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深人士曾断言,大米市场要出现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至少还需十年的培育。
但如今,这些认知在如天外飞仙般铸造品牌金身的嘉谷大米面前,就像是狂风肆虐后的残枝败叶一样,被扫入了垃圾堆。
《舌尖上的大米》热度不减,带动国内掀起了一股抢购嘉谷大米的热潮。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评选”协会注意到了这股热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嘉谷大米的影响力,协会理事邵国华辗转多地,直面消费第一线。
在首都。
随着全新包装的嘉谷大米全面上市,嘉谷粮油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组合拳:在产品结构上,满足多样化需求;多方位、多方式、多时间段的宣传,布局商超周边社区电梯和央视,打造立体式的宣传矩阵。
邵国华走访多家商超了解到,目前嘉谷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大米全面丰富,除了品种特色明显,在价位上也形成了低端、中端和高端等路线,定位清晰分明。
就以其主打的五大系列产品为例:仙茗大米领衔,每斤50元;黄金葵大米和丝苗米是中端价位,在10…20元/斤之间;而稻花香大米和嘉籼大米,都在每斤3元以下,几乎等同于普通大米价格。
比普通大米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中高端米,消费者会买账吗?
面对邵国华的这个问题,一位粮油销售区负责人笑了:“以前,人们吃米只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开始追求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健康、营养的中高端大米慢慢成为了一种消费趋势。”
他告诉邵国华,目前销售的高端大米主要有以下几类从泰国或柬埔寨进口大米,然后由国内厂商分装出售;直接由泰国原装进口的大米;或者产自东北的有机米……
但这些加起来,目前都打不过嘉谷的小包装中高端大米。
“愿意为高端米买单的大部分是80后等年轻消费者,他们更愿意选择有品牌的高端米。比如嘉谷的仙茗大米,一些老年人称其为天价大米,但其实是一点都不乏销路。”
“仙茗大米的进货量每次都不多,但往往一上架就卖断货了。因为供应量少,我们也不清楚下一批仙茗大米什么时候上架,但毫不担心其销售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自从《舌尖上的大米》热播后,愿意购买中高端大米的消费者明显比以前增多了。按照商场的统计,嘉谷大米在高端大米销售中占比遥遥领先,在小包装大米销售占比中也接近50%。
他还笑着对邵国华说道:“看过《舌尖上的大米》都知道,大米其实是一款‘生鲜食品’,其品质会随着接触空气的氧化而下降,并且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我们一般建议顾客选用嘉谷真空包装小袋米,以确保大米在‘最佳赏味期’内吃完……”
邵国华若有所思。
在江南省。
邵国华看到嘉谷大米更是占据了货架的主要位置,不少市民在精心挑选。
正在选购大米的刘女士表示自家是嘉谷大米的拥趸,“家里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要好吃,价格贵一点也无所谓。”
“以前,他最喜欢吃泰国香米;但是现在,他最喜欢的大米是嘉谷丝苗米。”
说起为什么选择嘉谷大米,刘女士回忆道,这其中也是机缘巧合。
“说来也怪了,孩子从来都没有挑食的习惯。但有一天,家里的晚餐非常丰盛,可孩子只吃了几口饭和菜就放下了筷子,说是没胃口。”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大人们都颇感意外。那都是孩子爱吃的,菜也不咸,饭也是新的,为什么就没胃口了呢?”
“追问之下,孩子用米饭揭开了谜底他说家里的米饭没有学校的香,味道不一样。这再次让我们迷惑不解,大米,有什么区别吗?”
“我求助孩子的班主任,才知道,中午学校里吃的是嘉籼大米,不是本地产大米,孩子可能感觉味道不一样。”
“当天晚饭,嘉籼大米就进了电饭锅。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食欲恢复了,边吃还边说,就是这个味!”
刘女士微笑道:“现在家里一水的嘉谷大米,我们大人也有感觉,的确好吃味道香。当然,家里人口多,吃得最多的仍是嘉籼大米,丝苗米主要给孩子吃。”
“后来看了《舌尖上的大米》才知道,嘉谷推崇采取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完全符合现代农业所提出的高效、生态等要求,难怪有更好的品质。现在我们全家更加喜爱嘉谷大米……”
在川省。
一些小型粮油店内,现场购买嘉谷新米的居民络绎不绝。
小型粮油店里的嘉谷大米主要以低端的稻花香大米和嘉籼大米为主,除此以外,还有收购的本地大米,但都是新收割的水稻轧制的新米,带着鲜米的清香,本地大米还以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
不少居民一次性购买了两三百斤,“嘉谷大米好吃不贵,我买来给家人亲戚送去,让他们也尝尝啥叫鲜米!”
