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天王巨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天王巨星-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唱会,莫斯科演唱会是他海外的最后一站,下一站就回到国内宝岛了,不出意外,我们应该是去参加森哥的宝岛演唱会!”
  这句话就像是一道闪电,瞬间就点醒了在场的众人。
  “走!”吴宇马不停蹄,脚底抹油般的冲向了室外。
  紧接着葛清琦也回过神来,向陈欣欣询问道:“常柯去不去?”
  “去!”陈欣欣点头道。
  她是三木乐团的助理,而常柯是三木乐团的经纪人,这两人是光线集团特地为三木乐团安排的,如今,三木乐团失势,常柯也不再像是以前那样鞍前马后的伺候着三木乐团了,毕竟除了三木乐团之外,他还有带着公司的两名潜力新人演员。
  光线集团毕竟是做影视起家,在影视圈的人脉和资源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有利于常柯的发挥,在三木乐团这里有多吃瘪,他就在影视圈混的有多么如鱼得水。
  此刻,常柯也收到了通知,正在京城某个片场监督手下演员的他在接到去宝岛的通知后,脸都有点绿了,但三木乐团并不好惹,而且还有韩森的背景,再加上三木乐团如今也的确做到了二线顶尖乐团的地步,最重要的是,这是谭高涵谭总亲自下达的指令,所以常柯只能收拾行李,跟钟俊涛等人汇合,一道亲王报道。
  在候机室里,常柯一边跟手下两名演员打电话,叮嘱他们好好演戏,多多跟摄像、导演等搞好关系,而后才开始低头刷起微特和新闻,对吴宇等人没有太冷淡,也没有太热情。
  这对于三木乐团,如今的常客只能做到相敬如宾,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他对发展歌坛本就不太感兴趣,之所以加入光线,也是为了在影视圈站稳脚跟,无奈当初竟然把他分配给了三木乐团,凭借着光线集团的关系和人脉,常柯在给三木乐团安排通告的时候也是如鱼得水。
  但他终究热爱影视行业,后来在三木乐团人气逐渐低迷,与以前相同价格的通告接不到了之后,常客就开始迅速另起炉灶,跟公司要了两名新人演员,如今这两名新人员也都算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虽然不像是韩森那样惊艳,但按部就班的打磨演技,再加上有背靠光线的常柯力捧,后续成为二线演员,甚至攀登一线等极有可能。
  带着这样的期望,常柯进军影坛的动力就更足了。
  想到这里,常柯就忍不住看了葛清琦等人一眼,最终忍不住问道:“阿琦,你们知道谭总喊我们去宝岛是为了什么吗?”
  “没跟你说?”葛清琦一脸诧异的问道:“你可是经纪人,这一趟出行,你竟然连一点信息都不知道?”
  “您可上点心吧!”吴宇冷哼道。
  钟俊涛看了常柯一眼,没说话,但神色间也有不满。
  常柯苦笑了一声,也不敢还嘴,只能把目光看向了陈欣欣。
  陈欣欣咳嗽了一声,低语道:“森哥的下一场演唱会即将在宝岛举行,谭总让我们去宝岛,大概就是想让三木乐团担任这次的演唱会嘉宾吧!”
  “可不只是一次演唱会嘉宾!”
  吴宇故意道:“三木乐团虽然在国外的人气一般,但在国内也算小有名气,这一次森哥喊我们来,是想让我们常驻,常驻你懂吗?接下来四场演唱会,宝岛、香江、东海、京城,全部都有我们三木乐团的身影!”
  钟俊涛和葛清琦看了吴宇一眼,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的诧异却充分显示了两人的疑惑。
  森哥什么时候说要让我们常驻了?
  常柯不敢惹这几位爷,只能继续闭嘴,刷微特,等待航班起飞。
  ……
  另一边,在北方的俄国,莫斯科。
  韩森等人已经在这里待了两天,也已经在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了排练。
  奥林匹克体育场同样能容纳十万人。
  但和纽约演唱会在原有的作为基础上增加两万人的方式不同,莫斯科演唱会方面原本计划三万人的演唱会,因为预售门票太过火爆,所以主办方迅速改变了极致,把原本三万人场的演唱会,挪到了奥林匹克体育场。
  这里和霓虹一样,同样能容纳十万人,而且门票也早早的就售罄。
  如今,韩森等人面临的问题,倒并非是关于演唱会,而是莫斯科媒体的穷追猛打。
  不管是在机场,还是在彩排期间,总能见到一些俄国媒体从四面八方涌来,其中甚至有乌克兰的媒体,他们甚至共同询问了一个问题,在俄乌之间,韩森到底支持哪一方?
