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红立刻飞起一脚,赵宝库嘴上沾光,屁股受罪。
“你俩在做什么”宁向东问道。
“接了点立体刻字的活儿,”赵宝库揉了揉屁股,说道:“自从改了汉光优美的售后,以前打印的活儿没了,并原的机器现在都太新,光靠更换耗材赚的不多,只能额外接点业务外的活儿养着。”
三人一起去了办公室,互相聊了聊各自的近况。
“你说想在山里修条路”宁向东进山后,赵宝库一直没有见到他,这是第一次听说修路的事。
“你不是在山里憋傻了吧以为修路那么简单”宁向红不可思议的看着三弟。
赵宝库没有这么强烈的反应,自己这个小舅子说什么他都不会吃惊,相反在心里暗自琢磨,这小子是不是又有什么新发现了
听完宁向东的想法后,赵宝库激动起来:“这么说那就是一座宝山啊”
“听你的意思,是要利用地形的走势修路,”赵宝库一边思索一边说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难点不单单是那三道梁子,还有路基的问题。”
宁向东来找赵宝库的本意就是想集思广益,听听他的看法。
赵宝库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修路虽然没什么经验,但是对农村的需求很了解。
“既然你想把这条路搞成上等级的路,那就得应对各种使用情况,尤其是将来,假如你这条路搞成了,你们厂的路封闭成专用车道,就得考虑承载的问题。”
“还有,既然你打算在村里搞点儿动作,唯一的依靠也是这条路,前期各项准备一定要考虑万全”
关于将来在村里如何做,做什么,宁向东还没有一个详细的考虑,只是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些想法,才使他有了修路的强烈动力。
尽管他的想法没有成熟,但是赵宝库也一猜就着,所谓无利不起早,这么积极做花钱的事儿,要是没得挣,岂不是赔本赚吆喝
他可没想到,宁向东之所以这么努力争取修路这件事,起因虽然是跟利益相关,但是真心想帮助村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看到赵宝库极力赞同,宁向红也就没有提出反对,反正初期也不用投入什么。
话说的差不多了,见三弟要回去,宁向红也要回家,就跟着一起走,两人在路上,她还是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想法。
宁向红不理解弟弟为什么要干这事儿,按说修路是民生工程,他一个工厂工人,又不是体制内的人,张罗这件事儿显得忒不务正业了。
“姐,那个村子就像是一颗蒙尘的珍珠,我就是想把上面的尘土扫掉,”宁向东说道:“顺便也照亮自己的前路”
回到家,宁向东意外的看到爸爸在家,他本打算带点风干兔去丁启章家看看,现在正好抓老爸的公差:“爸,正好您在家,待会去丁伯伯家的时候,把这份兔肉给他捎过去吧。”
老爸帮忙带年货过去,他就省的再跑一趟,可以省出晚上的时间去找赵伟。
“你丁伯伯不在家,去北京了。”宋鉴良说道:“他儿子从国外回来述职,春节在北京过了。”
丁启章的儿子在奥地利大使馆工作,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国了,今年回来,又因为汇报工作太多一时半会来不了并原,丁启章就干脆去了北京跟儿子汇合,一起在那儿过春节。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佛与山齐
丁启章去北京找儿子过春节,事先预留下午去拜访的时间有了空档,宁向东打算小睡一觉,醒来再去找赵伟。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吃罢午饭,刚打算回自己房间休息,老妈霍敏芝从外面回来了,一见宁向东就说道:“你提前这么长时间回来过年,还不帮家里干点活儿”
老妈的话让宁向东很奇怪,既然都说了离过年还早,现在着什么急。
看着儿子发愣,霍敏芝提醒道:“要不你就抽空去你大哥那儿帮帮忙,要不你就去小青家看看有什么事,一个是你亲哥,一个是你未来大舅哥,都赶着春节要结婚呢”
宁向东一拍脑门儿,怎么把这么大的两件事儿给忘了,自己想修路的事儿都想魔障了。
只是上午去小青家的时候,看她妈不慌不忙的坐在那儿陪自己聊天,怎么一点儿也没有给儿子操办喜事的样子。
想到这儿,他马上拿起电话给宋小青打了过去。
