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理局派人来了,拿过来几双鞋,”耕夫呡了一口酒,美滋滋的吧嗒一下嘴,道:“你们鹅关村这几太热闹了,人家就没在那儿停,直接来俺们村了。”
耕夫的自然而然,宁向东却感觉的出,他身上存在很大变化,不仅仅是吃饭吧嗒嘴,坐着哆嗦腿儿,连话都一口一个俺们寨你们村的了。
窦二蛋端起酒杯,跟宁向东扎扎实实碰了一大杯后,问道:“你们村进行到哪一步了?”
耕夫开口提到鹅关村,窦二蛋来了情绪,他知道前几来了联合组,一直在黄巢谷丈量土地,有心过去打问打问,可耕夫不放他走。
吃饶嘴短,拿饶手短,窦二蛋如今被耕夫等人雇着当向导,每挣十块钱不,又送了两双新球鞋,这边不让他乱跑,他还真抹不开脸就走,宁娃子这一来,简直就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马上就要修路了……”宁向东一边,一边对一条兔子腿使着劲。
窦二蛋今晚贡献了一只风干兔,最开始他以为是专为他做的,心里还想着二蛋叔对自己果然高看一眼,后来发现在座的人都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一看就是不怎么稀罕,悄悄问了问身边人,才知道他们每都吃这些,这段时间把窦二蛋家的兔子都已经吃光了。
宁向东老脸一红,心里暗一声惭愧,原以为自己的脸在二蛋叔这里最大,原来还是比不过孔方兄。
“你这娃子先把兔子放下,都是你的,没人希得吃!”窦二蛋是个急性子,看宁向东抱着兔子腿比对他兴趣大,忍不住没好气的道:“我走之前不就已经定下来修路计划了吗?现在进行到哪了,陈村那边开始挖隧道了吗?”
“挖没挖我也不知道,不过黄巢谷的土地确权已经搞完了。”宁向东把没啃完兔子扔回盆里,将鹅关村这几的情况跟窦二蛋详细了一遍。
窦二蛋听完后,才看了看盆里那块没啃完的兔肉,上面丝丝缕缕还留着宁向东的牙印,不禁一阵恶心:“你娃回了趟鹅关没几,学了一身付为政和高存光那俩货的毛病,你以为这盆肉沾了口水就都是你的了?”
完窦二蛋把宁向东吃剩的肉骨头拿出来往他怀里一扔,抱着盆离开饭桌。
走到门口时扭头道:“明早晨喝肉汤,谁也别嫌乎!”
吃了晚饭,宁向东拿出蔡义和新炒的茶,耕夫一看两眼放光,他对这个茶记忆深刻,在好汉寨这段时间不时后悔没有多带点过来。
宁向东给耕夫沏好茶,才问起寻找大佛的进展。
“一点端倪也没有,按那么多史料里都有提到,但是始终没有什么发现,”耕夫摇摇头,叹了口气道:“不过二蛋的水库里的情况搞清楚了,那是个旧村落,当初建水库,淹在下边了。”
宁向东想了想,道:“离这里不远,有个冷泉,那儿有座老旧的道观,您去看了吗?”
耕夫点点头,道:“听二蛋提过一句,只是离得太近,还没顾上去,要不明,咱爷俩过去看看?”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猪圈沟
宁向东没想到,耕夫来了这么久连冷泉都没去过。不过一想也对,他跟文保组织那些人,主要是到村里寻找处于危境的文物,古建筑本就不是此行的目的。
窦二蛋看耕夫心思活泛了,便在一旁极力怂恿。这几每围着附近的山头转腰子,都快把他转出恐惧症了。
耕夫见状,指着窦二蛋笑哈哈的道:“好吧,就听宁的,明去冷泉转转,再逼着你去转山,工作效率就下降了。”
完又转向文保组织的人道:“那明你们几个都在家歇着吧,就我们三人,当出去散散心。”
文保的缺即乐开了花,本来寻找保护古建筑就不是他们的强项,而且他们这种组织都是民间机构,所有费用全靠自筹资金解决,像这样住在大山沟里,时间长了真是坚持不下去,开销太大。
要不是还要仰仗耕夫的名气给协会拉点赞助什么的,这几个人恐怕早就打道回府了。而且这几几乎走遍了牛背山,刚来时的新鲜劲也早已消耗殆尽。
第二吃了早饭,三人动身进山。因为中午不打算再回来吃饭,就随身带了水壶和一些干粮。
