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小当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食小当家-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奶奶,那您知道他住在哪里吗?有他的联系方式吗?”楚云风连忙问道,脸上挂满了期望的神色。
  “哟,那我要找找了,以前他倒是给过我一个电话,这么多年了,我那小本儿也不知道还找不找得到,你们等等啊!”
  周奶奶说完之后便开始“翻箱倒柜”了,潇潇和艾艾连忙上前去帮忙。
  一番“折腾”下来,终于是在电视柜下面的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一本红色塑料皮的小本子,然后找到了那个电话。
  “对对对,就是这个电话,要不,我帮你们打个电话问问?”周奶奶慈祥地说道,到是免了楚云风提这个要求了。
  “谢谢、帮忙问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登门拜访一下。”
  楚云风的心脏止不住地狂跳起来,这希望就在前方,自己有感觉这个电话打出去之后,离真相也就不远了……
  “喂?请问是车福先生吗?
  我是周小琴啊……对对对……你还记得啊……是这样的,有几个对万福桥那家麻婆豆腐店感兴趣的年轻人,想要了解一下当年的一些事情。
  我这不就想起你来了嘛,你对这事儿熟悉吗?
  哦~!你知道这事儿啊……好好好,那你那边什么时候方便,我让他们过来找你……
     奇!书!网!w!w!w!。!q!i!s!u!w!a!n!g!。!c!c
  那我记一下地址……好、好……明天下午是吧?
  好的、好的,那我就代他们谢谢你了,好、好、好,再见……”
  周奶奶的电话刚挂,潇潇和艾艾就欢呼了起来。
  楚云风也是非常激动,等着周奶奶的下文。
  “跟他联系上了,他现在住到郫县那边去了,这是他的地址,你们明天下午过去吧。”周奶奶将写了地址的纸条撕了下来,递给了楚云风。
  楚云风心情激动地接了过来,然后又记下了车老先生的电话,在周奶奶的热情下,吃了一个苹果外加一个橘子才放他们离开。
  有了这么好的线索,三人自然是要庆贺一番,回到店里,楚云风很是做了一顿好吃的,让潇潇和艾艾吃了个过瘾。
  第二天关店之后,楚云风没有再坐她们两人的车,而是让马福开车将三人送了过去,却让潇潇和艾艾腹议了一阵儿。
  这楚老板还真是无趣儿……
  按照导航来到了郫县,现在的郫县给人的印象可不像以前那样了,觉得跟市区很远,地铁通了之后,无论是进城还是出城都是很方便的。
  郫县有个最著名的东西,同样也是川菜的灵魂调味料,那就是郫县豆瓣。
  特别是制作回锅肉这道菜的时候,那绝对是少不了要注入这灵魂的调味料。
  回锅肉这道菜楚云风在吴妈那里早已经学会了,但是一直没有在店里推出,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做,而是因为现在做出来的这道菜一点儿也不正宗。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豆瓣酱的问题,自己还没找到一家以古法来酿制的豆瓣酱。
  其次,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成华猪,现在快要灭绝了,据说目前的存量还不到100头。
  楚云风心里隐约有个想法,要不要自己养养猪?
  不然可惜了这道经典名菜,再也吃不到它正宗的那个味道了……
  豆瓣酱的事情自己也一直在关注,吴老板之前给了自己一个地址,让自己有时间去郫县看看。
  正好今天要去拜访车老,完事儿了正好可以去现场看看。
  车辆拐进了一个幽静的小区,一行三人手上都拎着拜访的礼物,敲开了车老家的门。
  一见到车老,楚云风就第一时间从他身上看到了学识的沉淀。
  车老的年纪快到90了,头发花白,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人看起来还是很精神的,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进门。
  楚云风开门见山,告诉了车老自己前来的目的,车老听了之后先问道:“我能先问问你的职业吗?”
  “我是一名厨师,在魁星楼街开了一家店,之前了解了一些麻婆豆腐这道菜的相关信息,而且前几天在RB品尝了那边的味道。
  让我认识到这道菜应该没有这么简单,所以这一回国,便开始四处寻找线索,想要将这道菜原本的味道给还原出来,让大家品尝到它最原始的味道。”
  楚云风的话让车老一下就来了精神,之前周奶奶电话里也没怎么说清楚,自己还以为是有人想要了解一下这道菜的历史。
  可是没想到竟然是有人想要复原这道菜。
  “哈哈,没问题,你的所有疑问我这里都能够给你答案,但是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复原这道菜,我要成为第一个品尝它的人。
  你同意吗?”


