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1的幸福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1991的幸福生活-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他原本有些严肃的脸上,尽是温和的笑容;他原本有些颓唐的神态,一扫而光。

    “听馨馨说过,你现在除了那家财务公司,还有个软件公司?客户好找吗?反馈怎么样?”田三元见田馨把菜品“调整”完毕,就接着和林弘毅聊了起来。

    林弘毅一一介绍着,田三元听得很认真。

    他停了一会儿,不禁问着:“你大学应该学过经济学吧?经济学里,有需求曲线,还记得吗?可以把你所说的这些,用需求曲线表示出来。这样,”

    “您这是大学教书的刻板印象。”田馨笑着说,“他公司规模不大,哪里有时间做这些?另外请人做这些数据分析,既没必要,也是请不起的。”

    林弘毅端起酒杯:“谢谢田叔叔,您说的我记下了。应该多用数据表达的,这样更能真实反映不同时间段的经营状况。也可以使公司少受损失,多获得利润。”

    两人举杯喝了一口,田馨又“嗤嗤”地笑了:“财迷,钱迷。”

    田三元似乎想起往日里,妻子章玉珍原本和他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民教师,老百姓口中的“教书匠”。

    想起妻子,田三元感慨不已。

    1949年出生的田三元,从山区的小山村里,凭借着刻苦勤奋,考上了杭城西湖师范学院。

    以他的学习成绩,就是直接考京城、沪市的名牌大学,也是没问题的。

    但杭城既离家近,可以照顾留在农村的父母,又因为师范学院可以包分配工作。因此,他选定了这所学院,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

    从乡村考出来的田三元,怀着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用之材的理想,背着一个被子卷,只身赶赴杭城进学。

    学业结束时,22岁的他被派往西北支教。本是两三年的外派,由于各种原因,他一直在一家县中学教学到29岁。

    黄金般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本人毫无后悔。但家人却很是着急:年龄大了,性格又是孤傲,还没对象!

    回到杭城西湖师范学院后,连带领导、同事、朋友,都为他的终身大事忙碌起来。

    数次相亲之后,田三元没有得到爱情之神的关照。

    再又有人介绍了章玉珍,二人彼此情投意合,不久就领证结婚了。

    1980年章玉珍产下田馨,再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后,去到一家中学教书。

    随着国内经济搞活的形式逐渐明朗,章玉珍家里的外国亲属,也频繁邀约她去到国外开开眼界。

    田三元对此并不感兴趣,两人的隔阂越拉越大。

    章玉珍下定决心辞职,做起了外贸生意。国内的低廉价格的棉纺及成衣等产品,陆续发往国外;而国外的账款不断回流。

    章玉珍三番五次地劝田三元“下海”,终于惹恼了本就清高,更不愿见到妻子“蝇营狗苟”于俗务之中的他。

    当然,心中带有相差妻子太多,而愧疚于妻子的心情,也是以大丈夫自居的他,不能释怀的。

    坚决离了婚,女儿田馨随即被章玉珍送去外国外读书。一家人,就此天南海北的相隔。

    此时想起来,田三元心中暗叹自己当年太过好面子,太过自以为是。

    挣钱,多挣钱,只要不害人,肯定是好事的。

    现在,哪个老百姓不想过得好些呢?

    若要过得好些,谁不尽力,尽一切可能地去拼搏呢?

    做清高的人自然也很好,但追求财富的人,只要是合理合法地赚来,也是无可厚非,也是值得褒扬的。

    毕竟,社会的进步,需要从财富、从精神等多方面一起努力。

    “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无骄、富而能俭……”

    有钱了,再做到这些,不是社会进步的证明吗?

    见田三元有些沉闷,林弘毅轻声说:“田叔叔,我不是所谓的‘财迷’。我是想能够帮到更多人,但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

    “嗯,很好,都很好,不要苛求自己。”田三元恢复平静,“看过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的书吗?”

    林弘毅摇摇头,田三元喝了口酒,缓缓地说着。

    意大利学者帕累托的理论,“帕累托最优”——不使得其他人生存状况变坏,可以使得某人变得更好。

    理论当然略显枯燥,但若举例,就很简单。

    农村老奶奶拿着自家母鸡下的蛋,去到集市上卖出。

    她的行为,不仅与人无害甚至还有益。她自己也因为得到了卖鸡蛋的钱而开心,生活逐渐富足。

    不好吗?

    如果是这样赚钱,难道不应该值得赞美和鼓励吗?

