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他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罢了,林诚也不跟他们啰嗦,便把他抄袭自宝岛101的林氏总部大厦设计图给他们观看。
作为在国内建筑界小有名气的建筑师,三人接过图纸的刹那便知道这是一张摩天大楼的建筑图纸。
当他们看到图纸上那些涂涂改改的笔迹以及那些不专业的素描时,三位建筑师均嗤之以鼻,心中鄙夷不已,“随便一个外行的涂鸦却让我们三位专业建筑师风尘仆仆的赶来观看,实在有够荒唐”
然而当他们仔细看清摩天大楼的外观轮廓和建筑参数时,全都脸色巨变。:
第二三五章 高昂造价
崔凯、周凯、孟建成三人看到摩天大楼的外观轮廓和建筑参数,全都被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向永生眼见三人神情有异,便湊过来观看,当他看到美轮美奂的大楼外观时,当即震惊的道:“现代大楼和中国古典结合,居然如此完美林总,这栋大楼如果能顺利建成,绝对可以震动全球的”
向永生再看到大楼的建筑参数时,心中的震惊更是如惊涛骇浪一般,“林总,你这是要建全世界的第一高楼啊”
林诚心中无比得意,点头说道:“我林诚要么不做,要做就世界第一,如果这栋楼顺利建成,我敢保证,十年之内,全世界没有一栋大楼可以超过它的。
我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让你们帮我完善设计图纸,对于摩天大楼的选址方位、适应气候、安全结构这些我通通不懂,你们要帮我考虑进去。
等大厦设计完成之后,我可以考虑用雪福诚设计公司的名义作为设计方,到时会把你们的名字署名上去,让它成为你们人生之中第一个重要的代表作。”
崔凯、周凯、孟建成三位设计师闻言无不大喜过望,如果这栋全球第一高楼成为他们的代表作,那么他们就可以一跃成为闻名国际的建筑设计师了。
向永生也越看越仔细,他先是震惊,接着还是震惊,震来震去,他很快就震惊得麻木了,带着一丝心动和担忧说道:“林总,这么一个伟大的建筑,想必它的造价应该非常惊人吧。”
林诚闻言,心中也很有些小纠结,后世宝岛建造这个101大厦,整整花了十九亿美金,仅仅比2010年建成的迪拜塔少一亿。
这样高昂的造价,即使刨除掉当时的物价因素,换到97年来计算,十亿美金也绝对打不住呀
十亿美金在97年价值几何,按照汇率计算,兑换成人民币,足足有八十多亿了,这让林诚都感到一丝心惊肉跳。
再加上他还有建造滨河新城的计划,滨河新城同样是一个烧钱巨亿的大工程,如果要完成滨河新城全部的建造,没有个三五百亿是绝无可能建成的。
如果因为要建造这些大工程,而导致资金链锻炼的话,那林诚可有好戏看了,到时他肯定会超过史玉柱,成为全国人民群嘲的第一对象。
林诚依稀还记得,曾经在2008年问鼎过国内首富宝座的史玉柱,早年间却曾经遭遇过一次惨痛的滑铁卢,由于他要建造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断裂,一下就从国内排名第八的富豪沦落为国内首负,嗯,是负债的负。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史玉柱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东挪西借的四千块钱起家,到了1995年,资产已达8亿元。
这一年史玉柱33岁,旗下的巨人集团也开始走上了一条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进军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
为此,史玉柱决定耗资12亿元建造一座高78层的巨人大厦,让它成为朱海市的的地标性建筑。
但仅仅两年之后,史玉柱连去看一眼巨人大厦的勇气都没有。他要建中国第一高楼,但是盖楼的钱远远超出史玉柱的预估,他的现金流断了,各路债主也纷纷上门。
一夜之间,史玉柱背上了25亿元的债务,从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第8位一下跌为了中国最穷的人。
这段经历,堪称是中国各大土豪们最为深刻的反面教科书,此时向永生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担忧的道:“林总,这栋建筑没有五十亿的资金绝对无法建成,这风险太高了啊我们可不能重蹈巨人大厦的覆辙。”
崔凯、周凯、孟建成闻言全都心凉了半截,五十亿的天量资金,就为建造这么一栋大楼,怎么想都不划算啊
得知如此恐怖的造价,林诚还会想要建造中国第一高楼吗想想史玉柱的可悲下场,三人就觉得希望渺茫。
林诚却摆摆手道:“资金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只要负责完成林氏总部大楼的建筑设计就成了。”
