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楚云风却不这么认为,仍然很感激地说道:“别谦虚了,如果不是你提醒的话,我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或者应该说是我自己做得还不够,应该更加精益求精才对,不过现在也不晚,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的。”
楚云风眼神中一下就爆发出了一种深邃而又激动的眼神,看起来战意满满。
“呵呵,好!
来,喝酒、喝酒!”
林师傅看到楚云风完全明了了,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拿起酒杯跟楚云风开始喝了起来。
两人很开心地接连碰杯,倒是让旁边的慕晴和猴子一头雾水,这两人到底是在打什么哑谜呢?
“说说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想到什么了?”
慕晴可不想让悬念和好奇持续过长的时间,好奇心一直憋着可是很难受的。
“其实也没什么,林师傅提醒我精品店的餐具需要更新,而且还需要有创造力的更新。
要根据不同的菜品来设计,真正做到能够让菜品升华,从而更加精致。
这一点确实是我忽略了,之前定做的那些餐具虽然都很精美,但是它们的制式和样式上面都比较单一。
虽然呈菜的效果看起来还是很美观的,但是无法突出每样菜品独特的魅力。
所以刚才林师傅才讲到黄敬临给每样菜式都单独设计了餐具,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厨师达人的追求。
所以等我回去之后,会根据这些菜式的特点好好地设计一批餐具出来,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美轮美奂。
不仅要在口味儿上满足食客,而且还要在视觉上面征服大家。
这才是一名真正有追求的厨师需要做的。”
楚云风激动地侃侃而谈,那一副自信的模样很是让慕晴心生崇拜,自信的男人最有魅力。
“哈哈~!楚老弟,提前预祝你成功,不过,要是按照你这样的大手笔来弄,这开模的费用可是不低啊?”
林师傅知道楚云风的餐具是在JDZ定制的,这定制款的价格可是不菲。
不过还好楚云风省去了设计费,这费用可是比开模的费用便宜多了。
“再贵也是值得的,等着看吧,这些餐具设计出来之后,咱们这川菜,嘿嘿……”
楚云风神秘一笑,看来对设计这些餐具非常的有信心,而且很自信它们只要一面世,绝对会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好、好、好!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到时候我可是要去捧场的。”
都是川菜的从业者,楚云风如果让川菜的名头更加响亮,大家也是跟着受益的。
“借你吉言,等我的好消息吧!
林师傅,你接着讲,后面应该还有很精彩的事情吧。”
楚云风其实更想了解的是当年川菜各家之间的交流,搞清楚这些流派之间的秘辛。
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够知道更多的传统经典川菜还有哪些人会制作就更好了。
林师傅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楚云风,点点头继续讲道:“黄敬临所创菜式的特点是精细可口。
他不仅融合了宫廷和地方名吃的口味,而且在满足美食要求的同时,还注意把饮食和文化结合起来,给人以高雅的精神享受。
做为一代川菜宗师的黄敬临创新了数以百计的菜和精致小菜品。
目前流行度最广的是已经被誉为川菜代表之一的“漳茶鸭子”,也叫做樟茶鸭。
黄敬临清末供职宫廷光禄寺时,将满汉全席的熏鸭改用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嫩茶来熏,鸭茶相得益彰,奇香扑鼻,这就是今天的“樟茶鸭子”。
樟茶鸭口味与吃法都与BJ烤鸭有较大的不同。在选料上,BJ烤鸭采用的是填鸭,又称油鸭,而樟茶鸭则是用湖鸭,又称麻鸭。
湖鸭经过开水烫、调料腌之后,再用樟树叶和花茶叶掺拌柏树枝等做熏料,放到熏炉里熏,熏成黄色。
然后用醪糟汁、黄酒、胡椒粉在鸭皮上涂抹均匀后上屉蒸约两小时,蒸好的鸭坯晾凉之后还要入油锅炸,直炸得鸭皮红亮酥香。
最后还要在鸭身上刷香油、改刀切块,再码成鸭子形状装盘,鸭子四周配上荷叶蒸饼,吃的时候用荷叶饼夹鸭肉。
荷叶饼是发面的,按成圆形然后对折蒸制,不同于卷烤鸭的圆形烫面荷叶饼。
慈禧很喜欢这道菜,还曾用来招待外国使节。
