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思化学公司现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化学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000亿元,其中国内的贡献就达到了一半以上。
他们虽然这边只有总部和研究机构,但是占地规模也是相当的庞大,直接建立了一整个化学产业园区。
赵一来到这边后,完全感觉不到这边和任何化学有关的痕迹,整个园区都是花园式的,环境非常的优美,商业设施非常的完善,如果不是提前了解,真的有点认不出来。
因为这边的总部也是刚刚搬迁过来不久,老总部位于上海老城区,新总部则是位于浦东,地方更大,各项设施更加完善,不然哪有如此大的面积给他们。
第690章 普思化学
赵一并没有因为沪上具备的地理优势以及营商环境就将自己旗下大量的产业设置在这边,因为他觉得,就算是沪上、首都这样的城市,产业规模也不宜过大。
前世之所以将大量的资源让给这些一线城市,是因为这样更加容易获得外资的青睐,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撒胡椒面的话,反而很难看到成果。
资源集中在大城市,有利于我国和世界接轨,能够承接更多的国际资源,在前世那样的环境下,带来的效益增幅更加的大,是一个明智之选。
但是这一世的情况显然和前世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大城市除了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营商环境相对友好之外,其他功能就没有如前世那样彰显。
不仅赵一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中央政府也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将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城市,反而对于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更大。
尽管如此,像沪上、首都、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繁华程度依然不输给前世,特别是当新城区建好之后,效果比前世还要来的好。
但是就城市人口而言,反而不如前世集聚的那么快,那么大,因为我国的其他地区的经济,特别是省内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丝毫不慢,省级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和总量都有质的提高。
别说是他之前布局比较早的省市,就是这几年才比较关注的河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就业岗位也是迅速增加。
因为他在河南建设了华信精密制造公司,虽然总部在河南的只有这么一家企业,但是这家企业带来的就业规模以及产值增长依然不俗。
经过了前几年的摸索,华信精密制造公司已经摸索出来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加上其他兄弟公司的配合,业务增长速度非常的快。
虽然华信精密制造公司做的活看上去是比较辛苦的,但是由于设备的先进性,员工工作强度其实并不大,现在在推进大制造业务的发展,利润率比之前有了明显的增长。
更别说他之前布局就比较早的省市,现在已经有许多企业成长为超级巨头,就连他之前不怎么在意的宝洁日化公司,现在都是千亿巨头企业。
可以说,只要每个省有这么一家巨头企业,这个省的经济就不会太差,不仅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同时也能够提供大量的直接就业岗位和衍生就业岗位。
加上现在各个省市都有城市化建设项目,剩余的劳动力基本上也能够就地解决,根本就没有必要远赴千里之外谋生。
所以沪上其实外来人口并不如前世那么多,就算是来沪上谋生,也是高学历人才,很容易获得沪上户口,所以也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和外地的区别。
目前户籍制度并没有完全开放,但是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户籍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已经打开了省内户籍互相承认的状态。
说实话,户籍制度虽然还存在,但是却并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影响,因为教育、医疗、养老已经实现了全国统筹,是不分地域和户籍的。
只要这三个重要的福利脱离了户籍的限制,其实户籍的存在感就已经无限削弱了,在加上未来住房供给主要有中国房屋公司提供,这也会和户籍脱钩。
现在户籍唯一的作用,就是可能会更多的受到当地的照顾,算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抛开这种意识的偏见,其实作用并不大。
随着全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之前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办理的业务,现在也逐渐可以在当地办理,只需要持身份证就可以。
前世常见的地域黑、地区优越感,说到底就是经济不平衡带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在身份认同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感,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他和政府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各个地区的经济保持相对平衡,首先就是各个省级行政区划之间的经济实现相对平衡,然后是省级内部各地市经济相对平衡。
这样的话,不管是你是在北上广深,还是在内地小城市生活,生活质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大城市工资可能会高些,但是也不会高的特别离谱,而且生活成本也相对高些。
当然,这里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是指相同岗位,高级人才的薪水肯定不会和普通劳动力的薪水是一样的,如果真的一样,可能就会出问题了。
正是居于这样的思考,这三个产业基本上都是前期在沪上建立的,因为当时国内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就这么几个城市。
内地的城市建设都非常落后,加上交通建设也落后,只能是将早期的产业建设在这些经济基础不错,且交通地理优越的城市。
后来内地交通问题逐步改善,虽然只有高速公路建设的非常超前,铁路建设还是相对滞后,但是也比之前要好得多,于是他就将很多沿海的产业,逐步的往内地迁移。
像北极星公司的许多产品,就不断的向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西东部等靠拢,希望能够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堆积在珠三角。
而普思化学公司也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借着阿三哥那边的化学品泄露事件,将这边的化学品生产环节全部转移到了内地。
就连面向出口的化学品生产,也是往其他沿海地区转移,因为不是所有沿海地区经济都很发达,对这些沿海地区进行一定的产业转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产业转移都是转移一整套的产业,规模可能不如集中起来那么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产业链集群的建设,非常有利于增加竞争力。
至于迁移的产业规模大小,是按照该地区人口多少来决定的,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就业饱和度来考量的。
而不是像前世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所有的类似产业堆积在一个地方,人不够就从外地招工,造成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结果也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
而且将庞大的产业链集群分拆为几个相对较小的产业链集群,也有利于分摊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不需要一件产品要从南运到北,可以就近供给。
