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知道了,最近的航班在哪里?”
  太田明夫暗暗发傻:“部长,不需要您亲自回国吧,通过电话或视频与董事会沟通不更方便吗?”
  “不……”若林哲低眉耷眼,满心痛苦道:“我是想让你将他塞进最近的一趟航班,马上踢回国内!”
  八嘎,被人家一路平推还不够,还要过去跪舔?有没有点骨气了?
  ……


第581章 功成
  在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后,嘉谷和美国第三大谷物交易商高鸿进入了后期谈判。
  后期的谈判关乎经营管理、文化冲突等带来的磨合问题。
  譬如高鸿被收购后关键的内部组织和经营结构变动问题。在美国,雇佣法和劳动法对于雇员就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旦在交易条件上达成了保留原有员工团队的协议,后续的裁员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要极为慎重。
  一般来说,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了达成目标,都会给出类似“不裁员”的承诺。但嘉谷明显更有底气。
  嘉谷只对人才给出了承诺。譬如管理层,嘉谷和高鸿管理团队达成了长期雇佣协议,并购后,嘉谷集团只会派驻一两个代表,具体经营由高鸿原管理团队负责。
  还有就是高鸿的顶尖交易员。这些国际级的粮食业务人才,嘉谷一个都不放过,第一时间就开出了更高的薪酬,确保他们不会在收购的动荡期被竞争对手挖去。
  这时候就体现出并购私人企业的好处了。只要搞定了股东、管理层和公司骨干,普通员工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在紧锣密鼓的谈判后,7月3日,嘉谷与美国高鸿达成共识,嘉谷拟以53亿美元全资收购后者,收购价格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的17亿美元债务两部分。
  高鸿的谷物调运能力达3800万吨,其中3000万吨供美国本土销售,余下800万吨则多作出口。嘉谷本身的1500吨贸易量与此叠加,则总贸易量可达2300万吨,将占业界推测的世界总贸易量2。4亿吨的近10%份额。
  嘉谷通过收购高鸿,不但充实了在美谷物收购网、增强自身调运力,还能进一步扩大对非洲以及中东等地的谷物销售。
  同时,因高鸿在美国肥料和能源市场亦有相当份额,拥有59座配备了混合设备和终端处理站的肥料厂,嘉谷收购成功后,如将在美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业务整合,预计其在美肥料贸易额可提高到14%,攀至该国首位……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高鸿之于嘉谷,都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了。
  但要真正吞下这一顿大餐,还要得到各国有关反垄断法的批准许可。
  第二天,嘉谷就正式向中美两国的相关机构提交了审查文件。
  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最给力。中国商务部最先通过裁定,宣布无附加任何限制性条件批准这笔交易。
  要知道,齐政印象中,平行时空中,丸红对高鸿的收购在中国的审定几乎被拖了一年,而且最后还被附加了限制性条件批准——丸红和高鸿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向中国销售大豆,组建两支独立的运营团队,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确保双方不会交换市场情报。原因是“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较弱,此项经营者集中可能进一步削弱下游(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议价能力。”
  但换成是嘉谷,中国方面巴不得市场集中,以保障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渠道了,因此在程序范围内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这笔交易。
  现在只剩美国方面了。
  此时,无论是紧张的嘉谷团队,还是竞争对手们,都在或屏息或做小动作中,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理论上,对于丸红商社来说,他们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任何一家机构否决了这笔交易,他们都能借机翻身。
  嘉谷团队紧张的地方也在于此了。虽然该做的公关游说都做了,但谁知道美国政客会不会抽风呢?
  当然,美国政客抽风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他们可以在对民众做出承诺后,当做是放屁;但是对资本的承诺,无论如何也是要做到的。因为,对资本出尔反尔的政客,会彻底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好在,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
  随后,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相继批准了嘉谷收购高鸿的交易案——至此,嘉谷对高鸿的全资并购,终成定局!
