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5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数字货币大规模的推广,最极端的就是废除纸币流通,由于从银行账户到个人数字钱包的操作比起之前要方便得多,到时候民众是如何选择,没有一个定论。
  如果民众不嫌麻烦,用多少就转多少钱到个人数字钱包里面,那么相较于纸币时代,进入到银行账户里面的资金规模更多。
  那么银行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货币用于放贷,经过几轮放贷之后,会导致市面上的资金增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通货膨胀。
  反过来大家也应该理解,由于个人钱包对于资金的持有非常的方便,不像纸币大量的资金拿在手里非常的不方便,也不安全。
  如果从银行账户里面转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到个人数字钱包里面,那么这部分钱银行是不能够动用的,也就不能够用于放贷。
  能够放贷的M0资金减少了,自然银行能够贷出去的资金减少,这个减少不是一对一的减少,而是倍数减少,从而会导致市场上缺少货币供应,形成货币通缩。
  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不能够急于求成,必须要按部就班的来推广,像之前赵一提到的短时间内替代现有纸币在市面上流通,是不切实际也不是一个稳妥的做法。
  首先数字货币对于百姓来说还很陌生,就连网络支付系统,也只是这几年开始大力推广,还没有达到全民普及的程度,很多农村地区和边区百姓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对于没有见过的东西,一般人都是比较抗拒的,相比起一堆数字,纸币能够给人带来更大的安全感,所以推广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百姓不配合,总不能强制执行吧。
  如果全国绝大部分民众都习惯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数字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人还在使用纸币的话,采取半强制执行还有可能性。
  像现在还没有开始,就采取强制措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最好的方式是要让百姓心甘情愿的使用数字货币。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体现出来数字货币在日常生活当中比纸币具有更多优越性,不然的话,凭什么让百姓使用数字货币呢。
  他能够想到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便捷性,纸币支付需要时常带着钱包,钱少还好一些,钱多带着就非常的麻烦,而数字货币只需要携带个人支付终端就可以。
  前面提到过腕表样式的数字货币支付终端,如果嫌弃腕表麻烦,也可以使用可视数字货币支付卡,银行卡大小,里面资金随时可查看,两张卡碰一碰就可以进行货币交易。
  至于手机更不用说了,可以下载央行的个人数字钱包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网络支付系统。
  将自己个人数字钱包和网络支付系统关联,通过网络支付系统进行支付交易,现在星汉科技公司正在国内大力推广网络支付系统,希望能够涉及到线下支付交易。
  其次就是安全,虽然线下点对点支付也可能存在数字货币丢失的问题,毕竟没有和央行统一金融是编码下面的钱包进行数据交换。
  但是追溯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支付人的个人支付终端联网,就可以查到相关的转账记录,也就可以追溯到数字货币的流向。
  如果该数字货币被其他人使用,就能够立马查得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就算是被人家捡到,也是用不了,用了立马就会被发现,这就减少了盗取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是针对不联网的数字支付终端,例如上面提到的数字货币支付卡,必须要在银行柜员机上操作,才可以将卡上的数字货币信息和央行的个人数字钱包同步。
  像手机一类时刻有网络相连的,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基本上在点对点支付的同时,立马就会和央行个人数字钱包同步数据。
  每个数字货币都会有唯一的标识码,可以通过这些标识码监控数字货币的流向,对于打击货币犯罪具有天然的优势。
  将个人数字钱包挂在央行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并不是没有问题,因为每时每刻全国各地都会产生天量的支付交易,数据量和访问量都是海量的,这会给央行的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在央行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的个人数字货币属于根数字钱包,是个人数字钱包的最终归流地。
  在央行个人数字钱包下面,还会有若干个个人数字钱包副本,这个副本是由各大商业银行和其他具备经营个人数字钱包资质的机构和单位持有。
  用户正常使用的就是这些数字钱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分摊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面临的压力,然后由这些个人数字钱包副本在系统不繁忙的时候,向央行个人数字钱包同步。
