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诚却皱眉道:“据我所知,威盛那是宝岛的上市公司,王女士拿出15的股份卖与我,贵公司的董事会能够通过吗”
王雪虹自信的道:“我与陈先生在董事会上占据了大部分的股东行使权,而且林先生也太小看你华人首富的名声了,只要林生入股威盛的消息传扬开去,威盛的股份肯定会大涨的,即使今年就成为宝岛股王都有很大可能。”
至此,林诚再无疑虑了,果断的道:“行吧,明天我旗下的未来投资公司法务部们和审计小组就会到贵公司进行投资调查,到时就麻烦王女士、陈先生给予接待了。”
王雪虹笑道:“我必扫榻相迎。”:
第六四六章 全球化,首富光环
第二天一早,林诚早早就来到了位于台北市中心的未来投资公司总部。
站在落地窗前,林诚看着窗外的宝岛繁华的商业大楼,心想宝岛是祖国两岸三地比较重要的节点,也许自己得在宝岛建立一座总部大楼。
虽然由于两岸关系的复杂,自己注定不会对宝岛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是萧嫱作为自己水晶宫的妃子之一,未来几年肯定会为自己诞下子女的。
为了自己未来的子女打算,林诚还是得在宝岛做些大投资,令得自己子女未来能在宝岛衣食无忧,乃至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而且相比于一向提倡强干弱枝政策的大陆,宝岛的环境更有利于大家族的诞生,也许自己宝岛这一支的子女,未来财富甚至凌驾于大陆这一主支之上也说不定呢。
此时林诚心中已经隐隐有了决定,为了林氏家族的壮大,自己还得加大水晶宫的规模,计划在美帝留下一个分支,欧洲一支,俄罗斯一支,非洲一支,宝岛、香江、韩国、倭国、东南亚、印度都各一支,以实现水晶宫的全球化。
想到这里,林诚不禁拍了拍身下的小钢炮,喃喃的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哥仍然需要努力啊”
“嘚嘚嘚”
门外,响起了三下敲门声,林诚一秒变正经脸,道:“进来”
进来的人是未来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孙铭伟,与第一次跟林诚见面相比,此时的孙铭伟恭敬了许多。
正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林诚只是出席了个上流酒会而已,就达成了投资via以及htc的口头协议,这等效率即使是他孙铭伟,也是难以办到的,孙铭伟对林城,想不佩服都不成啊。
林诚对此却心知肚明,这并非是自己的能力要比孙铭伟强,而是人的名树的影,自己身为全球华人首富,自有光环笼罩,无论面对哪个对手,都具有强大的心理优势,谈生意自然事半功倍。
此时林诚倒是发现华人首富这个名头到底有多么好用了,怪不得人人都要当第一呢。
林诚的财产未公布出去之前,虽然人人都知道林诚的财富未必比李超人少,但人们一想到林诚和李超人,还会下意识的高看李超人一眼,毕竟李超人是华人首富嘛
可如今林诚取代李超人成为华人首富后,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宝岛、香江,人们对林诚都是高看一眼,再也没人敢在自己面前咋咋呼呼。
就如同奥运冠军和奥运亚军一样,在中国获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国家会奖励一百万元,地方政府会奖励一百万元,到了香江装逼的时候霍英冬家族最后再奖励一百万元,更别提一些奥运冠军还能拍广告做代言人呢。
往往运动员拿到一个奥运冠军后,金牌运动员就会平添三百万元以上的收入,像刘飞翔这种明星运动员的收入,更是数以亿计。
可奥运亚军呢除了体育局奖励个几万元之外,就没亚军啥事了,人们也不记得奥运亚军的名字,跟名利双收的奥运冠军比较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孙铭伟恭敬的向林诚汇报道:“林生,我们公司的投资调查团队已经组建完毕,律师、会计、审计师、分析师以及谈判专家正蓄势待发,好大干一场呢”
林诚点点头道:“如此甚好,那就出发吧,目标威盛公司总部。”
“是”孙铭伟高声应道,此次投资via、htc,将是未来投资公司首次在大众面前亮相,作为公司总经理,孙铭伟已经饥渴难耐了。
