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褂芯薮蟮暮么Α5捎诩喂热橐迪盗胁吩菔泵挥谐隹诩苹虼酥荒芄腿俗邁私……”
  卧槽,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新闻的人们懵了,走~私奶粉?而且是从国内往国外运?他们秀逗了吗?
  但有图有真相,看着报道上大批量被截获的嘉谷奶粉,嘉谷乳业的拥趸们首先嗨了!
  看看,还在追捧洋奶粉的人才是秀逗了,官方社评说得一点都没错,外国人还羡慕我们有渠道可以购买“特供”品质的嘉谷奶粉嘞!
  看看,那些叫嚣着国内没有一个放心的奶粉品牌的人,就问你瞎不瞎。人家嘉谷专门把好产品留在国内,你们居然还看不上?
  尤其是嘉谷乳业随后站出来公布:“这几年,一直有外资想要投资嘉谷乳业,或者力邀嘉谷乳业到海外建牧场建厂,再或者希望嘉谷开放奶粉出口……但我们无暇分心。立足国内,为国人生产充足的优质的乳制品,永远是嘉谷乳业的第一目标……”
  对此,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同行,都只想奉上一句:“行行行,你牛叉,你任性,你继续……”
  ……


第459章 谜一样的中国乳业
  奶粉走~私”你敢信?
  但这真的发生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还是嘉谷率先从港岛市场发现的。
  众所周知,港岛的食品安全标准极为严苛,导致国内乳企销往港岛的同类产品质量都要更胜一筹——除了嘉谷乳业。
  毕竟,嘉谷乳业的企业标准,已然超过了欧盟标准。所以,嘉谷奶粉轻松成为首个在港澳地区销售的国产奶粉品牌,并在港岛通过了食品安全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小鱼亲测”的检测,获得最高级别安全评级。
  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当地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再加上嘉谷乳业对巴掌大的港岛市场懒得花费太多心思,嘉谷乳业相关产品在港岛市场一直是不温不火。
  直至去年,在没有多少营销活动的情况下,嘉谷奶粉在港岛的销量直线上升,很快就吸引了杨业的目光。
  经过调查后才发现,港岛市场上嘉谷奶粉最大的消费方,居然是欧美人士!
  这引起了嘉谷的重视,几经曲折,顺藤摸瓜后,意外发现了一个“大窟窿”——有走~私团伙勾结嘉谷乳业经销商,对外走~私嘉谷奶粉!
  杨业虽然对结果哭笑不得,但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亮点;恰逢这段时间,国内乳业乱象不止,就选择引爆了这个新闻热点。
  吃瓜群众对背后的来龙去脉自是不知,但光是结果,就让大部分国人亢奋了。
  一向只听说哪里哪里又出现了国人赴外抢购奶粉潮;哪里哪里又采取了限购措施;咋一听闻,居然有歪果仁走~私我们的奶粉?这简直是一道清流!
  当然,总有一小撮人不断叫嚣:“骗鬼呢!欧美什么样的奶粉没有,凭什么看中你国产奶粉?大概是走私到一些二三流小国吧!”
  但随后,有欧洲留学生在网上表示:过去一年,他们接到了不少代购嘉谷奶粉的委托……
  而后面有更重磅的消息传来,彻底表明了嘉谷奶粉凭什么被外国人看中:
  新华网报道:“喜讯——嘉谷乳业通过了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A+顶级认证,这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此标准的奶粉企业。继连续四年斩获有‘食品诺贝尔奖’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后,嘉谷乳业又证明了其达到国际顶尖水准的品质管控能力……”
  不管什么时候,“第一家”这样的字眼,总是最吸引眼球的。尤其是在了解了BRC认证的概念后。
  BRC全球食品技术标准是国际公认的食品规范,广泛应用于美国和欧盟地区。其之所以被广泛推崇,因为BRC认证注重对厂商的生产体系进行全面考核。
  尤其是A+标准,严格、麻烦到让人头皮发麻——检测方可能随时随地事先不通知就来到你的生产地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核查,如果达不到A+,那么连A级标准也会被剥夺。
  “在全球率先通过(BRC)A+顶级认证,鼓舞的不止是嘉谷奶粉,而是整个国产奶粉行业。”中国乳协会长兴奋地公开表示,嘉谷乳业以全球公认的国际标准来为国产奶粉生产实力“实话实说”,是近年来国产奶粉在品质上最有力的回应!
  “壮哉,我大嘉谷!”