邵国华在现场遇到了一位以前从事粮食工作的退休干部,他看到了现场热闹腾腾的购买嘉谷大米的场面非常高兴,竖起了大拇指“嘉谷大米厉害了!”
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大家都要去粮店凭粮票买大米,口感也不如现在好吃:“我看了嘉谷的《舌尖上的大米》,拍得好啊,这才是对劳动者贡献的颂歌,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
“只有像嘉谷大米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品质、美誉度都越来越好,我们国家的米业才有未来……”
邵国华暗自点头。
……
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评选”最终揭晓,嘉谷大米品牌位居本年度排行榜榜首,评委会给嘉谷大米的颁奖词是:“王者诞生,行业洗牌现在只要提起大米品牌,超过四成的国人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嘉谷大米。至此,国内大米行业终于诞生了一位王者。
围绕着优质大米的产业化战略,嘉谷粮油独具匠心地打造了嘉谷大米这一强势品牌,不仅仅是给市场带来了细分意识,还为国内大米行业注入了信心。
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从此,泰国香米、岛国大米不再是优质米、高端米的代名词。我们有理由自信,中国大米再也不缺响当当的品牌!”
……
第408章 搅动风云
“这也不怕把嘉谷吹上了天?”
看着电视上对嘉谷大米的褒奖,丰益国际董事代表郭奎嘴角微微扬起弧度:“这王者称号也太不值钱了吧?”
作为益海嘉里的控股股东,在其筹谋益海嘉里IPO之际,中国国内粮油市场风云突变,丰益国际坐不住了,派来代表了解中国国内粮油最新形势。
而郭奎刚来,就看到了嘉谷大米“封王”的一幕。
从市场绝对份额来看,今年嘉谷粮油的稻谷加工能力突破了1000万吨,但相对于国内稻谷近两亿吨的产量……嗯,市场占有率离10%都还差远了这样的“王者”,未免太没有说服力了吧?
益海嘉里总裁康文杰平静地说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近九千家,但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堪堪超过十家……”
啧啧啧,这么一对比的话,嘉谷粮油在大米市场简直是一个“巨人”。
“果然是称王与否,全靠同行映衬……呃,貌似益海的加工产能还不到100万吨,好吧,亲爱的康总,你的对手看起来比想象中还要强大!”
康文杰微眯眼:“我从来就不敢小觑嘉谷。”
“不过,产能归产能,产品才是王道。嘉谷大米真的有那么出众?”郭奎微微皱眉道。
“虽说口感有一定主观性,但客观看,与国内市场上的大米品质确实有差距。”康文杰沉声说道:“公司曾做过比较试验,挑选了市面上包括金龙鱼在内的多个品牌大米和嘉谷大米,先看大米的颗粒完整性,一般大米碎米粒相对较多;淘洗时,一般大米淀粉量偏大,嘉谷大米一般淘洗2…3遍后即可淘清,而其他的则至少需要淘洗4…5遍……”
郭奎凝神倾听。
“标准是一个主要原因。”康文杰分析道,“其实在中国大米行业,不是没标准,甚至可以说很多标准也不低,但问题在于不够细。”
“而在嘉谷,大米育种、种植、收割、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更细更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大米吃到消费者口里,还有稻米的清香。”
“举个例子,嘉谷在水稻储存方面显然有独家秘诀,据我所知,他们的稻谷哪怕保存了一年,依然可以保持新鲜的口感。”
“而现在,他们更进一步为了保证新鲜度,嘉谷加工的精米,控制在3个月的‘赏味期限’,如此苛刻的标准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实现。”
郭奎下意识道:“但嘉谷做到了!”
“对,嘉谷大米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米品牌。正如电视里所说,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往往会优先选择嘉谷大米,这使得其产品库存周转很快,自然能保持这样苛刻的标准。”
郭奎也感觉很棘手,“我们无法复制这样的模式?”
