竟城市管网和电路更换起来非常的麻烦,像其他不太麻烦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耐用的材料了。
综上所述,材料对于工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作为国内材料领域的巨头,基石材料公司则是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而赵一本人,则是作为全局掌控者的存在,除非是关键领域他才会亲自参合一脚,正常情况下,就完全看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第531章 神奇的高端机器人
当赵一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第一台高端机器人组装完成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终于松了口气,心情也比之前要好得多。
虽然在准备这些高端材料以及相关零部件的过程中,也是花费了巨大的心力,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纯技术性的,苦力活都是交给旗下的企业来进行的。
如果是单纯的脑力活,赵一其实是很乐意干的,毕竟这些工作对他来说,难度基本上是没有的,也不用花费他太多的心力。
但是当他拿到密密麻麻的零部件的时候,那种感觉,现在想想都感觉到头皮发麻,而这些零部件还需要他亲手一个个来组装。
如果是组装傻大粗的东西,那还好一些,毕竟不需要太专注,精神压力要小得多,但是这些零部件的组装都是精细活,没有一种属于很轻松的事情。
他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除了吃饭睡觉,就基本上是待在实验室从事组装工作,每年花费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
在这12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甚至许多关键零部件的组装,只要手指头抖动一下,就意味着失败,要重新开始组装。
这也跟他给旗下企业发的零部件研发生产任务太过零碎有关,为了对外保密,基本上是按照最小单位进行零部件分解的。
如果没有详细的设计图纸的话,就算是拿到全部的零部件,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用的,对于保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处非常的明显,自然缺点也非常的明显,由于零部件的太过零碎,让他组装起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的大,对于很少干这种活的他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只要想想一下,单是安装头部毛腺仿生组织零部件,就足够让人头皮发麻,仅仅是这一项就是接近10万个,就算是不用太过精细,也是一项苦力活。
比这个更变态的则是血管仿生零部件的安装,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必须非常的专注仔细,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一种非人的折磨。
比血管组织仿生零部件安装还要变态的,就是皮肤传感器零部件的安装,在将这些传感器安装到皮肤上面之前,还需要先将多种传感器组装成复合传感器。
然后在将能够提供多种皮肤触觉和感受的复合传感器一个一个安装到皮肤组织上面,而且不同部位的皮肤需要安装的触觉传感器数量和种类也不同。
赵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真的是从一个一个零部件开始组装起来了第一台高端机器人,当全部工作完成后,看到眼前几乎和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他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
不过这些暗无天日的工作,随着第一台高端机器人的完成也宣告结束了,因为后面的组装工作就会交给机器人来完成,不需要他亲自劳神劳力的来工作了。
如果让他再亲自来组装一台高端机器人的话,他绝对是拒绝的,他之所以忍受一个月暗无天日的高强度工作,主要还是有一个信念在支持着。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完成了第一台高端机器人的组装,后面的工作就会进入到坦途了,他今后也就可以摆脱这样的工作。
如果没有这个信念的支持,让他忍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并且不知道未来的日子是否美好的时候,他肯定是拒绝的。
看着眼前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高端机器人,就算是他本人看到也很难分辨出来和自己有什么差别,不管是眼神还是表情,甚至是气质上面,也基本上和自己一模一样。
当然,自己也不是什么帅哥,也就导致了第一台高端机器人样貌也是平平,丢在人堆里面绝对是不容易被轻易认出来。
随后的时间里面,赵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第一台高端机器人做全面的测试,分析它的行为举止和各项行动是否符合他的设计目标。
赵一的目标是从在外表现上来看,必须和真人相似度达到100%,就算是达不到100%,也必须要接近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