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政知道线上线下的结合,才是未来。但包括自己在内的嘉谷管理班子,都对互联网的打法不在行。
  很多时候,不是说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能做到相应的程度——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跟农业的生产管理完全是两个领域。嘉谷如果想拥抱未来,最好是组建一个专注于互联网+农业的专业团队。
  而京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国内电商界的两极之一,是电商界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
  譬如后世扛起“无界零售”的一面旗帜的盒马鲜生创始人,就是京东的前任高管,只是其提出盒马的雏形方案后,被刘强栋否决,才投身阿里并得到支持创立盒马鲜生。
  因此,投资京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股份价值的提升,更在于一脚踏进互联网的圈子后,能为嘉谷集团日后的战略转型找到合适的人才。
  当然,这些想法,齐政没有跟王昱业解释,未来一切自见分晓。
  简单聊了一下京东的投资,王昱业的话题拉回到嘉谷的本年度经营状况上。
  其中重点是嘉谷集团的两大大宗商品业务。
  “今年,我们启动主粮战略后,集团的水稻自有生产基地达到70万亩,水稻合作生产基地达到450万亩。其中仙茗大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产量突破120万吨;‘嘉籼1号’种植面积合计340万亩,产量在170万吨以上;另外秋收后还收购了优质粳米200万吨;嘉谷粮油目前的稻谷年加工产能达到350万吨,剩余稻谷储存在我们的自有粮库和合作的基层粮库里面。”
  “总的来说,集团在国内的优质稻米种植基地在扩大,总产量持续提高。嘉谷粮油的大米销售量也保持快速增长,仙茗大米和嘉谷大米的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
  王昱业都不用看资料,一连串的数据就脱口而出,充分显示其对集团运营状况的掌握程度。
  齐政听得连连点头,今年是嘉谷启动主粮战略的第一年,集团自营的水稻产量能达到300万吨左右,再加上额外收购的优质粳米,近500万吨的水稻收储和加工,在国内已经属于数一数二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了。
  明年嘉谷的水稻生产和收储规模将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米生产加工粮企。
  说完轻松的,王昱业语音一转“如果说集团的水稻业务可以自给自足的话,油料——主要是大豆业务,就大部分依赖进口了。”
  “集团的大豆年加工能力超过900万吨,但我们扶持的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仅为500万亩出头,产量不过100万吨,即使加上补充收购的其他优质国产大豆,也不过堪堪突破150万吨,而且,即使是集团扶持种植的国产大豆,成本也比进口大豆要高。”
  齐政略微皱眉“国产大豆的单产还是低了点。”
  王昱业先是点头,然后摇头“除了单产低,还有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但东北的大豆生产,除了国营农场,面临的困境都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
  “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的亩收入是大豆的3倍以上,明年必然有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
  尽管因为旱田轮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但这样的破碎化种植,齐政即使有灵阵助力,也无从下手;而没有规模化,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这不是嘉谷加大扶持就能改变的现状,毕竟,国家也倾向于牺牲大豆,保证主粮——尤其是玉米的产量。
  中国东北玉米带从黑省南部起始,包括吉省全部、蒙省东部地区,延伸到辽省北部的区域,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依赖于这个地域的肥沃黑土地,玉米的平均产量都在亩产产1300斤以上,个别水土丰厚的地域,不依赖人工灌溉也能达到亩产2000斤的水平——对比起大豆两三百斤的亩产,吊打都不足以形容两者的差距。
  从气候条件说,东北玉米带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大约在140天左右,正好和玉米的自然成熟期相吻合。
  这些最优质的土地、最适宜的气候,种出的玉米才能保证产量最高和质量最好。
  这么多年以来,东北核心产区出产的玉米都是一等粮和二等粮,从来没有过三等,胶质率高。如果换了一种作物,既不能保证产量,也不能保证效益。
  最主要的支撑还是产量,只有产量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也只有有了这个“底”,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才不会“心慌”。
  齐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
  稍作思索后,他抬起头说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集团对大豆的需求将有增无减,而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连我们集团的需求都很难满足,更别说国家了。”
  “对国产大豆的扶持还是要保持,合作种植基地的规模也要继续扩大,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海外‘觅食’了,而且还要尽快。毕竟,国内的土地开发早点晚点都是盆里的菜,但海外的土地争夺,可是越来越激烈了……”
  王昱业大笑“看来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
  齐政也笑了起来。
  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国内有限的耕地要力保粮食生产,嘉谷的小胳膊拗不过国家战略的大腿,大豆只能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但对于嘉谷而言,虽然都是进口,自己能控制的进口和被他人掌控的进口,完全是两码事——谁让嘉谷曾经一把得罪了掌控大豆产业链的国际四大粮商呢?