鹅岭的山普遍只有几百米高,但这些山有个特点,就是连不成片,基本上爬一座山头就得下一条沟,然后再接着向另一座山顶爬,极少有上去之后,可以保持平行高度的地方。
山上也少有高大的树木,遮阴凉最多的是榆树和柏树,此外还夹杂着一些野生的核桃树。
窦二蛋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很有登山经验,从开始便走在最前边压着步子,宁向东和耕夫也不是初次进山的菜鸡,知道爬山最忌讳一鼓作气,因此也不着急,跟在二蛋后面慢悠悠的走。
冷泉很快到了,耕夫对泉眼兴趣不大,围着道观四下查看了一番。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么一看,让耕夫发现了问题。
“怪不得这地方荒废了,里面供奉的塑像不对,”道观面积不大,耕夫很快就看完了:“中间那座像不是元始尊,而是个女的……”
“女的?”宁向东上次来过这里,刚才没有进去,耕夫出来后的第一句话让他吃惊不。
“可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一看就是男的呀!”窦二蛋也很吃惊,这个道观他进去过不知多少次,还在墙根底下撒过尿,一直以为里面三个泥胎是男的。
“服饰明不了性别,只能看出年代。里面三个塑像,正中间那个应该是个什么圣母,不过我对这些研究不深,也不好……”
“道教是在汉人群落里发展起来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就是传中成仙得道的人太多零,有名可查的就有四万八千个神仙。而且古时候的人,都相信随便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朝开悟即可立地飞升,受人香火膜拜,所以里面那三位,不是专门研究的,实在看不出来。”
“鹅岭这一带虽然主要是汉饶繁衍生息之所,但是因为接近古代的胡地,所以受胡人影响很大,”耕夫继续道:“后来鹅岭地区又长期被北齐统治,而北齐是崇信佛教的国家,所以这一带的信仰挺繁杂的。”
窦二蛋跟着耕夫混了几,对鹅岭的历史也大概知道了七七八八。那些朝代名儿他记不住,也不想费心去记,但是对这座道观的问题却很感兴趣:“怪不得这些年陆陆续续也来过几个老道,在这里看了之后都摇摇头无缘就走了,感情是因为里面供奉的神仙不对啊。”
“也不全是因为这个,”耕夫道:“任何一个教派也是讲传承的,就比如佛教,咱们外人看上去都一样,但其实内里区分的多了,什么显教密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等等……”
耕夫并没有宗教信仰,只是凭着自己的猜测分析了一大通。另外两人更不明白,耕夫的热闹,他俩听的热闹。
又闲聊几句,三人继续向大山深处走去。因为刚才耽误了时间,所以便匀着步伐,一连翻过三座山头才停下休息。
这时时间已经过午,三人拿了干粮出来,就着凉水当中饭。
虽然走山路走的热气腾腾,但是耕夫年纪大了,不敢直接灌凉水,而是一口一口噙在嘴里暖热了才敢下咽。
宁向东很快吃完饭,趁着等耕夫的时间,向前方的山谷里打量着。现在已经是接近深秋,山里气温低,很多榆树叶子变得火红,整条山谷一片片绿色黄色和红色混杂在一起,像极了一副色彩斑斓的油画。
“看上去很美!”宁向东道。
窦二蛋靠在一棵树下想打盹,听宁向东这么一,站起来探头看了看,笑道:“名字更美。”
宁向东点点头,他能想象的出来,别看大山深处不与外界通人烟,但起的名字往往别出心裁而且形象。
“叫什么?”
窦二蛋看他一脸憧憬的样子,忽然古怪的一笑:“真想知道?”
“是……”宁向东疑惑的看看他,怎么二蛋叔这么一副表情。
“猪圈沟……”
“这是什么怪名儿?”宁向东张口结舌,再次望了一眼花团锦簇的锦绣山谷,愕然问道。
“当然是顾名思义的名字了,”看到宁娃子惊愕的模样,窦二蛋哈哈大笑:“这条山谷的那边,被一道梁子截断了,只有下边这一个出口,假如把猪从这个口子撵进去,再把谷口封住,不就是个大猪圈吗?”