  于是,2010年,国内乳业界再次出现了“冰火两重天”之景:一边是被卷入食品安全事故的包括知名品牌的国内乳企;一边是代表世界顶尖水准的国内乳业……
  国内再也没有哪个行业像乳业这样泾渭分明——除了鹤立鸡群的头部玩家,其他人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投入去重建品牌、重塑形象。
  嘉谷乳业第二次挽救了国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更是一再用行动证明了,制造业、尤其是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行业,没有“赚快钱”、“赚热钱”的捷径。要赢得用户信任和市场口碑,只有显而易见的一道窄门:把质量做好!
  消费者最擅长“用脚投票”——“不舍近求远”成为当下宝爸宝妈们的共识,而嘉谷奶粉也成为了宝爸宝妈心目中的奶粉品牌首选: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嘉谷奶粉复购率高达98%,净推荐率为85%,也就是说,十个消费者九个回头客,八个转介绍给了身边人。
  遭到暴击的,自然是洋奶粉品牌了。
  本来,面对通货膨胀和中国乳业乱象,几大洋奶粉品牌还颇为自信地酝酿涨价。
  如果没有嘉谷乳业的存在,他们大概率是如愿的——国产品牌根本不敢动弹,为了保住正在萎缩的市场份额,反而会打出降价牌。
  但当嘉谷奶粉向高价格、高费用、高利润的“三高”洋奶粉发起一轮猛烈的“品质攻势”,他们的如意算盘就被砸得稀巴烂了。全球率先通过BRCA+级认证的嘉谷奶粉都坚持不涨价,坚持只赚取合理的利润,坚持优质优价,尔等洋品牌何德何能?
  ——如今嘉谷乳业不比三年前,不会因为产能不足而余留市场空白给洋奶粉品牌占便宜,以嘉谷奶粉为代表的中国优质优价奶粉新阵营直接对“三高”洋奶粉宣战。
  该死的嘉谷乳业!
  这大概是所有外资奶粉品牌的心声了。
  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竟然出现了颓势!而这背后,是奶粉销售额率先超过百亿的嘉谷乳业,是奶粉市场份额逼近四成的嘉谷乳业!
  数据显示,三年来,嘉谷奶粉上市以来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稳住了中国市场奶粉价格和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累计为中国消费者节约了超过200亿的奶粉钱。
  谁能甘心?但不甘心又能怎样?
  ……
  “这真的是一个美妙的市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仅次于美国和印度;而这还满足不了需求,还进口了世界上最多的奶……”首次来中国的德国营养协会的秘书长杜登感慨道。
  同行的保罗捂额:“我反倒希望没有这么大的市场,这样我们更容易促成与嘉谷乳业的合作!”
  他们两人此行,为了说服嘉谷乳业对外合作——嘉谷奶粉的走~私,拥有一家高端有机食品公司的保罗在其中掺了一脚,但如今,断了。
  “不得不说,中国乳业真的跟谜一样。”杜登衷心说道。
  一方面,中国频出的乳制品安全事故,即使在德国也有耳闻。杜登更是不止一次看到,有中国旅游团,到德国后,很多人一下飞机就去买婴儿奶粉,一箱一箱地买,把药店里的奶粉都买光了。
  如果杜登是中国同行,他会觉得没有脸去面对国人。毕竟,为一罐奶粉,不远万里去背回来,这心里阴影面积得有多大?谁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奶业的?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同时又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高品质的乳制品。他回想起嘉谷乳业生产的牛奶,心里都还有几丝悸动——那天然淡淡的奶香、入口顺滑、回味具有新鲜的甘甜,倒入玻璃杯中质地均匀挂壁……
  当然,相对于口感,天然活性营养才是牛奶真正的核心价值。学术界公认的牛奶中天然活性营养包括: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乳清蛋白、磷酸肽、低聚糖、生长因子……
  能在几种天然活性营养上表现突出就已经是优质奶了,但嘉谷乳业的乳制品,天然活性营养齐全而且均衡,简直闻所未闻,堪称“牛奶圣品”!
  所以,德国营养协会都坐不住了,希望能与嘉谷乳业达成全方位合作。
  但更绝的是,无论是嘉谷乳业获得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还是BRCA+顶级认证,都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欧盟市场准入的品质通行证。
  偏偏嘉谷对打入欧盟市场不屑一顾!
  啧,谜一样的中国乳企!
  此前跟嘉谷乳业有过接触的保罗耸耸肩:“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合作伙伴,强大,自信,还有谜一般的固执……”
  ……


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业!
  作为一名德国人,杜登真的从没见过嘉谷乳业这样的企业。
  面对主动打开门的欧盟市场,他们的反应居然是:嗯……我们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更让他抓狂的是,考虑之后的结果是——嘉谷婉拒了合作。
  “原因呢?”