  功成的消息传来,齐政都不由自主地用力挥了挥拳头,与张泽宏相视大笑。
  无论是嘉谷团队的员工们,还是聘请的数目庞大的律师团和会计师团队们,此刻的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
  对于前者,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距离大型跨国并购战役最近的一次了;对于后者,一旦并购成功,就意味着他们拿下了一张长期饭票。
  胜利者享受盛宴,失败者自品苦果。
  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瞬间,世界粮商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
  53亿美元,335亿人民币,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金额来看,这无疑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最大一起企业并购,也是中国粮食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
  这一笔交易,马上包揽了各国的财经新闻头条。
  “一位能动摇世界粮食市场的中国人”——这是《纽约日报》的财经版头条标题给齐政的赞誉。
  《华尔街日报》则酸溜溜地报道:“短短3年前,中国进口的玉米数量还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玉米进口大国,农产品市场正在对这个‘游戏规则改变者’议论纷纷,中国粮食公司就收购了美国粮仓……”
  反而是岛国媒体,虽然对本国的丸红商社落败表示遗憾,但对嘉谷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中国嘉谷此举,堪比三井物产上个世纪对美国大粮商库克工业的收购。但三井踏出国际粮商的关键性一步,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而中国嘉谷,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
  嗯,据说这是岛国财团对嘉谷的示好。
  而在中国国内,嘉谷对美国高鸿的成功收购,也带来了强烈的震动。
  虽然大多数人在此前都没有听说过高鸿,但并不妨碍他们对收购金额的膜拜——旺达集团出资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的记录,仅仅一个月,就被嘉谷刷新了。
  只有真正的业内人士,才明白金钱以外的意义。
  虽然官方表示,这是公司的市场行为。但国内外的业界人士,都一致以为,这一收购对中国是有战略意义的。
  ……


第582章 补强短板
  国粮集团战略研究部内,一片兵荒马乱。
  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响成了一串,来回记录要点的员工行色匆匆,一溜小跑,不时有抱着文件夹的人员迎头相撞。
  副总经理顾嵩熟视无睹,双手叉腰怒吼道:“大家快一点,我要在中午之前,得到关于嘉谷并购高鸿的评估报告。”
  下方只传来参差不齐的应答声。
  要说嘉谷成功收购美国高鸿后,国内企业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国粮集团了。
  成立之初即作为中国粮食贸易主渠道的国粮集团,在国家的期待中,是要承担起别的企业难以承担的业务,比如重大的粮油贸易和进出口、大规模实施北粮南运、布局全球粮源等。
  从宏观来看,通过进口粮食调剂市场余缺,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中国缺乏粮食定价权。
  粮食的安全毕竟是国家安全问题,要突围西方的资本控制,中国迫切需要寻求一个集团化的资本运作方案,通过整合全产业链以制衡外资粮商集团。
  好消息是,这个方案出现了;坏消息是,主角不是国粮集团。
  连顾嵩都为宁董事长暗暗头疼,要是被上面问起来,这得有多尴尬!
  这种尴尬,灼烧着包括他在内的国粮管理层的脸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想办法奋起直追。
  他收拾了一下心情,才转身走进战略研究部赵总经理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赵总经理将报道嘉谷收购高鸿的报纸“啪”的丢回桌上,表情颇为无奈,道:“这个嘉谷,还真的挺了不起的。”
  顾嵩不动声色地捡起报纸,道:“是啊,以一家私营公司的身份,收购了海外的大粮商,加强了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和影响,属实了不起。”
  很多事,只有做了,才知道困难。
  美国高鸿出手资产的消息一度摆上国粮集团的案头,但是,还没等国粮找到机会下手,丸红和嘉谷对高鸿的竞购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又还没等国粮捋清谁拿下高鸿的机会更大,嘉谷就一鼓作气地将高鸿纳入了旗下。
  人家是怎么公关的?是怎么融资的?是怎么取得突破的?后续的策略是什么?