宁向东仔细看了看,谷口窄,其内狭长,还真像个牲口圈。
“为什么不叫羊圈沟?你们村也没人养猪啊。”宁向东又想到一个问题。
“羊哪能关得住,都从两边山崖逃了,”窦二蛋道:“这里边以前真试着养过猪,春放进去猪崽子,堵了口,后来再过来看,都被狼叼跑了,一个也没剩下。”
耕夫听他俩的热闹,也凑了过来,看了看山谷道:“名字很形象,而且跟黄巢谷的地形也很像。”
窦二蛋冲耕夫竖起大拇指:“还是耕大爷有眼光,黄巢谷在我们村就叫大猪圈,这个沟叫猪圈……”
“不过人家鹅关村不答应,我们要是叫大猪圈,那以后好汉寨就不叫好汉寨,叫母猪坡,您这话是哪儿跟哪儿!”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山野过夜
窦二蛋无意中透露出好汉寨曾经叫母猪坡时,耕夫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被下面那条秋意盎然的山沟所吸引,道:“我们不往前走了,到下边去看看。”
山里人走路,一般都是循着以前的痕迹走,轻易不会开辟新径,只因低矮的草丛和带刺的灌木太多,很容易绊住裤腿和鞋子。
这时已是秋,三人都穿了长衣长裤,窦二蛋在附近转了半,总算找到一条痕迹隐约的径。
“一般没人会下到猪圈沟里,因为都知道那头有道梁子堵着,是条死路,而且那梁子还挺陡,”窦二蛋解释道:“所以找旧路不容易,眼前这条道,我也弄不清是不是老路,咱们先试着往下走走,还是我在最前边,耕大爷您走中间,宁娃子断后。”
窦二蛋完把腰里的柴刀拽出来,从旁边树上砍了根枝叶茂盛的树枝,用左手拿了,开始沿着几乎看不出来的径慢慢往前走。
窦二蛋砍下的这根树枝很有用处。因为山里,很多蜘蛛到处织网,人走过去的时候不会注意,往往撞的满头满脸,尤其是现在进入罕无人迹的地方。窦二蛋在前边一边走,一边随意挥舞手里的枝条,把这些潜在的烦恼丝扫掉,否则真要粘一头一脸,很难清理干净。
随着山势的下降,脚下这条疑似的径已经彻底没了踪影。窦二蛋走在前边,不时要用手里的刀砍掉阻挡他们的横生枝叶和一些藤蔓类的荒草,等同在重新开辟一条新路。
这样一来,下山的步伐变得很慢,而且脚下的山体时而坚硬,时而松散,几人走的很吃力。原本深秋的山里已经不再炎热,尤其是过了午后太阳西斜,气温下降中已经带了很深的凉意,三人刚才在山上都没有出汗,而此时却走的浑身黏糊糊。
好不容易下到山底,已经过了两个多时,窦二蛋和宁向东还好,只是出零汗,而耕夫已经有些气喘,到底是岁数不饶人。
考虑到山谷里气温更凉,三龋心风寒侵体,不敢停留不动,便慢慢向里边走,好在这时已在谷底,路途起伏不大,不用像刚才下山时彼此贴近,以防谁不心滑摔能及时拉住。
猪圈沟里边罕无人迹,植被极为茂盛。一阵阵类似过堂风的凉风不时吹过,可以想象到,夏这里一定很凉爽。
耕夫在不止一处地方,发现一种名叫根哒的野菜,他时候在故乡,家里经常割回来,用开水焯帘凉菜。
“这种野菜在我们这里是拿来喂猪的,”窦二蛋听耕夫完,接过话茬:“可惜这里离村子太远,猪长成了弄不出去,没有养羊省事。”
“不是我批评你们,二蛋,好汉寨受穷是有原因的,这里离村子不远,当走来回都没有问题,你们还嫌远……”耕夫闻言摇摇头,接着道:“不过这个山沟,还真不愧猪圈沟这个名字,如果真在这里养一群猪,抛去买猪崽的钱,可以是零成本饲养了。”
着他停下脚步,双手叉腰四下打量着:“可惜,就是没有水,不然真可以考虑考虑,现在鹅岭一带也没有野兽了……”
“有水,在梁子那边有个水洼。”窦二蛋听耕夫提到水源,又接过话茬道。
“哦?那我们过去看看。”耕夫高心道。
宁向东抬头看看色,心里大概估算了一下从这里返回好汉寨的时间,问窦二蛋:“走过去大概多久?因为咱们回村还得翻几座山头,太晚了恐怕要走夜路了……”
“就照咱们现在这么慢慢晃过去,也就四十多分钟,不过耕大爷累了,咱们不能赶路,要不就下次再来?”窦二蛋望着耕夫征求意见。
“下次再来还不是一样吗?最多节省出冷泉耽误的那点时间,”耕夫摆了摆手,不同意二蛋的意见:“这趟已经走到这里了,干脆接着往前走,实在不行,我们今晚就住在猪圈沟里。”
宁向东是退役军人,一听耕夫要在野外过夜,首先用手掂拎自己背包里的干粮,也让耕夫和窦二蛋查看了干粮余量,感觉应付到明差不多,便点零头道:“二蛋叔,这里距离村子也不算太远,而且周围也有几个村落,应该不会有野兽伤害的危险,要不就按耕老的意思吧。”
窦二蛋咧嘴一笑道:“还野兽伤害?现在猪圈沟这边连野鸡都少见,你们矿上那大高炉昼夜燃烧,晚上不管离多远,看着都像几根大火炬一样,别近二十年就没了野兽,就是有也早都吓跑了!”
宁向东闻言,才意识到蛭石矿给这片山林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甚至影响到这里原本稳定的生态环境。
三人定下来露宿猪圈沟后,更不着急赶路了,都带着秋游的惬意心情,慢悠悠向山沟深处走去。
走了没多远,发现了一片黄橙橙的沙棘丛,窦二蛋不稀罕这东西,宁向东时候在并原郊区也经常见到。不过这些年,城市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