  在全球的粮食供应版图上,如美国、巴西等国是粮食生产的“旧世界”。
  而从大豆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整个产业链来讲,美国和巴西基本上是不可替代的——嘉谷今年进口的700多万吨大豆,都是来自这两个国家。
  能向中国大量粮食进口或者有巨大潜力的还是那么几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乌克兰。
  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的饲料粮,完全离不开美国和美国资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有别的国家可以替代和分担。
  但对于嘉谷一个企业来说,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完全可作为粮食生产的“新世界”。
  其中,乌克兰拥有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黑色土地,相当于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国家拥有黑土地的总和,一度被称为“欧洲的粮仓”。
  除了土地资源优势,乌克兰的农产品亦具有运费低、没有转基因等优势。假如基础设施能够完善的话,乌克兰的农业产量至少能再翻一番。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投资乌克兰的态度还是观望为主。在乌克兰,土地不能买卖,各种法律规则也变动频繁;另外,乌克兰实在远了点,又处于欧洲腹地,各方关注,鞭长莫及……”王昱业首先否定了乌克兰。
  齐政也赞同,将视线投向东北方向,“那么,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俄罗斯了。”
  “准确来说,应该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王昱业说完,想起什么似的笑了起来,“张泽宏那小子去探路,估计是乐不思蜀了……”


第232章 越烂越好的俄远东地区
  张泽宏不至于乐不思蜀,但他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混得如鱼得水倒是一点都不假。
  嘉谷集团很早就有了海外圈地计划,一直到今年才正式启动。
  长相憨厚,实质长袖善舞的张泽宏带着从战略公关部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按就近原则,早早地绕着我国周边的国家考察农业开发市场。
  从东南亚、中亚再绕一圈到达俄罗斯远东地区,累得够呛,也收获不浅。
  老实讲,从国家层面上,无论是进入东南亚、中亚亦或是俄远东地区,都是很难的。
  东南亚多民族混居,各方势力交织,就如同一个泥沼;疆省面对的中亚却比东南亚好得多,和我国的关系也好很多,但因为是俄罗斯的后院,也不易染指;至于老毛子的远东地区,更不用多说。
  但是作为民间贸易却是大有作为的。
  个人来说,张泽宏不是很喜欢成熟市场,他更喜欢新兴市场,例如东南亚、中亚。因为“新兴”就代表着规则不完善,而规则的不完善代表着他可以上下其手。
  在东南亚,他试探着做了一笔针对越南的种子生意,然后彻底打开了眼界——相关的官员非常“热情”,“热情到”主动要求回扣,当然,附带的他也增加了利润。
  还别说,越南的惠农政策比国内更好,因为反正是越南政府的钱,大家都不心疼,拼命捞。张泽宏充分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团结你我他,大家吃国家”。
  中亚也不遑多让。
  在张泽宏看来,中亚和东南亚适合拓荒者,而不适合正规玩家。
  因为中亚、东南亚多是法律很差的“流氓”国家,合同说撕毁就撕毁。张泽宏在考察过程中就学到一句话这种地方合同有用吗,那不过就是纸,关键还是看互相利益诉求和相处情况。
  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流氓”国家,发展机会也太多了。
  当然,最后与俄远东地区相比,东南亚和中亚还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刚到俄远东地区时,齐政问过张泽宏对其的看法,张泽宏如是说“俄远东地区虽然农业开发潜力很大,但环境对外来投资太不友好了,建议集团慎重考虑。”
  张泽宏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这一点。
  首先,俄罗斯的劳务审批政策、关税和检验检疫等措施繁杂,就抑制了中俄农业合作的快速发展。
  俄罗斯地广人稀,当地劳动力短缺,但俄罗斯偏偏就实行劳务大卡控制政策,抑制境外劳务输入——这种限制劳务指标的做法,简直是平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
  其次,农用物资过境相当难。
  俄罗斯境内作物种子产量没有国内种子产量高,而农药和化肥等物资还是采用计划供应的模式,需要提前一个季度报计划,不仅价格高,而且需要到莫斯科购买——来回一趟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进口,那必须不允许啊。
  另外,你想使用国内的农机具?可以。只需要得到莫斯科出具的许可,并缴纳保证金,且只能在俄罗斯境内工作2年,如到期不返回,呵呵,对不起,保证金不返还了,机械工作也不合法了。
  除此之外,俄罗斯方面政策相当不稳定。
  农业开发方面,俄罗斯就没有对企业的统一收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自由度大。所以,地方政府换届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什么?以前的政策是这样的?我不管,我心情不好,赶紧将政策改了……
  这尼玛,哪个投资者扛得住啊?