  中立是不可能保证中立的,哪怕韩森说的天花乱坠,都没办法让现场的媒体人相信。
  但韩森还是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的话语:“我支持和平。”
  这句话让韩森在媒体人们面前赢得了最高的掌声。
  不少研究过韩森的媒体人都知道,韩森的确是言行合一的表率,说支持和平,就支持和平,接连发布的一些作品,都与宣扬和平、反对战争有关。
  甚至哪怕语言不通,《One day》这首歌也在俄国引起了大流行,传唱度惊人的高。
  当然,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除了《One day》这首歌外,韩森的另一首中文歌曲《白桦林》,在莫斯科竟然出奇的火爆。
  甚至火爆程度,比《One day》都要高出太多太多,每一个俄国的孩童没听过《One dya》,但一定听过《白桦林》,甚至还会哼唱几句。
  只因《白桦林》一经推出后,其中的前苏联曲调,就迅速的引起了俄国官方微特的注意,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转发。
  而许多外国人并不知道的,俄国官方甚至把《白桦林》这首歌加入了中小学音乐教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白桦林》都成为了孩子们朗朗上口的中文歌曲,那温暖的曲调让所有俄国人都感觉到心头一暖,仿佛记忆深处的心弦被触动了
  甚至在莫斯科红场上,每天都会有一些人在大声的演唱《白桦林》,声声动听。
  这得益于俄国上下,除了俄语外,人们纷纷都把汉语当成了自己的第二语言的原因。
  即便是韩森,都没有想到《白桦林》在俄国竟然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当得知俄国人很喜欢这样的歌曲后,韩森思前想后,最终连夜就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这两首歌曲写了出来。
  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了。
  毕竟,如果没有此次俄国之行,韩森这辈子都不可能把这两首歌给写出来。
  而现在,这两首歌,即将在韩森的俄国演唱会上,被现场十万观众听到。
  那是在就该落地生芽的歌声。
  在彩排的时候,当韩森演唱出这两首歌曲,现场的俄国工作人员都是听得眼泪汪汪,即便有些人听不懂歌词,但听到那似乎在记忆深处都无比熟悉的曲调,一个个都是感动得稀里哗啦,抱着韩森身旁的工作人员哭着大喊乌拉,足以窥见类似的苏联歌曲对俄国人一些遗传基因的影响。
  那是深埋在骨子里的社会主义种子。
  倘若不是韩森如今浇水,这久旱的土地可能就忘了曾经被谁开垦。


第511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亲爱的达瓦里氏!”
  傍晚,莫斯科红场,安德烈兴奋的向迎面走来的大学好友叶夫根尼伸出手去,两人的双手紧紧相握,“你买到票了吗?”
  “买到了,你呢?”
  “当然也买到了,你花了几倍的价格?”
  “四倍!我这是找黄牛买的,真的太狠了!”
  “哈哈,我同事因为闹肚子,临时住院了,没办法去观看演唱会,所以,我仅仅只花了两倍的价格,就把他的票买了下来!”
  “你可不要骗我,或者,你是不是给他下药了!”
  “噢,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没有证据,你可不要诬陷我!”
  安德烈眨眨眼睛,露出一副天真又无辜的表情。
  叶夫根尼一点都不相信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别看对方长得人畜无害,但在大学的时候,可是凭借着这张脸,骗了很多无辜的女孩子。
  叶夫根尼一直很羡慕,但他长相是标准的莫斯科人,身强体壮,虽然才三十岁,但脸上已经长满了络腮胡子,看起来很是文静和老实,他在莫斯科一家报社工作,这一次之所以花了那么高的价格这购买韩森演唱会的门票,就是想进入现场,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毕竟韩森可是全世界媒体的流量密码,自从韩森开启巡回演唱会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在各国的热搜榜单上看到韩森的名字,不少人都对韩森起了好奇之心,当听了韩森的作品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看上了这个来自华夏的国际巨星。
  再加上中俄本就十分友好,俄国官方便是力推韩森的种种作品,其中,《白桦林》因为极具强烈的苏联风格,所以被俄国官方力推,进入到了各大中小学校园。
  最近,《白桦林》这首歌更是被俄国官方买断,即将在俄国推出俄语版,这首歌让全俄国的人见识到了韩森的个人魅力。
  就连原本对外国歌曲不感兴趣的叶夫根尼,如今都会哼唱几句《白桦林》,足以见得韩森极其作品在俄国的影响力了。
  比如此刻,在叶夫根尼和安德烈前方,苏联中央电视台记者正在激情四射的介绍着此刻红场的现状:“这里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莫斯科红场,苏联央视记者叶菲姆在这里及时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今晚的盛况!”