  其实央行完全不需要在自己这边设置根个人数字钱包,全部交给商业银行等机构自行代理,之所以这样,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监控资金流向等相关数据,同时也是一个备份。
  其实这种个人数字钱包副本,也不需要用户专门去相关银行去开通。
  只要用户将其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的银行账户资金转到个人钱包,就会自动在该账户所属银行下面为其建立个人数字钱包副本。
  然后如果花费的资金来自这些副本,那么所有的数据处理会优先转向这些个人数字钱包所属的银行机构,让其代为处理相关的交易数据。
  当然,这样的话,肯定会存在几个数字钱包副本里面有小额资金,但是不够一笔交易的,那么也可以通过归整操作,将各个数字钱包副本里面的零钱归到某一个数字钱包副本里面。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弱化了央行的存在,用户直接面对的金融机构还是那些商业银行等二级机构,这让央行回归自己的本质业务,不过多涉及个人业务。
  二是可以大幅度减少数据交换带来的压力,像个人数字钱包副本和银行账户之间大部分都是银行内数据交换,这样数据交换的压力就要小得多。
  “前段时间我们经过内部测试,对系统稳定性、理论可靠性、功能可用性、风险可控性进行了相关测试,效果非常的良好。
  整个数字货币开发和系统搭建,都是由繁星软件公司负责,不得不说,作为国际软件巨头,繁星软件公司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研发实力。”
  听到央行工作人员对繁星软件公司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坐在下面的赵一会心一笑,有他提供的全套数字货币技术,如果繁星软件公司还做不好,那就没有哪家软件公司能够做好。
  虽然繁星软件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他看来也就一般,但是执行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凡是他交给繁星软件公司的任务,基本上都能够按时甚至是提前实现。
  所以这次将数字货币系统的研发工作交给了繁星软件公司,他是非常的放心,除了一开始提供了相关技术资料之外,基本上没有操任何的心。
  特别是这些年来,我国的软件领域在全球都是一枝独秀,这就导致我国高校在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上面花费了更大的精力,每年毕业的软件人才规模非常的可观。
  在加上其他专业转到软件开发领域的高校毕业生,我国软件人才这两年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为繁星软件公司、积木软件公司以及他旗下的各大互联网公司补充了一波人才。
  虽然这一年来,繁星软件公司的传统企业管理软件业务在国内获得极大的发展,而且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在紧罗密布的开发。
  但是还有足够的人力投入到央行的数字货币系统建设当中来,能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将整个系统建设起来,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除了赵一提供的数字货币技术资料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借鉴,而他提供的技术资料都是系统理论性的。
  将这些系统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还有赖于他提供的高效智能开发工具。
  “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对数字货币系统的流通便捷性和场景适用性进行相关的测试,这方面就需要更多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了。
  像流通便捷性,之前赵院士承诺的,将会提供更多的消费支付端解决方案,目前貌似没有太大的进展,我们希望赵院士能够对这个问题做一下说明。
  而像场景适用性,我们准备有限的对一些居民开放数字货币的测试资格,同时也邀请一些商家配合测试,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央行工作人员说道。
  听到点自己的名,赵一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有点不好意思,本来他以为就算是数字货币系统建设好了,也要慎重的进行下一步测试。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之前预估不足的问题,虽然他知道智能手机会大卖,但是却没有想到销量远远超过了他所预期的数据。
  之前他认为不到半年的时间,三家智能手机企业能够卖出去一亿台就已经很夸张了,毕竟这个年代的智能手机并不便宜,而工资反而没有前世那么高。
  只是他严重的低估了全球消费者对划时代的智能手机的喜爱程度,让三家智能手机企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销售出去了2。6亿多台。
  按照如此趋势,未来的两三年里面,销售数据每年可以保持在5亿台左右,如果价格进一步的降低,销售数量很有会可能进一步的提高。
  像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起电脑来说要快得多,基本上三年左右就开始大规模的更新,所以等到覆盖率完成的差不多之后,每年也会有3亿多的销售市场规模。
  明年三家智能手机企业会发布新一代智能手机,配置会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会加入一些新的技术,到时候,上一代的智能手机就会进行降价销售。
