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弧
  其实最近一年,已近陆续有国家政府表示希望中国医疗公司能够前往他们国家开办医疗机构,并且表示会给予很大的方便。
  因为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很多政府已经想明白了,如果挡着,其实对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无法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国内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能够前往中国就医的,都是有些家底的,最底层的民众很难有机会得到来华就医的机会,这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医疗上的两极分化。
  可以说,能够有条件来中国治疗的人,寿命将会大大的延长,只要不是自然死亡,都能够在这边得到很好的治疗,而且底层民众明显没有这个机会。
  长此以往,他们这些国家内部将会产生严重的撕裂,到时候阶级斗争将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赵一已经可以预见到这种情况了。
  这也是为什么赵一在国内一定要执行全民免费医疗,不管是富豪,还是贫民,都有同样的权利享有相差无几的医疗资源,从而避免社会产生撕裂。
  最多就是更富裕的人,能够在软件环境上享有的更多,中国医疗公司的医院也有环境更好的单间,不过价格非常的昂贵,就是为了赚那些有钱人的钱。
  这些超出平均条件的舒适条件,是需要额外付费的,这些费用收上来,还是补贴改善医院的普通医疗环境,算是劫富济贫。
  而有钱人一般也愿意被中国医疗公司赚这笔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他们的身份,不然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各国政府突然回心转意,想要让中国医疗公司进入他们的国内市场,就是不想要让我国赚的太多,至少也能有一部分钱留在国内。
  只是现在的模式对于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是最好的状态,因为不需要勾心斗角就能够把钱赚了,让他们不愿意前往其他国家蹚浑水。
  被中国医疗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拒绝之后,各国政府并没有脾气,毕竟硬实力在那摆着,想要拿捏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因为保不齐哪一天,他们这些政要都需要中国医疗公司提供的服务,需要中国医药公司提供的医疗药品,就算他们自己对自己狠,他们国内的富人也不会答应。
  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中国医药公司的辅助药品审核,期望能够改善自己政府和中国医药公司的关系,同时也怕中国医药公司闹脾气。
  现在的状况就是,中国医药公司的辅助药品,在全球的临床试验都是通过了,但是他们的辅助药品配方以及成分,始终是一个谜。
  因为他们申请的这些辅助药品都是保密配方,明面上想要知道这些东西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通过分析成分,难度也非常大。
  这些药品都是出自赵一之手,他在提供配方以及相关制取技术的时候,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保证通过技术手段,很难分析出来具体的成分以及配比。
  就算是他们分析出来了某些成分,他们还需要经历制取这一关,显然这些成分,很难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制造。
  因为中国医药公司的这些药品,大部分都是来自天玑农牧公司的中草药,通过特殊的方式提取出来的,根本就没有工业化的制造技术。
  如果真的能够通过低成本的工业化制造,他早就弄了,一方面自然是工业化制造难度太大,就算是他手里的技术,复杂度都非常高。
  另一方面则是就算是工业化制造,成本同样非常高,比起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要贵得多,还不如直接种植中草药来的简单方便。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医药企业搞清楚中国医药公司的药品成分,不然的话,估计阿三国内早就大规模流通了。
  所以从前年开始,中国医药公司的辅助药品,在全球市场规模是越来越大,开始消费者还只是试探性的使用,结果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然后胆子就打了起来,甚至有的人几乎完全依赖于这些辅助性药品,成为重度依赖者,让相关的药店不得不控制他们的使用。
  不管是什么药品,只要过量,都会存在问题,就如之前说过的,就是喝水过量,还会水中毒,更何况是药品。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凡是代理中国医药公司的药品店,都需要使用他们的安全用药系统,每一位购买者都需要实名制,只是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都是保密的。
  就是为了跟踪每一位消费者各种药品的使用量,如果购买频次太高,可能会对消费者身体有一定的损害,就会拒绝他们购买,如果药店违反规定,就取消他们的代理资格。