不仅如此,美国喜剧泰斗卓别林尝罢樟茶鸭,赞不绝口,誉之为“世界难得之美味”。
从这一点儿上来看,黄敬临的这道菜绝对是世界级的美食。
黄敬临做菜与其他厨师最大的不同是,他做菜不惜工本,以致色香味皆臻妙绝。
比如说,别人的菜馆可以“一鸡三吃”,而他却“三鸡一做”。
为萃取顶级高汤,必先将一只鸡以文火炖至极烂,取出后,再在原汁里放第二只炖,如此者三。
而在品尝时,前两只鸡弃而不用,只吃第三只鸡。如此精心制作,当然醇厚鲜嫩,美味无穷。”
林师傅说到这里的时候也是颇为感慨,像这样用心去做的美食,没有道理不成功的。
反观今天的厨师做菜,追求的都是一个快字,心思都放在追求速度上面了,而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传统经典川菜没落的原因,一是做法复杂,很多人不用心去钻研。
二是因为做菜所花费的时间太多,很多厨师没有这份耐心,所以这才导致了现在川菜重麻辣的结局。
大家都追求快节奏去了,学一两年就能出来赚快钱,谁不想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一些有追求的厨师还是会像黄敬临这样做的。
就比如做一道鲫鱼汤,两条鲫鱼,第一条煎制一下之后用来熬汤,当汤奶白了之后再将这条鱼在锅中打碎。
让它彻底地释放出其中的精华,使得汤汁儿更加地奶白和鲜美。
随后去渣不用,将第二条鱼煎制之后,用第一条鱼熬制的奶汤继续熬煮,最后只吃第二条鱼。
这样一来,无论是汤色还是鱼的香味儿都升华了一番,绝对是要比两条鱼一起熬煮出来要好吃不少。
不过现在能够这样做的厨师已经很少了,估计也只有一些私房菜馆和高级餐厅这样做了。”
楚云风和林师傅所说的这种做法,估计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更不知道菜还能这样来提升制作。
试问一般在家做菜,谁会如此奢侈,“牺牲”掉一部分食材呢?
林师傅听了楚云风的话,很是有一种同道中人的感觉,还给楚云风倒起了酒,两人心心相惜地喝了一杯。
“所以对于当时的姑姑筵菜品,时人亦有诗云:“冥追神悟出新意,目笑枚叔夸八珍,斗大牛头骇人意,登盘滑腻濡鱼唇,脃燔肥鸭透表里,香非兰籍由烟熏,几箫微火烂熊白,洁疑脂玉柔鳖裙,颇兼吴俗芼姜橘,亦师蜀味参芳辛”
凡是一样菜,不论大材小料,只要经过黄敬临的“打整”,就会在色香味三长之外显出些特种章法,这都是一般耳食之徒,万万不及的。
因此姑姑筵的筵席一向都非常的“拽”。
这样一桌子费尽心思的菜肴,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到,甚至有权有钱也不一定吃得到。
黄敬临一共定下了五大规矩:一是所有来吃饭的客人,必须称呼他为黄先生或者黄老太爷。凡是敢叫黄老板或者黄师傅的,免吃!
二是每天只做四桌,而且要提前三、五天预定!
当年,刘湘招待来川的张学良,风流少帅说久慕姑姑筵大名,能不能一饱口福?
刘湘就想去姑姑筵临时岔个轮子,被黄老太爷婉言拒绝了。
刘湘也挺尊重老太爷,没有说派几个丘八,带枪上门驱赶客人,而是找荣乐园的蓝光鉴想办法,才加定了一桌正宗豪华川菜请客。
三是预订时只说一桌多少大洋的规格,不能点菜。所有菜品,由黄老太爷决定安排。
四是订席时,必须交足全款。并且,必须开列被请人名单,注明年龄、籍贯、身份、性别!
黄敬临主张菜品的组织和分量要和客人的胃口相合,故才在订餐前要求客人告知出席者的习性与喜好。
他的席桌上不会放酱油醋等其他调料,因为所有菜品在上桌前已经根据前情斟酌定局。
只要仔细留意客人第一次品尝菜品时的撷取分量,就能判断出是否对口对味,再进而优之。
五是主桌上,必须给黄敬临留一个座位,他是否到席,由他自己决定。
也许他根本不会来吃,但是,这个专门的位置,表示的是对老太爷的尊重——毕竟是文人,还是前县大老爷嘛,必要的架子还是要端起来滴……
姑姑筵这么拽,还粉丝如云,自然有他的道理。
姑姑筵对川菜的贡献,不是他如何如何拽,而是他真正完成了川菜的落地。
在他之前,川菜走的完全是高端路线。以荣乐园为代表的早期川菜,几乎都是鲁菜、淮扬菜的变化、延续。
仔细研究黄敬临的菜谱,我们会发现,他应该是第一个把早期高端川菜,和民间川菜进行大规模整合的人。
美食家李劼人说,姑姑筵“基本上是家常味”。
姑姑筵的泡菜也特别有名,泡小黄瓜、酱小黄瓜、酱小茄子、甜姜、甜蒜、泡灯笼海椒等。
这些泡菜,甚至可以卖到厂板(四川成都造币厂自造小银币)五角。有人说,这是把泡菜卖出了鱼翅席的价格。”
林师傅说到这里,楚云风立刻追问了起来:“泡菜这件事儿我听说过,据说黄老爷子的母亲是一位做泡菜的高手。
传闻她会腌制300多种小菜,能够做到每天吃到不重样的泡菜,你知道这手艺现在谁还会吗?”