  之所以降价销售,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覆盖,让原本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也能够消费得起。
  另一方面则是去库存,这个库存不仅仅只是去整机的库存,也是去相关零部件的库存,毕竟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兄弟企业生产的,不用掉损失非常的大。
  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大规模生产,老一代零部件的成本都降到了最低,就算是降价销售,利润率不见得比新机来的低。
  再加上我国过去的一年里面薪水涨的太快了,让民众不踏实,急需将钱转换成为实实在在的货物,避免钱留在手上变毛。
  而赵一有意在国内加快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围绕着智能手机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在我国更快的普及,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
  所以在供货上面,国内就相对充足,国内基本上不存在买不着的情况,特别是华为技术公司,在国内的供货最多,毕竟他们的智能手机最便宜。
  而北极星公司的智能手机,国外供货占比要更大一些,毕竟他们的价格是最高的,对于国内民众来说,稍微贵了点。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希望等到来年年中,国内具备一定量的智能手机,那么再进行相关数字货币测试的时候,就直接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作为支付终端进行测试。
  而且那个时候,星汉科技公司的网络支付系统地推效果也逐步的显现,在国内日常生活当中具备相当大的使用频率。
  这样不管是测试成本,还是消费者的接受度,都会处于一个相对不错状态,所以也就推迟了相关的工作。


第563章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他的这个想法是好的,只是由于和央行这边缺乏有效的沟通,让央行这边认为他的工作做得不够,耽搁了他们的后续进度。
  “按照之前的计划,是要短时间内取代现有的现金支付场景,当初商量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智能手机,所以采用的是小型个人支付终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北极星公司、恒通通信公司和华为技术公司三家企业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使用了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就是NFC)芯片。
  所以在我看来之前商量的专门用于现金支付的小型支付终端解决方案,可以稍微改一改,直接用智能手机取代之前的方案。
  相比起专门的支付终端,智能手机被用户使用的频率更高,而且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更加方便,也基本上不存在忘了携带的情况。
  而且使用智能手机就能够解决,也就不需要再携带个人支付终端,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的方便,而且也不用再次掏钱。
  所以如果进一步扩大测试范围,其实现在购买智能手机的消费者数量已经非常的庞大,足够支撑起央行的下一轮测试。”赵一说道。
  现场听到他讲的这些话,有点惊讶,他们当中其实很多人都购买了智能手机,只是平时也就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和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对于智能手机里面存在的各种技术,在场的人很少关注这个,就算是关注了,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就像用于点对点支付的关键技术NFC,大家可能发现有这么个东西,但是平时似乎没有任何作用,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再关注。
  由于现在应用场景缺失的关系,三家智能手机企业都没有对此大肆宣扬,如果不是他特意让他们将NFC功能加入进来,三家企业都不会有NFC功能。
  因为NFC芯片的添加,必然会导致整体成本的提高,特别是在没有使用场景的情况下,三家企业如果不是老板的吩咐,肯定不会添加这个功能。
  刚才点名赵一的央行工作人员,听到他这么说,连忙说道:“赵院士,不好意思,看样子是我们误会你了,没有想到你竟然已经在智能手机上面做好了布局。”
  “没事,这里面也有我的问题,是我没有及时和你们沟通好。”赵一连忙客气道。
  “赵院士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NFC,让我们也好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一位参会专家问道。
  “这没有问题,其实类似NFC的技术很早就出现了,就是RFID技术,最早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用于空战中的敌我识别。
  雷达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并奠定了RFID的理论基础,到70年代末,该技术逐渐转移到民用领域,后面逐渐的进行了商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