  当然,这么做也是为自己开脱,总之措施我是进行了,如果消费者使用非正规途径弄到了药品,导致药品服用过量出现问题,就和中国医药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了。
  其他的药品连锁企业能不能遵守规定,中国医药公司也不能完全保证,毕竟他们也不会时刻站在旁边监督,只要能避免惹火烧身就可以。
  至于商通贸易公司旗下的药品连锁企业,倒是严格执行中国医药公司的规定,因为总公司会定期和中国医药公司的市场检查人员检查。
  作为兄弟公司,如果商通贸易公司严重的损害了中国医药公司的利益,到时候在老板面前就不好交代,免不了受到惩罚。
  而且现在的中国医药公司已经不是小企业了,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了2。5万亿元,虽然营收规模比起商通贸易公司差了很多。
  但是在利润规模上,和商通贸易公司相差已经不远了,如果去除海外市场,还赶不上中国医药公司的利润规模。
  国内的市场营收是他们最大的单一市场营收,营收规模达到了1万亿元的规模,除了医保内的药品医疗器械之外,就是医美以及辅助药品的收入。
  医保内的收入想要大规模增长,需要国内的经济持续向好才行,所以这方面的增长速度是有数的,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所以未来国内的增长领域,还是医美领域以及辅助药品的销售,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只是还没有完全爆发。
  因为国内民众的收入增长较快也就这一两年之内的事情,之前虽然也是处于较高增速阶段,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用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些领域花钱。
  国内医美以及辅助药品的销售增长较快,也是在前年开始的,而且增长速度要高于医保类收入,未来甚至会成为他们在国内的主要收入来源。
  医保资金是有数的,就算是医保资金不足,中国医药公司还需要补贴中国医疗公司,一来一回,等于是限制了中国医药公司在这方面赚钱的规模。
  另一个收入来源就是重疾险资金,全球重疾险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9000亿美元的规模,比之前有了非常高的增长。
  重疾险的保费有高有低,需要看客户从事的行业和工作,还有之前的病史和家庭病史,除此之外,还有他们当前的身体状况等等。
  不同的情况,保费是不同的,不过平均下来,每位客户每月的保费平均是50美元,比之前定下的最低80美元降低了一大截。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购买重疾险的人群数量如此庞大的原因,每月50美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能够承担的起的。
  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都是给自己家里的所有人都购买了重疾险,就是以防万一,而且他们也是能够承担得起这笔费用。
  这9000亿美元里面,中国医药公司占据的比例大约在60%左右,剩下的35%为中国医疗公司,5%则是中国平安保险的酬劳。
  剩下不到5000亿元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来华进行医美项目的,以及海外的辅助药品的收入,其中辅助性药品的收入就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
  目前来华进行医美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所在国的富人,中产阶级前来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医美可没有保险,难度高的,收费也是非常的昂贵。
  对于这一块业务,中国医疗公司倒不是特别急,因为随着民众的逐渐富裕,他们高昂的医美费用,慢慢的就不是那么的昂贵。
  而且中国医疗公司的涉外资源,会优先用于重疾险的用户,本身就非常的忙碌,如果医美用户太多,反而让他们有点分身乏术。
  当然,这是在赵一限制他们出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出海,他们就可以利用别人的医疗资源进行这项工作,对自身资源的占有就要小很多。
  说实话,目前的中国医药公司做的还是非常的好,赵一对他们的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这个成绩是在他鼎力支持下完成的。
  不过能够将如此庞大的业务运作好,也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医药领域,需要更加的谨慎和细心,不是普通的行业能够相比的。
  不过赵一针对他们目前的业务运作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期望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入,同时加速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
  第一个就是加快普通疾病特效药的出海计划,既然各国政府已经在辅助药品上面买好,自然这边也要投桃报李,需要有所表示。
  关键性药品肯定不会出口,毕竟这是重疾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个优势,重疾险体系很可能土崩瓦解。
  但是对于常规特效药,他还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之前只是各国政府刁难,导致迟迟无法在海外上市,后面干脆就放弃了申请。