  犹未可知。
  但这就是粮食战争!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一角。
  赵总经理默默品咂着其中的差距,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颤栗,但最后只能喟然道:“现在的嘉谷,才真的是如虎添翼了。”
  “嗯,可以说,他们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顾嵩心有戚戚地叹息道。
  别看此前嘉谷在国内的业务发展声势惊人,但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嘉谷只能算是个“弱鸡”。
  跨国粮商实力的高低,取决于三要素的最佳组合——大规模低成本的采购力、稳定富有竞争力的销售力、效率的运输力。
  他们承认嘉谷这三点在国内做得不错,但是在海外,除了在俄远东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在澳洲的糖业公司做得不错外,在其他地区,几乎是空白。
  ——充足的采购渠道和销售渠道很好理解,但是“效率的运输力”在跨国粮食贸易中,容易被人忽视,却是强有力的竞争力,而美国一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过去,美国在粮食油料等方面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以及农产品品种改良等,表现出压倒性的竞争力。
  在拉美竞争者出现之后,美国的应对策略是通过发达的运输基础设施以对抗在这方面相对薄弱的拉美竞争者。
  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精准的时间里运输固定数量的谷物,乍一听,貌似不难。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寥寥几家国际粮商。
  起码,你得从内陆到中转,再到港口,都拥有自己的粮库,形成三级一贯制物流体系吧;起码,你得建立自己的专用铁路、车皮等,或者跟铁路和公路运输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吧;起码,你得有自己的运输船队,或者有长期租用的期船合约吧……
  如果你拥有上述优势,即使粮食以稍高一点的价格买入,但通过富有效率的输送,可以压缩占据粮食价格二到四成的物流成本,不仅高出的采购成本可以被削减,销售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原本优势极大的国粮集团,潜伏了十几年,不对,是几十年,也就比“弱鸡”强一点点;后来居上的嘉谷,却是通过收购高鸿,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拥有了上述优势,从“弱鸡”变成了“小鳄”。
  这不仅仅是拥有了粮仓等固定资产,还拥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运转体系以及国际人才体系。
  MMP,简直流口水!
  ——国粮集团作为国家进口粮食国营贸易配额的执行主体,销售市场不缺;建立低成本的采购渠道也不算太难;但中间的物流环节,几乎是被跨国粮商捏在手里。
  从0到1不容易,从1到10却不算难。实现了从0到1的嘉谷才叫掌握了国际粮食贸易的主动权;相反,还在为0突破的国粮集团,已经落后太多了。
  赵总经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揉了揉眉头道:“得好好评估一下嘉谷集团的海外策略了,要全方位的资料,资金的,技术的,管理的,政府关系的……竞标海外粮商,咱们输给老外也就算了,老是输给嘉谷算怎么回事……”
  话音未落,电话铃声响起:“哎,董事长……我知道了……好的,我这就安排……”
  赵总经理挂了电话,思考了一下,郑重地对顾嵩道:“老顾,嘉谷的齐董还在美国那边庆功,董事长让我安排一下人手,过去摸摸底,同时也学习一下人家。落后了不用怕,怕就怕在不知道落后在哪。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
  顾嵩一言难尽地看着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赵总经理,差点想跳起来打他的膝盖了。
  这是什么破差事啊?
  说得倒是轻松,怎么学?
  你想学,人家就愿意教了吗?再说了,人家就算教了,你确定学得会?
  ……


第583章 推心置腹
  “……嘉谷和高鸿在客户、员工、成长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关注重点类似,此项收购带来的机会令我们异常兴奋,并想要迫不及待地见证我们将共同取得的成就。在此,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高鸿现任首席执行官发言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嘉谷对高鸿的并购交易已通过全球并购审查,并开始进入交割。双方签署协议后,嘉谷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举办了庆功宴。
  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州,位于高平原中心。全州面积2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的湘省相当。总人口188万,仅相当于国内一些三线城市人口,可谓是地大人稀。
  即使是美国人,对内布拉斯加州的印象也比较陌生,只知道挺荒凉的,但是风景很好。这有点像中国的内蒙,但是比内蒙好的地方是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农业重镇。
  内布拉斯加州是农业领先的州份之一,农业在该州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牧产值在50州内列第6位,主要作物有玉米、干草、小麦和高粱。在全国各州中,玉米和小麦产量均占第5位,高粱占第3位,甘蔗占第6位;乳牛及肉牛饲养量则居美国第三位。
  在商业界,内布拉斯加州最有名的也就是出了个巴菲特。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奥马哈的世界500强公司。
  除此之外,就是在全球拥有2000多名员工,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第19大私人企业的高鸿公司作为扛把子了。
  今年,美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超级大旱”,同时疯牛病肆虐,这让内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