第四百六十八章:千古奇冤—“麻婆不麻”
  “没问题,就是您不说,我也会邀请您品尝的,毕竟您对这道菜原本的味道最是熟悉。”
  车老的要求楚云风不仅欣然答应,而且也很高兴,本来自己就有此打算,现在更是没问题了。
  “哈哈,那咱们就说好了,一言为定。”车老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仅剩的几颗牙齿都露了出来。
  “对对对,一言为定,我们也要第一时间品尝一下。”潇潇和艾艾立刻附和了起来,生怕楚云风将她们给落下。
  “车老,那您就给我们讲讲呗,这道麻婆豆腐的历史,我真的是特别好奇,要不是找到您啊,我还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
  对这一点儿楚云风可是感慨颇深,这么大的城市里面想要找到对20年代的生活还有记忆的人可真的不容易。
  而且还是对万福桥这家老店有深刻记忆的人,那绝对是像大海捞针一样,5天的任务时间,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看样子自己应该来得及。
  “好,那我就跟你们好好讲讲这道菜的具体来历,顺便也帮这‘陈麻婆’平一下反,别人发明了现在的这道世界名菜,却还要背上一个黑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哈哈……”
  平反?
  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吗?
  怀着强烈的好奇,三人开始听车老讲述了起来……
  “1861年的时候,陈氏跟他的丈夫陈春福结婚了,两人从乡下来到蓉城打工,由于两人一没什么文化,二没什么技术,三没什么本钱,这怎么去谋生呢?
  于是两人将这蓉城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转了一遍,然后发现北门外有一座万福桥,而万福桥的旁边有一排烂兮兮的房子,有很多人在这里做生意。
  这个口子来来往往有很多的人,无论是进城还是出城都需要从这里经过,特别是挑夫很多。
  这些人挑着粮油,推着小车,抬着滑竿,歇脚的、打尖儿的人多不胜数,很多人走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吃个饭、喝个茶什么的。
  于是两人发现如果在这里开个小饭铺的话,生意一定会很好。
  于是1862年的时候,两人在这里租了一间小铺子,就这样开张营业了。
  开这家饭铺的时候,陈春福想到这个路口生意这么好,那就有兴旺的势头,于是就给这家店取名叫做“陈兴盛饭铺”。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本人姓陈,希望这个寄托着他们一家希望的饭铺能够兴旺发达。
  于是陈春福便在外面吆喝客人,而陈氏则在饭铺里做饭。
  一开始,两人没什么本钱,而且从农村出来的人也不会做一些什么特别好的菜,但是两人很勤劳。
  主要就是做一些豆花儿、时鲜小菜、泡菜和自己腌制的萝卜干等等小菜,这些东西看着虽然“偏小”,但是却刚好是这些贩夫走卒们最喜欢的食物。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便宜好吃,而且吃起来很方便!
  这里卖饭的饭铺很少,加上他们的豆花儿和泡菜都做得很好,味道特别地道,于是来吃饭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挑油和挑粮食的挑夫,进城在油行和粮行里卸完货之后,出城走到万福桥这里的时候,肚子都已经饿得不行了。
  这走回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所以得先吃点饭才行,于是他们都来到了陈兴盛饭铺,聚在一起吃饭。
  那个时候挑油使用的都是竹子编制的竹篓子,这些挑夫就将竹篓子里面剩下的油,也就是篓子里的底油,一些油渣渣,倒进了一个小盆里。
  然后隔壁王姓豆腐店去买了点儿豆腐回来,请陈氏帮忙烧制一下,给一点儿加工费即可。
  陈氏欣然接受了这样的方式,就用自己炕制过的辣椒面(SC地区叫做糊辣椒),加上一些花椒开始烧制。
  做出来的豆腐吃起来又麻、又辣、又烫,得到了这些挑夫们的好评,当时被大家叫热情地做“麻辣烫”,这生意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挑夫里面有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这样的体力活,这肚子里不见一点儿油荤味可是不行,于是便去周围的肉铺上割了一点儿猪肉回来。
  由于陈氏为人比较和善,当这些挑夫将猪肉拿来的时候,也欣然地愿意帮他们加工,于是便想到了将猪肉用来跟豆腐一起来烧制。
  为了更好的入味和让猪肉更容易烧熟,于是陈氏就将猪肉切成小片来烧制,这烧出来的味道更加的美味了,让许多人直呼吃得过瘾。
  另外一批挑夫口味儿比较刁钻,更加喜欢吃牛肉,于是便去割了一些牛肉回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蓉城地区是不吃水牛的,吃的都是黄牛,所以这割回来的自然都是黄牛肉。
  陈氏看到牛肉的时候有些犯难了,这牛肉跟猪肉可不一样,牛肉是不容易做熟的,最后便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将牛肉给剁成颗粒,然后用菜籽油先将它给炒酥。
  在烹制的豆腐快要熟的时候,将这些酥烂的牛肉碎放进去,然后再去饭店后面的菜地里掐点儿蒜苗切了之后丢进去。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可是将这些挑夫们的口味给完全征服了,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味道简直是太绝了,好吃得不得了。
  从这一刻开始,这陈兴盛饭铺做的豆腐便彻底的出名了,来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多,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他们家做的豆腐风味非常的好。
  于是乎,这出名了的豆腐便要开始起名字了……”车老喝了一口水,看着眼前三双好奇的眼睛,笑了笑接着说道。
  “这就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地方,也是最近才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那就是这豆腐虽然做得麻辣鲜香,但是这陈氏却“不麻”,意思就是这陈氏的脸上其实是一点儿“麻子”都没有,那你们知道这“陈麻婆”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吗?”
