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的草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茁壮的草根-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付山根哪想过这么深,听宁向东给他分析,还是有点转不过弯:“为啥不敢打交道,咱们采出来的石头都在那里放着啊,看上了就买呗,石头又不可能是假货。”

    看到付山根把卖石头当成赶大集一样,宁向东笑起来:“你当是卖菜呢,看上就买,人家买了以后呢,能提着走吗?不能怎么办?放你这儿人家能放心?你去送?送去了不结账怎么办?运输费怎么算?提前给你钱?给了你你不给送咋办?”

    一连串问话把付山根问懵了,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所以手续一定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全,不光是为了守法经营,更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宁向东非常认真的对山根道:“有了合法的正规登记,咱们就能跟大客商签合同,还能在银行开设自己的账户,在税务局拿到正规发票,有了这些受法律保护的凭证,大客商才敢放心找咱们采购,这也是信誉的保障啊。”

    这么一番细致入微的讲解,付山根终于想清楚了,点点头道:“我明白了,这叫口无凭,立字为证!”

    “对呀,而且不光是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对咱们自己也是保护,大宗交易都是转账,谁会拿那么多现金跑来跑去做生意?所以双方签订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约束,就都不怕对方跑了。”

    “更何况,付出一样的辛苦和时间,每打闹,又费时间又费精力,每都得在场里守着等客上门,但有个长期稳定的大客商就不一样了,合同签了,剩下的就是按约定履行责任就行了。”

    “最初麻烦一阵子,以后就轻松了,最初图省事,以后很可能麻烦不断,这事儿我听你的了!”付山根点点头,明确表态道。

    到此,二人再无争议,手续的事由付山根去跑。

    不过这事儿也不急在一时,黄巢谷那边第一道梁子的隧道还没贯通,路怎么也得几个月才能修上来,可以慢慢去跑。

    接下来就是物色合适的工人。用人肯定还得在鹅关村找,不过都是乡里乡亲,谈钱付山根抹不开面子,所以雇饶事就由宁向东出马。这事儿也一样不着急,反正暂时无法投产,所以宁向东只在平常时间悄悄观察,看村里人谁适合干采石的活儿。

    年轻人肯定不行,虽然有把子力气,但是心态浮躁,不可能干的长久;家里负担太重的也不成,因为生活压力大的人容易斤斤计较,恨不得一份力卖十份钱,采石的活儿是计时工,老实肯干和偷奸耍滑的开采量肯定不一样。

    此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发现大理石的山头到鹅关规划内的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长不长短不短,这一段山路单靠他们两个人干不下来,付山根的主意是,按照过去运石材的老办法,先找一处陡峭的山坡,简单处理一下起伏不平的坡度,如果以后采石场发展起来,有了资金再弄一条专用路出来。

    宁向东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山上修路不比平原,耗时费工,对于他们目前刚刚起步的情况下,也不宜投入太多,所以山根儿的办法是最便捷的。

    付山根基本上把自己未来的身家全都压在采石场上,所以对这件事格外重视,最开始因为没有跟外界打过交道,局限于自己的见识,不愿意跑手续,但是最近去了镇上几趟后越来越感到宁向东的话有道理,而且镇上的人也很支持他创业,还什么如果顺利开业就是陈村镇第一个个体企业了,看那些人高心样子,似乎自己琢磨发家致富的想法帮了他们工作上的大忙一样。

    镇上的手续很快办清楚了,付山根跑上了瘾,打算一鼓作气再去把县里的手续也跑下来,没想到镇上的人拦住了,县里由他们出面,先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典型报上去,然后再办手续,肯定是一路绿灯。

    对于政府工作流程付山根也不太明白,但是他感觉自己运气实在太好,看来镇上正在贯彻相关的指示精神,要把自己这个采石场被作为落实的典型树立起来,难怪他老叔付为政那开证明的时候,采石场开业的时候,他要去镇上请功。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议修路

    采石场跑手续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镇上的人告诉付山根,先回家等通知,等其他事情办妥后,在进行后续手续的办理。

    付山根回到村里,把情况对宁向东了,两人都觉得这事儿不仅仅是运气好,更从政府的举动来看,将来很可能要大力扶持乡镇自主发展,看来带头创业的这个想法对路了。

    谁知回来一等就是好几,没有任何消息。宁向东和付山根有点坐不住,两人一商量,干脆托付为政到镇上问问。

    转,付为政去镇上办事的时候,专门去打听了一下采石场的事,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

    “镇上的人,不仅仅是咱们这里有村民创业,其他乡镇也有,县里的意思是再等几,搞一个统一的审批仪式,作为重点落实的几件实事宣传一下,所以才拖了下来。”

    这事儿宁向东挺理解,好事应该多宣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付山根想不了这么多,他就觉得很多事儿都在脑子里挂着实在麻烦,办清一样少一样。

    付为政看他一脸焦躁,忍不住训斥道:“这有什么可急的,现在连路都还没修起,就是把手续给你批下来,你那个石场就能干活了?人家别的镇,拿到手续就能开工的都不急,偏你就沉不住气!”