就算是将普思化学公司进行这么一番操作,留在沪上的总部和研发机构的规模依然非常的庞大,员工人数依然达到了10万。
其中8万人是研究人员,分散在这边的各个化学研究所里面,剩下的2万人则是负责总部管理、后勤、运营、市场等工作人员。
看上去2万人有点多,其实作为如此大的集团企业,同时业务遍布全球各地,这样的人员规模,已经不算多了。
10万人集聚的地方,面积自然不会小,而且他旗下的企业,都特别在意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所以人员密集度也不是特别高,这进一步增加了园区面积。
其实这边称为化学工业园区,并不是很恰当,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一家化学生产企业,所以这边干脆称为普思化学园区,里面基本上都是普思化学公司的产业。
现在的普思化学公司,俨然成为庞然大物,光是总部人数就如此之多,可见下面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的员工人数,肯定也是非常的庞大。
根据普思化学公司去年给出的年报,公司人员总规模达到了将近2百万人,几乎涉及所有门类的化学品生产和研发。
这还是在将相当一部分基础化学品交给了中国化学集团生产,不然的话,人员规模会更大,当然他们自己也保留了一部分基础化学品的生产。
基础化学品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却是许多复杂化学品生产的原材料,将这个全部交给别人,普思化学公司肯定不是特别放心,就算对方是国企依然如此。
所以在企业内部保留部分基础化学品的生产和研发,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就算是同样的基础化学品,生产质量和标准也是不同的。
越是高端的化学品,对于基础化学原材料的质量和要求就越高,这些大部分都是普思化学公司自己生产,因为高质量的基础化学品,利润率还是可以的。
普思化学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还是来自高档化学品和化学材料,自己生产的基础化学品,基本上也是内部消化,作为延伸化学品的原材料,一般不会对外出售。
这也是为什么普思化学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高达8万人的原因,这远远超过了其他化学公司的研究人员数量,在全球都是独占鳌头。
可以说,我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化学人才,绝大部分都进入到了普思化学公司,一部分当工程师,一部分则是进入旗下研究机构。
其实就算是如此,国内的人才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是来自其他国家,比例还不低。
如果是之前的话,想要让国外的人才来国内从事研究工作,会比较困难,因为一般人不太愿意背井离乡去落后国家工作。
但是现在不同了,一是普思化学公司本身就是巨头企业,在化学品领域的知名度现在是最大的,现在已经有成为霸主的趋势。
所以对于有志于在化学品领域做出成绩的研究人员来说,普思化学公司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普思化学公司特有的化学研究方法,他们对此比较感兴趣。
虽然这样看似会让我国的技术被学去,其实不然,普思化学公司不同于基石材料公司,虽然确实是有一些独有技术,但是还没有到机密那种程度。
相比起这些国外研究人员带来的价值,这些技术保密就显得没有太大的必要,不像基石材料公司那样,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独家技术,属于机密级别。
所以到现在,基石材料公司虽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但是国内本部的外籍研究人员几乎没有,都是在他们设置在国外的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体量已经上来了,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项基础设施也逐渐赶上来了,生活便利性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很多。
随着未来几年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生活的便利性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到时候,我国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强。
赵一对于利用国外高级人才的态度是开放的,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必须只能本国人才来参与,特别是对保密要求不高的项目,更是如此。
他比较反对的就是盲目追捧国外人,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需要的是顶级的国外人才,是有真才实学的,滥竽充数或者是一般的人才,他则是不怎么稀罕。
这就像是他投资的高校一样,想要过来留学的,必须是拔尖的人才,一般的人才,就算是给钱都不会要,天问大学就是这么干的。
反正这些学校都是私立学校,不会有什么国际化的压力,也不在乎那些世界大学排名,相比起这些虚名,他们更加在意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们这么做是有自己底气的,因为他们背后是赵一,只需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好,名气高低,对于学生的就业丝毫不受影响。
天问大学现在是他旗下产业的人才供应基地,为他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足的动力,由于他旗下的产业涉及非常的广,而天问大学属于全科高校,两者刚好匹配。
而对天问大学的学生来说,进入他旗下的企业,就基本上等于进入了世界一流企业,因为他旗下的企业,就算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一流。
所以天问大学国际化程度可能不如其他学校,但是每年录取的人才也是拔尖的,不仅能够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就业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像天问信息技术大学,更是从全国高中学生当中,优中选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位国际学生,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天问信息技术大学的威名。
因为随着天问信息技术大学进入正轨,已经陆陆续续的诞生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都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是依靠自己的实力,直接坐到信息技术类大学的榜首。
也是世界上排名提升最快的大学,毕竟他们成立也才几年的时间,也是许多人非常向往的信息技术类大学,唯一让人吐槽的就是他们还不招收国际学生。
段建宏现在已经完全不参与研究了,手下有8万多研究人员,很多人的科研才华比他要高,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只是看到他的时候,赵一从他的鬓角发现了一丝白发,他算是在他旗下企业总裁里面,年纪较大的了,刚进来的时候就40多岁,现在已经50出头了。
而他旗下其他企业的总裁,到现在普遍都没有超过40岁,正是年轻力强的时候,这也是赵一看到段建宏鬓角的白发,比较惹他注意的原因。
不过总体来说,段建宏的精神还是非常好的,只是年龄增大,操劳的事情比较多,让他的头上有了白发,当然,以现在的技术,想要让其变黑也非常简单的。
中国医药公司有专门的药物用于治疗白发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染黑,不过段建宏显然并不在意自己的头发变白,所以也就没有使用这种药物。
赵一这次过来,也不是要听取段建宏的汇报,因为相关的报表,都会发到他的邮箱里面,听这些感觉浪费时间。
反而不如和段建宏拉拉家常,增加彼此的感情,同时也关心一下普思化学公司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帮助。
例如他们正在攻关的超级阻燃剂,目前还没有达到普思化学公司内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