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强国-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伦现在不过是种植单一的苦味型“青岛大花”,听着这几个新品种,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你一直是我们清源啤酒的啤酒花供应商之一,这次我们还是想找你合作,不知你意下如何呢?”
  大规模啤酒花的种植和管理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据齐政所知,庄伦在本地的啤酒花种植户中,是属于经验最丰富的那一撮,他的种植园里出产的啤酒花,品质往往比其他人的要高。
  “那敢情好啊!就是不知道你们想怎么合作?”庄伦毫不犹豫道。
  对于酒花种植者而言,获利是最基本的需求。
  之前他是因为品种单一,在和进口酒花的竞争处于劣势。因为消费者往往喜欢选择一些新的、有优势的新品种。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品种去和国外竞争,种植出的酒花产品经济价值实在不高。
  他也要养家糊口的,收益不高的话,真的还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但如果有啤酒厂商的扶持,一切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投资你的种植园,包括资金和新品种。同时啤酒厂和种植园签订长期合约,但在啤酒花不能完全满足我们需求的情况下,不允许销售给其他厂商。还有,啤酒花品种也不能随意扩散……”
  因为啤酒花属于长期的种植投资,短期种植的话效益很难体现出来。
  齐政无意在种植园上面投入太多精力,只要能在种植园拥有一定的股份,确保自家酒厂能得到最优质的啤酒花,就行了,犯不着为此专门收购一个种植园,还要派人进行管理……
  “我同意!”庄伦同样不拖泥带水。
  背靠大树好乘凉。
  酒花是多年的农作物,一次种植,理论上可以连续收获20年。
  换句话说,初期投入的成本可以摊在未来20年里面。如果只种几年就放弃了,那么分摊到各年的前期投入成本就会很高。
  有啤酒厂家帮助分担成本,长期生产订单,他笑都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何况人家也是真金白银投进来,他一点都不介意让出部分股份。
  双方都有意向,在庄伦确定齐政手上拥有的新品种的真实性之后,合作很快就达成了。
  齐政以清源啤酒的名义,收购了种植园30的股份,并签订了产品收购合同。
  之后庄伦就忙着扩大啤酒花种植园规模,安排人手栽种新的啤酒花……今年预计种植6000亩,并采取机械化种植,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齐政则在新的种植园布下灵阵以慢慢提升啤酒花的品质后,就准备离开了。
  同样在肃省,还有另一种占大头的酿酒原材料——大麦,需要他布局呢……


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农业
  从肃省西北出发,齐政选择沿着河西走廊南下。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河西走廊经由的路段,可谓珠玉璀璨麦积山石窟、黄河风情线、汉雷台墓、丹山军马场、原子城、天下雄关、敦煌莫高窟及月牙鸣沙……
  过去提起河西走廊、西域或者塞北,我们想到的多是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荒凉残酷。
  但齐政一路南下,却感受到了一个别样的西北。
  如果不看天际的雪山和外围的荒漠,经过的那些绿洲,都以为是江南大片富饶的乡村了。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种对比强烈的景象,竟然和谐地在河西走廊统一起来。
  以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有水和细土,就会变为绿洲,荒漠也可成为繁华的天府。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和澳洲大荒漠。
  整个河西走廊虽然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
  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正因为有了雪山源源不断的水与土的供给,才会在火星般的荒凉中现出热闹繁华之地。
  ……
  齐政在途中,经常有一种感觉,是造物者的厚爱,赋予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之地。
  如果说,东南沿海的人,应该感谢西北塞外的人,因为他们承担了本应由江南和两广人承担的干旱和荒凉,一定会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但这确实不假。
  找一张世界景观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
  沙漠到了中国却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
  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简单来说,在北纬25度到35度附近崛起的青藏高原,改变大气的环流状态。副热带高压干热的空气被高原阻挡后带到了西北、塞外一带,使那些地方形成了荒漠,而原本应该接受干热西风侵扰的中国东部,反而逃脱了成为荒漠的命运。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我国从南到北将是这样几个气候带热带湿润带、副热带高压干燥带、温带湿润带。也就是说,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
  所以,没有青藏的高寒,没有西北的干旱与荒凉,就没有江南的湿润和富饶。
  这是大自然的因果链条。
  因此,感受着河西走廊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大漠似海,绿洲如岛,齐政是带着一种瞻仰奇迹的心态。
  ……
  除了地球内部的力量外,在河西走廊,风是大地的雕刻师,冰川是山地的塑造者。
  山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绝大部分绿洲的形成都与干旱区的山地有关。如果没有这些山地存在,就没有水和细土,就很难发育绿洲。
  另一方面,山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现在肃省,镍、钴、铂、铱、铑、硒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金、钌、锌、钨等金属矿藏的资源储量也位居全国前五。
  虽然绿水青山不多,但是河西走廊的山似乎座座都是“金山银山”。
  但是山峦在塑造地貌、孕育文化和赋予财富的同时,也在用它严苛的一面展现着自然的残酷。
  山对于互通有无、交流融合的人类文明来说,还是一种阻隔。交通的不便,自古以来就大大限制了河西走廊的开发。
  即使在今天,河西走廊的贫穷问题依然突出。肃省的年人均gdp和居民年人均收入,两项数据都居全国倒数第一。河西走廊的所有城市gdp加起来尚不足江南省一市的gdp。
  另一方面,生态问题也不可忽视。自明清以来人口的增加、农牧的过度开垦、对祁连山的破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严重恶化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
  齐政所看到的相对的富饶,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不过,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正是几百万年来人类发展所不断探索的主题吗?