  “来自华夏的国际巨星韩森即将在不远处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举办演唱会,莫斯科是韩森世界巡回演唱会海外站的最后一站,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数不清的歌迷,共计十万人会进入内场观看韩森的演唱会!”
  “但是,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聚集在红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
  “二十万人!亲爱的达瓦里氏,上一次有如此盛况,还是2000年国庆阅兵的时候!”
  苏联央视记者叶菲姆大声的说着,吸引了周围不少观众的目光,许多人在镜头前欢呼雀跃,都是一副激动的模样。
  但因为周围有警卫在维持秩序,并没有人冲撞过来。
  叶菲姆在介绍完现场的盛况后,继续说道:“众所周知,在不久前,韩森先生的纽约演唱会上,因为主办方的过错,导致体育场人满为患,演唱会现场因为观众太过热情激动,氧气提供不足,导致许多人因为缺氧而陷入昏迷,除此之外,还发生了许多起踩踏事件,最终导致超过五千人昏迷,多人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在我们莫斯科发生,相关部门特别批准了红场成为了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
  候场区,在这里,将会有一辆辆的大巴车,在红场由工作人员验证过观众门票后,载着观众们向体育场前进,这样就保证了绝对的安全!”
  “而在红场有我们强大的卫兵参与秩序的维护,即便人数超过二十万也不会让现场陷入混乱!请大家放心,稍后我们苏联央视的镜头将会抵达体育场现场,为观众们一起揭开这场全世界都非常瞩目的演唱会的神秘面纱!”
  当叶菲姆介绍完现场后,摄像师就把镜头对准了整个红场。
  红场里无数人正在井然有序的排着队,数十上百辆大巴车正在一刻不停的往体育场方向运送观众,每个大巴车的停车区都会有工作人员在审核票务,以确保不会让现场陷入拥挤状态,继而突发状况。
  安德烈和叶夫根尼也在队伍当中,两人前后望去,都可以看到四面八方全部都是一脸兴奋的观众。
  甚至有人悄然唱起了《白桦林》,而后便有无数人跟着响应,很快,整个红场都响起《白桦林》的歌声,一遍又一遍,似乎不知疲倦,直到最后一名观众踏上大巴车,离开了红场,现场依旧歌声不绝。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
  在这歌声中,许多人甚至流下眼泪。
  有人看着那翩然远去的十万幸运观众,羡慕得不得了。
  安德烈和叶夫根尼乘坐大巴车,一路行驶了有十多分钟左右,抵达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
  整个体育场在傍晚的夜空下,宛如一个巨大的会放光的白色锅盖,即便还没有进入场内,在场外依稀能听到场内传来的一些嘈杂的声音。
  十万人传来的声音,即便是有层层墙壁阻隔,依旧能够轻松的传遍建筑四周。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哪怕是上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都不舍得买这里的门票,但现在,为了韩森,我来了!”安德烈激动的说道,“就像是刚刚所有人在唱《白桦林》的氛围,等一下会不断的在演唱会现场重现,这就是我想要到这里的原因,当所有人同唱一首歌的时候,那扑面而来的巨大的震撼,真的会让人一生难忘!”
  “是的,在其他歌手的演唱会里,完全体会不到这一点,但在韩森的演唱会上,他会满足观众所有的想象!”
  旁边的路人回头笑道。
  都是韩森的歌迷,彼此之间攀聊起来非常的和谐,很快,安德烈就与周围排队入场的观众打成了一片。
  这是叶夫根尼羡慕不来的社交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安德烈在大学的时候一度受到许多人的欢迎。
  即便如今叶夫根尼成为了一家报社的编辑,但擅长的也只是文字编辑工作,对于语言交流,依旧有些难以开口。
  简单来说,就是社恐人士。
  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快,当观众们一一进入到体育场,坐在演唱会观众席的时候,放眼望去,全场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
  人声鼎沸中,或许是被红场候场时的那一幕所感动,现场竟然再一次的响起了《白桦林》的歌声,当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站在后台等待出场的韩森等人,都是惊讶回头。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那沸腾的歌声,听得韩森都是颇为感动。
  其他人就更不要多说了,王康成有些激动的笑道:“莫斯科的观众们等不及了,竟然都开始自己唱起来了,真是奇景!”
  楼彩凤微微点头道:“苏联文化深入人心,虽然前苏联早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