  车老说到这里故意不说了,开心地看着三人,就是故意吊大家的胃口。
  “车爷爷,您就快说吧,我给您捶捶腿。”
  “车爷爷,我给您按按肩,您快讲讲吧!”
  潇潇和艾艾极其会来事儿,马上开始进行情感攻势……
  “好好好,哎哟,停停停,你们俩快要把我这把老骨头给拆散喽……
  其实啊,这脸上有麻子的人是陈春福,他脸上坑坑洼洼的,所以大家都叫他陈麻子。
  而陈氏呢因为嫁给了陈春福,按照过去社会的旧习俗,就要随夫家的姓,所以大家渐渐地就开始叫陈氏为“陈麻婆”。
  而这豆腐越来越有名,大家也就开始顺势叫起了“麻婆豆腐”。
  这就是这道菜名的真实来源……”


第四百六十九章:失去灵魂的豆腐
  “哇塞,长见识了啊,吃了这么多年的这道菜,现在才知道它名字的真实来源。”潇潇眨巴着大眼睛,对车老的见解佩服不已。
  “天哪,这不是豆腐西施吗?
  我一直以为这陈麻婆是个脸上麻子很多的人,关于这件事情外面流传的版本可是太多了。
  好多人说她脸上有几颗麻子,也有人说她脸上是白色的麻子,甚至还有说她脸上全是麻子……”
  艾艾也是惊讶万分,车老的话有理有据,让人一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这陈麻婆还真是冤啊,被大家误会了这么多年。
  “哈哈……还有一件事我也考证清楚了,那就是这陈麻婆的具体姓名。
  之前可是没有人去专门考究她的名字,所以关于陈麻婆的姓氏一直都是一个谜,有些书里面说她姓王,也有人说她姓李,反正各种姓的都有……
  但是最后从文史馆那里才了解到了陈麻婆的真实姓名。
  这陈麻婆的名字不仅好听,而且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些记载里面的姓氏。
  她其实姓温,叫温巧巧!
  这温巧巧不仅名字好听,而且人也白净漂亮,很有亲和力。
  最让人难受的是,这温巧巧被人叫做麻婆150多年了,而且这道菜在英,法,德语不知道怎么翻译麻婆两个字,最后没办法居然用拼音的麻婆。
  不得不说这道世界名菜还是留下了一丝遗憾。”车老颇有些惋惜地说道。
  “就是嘛,陈氏这么好听的名字,叫巧巧豆腐多好。”潇潇扁着嘴说道,也替这温巧巧有些不平。
  “这绝对是近代的豆腐西施,我觉得叫做西施豆腐也挺不错的,麻婆豆腐这四个字,现在听起来感觉怪怪的。”
  艾艾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名字有些老土了,一点儿也不符合它真实的气质。
  “其实我更好奇的是它的做法和味道,车老,您赶紧给我们讲讲呗?”
  楚云风这听了半天故事一直没有等到对自己最关键的部分,开始有些心急了起来,故事确实是好听,但是这还没入正题呢。
  “哈哈……不着急,我马上就开始说了,这就要从20年代的时候说起了,那会儿啊,我和我的几个同学,经常一起去吃他们家的豆腐。
  但是呢,那个时候都是穷学生,没什么钱,想要吃一顿豆腐的话,一个人的钱可是不够的。
  于是大家就“打平伙”,这个意思你们应该都懂,那就是凑份子大家一起吃。
  在那之前,陈春福因为早逝,温巧巧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忙不过来,所以就请了一位叫做薛祥顺的师傅来店里掌厨。
  温巧巧一边带孩子,一边在店里帮下忙,这样才让这家店持续地开了下来。
  这薛师傅人长得高高大大的,长方形脸,稍微有些瘦,平时不善言辞,一直在店里默默地工作,为人很是诚实朴素。
  特别是天气冷起来的时候,他仍然还是穿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