  三年前就被拒绝过的保罗早有心理准备:“他们说,暂时没有精力……”
  “……”这理由还能更走心点吗?
  “产品出口呢?”
  “他们说产能不足……”
  其实,两人最希望与嘉谷乳业合作的,是在欧洲建设牧场和建厂,而非产品进口。
  不比中国消费者在选奶选择上普遍存在的误区:进口奶优于国产奶。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本土生产的牛奶,靠近奶源地的牛奶,才有可能成为最优质的奶产品,这是科学规律。
  很简单,牛奶,在离开母牛的一刹那间,品质是最完美的、最优质的。之后无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空间的转移,奶的营养品质只会下降,不会提升,任何加工工艺,只是起到减缓下降的作用。
  但,嘉谷统统木有想法。
  保罗递过几份翻译好的报纸,苦笑道:“我想,他们可能是真的没有精力……”
  杜登狐疑地接过报纸,快速浏览过后,一脸呆滞。
  “中国人,居然打算将这圣品一样的牛奶,廉价甚至免费向学生供应?”
  保罗也是用不可置信的语调说道:“我不知道是该说他们愚蠢还是该佩服他们,但很显然,我们很难如愿了……”
  ……
  《嘉谷乳业加大对“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动!》
  一夜之间,嘉谷乳业的最新大手笔让全国侧目。
  “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是由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于2000年联合推广的一项国家营养干预计划,旨在通过在课间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一份优质牛奶,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合理的膳食习惯。
  所谓“学生饮用奶”,算是国家提供给学生的一项福利,包装上不得印制条形码,直接配送到学校,禁止在市场上销售,是学生校内饮用的专供产品。
  也因此,与“洋奶粉”冲击下中国乳业市场的跌宕起伏相比,学生奶市场显得“波澜不惊”——十年来,学生饮用奶的在校日均供应量从2000年启动之初的50万份,增长到今年初的200万份,对中小学生的覆盖才只有1。7%。
  嘉谷乳业为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被记者问到嘉谷乳业推动“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初衷时,亲自担任发言人的杨业轻松道:“‘一杯牛奶健壮一个民族’,是一项值得全社会关注并支持的事业。中小学生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体能与智能的发育,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和国家的未来。”
  “实际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钙摄入量只达到建议量的20%至30%,这与我国青少年膳食中缺少牛奶类食品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家民族乳品企业,我们希望实践‘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然后有记者举手,尖锐地提问道:“杨总,据我所知,具有学生奶生产资质的定点乳企在学生奶项目上几乎鲜有盈利,导致有一半以上乳企停止供应或暂停供应学生奶。嘉谷乳业反其道而行,不怕吃力不讨好吗?”
  这够直接的。
  作为资深乳业人士,杨业当然知道,即便是伊力、猛牛这些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的国内乳业巨头,其学生奶业务也基本上是不赚钱的。
  国家无钱补贴奶计划,而仅仅只是以一种行政指令的方式,规定企业必须坚持保本微利原则,要求价格比同样品质牛奶市场价低30%左右,而且企业不得随意更改供奶价格。
  亏本的买卖没人做。在学生奶“刚够保本,没有利润”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的国内乳企,退缩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况。
  但是,杨业也坦然道:“对嘉谷乳业而言,赚不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培养孩子喝奶的习惯,他们中的一部分将是我们未来忠实的消费者。”
  顿了顿,杨业解释道:“从直接意义上说,我们是通过学生奶促进商业奶扩张,最终通过奶业发展带来的乘数效应,拉动消费、投资、就业,增加产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杨业还当场给记者们算了一笔账:当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人数约为1。5亿,按每个孩子每天在校饮用一盒200毫升学生饮用奶计算,每天可消费3。58万吨生鲜牛奶,按每年200天在校日计算,全年牛奶消费量可超过700万吨。按去年我国牛奶产量计算,仅学生奶一项即可占我国全年牛奶消费总产量的20%以上。
  “要知道,国家对于学生奶的产品质量要求高于普通同类产品,学生奶的发展将带动奶源基地的升级和奶业竞争力的提升。从长远看,不仅广大中小学生是学生饮用奶计划的主要受益者,同样受益的还有中国奶业、农业以及整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杨业的直言不讳,反而得到了记者们的好感,接下来的问题相对温和了:“嘉谷乳业准备投入多大的力度?”
  杨业温和道:“现阶段,我们将围绕嘉谷在全国的二十个优质牧场,率先在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