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优价了——出口给日韩的国产大豆,价格每吨要高于普通大豆1000元。
发改委调研组想起国储粮没人愿意接受的收储大豆,不由得齐齐“啧”了一声,真的人比人,比死人!
而齐政还不满足,他向胡其远问道:“胡主任,也不知道我们申请建设抚远港粮食码头,打通‘俄粮回运’瓶颈的申请还要多久才能报批下来,这可是将黑省打造成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和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现货、期货交割中心的重要一环啊……”
黑省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或共识,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以前都是采用本地产的,现在,来自俄远东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激增!
胡其远瞬间将对比的国储粮抛在脑后,兴趣十足道:“嗯,应该快要批下来了,说起来,你们还真敢想啊……”
……
第467章 奠基的年份
发改委调研组低调而来,又低调而走。
事实上,齐政甚至都不知道调研组的真正来意,只以为他们是为了国产大豆的复兴而来。
当然,调研组最后也确实沉醉在国产大豆蓬勃的复兴形势上,譬如带队的发改委副主任胡其远,就与齐政详细探讨了嘉谷下一步的动向,并承诺回去推动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地。
至于与国储粮的比较?莫提莫提。
尽管国储粮的收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豆农的利益,但是大幅度收购的国产大豆都放在仓库,不能参加市场循环的大豆毫无意义。
有一点不容置疑,起码在大豆收储上,不是看不看得上嘉谷的问题,而是根本离不开嘉谷的事实。
在这点上,黑省政府看得更加清楚。
近年来人们都将目光放在进口量节节攀升的进口大豆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国产大豆出口量悄然上升,虽然出口绝对量低,但出口价格却远远高于进口大豆单价。
——国产大豆正在迎来人生……不,“豆生”的巅峰。
而这背后,都离不开嘉谷的身影。
不比吉省人参产业蹒跚起步地开启振兴之路;嘉谷在黑省的大豆产业上,数年来投入了巨资扶持,换来的是焕然一新的国产大豆新起点。
因此,发改委调研组前脚刚走,省政府就推出了《黑省大豆产业发展升级规划》;其中,国产大豆加工“两强”——嘉谷和九三油脂,无疑是省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终于等到你……”九三油脂的负责人田仁里很想不顾形象地高歌一曲,但看到一脸淡定的齐政,他还是忍住了。
嗯,真要说起来,九三油脂还是嘉谷进军大豆加工业的领路人——虽然打死田仁里都不敢相信,短短几年,在进口大豆攻势下摇摇欲坠的国产大豆产业,就被嘉谷拉上了复兴之路。
“后生可畏!”每年看到嘉谷集团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壮大,田仁里都只有这一个感受。
当然,该乐呵的还是得乐呵。
“齐董啊,以后我们就不是孤军奋战了,真的没想到转机来得这么快……”田仁里由衷感慨道。
这几年,他们两家坚守国产大豆的基本盘,虽然政府的扶持也有,但都是零零散散的,没有成系统的规划。嘉谷还好,凭借着整体超群的实力硬是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九三油脂就不免磕磕碰碰的。
现在国产大豆产业作为黑省的战略产业规划一出,田仁里感觉天也蓝了,水也清了,连空气都清新了……
“实施了最严格的种子管理,不允许一粒转基因大豆种子进入本省,确保非转基因大豆的纯净性。”田仁里笑眯眯道:“这杆大旗早该竖起来了。”
齐政莞尔一笑。
不少人有个误解,认为我们国家是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但事实上,我国目前没有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从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来看,也不可能出台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
只是说,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没有得到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在国内种植。
而黑省出台的《大豆产业发展升级规划》,从省级层面上坚决摒弃了转基因大豆进驻的机会——这可不单单是种植,还包括大豆加工商,同样不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入省,堪称是对非转基因大豆“死心塌地”了。
无论是齐政,还是田仁里,对此都是乐见其成的,尤其是在食用油上进行了消费理念的教育和引导后。
一直以来,在豆油方面,因为大部分来自国内和国际粮商控股加工企业的豆油都是转基因产品,利益导致绝大多数企业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之间的区别缄口不言。
没能及时对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的消费理念进行区隔和引导,导致双方在豆油、豆粕领域混战一场。
但自从去年“转基因食用油”的争议爆发后,以嘉谷粮油和九三油脂为首的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商,都明确地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如今,对健康绿色食品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们都更青睐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品。
——这其实是无形中扩大了国产大豆的出路。如今,老干妈、海天酱油等国内知名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的主要原料,都是纯正的国产大豆。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了嘉谷和九三油脂引导、扶持大豆加工产业协作发展的主体责任,以促进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化、国际化。
对此,田仁里是心里有数的,他摆手道:“这个引导整合主体,非嘉谷莫属,我们九三油脂最多只能吆喝两声,为嘉谷捧捧场。”
齐政被逗笑了,但也不谦虚,坦然接过担子:“按照嘉谷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正以12%的速度增长,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国产大豆也以每年140万吨的速度递增,国产大豆加工深加工大有可为。前提是克服恶性竞争!”