  让贫困走出深山,让发展走进每一寸国土,是肃省乃至各地都在不遗余力的努力方向。
  齐政此行也是带着这一份希望和野心而来。
  ……
  作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河西走廊的农业潜力很大。
  河西走廊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土地面积大,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河西走廊以“三朵金花”,即种子繁育、高原夏菜、葡萄美酒为主的特色农业,全国闻名。
  相对来说,啤酒大麦只是一个轻量级的产业。
  但是对于适宜区的农民来说,它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核心产业。
  对于齐政和嘉谷而言,啤酒大麦也不是此行全部的重点。
  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所产种子的纯度、水分含量、发芽率、净度4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河西走廊又号称“种子天然晾晒场”。
  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种子已成为国际农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因此,河西走廊便成了国内外制种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作为有志于构建全产业链的嘉谷来说,“抢滩”河西走廊,建立自己的制种据点,也是此行必然的选择。
  ……


第130章 惨淡的国内大麦种植
  齐政抵达河西走廊中南部的陇谷县。
  嘉谷战略部的丁显已经率队提前过来考察了。
  陇谷县是肃省大麦的重要产区,也是全国大麦的主产区之一。
  大麦是我国古老粮种之一,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世界谷类作物中,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位居第四位。
  大麦其实是个好东西,食用和食疗价值都很不错,大麦仁粥还是很好喝的。
  但是在我国,大麦的种植面临着种植低迷的困境。
  没办法,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是向钱看。
  大麦和小麦在营养方面几乎相同,但大麦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它的成分里没有面筋——这意味着面粉无法发酵。
  单单面粉一项的需求量,就已经定位了两者的种植规模。
  而且,现在的大麦优良品种,亩产在700斤左右;而小麦可以达到900斤左右。
  大麦的秸秆又比较软,抗灾害天气能力差,易倒伏,容易造成减产。
  这样一来,大麦在国内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
  作为粮食作物,它和小麦比没有任何优势;作为经济作物,呃,它的经济效益也一般。
  不过大麦也不是没有优势。
  大麦是典型的耐盐碱、耐干旱、适应性强的禾谷类作物,资源消耗远低于玉米和小麦等作物。所以在很多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种植大麦是普遍的选择。
  国内的大麦一般用作酿酒和饲用。
  但不是所有的大麦都能用来酿造啤酒的。
  啤酒大麦与饲用大麦从形态上看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籽粒的性状和内在质量上有一些特殊要求。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啤酒大麦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因为含量高会使籽粒溶解度降低,酿出的酒易混浊,保存期短。而饲用大麦则要求蛋白质含量尽可能高,适口性好。
  都是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如果说啤酒花还能以国内供应为主,啤酒大麦的国内种植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目前,我国啤酒大麦70靠进口,啤酒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新高。
  清源啤酒同样是靠进口外国优质啤酒大麦生产。
  国内啤酒大麦原料的不足,即使是赶来淘金的外国啤酒商,都为此伤透脑筋。
  “作为食品工业,能不能健康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原料供应。”丁显说道,“在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基础原料匮乏和品质差是共性问题,并不局限于啤酒行业。关键是啤酒行业的上游大麦种植与下游啤酒生产面临着太大的脱节了。”
  齐政耸耸肩“虽然国内啤酒产量提升迅猛,但从整个国家角度去看的话,啤酒大麦不过是个边缘产业。可以说在过去啤酒发展的黄金十年内,同样错过了啤酒大麦发展的黄金期。”
  丁显有些忧虑地说道“其实从00年开始,国际啤酒大麦就进入了上涨行情,并且势头至今未减,原因是因灾减产,供应紧张。我查了一下去年的啤酒大麦供应国的天气状况,不容乐观。由于高温干旱,造成大麦一再减产。可以预计,今年的啤酒大麦进口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齐政皱眉。
  世界上啤酒大麦的供应国主要有4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丹麦。而国内的购买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
  在中国啤酒业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啤酒业只能接受大麦涨价的事实。进口大麦的涨价,会使得国内啤酒的生产成本骤增。
  但是啤酒售价不但不能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下,甚至还要打折促销。双重压迫之下,更多的啤酒品牌今年的日子是不好过了。
  “伴随着进口源的紧张,相信发展国内啤酒大麦生产规模和建立稳定的优质产品基地的呼声会越来越强烈了。”齐政淡淡说道。
  丁显说道“这已经变为了现实。我得到消息,前不久农业部开始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啤酒大麦发展规划了。但短时间内,注定还是一锅乱粥。”
  “国内大麦生产基本上都是散户种植,品质均一性比较差。而且小品种农作物往往有着共性问题,小农经济,价格波动幅度大,往往是‘三年孙子,三年爷爷’”
  “在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企业抢购,同样会造成价格上涨。”
  齐政就摆摆手“不管他们,我们要先行一步,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降低清源啤酒的供应链和市场风险。同时,采取‘优质优价’策略,帮助提升大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实,从农业部开展的啤酒大麦样品征集和检测鉴评活动的综合鉴评结果看,我国不仅有优质的啤酒大麦品种,而且许多啤酒大麦品种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酒大麦媲美。
  只不过国产啤酒大麦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国产啤酒大麦品种进入商业生产的准入门槛低,又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自然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利用肃省光照充足、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掌控品种优良的啤酒大麦的大规模种植,是嘉谷此行的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说是来的时机刚刚好。”说到这个,丁显面露笑容。
  “今年肃省出台了《肃省啤酒大麦生产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