楚云风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这泡菜的手艺不可小觑,自己可是听过传闻,真正做得好的泡菜那可是非同凡响。
即便是泡了两三年的泡菜,吃起来还是一样的脆爽无比。
看来楚云风有了偷师的念头了……
第六百七十三章:弥补多年遗憾
林师傅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楚云风,而是微微愣神之后便开始沉思了起来。
楚云风看这架势心里咯噔一下,这样看来林师傅估计也是不知道,如果这绝艺真要是失传了的话确实是一大损失。
别看泡菜不起眼,真正想要将它做好可没这么简单。
但是这东西一旦做好了,那将会是一门可以传承的手艺,一点儿也不夸张。
“看来你关注到的细节比我还多,我都没有想到这儿去,不过这门手艺似乎已经是失传了。”
林师傅也是非常惋惜地说到,说完之后摇头叹息不已。
楚云风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失望,如果能够将这泡菜的绝艺学上一手,对自己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这泡菜做的小菜不仅能够作为餐前的开胃小菜,而且还能够做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菜式拼盘,能够丰富自己的宴席菜单。
没想到让楚云风郁闷的是,林师傅忽然话锋一转,神秘一笑地说道:“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一个人肯定会知道。”
你妹啊?!
知道你不早说,在这里吊人胃口?
楚云风知道自己被林师傅“恶搞”了,连忙追问道:“是谁啊?人在哪里?”
玩笑归玩笑,林师傅直接说道:“我师弟应该是知道的,等明天他来了我问问他,看看还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你师弟?”
楚云风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泡菜这门手艺的喜爱和追求,脸上露出的神往和欢呼的模样让人咋舌。
“行了、行了,别激动了,听林师傅讲讲后面的事情,马上要讲完了,认真一点儿好不好?”
慕晴很想继续听这姑姑筵后面的故事,没想到老是被楚云风给打岔,推了推他,让他认真一点儿。
“呵呵~!知道了,林师傅,你继续讲。”
楚云风心里嘀咕着,哥的世界你们真的是不懂。
这泡菜的手艺你们以为这么简单吗?
就算是一些老师傅泡坛子也经常失手,泡菜坛不是臭了就是“生花”。
要么就是泡出来太酸、泡菜不脆、香味儿不浓……
真正好吃的泡菜那可是能够衍生出很多东西来的。
泡椒凤爪?
泡竹笋?
……
这些都是即食休闲类的菜式。
还有其余很多的泡菜可以用来做一些经典的菜式。
比如酸萝卜老鸭汤(泡萝卜)?
鱼香肉丝(泡辣椒)?
烂刀牛肉(泡豇豆)?
泡椒鸡杂(泡菜集锦)?
……
楚云风想着想着,嘴角不由得笑着翘了起来,看上去还以为是他听林师傅的讲解而开心呢。
“姑姑筵的菜品,很多确实就是家常味,将一些家常的菜式做出不一样的风味儿,所以才会这么受人追捧。
比如麻辣牛筋(夫妻肺片的前身)、酸辣鱿鱼、青筒鱼(竹筒之中小火煨鱼)、坛子肉、豆瓣鲫鱼、泡菜黄辣丁等。
黄敬临特别擅长纳须弥于芥子,用低端食材进行精细加工,在不起眼的地方,让你的味觉大吃一惊。
坛子肉自然不必说了,这道菜明天我会做一遍,到时候你就会知道它有多精致了。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青筒鱼这道菜,这道菜到了现在已经是成为了绝响,再也看不到了。
虽然这道菜的做法并不复杂,但是现在却无人敢做,更是没有人愿意去做,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啊。
这是一道取法傣家竹筒烧饭的菜肴,取新嫩的楠竹一节,一边留下节底,将剖洗干净、码味充分的鲜鱼和作料放入筒中。
然后再加入鲜汤,封上筒口,然后在杠炭火上旋转炙烤数小时,鲜竹的清香完全融入鲜鱼和鲜汤之中,鱼嫩鲜香异,天然风味十足。
现在的餐厅无人去做,想来是为了一条鱼,要花数小时之久,这分细致的工夫,我们日渐浮躁的心,已经难以深入下去。
与高昂价格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姑姑筵的菜品用料却不甚名贵,除了少数大菜外,其他菜品原料非常普通,制菜方式多半自创。
黄敬临曾经说过,他反对一切呆板正式的筵席,承接燕窝鱼翅这些正式酒席,都是为做生意不得已而为之。
筵席菜品非常的有特色,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冷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