康文杰不由得苦笑道:“我们既没有那么完善的大米产业链,也没有一部《舌尖上的大米》。”
“……我必须承认,《舌尖上的大米》让我着迷。这真是一次完美的品牌宣传,天知道有多少观众因为这部纪录片而爱上了嘉谷大米。”郭奎衷心赞道。
可不是?益海嘉里以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粮这样的国企,思维相对僵化,所以显得益海嘉里的竞争策略更加灵活。
但换成嘉谷这样的对手,益海嘉里反而成为了落后的一方。
在康文杰看来,《舌尖上的大米》简直是神来之笔。
最明显的是,仙茗大米50元/斤的价格,正常来说肯定会引起一片质疑声。但看过《舌尖上的大米》的人都知道,仙茗大米的生产过程极其严格,嘉谷甚至对其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量化管控,用片中的话来说,“每一粒米都是天赐!”
嘉谷还很鸡贼地在片中展示了不少外国人对仙茗大米的无脑追捧,所以哪怕普通人对其只能仰望,但没有人觉得它不值这个价。
要知道,植入广告简单,但要想制作一部这样毫无烟火气地宣传了产品还备受好评的纪录片,简直可遇不可求。
那种电影里一阵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之后,演员却突然坐在楼顶上喝上了XX牛奶压压惊的植入广告,大概只能起到反效果……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嘉谷集团在粮油领域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康文杰严肃道。
郭奎脸上的笑容也逐渐隐去:“这真的是一个坏消息。不过,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
康文杰神色一动:“IPO有变?”
郭奎苦笑:“……你还是那么敏锐!这么说吧,港岛金融市场动荡,再加上益海嘉里这段时间在各个业务上似乎都陷入了困境,预计发行价无法达到预期,上市计划极大可能会被搁浅……”
康文杰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恼火。
其实,他心里不是没有准备。
抛却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益海嘉里今年确实是流年不利。
“食用油转基因”风波发酵后,在各方若有若无的引导下,不少媒体将火力集中在金龙鱼身上,口诛笔伐金龙鱼广告中大肆强调1:1:1的涉嫌造假、虚假宣传问题和转基因问题,嘉谷食用油则逆势而上,眼看着要赶上金龙鱼的市场份额了。
现在,嘉谷大米又奠定了在大米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在粮油市场上独领风骚。益海嘉里的压力更大除小麦外,益海嘉里其他项目产能利用率只在40%…50%之间,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益海嘉里本计划通过上市融资30亿至40亿美元,投入到米面市场的开拓上,如今看来,也悬了。
一定意义上说,益海嘉里和国粮集团也有些类似从规模来看,已是行业巨无霸。但如何由大到强,才是其真正的努力方向。
毫无疑问,随着益海嘉里冲击上市失败,在中国粮油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惨烈。
“不管上市搁浅与否,董事会都希望益海能保持住在中国食用油市场的份额和领头羊地位,同时在米面市场上奋起直追,争取在中国依然缺位的高端市场上实现突破……”郭奎十指交叉,缓缓对康文杰转达了总公司的要求。
在丰益国际看来,虽然嘉谷率先打破了国内大米行业品牌化发展的桎梏,但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起码,一个行业出现了“王者”,意味着将由“纷争乱世”进入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当然,中国市场太大了,没有哪家企业能一统天下,政府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呃,不那么中二地说,就是嘉谷粮油推动了中国大米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由吃饱过渡到吃好的阶段了。
正如某个商业天才所说,消费者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厂家拿出自己的产品。
而在这个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大批企业会退出,行业整合程度加深,谁能活到最后,活得最好,才是真正的王者!
放眼行业,益海嘉里的体量注定了它会是主要玩家之一;而目前最大的对手,已经由国粮集团变为嘉谷集团!
郭奎笑言:“王者也并非无坚不摧的。在我看来,中国毕竟地大物博,能够产生优质大米的地方很多,未来大米品牌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嘉谷大米开拓出来的市场份额,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后来者掠夺。”
康文杰摇摇头,没有那么乐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嘉谷不作死,起码它在大米市场上的地位难以撼动,毕竟,你不知道,政府有多喜欢嘉谷这样的企业……”
……
第409章 让努力者致富
正如明眼人所看到的是,嘉谷粮油这艘“航空母舰”乘风破浪的同时,也驱动着千家万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变一个地方要多久?
嘉谷以实际经验告诉世人,只要方法对路,一两年足以让一个地方“旧面换新颜”。
冀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