    帕累托最优,有一些公式可以计算,有一些条件需要配合。

    但这个理论本身,就可以为身处迷茫之中的林弘毅,得到心灵慰藉。

    窗外的烟花爆竹声逐渐加大,心潮澎湃的林弘毅暗想:这样的事情,在世上无处不在;这样的事情,的确值得奋身去做。

    这里理论或者有乌托邦的美好幻想色彩,但若真心向往,就可以在获得个人财富的同时,不去伤害,甚至帮助到暂时落后的人。

    感动地说:“谢谢您的指教,我都明白了。我懂您的意思:我不会做有违良心的事,也更加会努力踏实地做事,心无顾忌、心无旁骛地去做,为更多人。”

    田三元笑着点点头,喝干了杯中的酒:“好了,我吃了弘毅为我做的家乡菜,还要跟你学习包饺子!”

    撤掉酒菜,餐桌上再放好混着白菜、韭菜和肉的馅料的盆,面案板也摆好了。

    三个人开始说笑着,揉面、切面剂儿、擀皮,一个个白胖的饺子,不久就“站”满了秫秸秆编成的锅排。

    “你们本地人叫它什么?”田三元一边学着包饺子,一边问。

    “盖帘儿。”林弘毅回答。

    田三元学说几次,摇头笑了:“一时学不来儿化音,就还是叫锅排吧。知道这东西怎么做的吗?”

    林弘毅得意地说:“知道,知道,我见过的。”
………………………………

第34章:不能不管

    小时候曾经在农贸市场,见过售卖锅排的商贩现场制作,林弘毅对此并不陌生。

    商贩将秫秸秆(去掉穗子和叶子的高粱杆)选出粗细相等的,再用棉麻线或穿过,或缠绕。

    看看尺寸够了,商贩就再把这块秫秸秆的排子放在一块木板上。

    如同圆规的操作那样,他以一根小木棍插在当中,再以一根麻线引出来,在秫秸秆排子上画圆圈。

    随着画,他随着用锋利的刀将多余的部分切掉……。

    不多时,一个溜儿圆的盖帘儿就做好了。

    田三元饶有兴趣地听完后,再称赞:“这商贩,未必学过几何。但他却懂得,以这样简单的方法做事。可见,人民群众力量大无边!我们也是一样,要学以致用才行,不能当书呆子。”

    说罢,他轻叹一声。

    田馨连忙哄劝:“您就是教书育人岗位的,已经是学以致用了。”

    林弘毅也连声称赞,与田三元的交流受益匪浅。

    田三元暂时释怀,几人说笑的气氛再次热烈。

    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持续进行着。

    《千手观音》的领舞及组舞演员们,正在灵动的音乐伴奏声中,以及哑语老师的引导下,精彩地演出着。

    身着金色服饰的领舞演员,在第一个做着各种手印姿势。她身后排成纵列的助舞演员,依次将手臂展开。

    炫彩的服饰,以及每人掌心的眼睛图案,真彷如神妙的千手观音一般。

    田馨大赞着:“真棒啊!”

    林弘毅暗自发笑:形容词太过简单。

    “哑语演员,练习时肯定辛苦。不知道多少遍,才能练成这样。”田三元慨赞不已。

    精彩至极的聋哑演员的舞蹈,往日习练时必是千般辛苦。

    世上凡人的奋斗,岂能疏忽懈怠。

    财物、爱情,没有轻易得来的。轻易得来的,没有珍惜的。

    午夜的钟声,从电视机里传出。

    林弘毅与田三元道别后,田馨坚持送他到电梯间。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京城各处响个不停。

    隔着楼道里的窗玻璃,二人再看向窗外接连升起的绚烂烟花,相互依偎在一起。

    林弘毅心中暗念:能和你在一起,再辛苦也不怕,再艰辛也无所惧。

    ……

    ——只有你,你让我梦想成真。除你之外,别无所爱。

    一大早醒来,林弘毅躺在床上,仰看着屋顶。

    许久,他心中暗念:Only you……You're my dream come true。

    “弘毅,弘毅,早点起来背书吧。”姐姐林弘雅在院子里喊着。

    “好的,姐。”林弘毅答应着,迅速起床。

    到了院子里,林弘毅洗漱已毕,就走去北屋。

    吴家买来油饼,林家熬好小米粥,两家人再凑在一起吃早餐。

    除了吴航又不知去了哪里没有在场,其他的两家人,一边说笑,一边吃着,很是其乐融融。

    看在眼里,林弘毅暗祝此情此景可以长久。

    愿望当然都是美好的。

    美好的愿望,需要决心和本领才能实现。

    困难,在任何时候,都会不期而至。

    两家人正在说笑,突然,有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里来,惊慌失措地大喊着:“吴叔叔!吴航出事了!”