来到威盛总部,以孙铭伟为首的专业投资团队自然没跟林诚丢脸,双方很快就敲定了合同细则,签订合约后,林诚就此成为威盛和htc的大股东之一。
htc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威盛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如果林诚在这两家公司市值最高的时候卖出股份,林诚就能收获一百多亿美元的财富,留给自己和萧嫱将来所生的子女们,应该绰绰有余了。
王雪虹的办公室里,小吧台上已经倒满了四杯82年的拉菲,王雪虹举起酒杯,笑道:“欢迎林生加入我们威盛的大家庭,来,我们干一杯”
“干杯”
此时四人心情都非常不错,林诚是因为自己将来子女的奶粉钱有了着落;萧嫱是因为正式确立了林诚在宝岛的正式代理人地位,以后林诚不在宝岛时,就由她来负责林诚的产业了,权力相当巨大。
王雪虹、陈文奇则是因为拉上华人首富林诚坐同一条船,不仅未来进军大陆市场有了巨大的便利,股市上的收益更是会有立竿见影的飙升效果,身价大涨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王雪虹笑意盈盈的道:“对了林生,我们要不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向全岛民众宣告这一个大好消息如此一来,威盛的股价肯定会迎来一波大涨,我们也算是可以给投资威盛的股民朋友们一个福利了。”
林诚想了想,点点头道:“那行吧,此事就交由王女士去办,如果需要我配合的话就把新闻发布会的流程发给我,我会亲自为威盛站台表示支持的。”
此时宝岛还不是阿扁当权,虽然李灯灰同样是个老毒物,但他在民党内部还有非常大的制约,统毒两派势均力敌,林诚在宝岛抛头露面并不会引发太大的争议。
如果是阿扁当权林诚可就不会凑这个热闹了,林诚深知阿扁绝对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死贱精,对大陆的一切都无比排斥,数典忘祖说的就是阿扁这号人。
“好的林生,我一定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绝不会让林生失望的。”也许是因为林诚华人首富的光环太过耀眼,王雪虹面对林诚时都情不自禁低下一头,说话间带有下属的口气。
陈文奇见状心中暗暗感到庆幸,好在此时王雪虹已经四十岁,林诚只有十八岁,如果不是双方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陈文奇都会担心王雪虹会不会移情别恋,成为林诚的女人了。
只能说陈文奇太不了解林诚了,如果王雪虹有赵雅之的颜值,林诚肯定不介意挖挖墙角的,要知道被林诚搞大肚子的赵雅之,年龄比王雪虹还要大四岁呢。:
第六四七章 王咏庆家族,海沧计划?
和王雪虹、陈文奇签订了入股协议,林诚很快就将资金打入威盛、htc的账户,王雪虹对林诚就更加热情了。
下午,林诚在威盛公司的小会议室休息的时候,王雪虹的父亲王咏庆甚至亲自向林诚打来了电话。
“林诚先生吗我是王咏庆,晚上到我家来吃顿便饭吧,我代表宝岛的企业家们欢迎林诚先生的到来。”王咏庆直截了当的道。
作为宝岛的经营之神,王咏庆在宝岛的地位确实有资格代表宝岛企业家。
王咏庆依靠着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将台塑集团发展得风生水起,如今台塑集团早已发展成为宝岛企业的王中之王,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在宝岛的富豪排名中长期雄居首席。
若论财富,王咏庆的身家不如林诚的十分之一,可若论在亚洲地区的商业影响力,林诚如今还是比不上王咏庆这等实业界大佬的,这些老狐狸扎根太深太久了,真真正正是跺跺脚就可以引发大地震的强人。
当然了,林诚对于王咏庆先生还是非常尊崇的,毕竟王咏庆最为人所知的除了他一手创建的台塑集团外,2008年的大地震,王咏庆捐款一亿人民币支援灾区重建的善举为国人所称颂。
只是还有十年,王咏庆就会驾鹤仙去,这也难怪王雪虹进入10年代后决策失误渐渐增多了,没有老父亲王咏庆的帮衬,王雪虹激进有余,稳健不足啊。
“晚辈刚说请王女士带晚辈去拜访您老人家呢,没想到您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晚辈何德何能,竟劳烦前辈诚挚相邀,荣幸之至啊”林诚恭声道。