霍敏芝看在眼里不禁连连叹气,都说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养儿子果然靠不住,遇上事儿就先想着老丈杆子家。
“我哥他们要赶时髦旅行结婚,不在家里操办了。”宋小青接到询问电话,心里很高兴。
上午宁向东过来的时候,还没说两句话就扯到工作上面,把大哥的事儿也冲的忘了提醒他,中午就打电话过来问,表现这么好,自己得及时向妈妈汇报,替他争取好印象。
挂了电话,宁向东看老妈吊着一张脸,心中明白是对自己有意见了,连忙笑嘻嘻说道:“给小青家打个电话就行了,我哥那儿午睡一醒就去”
“你哥那个老破房子收拾起来麻烦死了”霍敏芝抱怨着,她这几天每天都去老大家里帮忙。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大儿子干着公安,儿媳妇在医院当护士,俩人工作都没个正常的点儿,自己去了以后往往就一个人在干活,把老太太累的够呛。
好在粉刷墙面的活儿,是老大同事过来帮的忙,两天就全搞完了,但最麻烦的是打家具。
原本打家具的活儿放在最前面,可宁向阳嫌屋子里摆一堆家具,刷房子还得挪来挪去,给同事们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就坚持先刷房子后打家具。
可入冬以来,单位上天天出任务,人员总凑不齐,拖来拖去,霍敏芝和周婷家都着急了,才算安排出人手把房子刷了。
宁向东老家有一个亲戚,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前些年帮他们搜罗了好多拍电影剩下的炮弹箱道具,都保存在地下室。
这些炮弹箱道具都是上好的松木板,连木工师傅看了都连声夸赞,因为箱子都是破好的板子,拆开就能用,做家具既省时又省力。
自从去年老大和周婷好上以后,宁向红就多了个心眼儿,以店里要用的名义搬走十几个。
结果就宁向东傻乎乎的,不知道给自己争取家庭权益。
为娘的心是最软的,霍敏芝尤其心疼老三,小小年纪就离开自己身边去当兵,回来后分配了工作没多长时间又一头扎进山沟,家里的好东西一点也没捞着。
霍敏芝越想越替老三鸣不平,于是前段时间专门给亲戚打电话,还想再要点儿废箱子,谁知八一厂现在已经改了拍片风向,大型战争片几乎不拍了,而是更趋向于拍摄生活类的片子。
这会儿见宁向东想睡会儿再去老大家帮忙,霍敏芝心里一软,说道:“要不今天别去了,你昨天半夜才回来,就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宁向东哪知道是妈妈心疼他,一听说话立刻顺坡下驴点了点头,说道:“也好,那我睡醒去找赵伟了,反正我也不累。”
说完宁向东进了自己房间,随手关上了门,却没看到老妈气的差点儿没背过去。
刚躺到床上,枕头旁边的电话子机就响了,是宋小青打过来的。
“向东,刚才我同学韩千雪的爸爸打电话来,说他最近研究了一下鹅岭地区的史料记载,附近很可能有一座唐代的寺庙。”
“是不是你看过的城隍庙”宁向东第一时间想到那座庙,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太对:“你不是说史料记载城隍庙是南宋的吗,韩千雪爸爸怎么说是唐代的。”
“我说的那个是野史,做不得数的,”宋小青说道:“不过韩千雪爸爸说的也是野史,但他看到的资料和我看到的应该不一样,她爸爸说鹅岭在唐代好像叫龙山,有一尊大佛,高与山齐。”
“那就更不对了,”宁向东回忆着鹅岭地貌,说道:“别说鹅关这边,就连平口那边也没有这么大的佛”
“可是千雪爸爸说的很肯定呀,并原以北,延百余里,石佛尊高,与山齐。”
宁向东再次思索了半天,茫然的摇摇头,却忘记了宋小青在电话那头看不到:“说不定古人也是大忽悠,要真有这么大的佛,不可能发现不了啊”
“别管考证是否准确,反正韩千雪爸爸已经打电话告知了并原文物局,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宋小青说道:“他们很可能过了春节就要去实地勘察,万一发现有文物痕迹,那修路的事儿就有着落了。”
“对呀”宁向东一听也兴奋起来,如果真发现了文物,修路这势必成为刚需:“我早发现这一带不简单了,不但地处战略要冲,是古战场,而且还说不定是古代原始人聚居的地方,我在树林里还发现过头骨化石。”
“真的呀”电话那边的宋小青也激动起来。
“假的”宁向东对着电话嗤嗤笑起来。
“不理你了”宋小青啪的一声挂掉电话,也不管宁向东“喂喂”的呼喊。
挂了电话后,宁向东反复思考着宋小青传递的信息。