看到众人仍然一副担忧的表情,林诚知道他不得不放出一些干货来了,否则他们老是想着偷工减料帮自己省钱的话,那这全球第一高楼的含金量,可是要大大打上一个折扣了。
于是林诚大吹法螺道:“林氏集团要远比你们想象得要强得多,我们林家的身家即使是放到香江的大富豪中比较,也是能排进前十名的,你们就放宽心吧。”
四人闻言全都双眼一亮,向永生半信半疑的道:“这是真的吗”
林诚点头笑道:“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去香江找找七八月份的金融报纸,我在香江的名头可要比在内地大得多了。
对了,九月份内地不是有报纸报道一位内地富豪在香江买下一栋最贵豪宅吗不巧,那位内地富豪,正是鄙人。”
“竟然是你”
向永生四人只觉得他们人生之中震惊的次数加起来也没有今天多,不过他们想起了那位眼都不眨一下就以一点五亿港币买下一栋香江豪宅的内地富豪就是眼前的林诚,对建造林氏总部大楼的昂贵造价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林诚笑道:“你们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安安心心帮我完善林氏总部大楼的设计就行了。大楼一定要设计得美观、雄伟、壮丽,建筑材料不用给我省,这栋大楼必须能达到抗震防风的要求。”
林氏总部大楼可是林诚用以装逼的最大工具,他可不想最后落得个豆腐渣工程,被地震震两震,被台风吹一吹就倒下了。
向永生连忙信誓旦旦道:“林总请放心,我们一定尽善尽美完成这份设计图,如果你还不放心的话,我们可以把完成好的设计图送到美帝最牛的设计院去审核,绝对保证万无一失。”
开什么玩笑呢,林诚都已经把外观轮廓和建筑参数都交给他们了,而且还向他们保证资金量绝对充足,如果这样他们都无法做好林氏总部大楼的设计,那么他们全都可以去屎了。:
第二三六章 省府大院
既然决定要开发滨河新城,林诚就不会拖拖拉拉,他立马雷厉风行,不仅找来国内最为专业的设计师做好了新城规划图,还委托麻花藤找来几位电脑高手,把滨河新城的电脑概念效果图做了出来。
滨河新城的概念效果图美轮美奂,尤其是在虚拟的夜景图中,滨河新城坐落在珠江河畔,与对面的珠江新城隔河相望,新城中的高楼大厦倒映在河面中,犹如火树银花不夜天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而珠江河畔中,一览众山小的林氏总部大厦鹤立鸡群,直插云天,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丽之极,堪称滨河新城中一颗最为光彩夺目的明珠。
当然,如此重大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即使林诚已经通过银行贷款缴纳了三十亿资金给政府,成为了一万亩地皮的新主人,但是这个项目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批准和支持,也是万万不能启动的。
林家虽然和清江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在花城却是两眼一抹黑,找不到相熟的官员来推动这项巨大的工程。
好在通过霍英冬的关系,林家和省长朱五林取得了一丝关联,黎慕真更是经常成为朱五林家中的座上宾,关系非常亲密。
在中国这个巨大的人情社会,有关系不用那不叫清高,而是叫傻逼。
林诚通过黎慕真,把滨河新区的规划设计图和电脑效果图上交给了朱五林。
仅仅不到一天,朱五林省长的秘书王如山就给林诚打了一通电话,叫他和黎慕真一起,到省府大院来做客。
省长有召,林诚又岂敢不从,和黎慕真捎上了两瓶年代最古老的九江双蒸米酒以及一条万宝路好烟后,林诚轻车简从,开着一辆比较低档的奥迪车来到了位于东风路的省府大院。
省府大院之守卫森严自不必多说,即使林诚是黎慕真这个熟门熟路的老司姬领回来的也不例外,林诚还是被保卫全身扫描了一遍,以免他携带管制刀具,威胁到省府领导的安全。
林诚一开始还是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模样,可这一路走过来,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他的神情终于变得紧张起来了。
“叮铃铃”
略带忐忑中,林诚按动了省府大院一号楼的门铃,黎慕真看见林诚有些紧张,便温柔的握住了林诚手掌,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可是林诚又怎能不紧张呢,前世他碌碌无为,连个科长级的官僚都没有见到过呢。
这一世林诚飞黄腾达,虽然已经和张经北、刘建国这些副厅级干部有过面谈,但和省长的咖位比起来委实不够看的,而且张经北、刘建国和林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林诚更多是把他们看作自己的长辈。