  远东的农业发展极为薄弱,耕地面积大概只占全部面积的3,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大面积撂荒。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依靠自身财力根本无法实现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因此希望外资进入从事农业,补充国内农产品供应量;但又担心远东地区被外国移民“异化”,体现在政策上就是一时鼓励一时又限制。
  此时的老毛子一点都没有喝酒时的豪爽,用张泽宏的话来说,老毛子大概是还沉湎在昔日超级大国的心态里,时不时把外来投资当作保护费,钱我收下了,人你可以麻利地滚了。
  总之,张泽宏就这么列了个一二三四五的理由,认为在远东地区投资农业纯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齐政就说了一句“知道了”,然后让他再继续考察考察。
  张泽宏“奉旨”带队在远东地区吃喝玩乐。俗话说,没有一瓶伏特加搞不定的老毛子,如果有,再从兜里抓一把卢布塞过去,无往而不利。
  有钱又大方,张泽宏充分发挥他长袖善舞的天赋,居然一路混到了远东联邦区的高官子弟交际圈。
  在交际中,张泽宏算是见识到了老毛子有多贪婪。
  俄罗斯远东,在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被归纳为远东联邦区,曾经在满清时期被割让出去的一块地区——尼布楚条约成了中华民族永远不爽的条约。
  老毛子可以说是世界上对土地欲望最严重的一个民族了,我们觉得尼布楚条约不平等,他们居然也觉得不平等。
  一些喝大了的联邦区官宦子弟就认为,当年俄罗斯人的活动范围已经深入到了今天的国内黑省等地,所以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把中俄边界以山海关为界。
  张泽宏只想“呵呵”几声,随便你们怎么yy,现实却是如此的单薄。
  事实上,别说黑省了,就是如今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都逐渐地真空化了,并且这种情况目前看来已经不可逆。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青壮年们更喜欢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而不是在远东这个冷得撒尿成冰的地方挖泥巴玩儿。
  所以年轻人的快速流失和东欧集中化,导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进一步的衰退;农场的人手不够了,而远东地区的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了。
  至于联邦区的这些官宦子弟什么还留在这边?
  还能为什么,赚钱呗。
  反正能挣钱就挣,能突破规则那最好,只要能捞到钱,他们连国家的石油都敢偷——你绝对没有瞎,他们连中俄石油管线的石油,天然气都敢偷来卖钱。
  至于带着外国人盗伐木材,带着外国人买远东的渔产,用极低的价格售卖掉,简直不值一提。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促成一笔交易,一顺手就是多少平方公里的木材送给谁谁谁。
  这一切当然都是违法的,是法律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有个屁用。
  张泽宏后面就打电话给齐政“我错了,俄远东地区这个地方,简直是烂得太有前途了,快来快来,嘉谷的机会简直不要太多了……”
  啧,真香!


第233章 坑总统的修路
  2006年,3月。
  布拉戈维申斯克,又名海兰泡,是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位于黑省黑河市对岸。
  说是远东第三大城市,其实就和国内一县城差不多大小的规模。
  3月的远东,可以说还是冰天雪地。
  而这时宾馆外面的大道上,一群穿得像熊一样的老毛子,举着牌子在游行示威。
  “我们要降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