对于食品业而言,大豆的首选品质就是蛋白质含量,而安全性更是食品选择的重中之重。非转基因的优势让国产大豆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业领域成为国际范围内的强势产业。
当前大豆蛋白食品加工企业正处于上升期,几乎是建一个工厂就能盈利。
“与国内食用油加工行业约5%的利润率相比,大豆蛋白产品27%左右的利润率几乎是‘暴利’了。”田仁里讪讪道,“国内企业开始争相上马大豆蛋白粉项目,就是我们九三油脂,也开设了大豆蛋白加工项目……”
齐政思忖道:“所以首先是要控制产能,避免竞相杀价。如果不建立标准、品牌,就很容易被国际垄断企业所利用。稍有风吹草动,就因国内恶性竞争毁灭。”
“我的想法是,嘉谷会退出大豆蛋白粉项目,转向生产浓缩蛋白和大豆卵磷脂等产品;同时成立行业协会,制止无序竞争;凡是不遵循规矩的,那对不起,优质的国产大豆都不会向其供应……”
田仁里还能说什么?
也只有嘉谷这样,有实力挑战更高一级加工项目,才不会因为跟大家抢食而造成不公;也只有嘉谷拥有这样的优质国产大豆产能,才能让大豆加工产业乖乖听话。
一个形成合力的国产大豆产业集群有多强大?田仁里不无憧憬道。
他突然想起了《规划》中的一个目标:将黑省打造成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
听说还是嘉谷首先提出来的。
“我们,真的有望达成这一目标?”
齐政笑而不语。
这目标很遥远吗?事实上,今年就是一个奠基的年份!
……
第468章 这将是我们的领域了
齐政悄然从东北转道俄远东地区。
中国是当仁不让的全球第一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紧随其后是巴西、印度,最让人惊讶的是,是俄罗斯攀升至非转大豆生产国第四位!
从去年起,俄罗斯大豆产量超过800万吨,而且全部是非转基因大豆。其中,90%的产量在远东地区,背后的推手和掌控者,就是嘉谷。
但也是从去年开始,远东地区潜流不断。
日韩财团对俄远东的大豆资源蠢蠢欲动,而老毛子也有意削减嘉谷在大豆生产上的控制力,跟日韩财团眉来眼去。
大概是因为之前丸红商社折戟于远东的经历太过惨痛,最终,日韩两家的粮企都按捺住进军远东的想法,没有选择在远东投资开发农场或建厂,而是“曲线救国”,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尝试着从远东进口大豆。
嘉谷开发的大豆种植基地当然不会向日韩供货,但远东嘛,地多的是。嘉谷的合伙人,远东最大的利益集团,自诩跟嘉谷合作多年,对大豆生产已经颇有把握,独自操盘也不是难事。
在齐政的授意下,嘉谷方面一直按兵不动,冷眼旁观着瓦西里他们开发自己的大豆农场。
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避免影响与瓦西里他们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人有更隐蔽的反击手段。
现在,时机到了!
“不得不说,鬼子们和棒子们这次谨慎而行,还真的是歪打正着了。”提前抵达的集团战略公关部的张泽宏也不知道应该是幸灾乐祸,还是该为他们点个赞。
很简单,今年不但是国内气候异常,俄罗斯也不遑多让。
入夏以来,俄罗斯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由此引发的森林火灾借助风力肆虐,蔓延到了17个州。
当然,森林火势与嘉谷无关,但连日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就与嘉谷息息相关了。
齐政首先关心自家的农场:“我们的大豆农场受灾情况如何?”