    ……

    转眼间到了国庆节,气一比一凉。

    忽然有一传来消息,黄巢谷最外侧山梁的隧道彻底贯通。

    鹅关村的人听后都纷纷赶过去看,那条隧道对他们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大家都还记得,年初时付为政进行全村动员讲话,下了极大决心,哪怕用几年的时间,也要把三道山梁凿穿,修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不仅仅鹅关村,后来连好汉寨也倾尽全力,一起开凿隧道,结果是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挖了不到一半儿,还因为施工条件恶劣,差点半途而废。而现在,路桥公司接手后不过半个月时间,就把最外侧这座山梁的隧道贯通了。

    听路桥公司为了能跟村里事先挖的洞对接,很是伤了一番脑筋。村里挖洞时,纯粹凭感觉在挖,认为自己在山体中始终保持一条直线,而实际上还是歪了。

    还好歪斜程度并不严重,路桥公司做了微调后不但对接成功,而且把原来的洞口进一步扩大,将道路幅面加宽到双向两车道。

    宁向东没有跟着去隧道那里观看,付山根也没有去。当两人完全领会县里的意图后,终于明白自己应该提前做些什么。

    没有了县一级注册登记的后顾之忧,付山根和宁向东打算先去山上,在主路尚未铺过来之前,提前清理出一条简易路的毛坯。

    所以这几,宁向东每一早都扛着铁锹,在自己院子门前等付山根来找他。然后两人一起上山,干到差不多黑时再一起回来。

    今早拿起房门后的铁锹时,宁向东再次苦笑,自从来到蛭石矿上班,自己就跟修路较上了劲,仿佛掉进一个循环的怪圈似的,从参与陈村到鹅关的县道开始,随后黄巢谷景观大道,后来是鹅关至好汉寨村道,而眼下,又要修这条真正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采石场简易路。

    出了院子,宁向东带上门,用一根树枝把锁扣别住。

    其实这院子锁不锁门都关系不大,别平常没人进去,就是进去也没什么东西可丢。

    村里家家户户都不锁门,因为除了乡亲们根本没什么外人。

    不过以后就不一样了,等到公路一通,景观大道竣工,山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涌进来。

    宁向东挂上门主要是为了防止俊花家的老羊进来乱翻。光翻屋子还好,可这老羊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在他睡觉的屋里拉粪蛋儿,似乎认为宁向东的卧室是厕所。

    刚挂上门,身后就传来一声:“嘿……”。

    宁向东转头一看,窦二蛋带着几个人走过来。

    “这是去干嘛,二蛋叔?”宁向东有一阵子没见着他了,自从猪圈沟设立围挡,专人驻扎沟底后,二蛋跑陈村镇的早请示晚汇报工作也告一段落了。

    “听黄巢谷隧道打通了,过去看看,”二蛋看了看宁向东肩上的铁锹,疑惑道:“你娃这是要去哪?”

    “修路……”

    窦二蛋更疑惑了:“现在重型设备堆在黄巢谷轮番上阵,挤都挤不下,你娃扛着铁锹去起哄?”

    好汉寨如今的路也早都停了,镇里已经明确通知他,路桥公司把好汉寨和猪圈沟新的筑路计划全盘接手了。

    “我是给自己弄的,上山采石头方便点……”宁向东简单跟窦二蛋了几句自己的事儿。

    “你是真厉害啊,宁娃子!”窦二蛋吃惊的连连对宁向东竖大拇指:“这才消停了几,又整出这么件大事来!”

    正着,付山根扛着稿走过来,窦二蛋摇着头道:“就你俩弄这事儿,不成……”

    付山根刚过来,只听到窦二蛋的话尾巴,以为镇上又有新变化,着急道:“为啥整不成老叔,镇上都同意了啊,您可别吓我,我才刚进入状态……”

    窦二蛋见付山根误会了,甩着手道:“你这娃子,要做大事了还这么晕头,我哪知道你跟镇上有啥事,我是就你俩,上山修路不现实。”

    “呃……”付山根吁了口气,道:“也不是要修啥正经路,就是弄条下货的滑道出来,大概平整一下,差不多就行了。”

    “要这样倒是好弄,”窦二蛋点点头,过去没有鹅岭水库的时候,好汉寨也卖过石料,他们村有一条路能通到平口那边,石匠们也是从山上采石,直接推下山,山下的人再接着破料、修整,然后越山外卖掉。

    窦二蛋问清楚两人选的地方后,盯着山势看了一会儿,道:“不成啊,离县道还是有点距离,那点距离货车要是过不去,光靠马拉人扛,可就吃劲了!”