    听到院里传来的惊呼声,最先跳起来跑出去的不是吴家人,而是林弘雅。

    她关心的除了吴航的什么事,再有就是报信的这个人。

    林弘毅站起来走到屋门口,看见气喘吁吁地站在院里的陈宁,正在和姐姐林弘雅说着什么。

    屋里的吴家父母脸色已经惨白,但都是强忍着不动身。

    吴琳的眼圈早就红了,忍不住冲到院子里喊:“我哥怎么了?!”

    陈宁小声说:“一个朋友传话过来的……”

    凭借前世记忆,林弘毅当然清楚:吴航昨夜与两个哥们儿喝酒,其中一人酒后吐真言。说是他开的一个小饭馆,被一帮黑道的人敲诈。

    总以为自己是“梁山好汉”的吴航,听罢当即大怒。他打听清楚后,拎着一把长砍刀就跑去那伙人的住处寻找。

    那十来个人,也正聚在西梦村里的一个出租房内喝酒。

    不待对方解释,吴航立即挥刀砍砸。

    双方的打斗由室内转到昏黄路灯下的村路中,很快就见了分晓。

    不足几分钟,那十几个人各自带伤逃命。

    警察随后而至,将一众人等看伤的看伤,没伤的以及看完伤的,都带进了派出所。

    吴航兀自愤恨:“妈的这帮孙子不是号称‘黑社会’吗?怎么还他玛报警?!”

    听了这事的始末,吴琳哭着跑回屋,央求吴时来想办法救吴航。

    吴时来还没说话,林春平已经咬着牙低声说:“老吴,先别多想,把事儿平了要紧!别着急,不行就卖几块玉石试试。”

    吴时来唉声叹气之后,气恼不已:“这混账小子,这次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平!”

    林春平粗声大气地埋怨着:“怎么也不能不管!不能干看着小航有事不管!”

    林弘毅看着与姐姐嘀嘀咕咕的陈宁,心中厌恶:你这孙子更不是什么好鸟!真要是想帮着吴航解决这事,要大喊大叫吗?

    未来,你丫势力市侩、虚伪奸诈、贪财好色,都他妈占全了!就是你巧言令色地骗我姐姐,又更害得她伤心一生!

    我既然重生回来,现在就大不同了!好小子,你等着,有你丫好看的!

    想罢,林弘毅快步走进院里。

    吴琳追过来,哭个不停。

    林弘毅只好安慰:“小航哥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吧。”

    吴时来也拿着个存折走出屋,沉默地递给林弘毅:“就剩这四千多,都取出来。弘毅帮着先去打听一下是什么情况,回来我们再商量吧。小琳的妈妈又吓坏了,我要照顾她。”

    陈宁在一边焦急地问:“钱不知道够不够?”

    林弘毅心中暗恨:你这孙子看似好人一个,分明却是在制造紧张气氛!

    林弘雅听了很着急:“我还有零花钱攒的四百多。”

    陈宁脸色不悦,又赶紧转为温柔:“我跟我妈也去借五百。”

    林弘毅厌恶地看看他:“不用了!”

    说着,他快步向院外走去,吴琳、林弘雅急忙跟上。
………………………………

第35章:不要欺负人

    陈宁看着他们的背影,叹了口气,心中暗想:这吴航早晚出大事!林弘雅还惦记这样的人做什么?我不比谁都好吗?我自夸是小鲜肉虽然不好听,但妥妥的是一个小白脸儿无疑啊。

    郁闷地走出院子,他看到林弘毅等人已经脚步匆匆地,向胡同西边的出口走去。

    一辆收垃圾的车,停在六七个绿色铁皮大垃圾桶边。

    本来还算宽敞的胡同,就此显得窄小。

    陈宁只好侧身挤过去,小跑着追上林弘毅等人。

    “不先去取钱吗?”他催问林弘毅。

    林弘毅当然记得前世此事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再多添麻烦了。

    只说回头再说,他带着几人坐上27路公交车。

    到了动物园总站站后,再换乘334路公交车,他们继续赶往近郊的西梦村。

    周日公休,人们大多携妻带子出行,公交车上挤满了人。

    拥挤的车厢中,陈宁一手扶着头上的吊环把手,一手要去扶林弘雅的胳膊。

    林弘毅低声呵斥:“挤着都动不了,用你扶!?”

    陈宁尴尬地笑了一下,林弘雅也觉得他太过殷勤,而且也不恰当。

    吴航再混账,但是对林弘雅从来都是彬彬有礼,从不敢动手动脚的。

    林弘雅对于争强斗狠的吴航,虽说是同院长大,也是心中忌惮。

    有一次吴航和她开玩笑:“你怎么总是对我板着脸?怕我?”

    林弘雅随口应答:“难道不怕吗?!”

    吴航顿时身子萎靡,红着脸说:“我就看过一本小说《水浒传》,那里面都是英雄,不是吗?我是学那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