无论怎样,惊动了文物保护局,春节后的鹅关,注定要热闹非凡了。
最令宁向东心头震动的是,鹅岭竟然还有一尊与山同高的大佛,藏在什么地方又有多高呢
想到这里,宁向东不禁联想到四川的乐山大佛,难道鹅岭大佛也有那么高吗
野史果然够野的,什么都敢编。
唐代重道尊佛,道教始祖姓李,被尊为本家教,到了武曌周朝又崇敬佛教,形成了佛道并立的鼎盛局面。
其后,经历了安史之乱、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进入五代时期,佛教受到沉重打击。
如此看来,鹅岭这个名讳,也很可能在唐末就被换了称呼,毕竟龙与天子有关。
龙山大佛造像,身处五代乱世灭佛大势之下,能善其身才是怪事。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故乡情结
因为存了心事,这个午休很不踏实,躺下没一会儿就醒了。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反正也是睡不着,宁向东决定去大哥那里看一看,他家在桃园那边,离自己家有四五站地,走过去就行。
并原是个毫无特色的内陆城市,日复一日生活在其中,并没有任何感觉,但是离开了几个月,宁向东忽然觉得每一个角落都生动起来,路边等公交车的人,住宅区里跑来跑去放鞭炮的孩子,街边现写对联卖字的长者,这一切都不断填补着离开这座城市后带来空虚感。
每个人的故乡情结,不一定是因为故乡多好,而是因为渗透到骨髓里的感情。
宁向阳家住的院子也是一堆老旧住宅楼,其中还有50年代仿苏联的建筑,都是三层的尖顶单元楼。
宁少阳住的那座楼还算新一点,不过也有二十年了,是妈妈霍敏芝单位分配的宿舍,他们全家还搬过来住了几年,后来因为宋小青家抱怨,住桃园那边不如柳溪街方便,影响两个孩子学习小组的活动,全家才又搬了回去,只留下大儿子自己在这儿住。
宁向东来到门口时,见房门虚掩,便直接走了进去。
进屋后看到所有家具已经全部打好各就其位了,只是靠在墙边的转角沙发转角,上面弹簧已经用麻绳绷好,却没有蒙布。
大哥和大嫂都在屋里,两人一个坐一个站,谁也不看谁,似乎刚刚吵了架。
宁向东小心地看着二人,也没有打招呼。
大哥看他进来,递了个眼色,兄弟俩一前一后去了厨房。百度搜索文学网,更多好免费阅读。
“怎么家具还没做好啊,大哥”宁向东低声问:“你俩可真够磨蹭的。”
家具做好了才能买电器和被褥等床上用品,才能买厨房里用的生活用品,这都是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的事儿。
宁向阳掏出一支烟点燃,双眉紧锁吸了一口,说道:“打家具的人是在马路边儿找的游击队,做的活儿也都可以,没想到沙发快做好的时候,你嫂子在单位不知听什么人出的馊主意,说现在流行转角沙发,非要让拆了重新弄,打家具的师傅不会做转角,木料都废完了,才做出个不伦不类的东西。”
宁向东刚进门时,没有仔细看那件转角半成品,便说道:“我刚看见那弹簧绷得有模有样的,就差蒙布了呀。”
“就是上面的转角框架弄不好,做家具的师傅没有专用工具,单纯靠手工怎么也弄不圆。”
宁向东听大哥这么说,又返回到客厅去看了看,只见转角部分高低不平好似狗啃一样。
他刚才进来时,周婷正在气头上也没跟他打招呼,这会儿忍不住说道:“打家具之前我再三叮嘱你大哥多问几家,找个全活儿师傅带的队,你大哥就是不听”
“我怎么没听找人的时候我专门请假在街边儿转了一下午,这些打家具的人全都是老乡,找哪个队不一样”宁向阳没好气的说道。
“那为什么我们同事家里做的转角沙发就特别漂亮还是你没好好找,还说什么他们水平一样都不会做。”
“既然你们同事有现成做好的例子,那你干嘛不问问他从哪找的人,直接叫到咱家干不就得了我上班这么忙,还得为这事儿跑”
“你忙我就不忙吗再说你见谁家打家具的事儿是女的跑来跑去联系”周婷最讨厌宁向阳拿工作当借口,她在医院工作,也是个紧张高压的单位。
宁向东一看连忙说道:“大嫂,你同事家在哪找的家具队,要不我去问问吧。”
“现在哪还能找得到这都快过春节了,老乡们早回家去了,就连咱家这几个干活的,刚才也结了工钱走了。”
宁向东一听也没辙了,打家具是个技术活儿,而且还是个很专业的技术活,不是谁一上手就能做的了。
“要是柜子桌子什么的出问题还好说,想办法也能凑合一下,可这沙发办喜事那天客人们来了都要坐,怎么能对付过去”周婷一筹莫展,懊恼的说道。
宁向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