至于霍英冬这个未来的副国级领导,他要到明年才上任呢,如今只是个红顶商人罢了,而且霍英冬一向把林诚当作儿孙辈,对他无比的亲切,林诚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
可如今林诚要见朱五林,还没见到面呢,手心就已经在冒汗了。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林诚面对权贵太过跪舔把自身放的太低,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嘛
就比如说后世已经功成名就的马耘,即使他在美帝总统、外国元首、比尔盖茨面前,马耘都能和对方平起平坐、谈笑风生。
可他一回国,听说浙省省委书记要召见他,马耘还不是屁颠屁颠的在省委书记面前伏低做小,恭敬的不得了。
在中国这个权本位社会,无论你是多少身家的大富豪,面对现管的官僚时,仍然是底气不足的。
没办法,在中国这个权力大于一切的社会,官僚一如既往,是站在权力金字塔的最顶尖的,万般皆下品,唯有仕途高,这就是中国社会赤果果的现实。
门打开了,开门的是朱省长家的保姆,黎慕真显然和保姆已经混熟了,她淡定自若问道:“小乐姐,朱伯伯在家吗,他可是约了我们来见面呢。”
小乐保姆接过黎慕真递来的烟酒,笑道:“小真,这个时候省长正在书房呢,我帮你们通报一声。”
黎慕真点头道:“好的小乐姐,麻烦你了。”
小乐保姆笑道:“不麻烦,你们请稍等。”
说罢,和黎慕真、林诚两人点了点头,便去书房通报去了。
林诚心中直犯嘀咕:“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如今只是个省长级别的封疆大吏,门禁就已经如此森严了,如果未来我要去中北海见大长老,那还不把我身上几条鸟毛都给数落出来啊”
不一会儿,小乐保姆就从书房里走了出来,邀请林诚和黎慕真进入,林诚忐忑不安的走在最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两女进入书房。
看到坐在沙发上闲适的看着书的朱五林,林诚突然有了一种仿如隔世的感觉。
朱五林可以说是林诚非常熟悉的人了,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只能收到珠江台和岭南台两个频道,酷爱看电视的林诚虽然不怎么喜欢看新闻,但鉴于节目选择的匮乏,林诚每天都被迫看新闻节目。
而从1991年起就开始担任省长的朱五林,在粤东新闻中所占据的比重无疑是非常高的,林诚在电视中可以说是看着朱五林慢慢变老的。
见有人进来,朱五林放下手中的书本,对黎慕真亲切的道:“小真来了,坐,快坐。小乐,沏一壶小真最爱喝的碧螺春来。”
黎慕真乖巧的坐下之后,朱五林又看向林诚,脸色一肃道:“这位想必就是小真的朋友小林吧,我要批评你了,霍老爷子还经常在电话上夸你呢,我也一直期待着和你见面,可你回花城一个多月了,却从不过来拜会我,让我望眼欲穿呀”
林诚闻言真是受宠若惊了,他诚惶诚恐道:“小子何德何能,竟然累朱伯伯如此牵挂,真是罪过,罪过”
朱五林笑了笑,道:“不妨事,你也坐下吧,咱们好好聊聊,滨河新城的事情我要跟你详细谈谈呢。”
林诚听话的坐了下来,笑道:“你老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二三七章 滨河新城项目启动
朱五林道:“说说你昨天递交的滨河新城的计划书吧。好家伙,昨天看了还真是吓我一大跳,这份计划即使交给我们省府最顶尖的经济专家来做,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尤其是你们那个林氏总部大楼,如果真的建造起来,那就是世界第一大高楼咯”
林诚想了想,便放胆说道:“其实我一开始想到滨河新城的计划,还只是想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打造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让其成为我们花城市的地标建筑。
只是后来一想,我们林家从滨河花园里拿下的地皮有一万亩之多,大概有666万的平方,这么大块地皮,若只是打造一个城市综合体实在有些浪费了。
于是我便想到了综合体集群,在滨河花园中打造五到六个城市综合体,形成一个综合体集群,我想这样更能发挥出城市中心的作用。
而且我还注意到花城市中心有从越秀转移到天河的趋势,这对于滨河新城这个项目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越秀是花城的老城区,那里保留着许多的西关大屋,这些都是文化古迹,并不适合作为花城的商业中心。
反观天河那里却已经启动了珠江新城的宏伟项目,只要这个项目一旦落成,就能形成以珠江新城为龙头的天河cbd,这个cbd一旦形成,即使和京城cbd、魔都陆家嘴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