  中国医药公司后来慢慢的将这件事情抛诸脑后,专门忙起了辅助药品的事情,这次他着重提出这点,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营业收入。
  另一方面这是准备在普通疾病药品领域,进一步对国际巨头进行打击,从而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手里,导致他们更加没有资金用于新药研发。
  第二个就是加快开拓医疗器械的出口业务,之前中国医药公司的医疗器械,基本上都没有考虑过出口,只是为中国医疗公司提供服务。
  一方面是他们的设备确实是非常的昂贵,因为先进,自然也就昂贵,另一方面国外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差距不会特别大。
  加上是客场作战,以及内部保护主义的阻挠,让他们对于这一块的国际市场非常的谨慎,而且那时候,他们的精力有限,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放到这一块。
  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医药公司国内业务基本上已经有条不紊的在进行,国外的业务基本上也是通过代理公司进行的,花费不了他们太多的精力。
  所以现在正是时候开拓这一块市场,不管未来如何,总得要试试看,而且还要持之以恒,不能遇到点挫折就停下来。
  第三个就是让他们加快疫苗的海外市场开拓,国内的疫苗种类基本上是齐全的,一部分疫苗是国有医药研究企业提供的,这些疫苗他们原本就有基础。
  另一部分高难度,现在没有好的疫苗产品,中国医药公司就来填补这个空白,所以他们的疫苗在国内市场占据的份额并不高。
  并不是说他们研发不出来替代性疫苗,而是想要照顾国内其他医药研发企业的利益,也是兑现之前他们的承诺,不在国内涉足他们已有的医药业务,除非特别烂。
  赵一希望他们能够研发出来全部疫苗产品,拿到国外去销售,如果国内其他公司的同型号疫苗差距过大,允许中国医药公司进行技术授权,让他们经营国内市场。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中国医药公司一定要照顾国内的医药研发企业,而是他想要让国内的民众享用全球最好的疫苗产品,仅此而已。


第664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凡是能够切中人类所需的产品,都会拥有天然的话语权,像中国医药公司和中国医疗公司这样的企业,经营的业务属于人类基本需求。
  加上没有其他的替代品,就算是有替代品,效果也相差甚远,所以他们对此是有恃无恐,底气就足,是属于真正站着就把钱给赚了的。
  他之所以强调疫苗的事情,主要还是为了进一步降低重疾险就诊的人群数量,通过疫苗,可以避免许多重症,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利润率。
  事实上,疫苗算不上多赚钱,卖贵了就没有多少人接种,买便宜了,就是薄利多销,利润率并不算高。
  所以这次他们也是准备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尽量覆盖更多的人群,特别是针对病毒引起的重症,期望减少这类疾病的病例数量。
  相比起医药行业的刚需,底气足,时尚行业有些地方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现代人的刚需。
  同时时尚产品的利润率也是高的吓人,甚至比起药品的利润还要高,像雅黛公司经营的业务自不必多说。
  随着雅黛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导致他们花费的广告费用反而越来越低,利润率和利润规模每年都有比较高的增长。
  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不怕别人凭借广告宣传优势来和他们竞争,主要还是他们提供的产品没有替代品,属于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
  这种独家生意,赵一是最喜欢干的,因为不仅能够赚大钱,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话语权,不需要看人脸色行事,经营更加的自由。
  去年雅黛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8000亿元,国外的的增长幅度相对偏低,但是国内的增长速度非常的快,是他们营业收入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
  之前雅黛公司的产品价格相比起国内民众的收入来说,还是偏贵,就算是国内价格有一定的降幅,依然如此,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自国外。
  这两年国内民众收入增长较快,他们的薪水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绰绰有余,可以将更多的余钱用于其他消费,显然个人护理领域是很多女性关注的重点。
  如果是其他企业的产品,需要长期使用,才能够慢慢的见效果,对刚刚宽裕的国内民众来说,可能还有点舍不得,毕竟性价比非常的低。
  但是雅黛公司的产品,都是见效比较快的,同时也不需要时刻使用,只需要后期定期护理就可以,省却了许多麻烦。
  现在国内的女性越来越注重这一块,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打扮自己,导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