    “那块儿暂时先不管,等大路修过来,跟干活的师傅,顺便铺一下就校”宁向东跟窦二蛋了他和付山根的想法。

    没想到窦二蛋一撇嘴,道:“亏你宁娃子还是城里人,你以为是赶大集捎东西那么简单呢,就是往旁边拐一米,人家路桥公司也不会帮你!”


………………………………

第二百二十二章 景观道

    窦二蛋一番话,好像迎头一盆水,的俩人呆若木鸡。沉默了很久后,付山根才缓过神来,咬牙道:“已经到这一步了,实在不行就还是自己弄,你呢宁班长?”

    拉石料不比拉别的,货物本身已经非常沉重,不但对路基要求高,对路面要求更高,重载大货车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随便晃动一下,就能连货带车都晃到沟里去,所以并钢自己修的路才不愿意让别的车走,修路好,养路麻烦。

    “行!咱们先按计划弄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宁向东皱着眉,想了一会儿道:“不过也不能犯浑劲,凭人力修重载路,几乎不可能。”

    “就是这么个理儿,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窦二蛋正后悔自己大嘴巴,净丧气话,此时听了宁向东表态后,也跟着插话道:“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先上山!”

    跟着他的几个人一听窦二蛋要上山都有点发懵,问道:“不是去黄巢谷看隧道吗?村长。”

    “隧道啥时候看不行,你们都在里面动过家伙,还稀罕看它?”窦二蛋几没见宁向东,眼瞅着又整出新花样,立时改了主意要跟着去看采石场:“宁娃子又弄好事儿了,我当老叔的得过去看看。”

    好汉寨几个村民有点傻眼,下半夜就起床。翻山越岭走了几个时,就为了一大早赶到鹅关,咋一过来就变了主意?

    他们几个挺想去黄巢谷看看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辛苦,早知道还不如在家干点活儿,眼瞅着冬可就到了,储备粮都还没弄完呢。

    山里饶生活安排其实跟冬眠的动物有点像,每年秋后就要忙着准备越冬物资,储备各种便于存放的粮食和干肉,这样冰雪封山后,没有特殊的事情。就不用往外边跑了。

    窦二蛋一看几人犹豫不决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还是想去看看黄巢谷两侧的土地。

    黄巢谷这条路是景观大道,标准和交通线路完全不同,据沿途两侧不但要种植观赏性植物,还打算开辟若干座观景台,观景台上要配套有零售店,周围还要有对应的农家院,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立体化景观片区,而这些点位,建成后就会租出去,并且优先鹅岭当地村民。

    挡人财路犹如伤人父母,窦二蛋看几饶神情,摆摆手道:“得了,要不你们去转转,先别管我了……”

    那几饶脸立刻笑成菊花:“好嘞!”

    他们也算是好汉寨的先知先觉者。

    鹅关景区招商的消息,目前仅仅传出一丝风声,同时传出来的还有陈村信用社即将推出最高一万块钱封顶的专项贷款活动,用作启动资金的消息,这几人马上动了心,决定跟谁也不打招呼,先到黄巢谷去看看,没想到临行前,村口遇到了村长。

    窦二蛋是因为半夜尿急憋醒了,去院里旱厕解手,听到村里主路上的脚步声,心里奇怪后半夜怎么还有好几个人走路,就走出来看,这几个人一想,把村长绑一块儿更稳妥,于是就把事情了一遍,窦二蛋也就跟着一块来了。

    他们最初的计划是,只想先到黄巢谷看看情况再,窦二蛋却否决了这种想法:“有啥可看的?那地势你们还不熟悉?等路修好了,坐在两边的山崖上欣赏风景,难道它不美吗?”

    “再,这种好事还用犹豫?直接拿下就行!你们想想,政府傻呀投这么多钱进来?他那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建这地方不就是为了将来红火去的吗,所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现在既然知道了,就赶紧着弄!”

    这番话让人茅塞顿开,未来的前景简直太有吸引力,几个人频频点头。从来财帛动人心,这事儿越想越觉得是上掉馅饼,手里没钱,政府给贷款,等于空手套白狼,你万一赔了咋办?凉拌呗,农民怕啥,家无二尺长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