张泽宏轻松道:“受灾很轻微,毕竟我们农场的灌溉条件普遍不错,又有所准备,今年的大豆产量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齐政见基本符合预期,才放下心来——这次他没有在自家农场里开挂“调雨”,因为远东地区毕竟受灾不严重,而且正如张泽宏所说,原有的灌溉设施足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
“不过嘛,瓦西里他们独自开辟的农场,就相当惨了!”张泽宏这次毫不掩饰他的幸灾乐祸。
齐政假装不知,好奇问道:“哦?快说说看!”
……
老毛子不但惨,而且丢人丢到国外去了。
恰逢欧洲多瑙河大豆协会对俄远东的嘉谷大豆基地进行品质认证。
欧洲多瑙河大豆协会,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由来自22个国家的260余个会员单位组成,是欧洲乃至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的推广者及、标准制订者,在全球大豆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事实上,欧盟是全球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最坚定与最重要的推手,同时是非转基因大豆的最主要的消费市场。
而对于横跨当今全球头号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和第四大生产国,手握上千万吨非转基因大豆产能的嘉谷集团,绝对不是欧洲多瑙河大豆协会所能忽视的;同样,对于目前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消费市场,嘉谷也不能无视欧盟。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你还不是老大的时候,该怂就要怂——嘉谷固然希望建立自己的非转基因大豆标准,但首先得融入全球非转基因大豆标准。
眉来眼去几回合后,嘉谷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多瑙河大豆协会的企业。
众所周知,欧盟对环保和各项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最为严格,他们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不但合同要求严格,而且要派专人考察原料产地的环境和种植技术,还要对大豆原料亲自做检测,防止有转基因大豆原料混入。
嘉谷在国内的大豆生产基地大部分已经获得欧洲多瑙河大豆协会的认证通过,如今,轮到嘉谷在俄远东地区的大豆种植基地了。
华莱士是欧洲多瑙河大豆协会的国际协调员,这是他首次踏足俄远东地区。
对于这片偏僻之地,欧洲人普遍只有两种看法——神秘和落后。
但不管是神秘还是落后,只要一想到这是俄远东的土地,但为其申请认证的竟然是中国的嘉谷,华莱士都觉得,嗯,背后很有故事嘛。
对于嘉谷的非转基因大豆品质认证,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嘉谷农场明显一脉相承——严格按照有机大豆的规程组织生产,大力推进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增施有机肥,增加机械作业,采用生物技术杀虫……
别的不说,华莱士对嘉谷的大豆种植管理水平是非常认同的,尤其是在几个“嘉谷农场”旁边,有老毛子管理的大豆农场做对比的时候。
华莱士看着那边在干旱中枯萎的大豆植株,再看看嘉谷农场内在烈日下不过是略有萎焉的大豆,摇头叹息道:“呵,俄罗斯人,大概是喝着酒种植管理大豆的吧?”
——如果知道华莱士的想法,齐政大概会笑出声来。
“丹心照日阵(二阶)触发,主火系,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凝光,聚热。能使天光广凝,焚火熔热。”
那正是瓦西里他们独自开辟的农场,不是不用心,实在是抵不过某人的暗手啊!
几乎要被蒸干的农场,很是打击了亲自操盘的瓦西里等人。
“嘉谷农场通过了欧盟进口认证?”看着农场里基本可以确定颗粒无收的大豆田,合伙人之一的诺威尔面无表情问道。
瓦西里郁闷地点了点头。
现在他理解当年丸红商社的憋屈了,这与嘉谷的对比太鲜明了,简直不忍直视。
诺威尔摇摇头:“这么看来,我们想摆脱嘉谷的影响,难喽!”
瓦西里沉着脸,不做声。
削减嘉谷的影响力是他的主意,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想想嘉谷那些上得谈判桌、下地会耕田的农场生产管理人员;想想嘉谷几乎能吊打远东的大豆品种培育创新能力;想想嘉谷那用最少的肥料却能保持丰产和土地肥沃的种植模式……
瓦西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都不是种地的料。
诺威尔想了想,说道:“要么老老实实与嘉谷合作,要么引进新的竞争者,反正我是不会再考虑自己投资开发农场了。对了,嘉谷方面有什么反应?”
“他们希望就落实在哈巴罗夫斯克建造仓库物流综合区的投资项目进行讨论,主要是用以储存和晾晒大豆……”
“答应他们!既然目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