“林诚先生太见外了,你身为我们华人的首富,世界富豪排名前十的存在,真真正正为我们华人争光了。今晚能大驾光临寒舍,才是我王某人的荣幸呢,我必扫榻以待。”王咏庆哈哈笑道。
傍晚五点,王雪虹、陈文奇携林诚、萧嫱来到台北郊外的王宅,王咏庆不顾已经八十一岁的老迈身体,竟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给足了林诚面子。
“林诚先生,欢迎你的大驾光临,请。”王咏庆握着林诚的双手寒暄道。
“王前辈,怎敢劳烦你出门迎接呀,太客气了,请。”林诚不卑不亢道。
其实王咏庆对林诚如此礼遇也是有原因的,他毕竟已经年逾八十,时日无多,便想着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结交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希望对方能在自己去后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多加照顾。
而年仅十八岁就已成长为华人首富的林诚自然就是王咏庆最大的结交目标。
为了迎接林诚,王咏庆不仅自己亲自出迎,他还带了两个女儿过来介绍给林诚认识,分别是大女儿王瑞桦、王瑞喻。
来到大厅,王咏庆向林诚介绍道:“林生,这是我的女儿王瑞桦、王瑞喻,至于雪红就不用介绍了,你们已经是合伙人。”
“王瑞桦女士、王瑞喻女士,你们好,认识你们很高兴。”林诚分别跟二女握手寒暄道。
“林诚先生果然是少年英杰,年轻有为啊”王瑞桦笑道。
“没错,林诚先生年方十八就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真是羡煞旁人。”王瑞喻亦赞道。
对于林诚这个年轻的华人首富,王家诸女自然知道父亲如此厚待他有何用意,所以对林诚都表现得分外尊敬。
至于原本该继承王咏庆家业的大儿子王文羊,早在两年前因为跟女星李安妮的婚外情事件,而被逐出了王家,失去了继承权。
次子王文翔,长期在美帝工作,目前任台塑美帝塑胶公司总经理,关于他的成长与生活情况,外界知之甚少。
王咏庆家族其实是一个大家族,王咏庆不仅娶了三房老婆,外面还有一个外室。
十年之后当王咏庆去世,关于家产的继承权引发了王咏庆家族非常大的纷争,妻室、儿子、女儿、养子、私生子、侄子打作一团,比七国还要乱。
不过从王咏庆逝世前的安排来看,他最为看重的应该还是三房的大女儿王瑞桦、二女儿王瑞喻,毕竟他在去世前组建的“七人决策小组”,其中包括三房大女儿王瑞桦、二女儿王瑞喻,以及两个侄子及三位企业高管,由七人行使台塑集团的最高决策权。
王咏庆去世后的遭遇同样令得林诚心中凛然,以如今林诚水晶宫的规模,可以想象未来林诚的子女规模肯定要比王咏庆还要庞大得多,如果林诚去世之后他们也像王咏庆家族一般爆发争产大战的话,估计林诚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晚上林诚在王咏庆家吃了顿便饭之后,王咏庆便邀请林诚到他家书房喝茶详谈。
王咏庆抿了一口茶,道:“林诚先生,不知道你是否对海沧计划有所耳闻”
“海沧计划”林诚眉头一皱,不知道王咏庆在这个时候提起海沧计划到底是何用意,莫非他还贼心不死
对于海沧计划,林诚当然很清楚,1989年,王咏庆表示要在大陆投资70亿美元搞一个超大石化工程,计划投产后年生产乙烯70万吨,炼油1000万吨。
当时大陆确实非常急需外部投资,王咏庆如此巨大的投资自然令得大陆官员无任欢迎了,286亲自拍板,准备拿出15万公顷土地,成立海沧特区,专门为这个超级工程铺路。
然而王咏庆眼见大陆这么好说话,却临时反悔,要求把最开始定的生产乙烯100外销合同改成100内销,这样一来大陆生产乙烯的厂子根本没法存活,大陆的乙烯甚至整个能源产业全部都得唯台塑马首是瞻。
而台塑肯定会成为世界前几位的石化公司,未来呼风唤雨的三桶油能不能继续坐大都尤未可知。
就是如此苛刻的条件,对外资无比饥渴的大陆居然也答应下来了,好在这时民党坏心做了好事,行政院长郝伯寸紧急出台所谓的“郝三条”,全面禁止台塑集团到大陆投资,这才挽救了大陆乙烯工厂的生路。:
第六四八章 合资建厂,强硬态度
林诚疑惑的道:“不知王前辈突然提起海沧计划,却是何意”
1989年,那个年代大家都懂的,大陆确实对外部投资无比重视,王咏庆的七十亿美金大投资让大陆整个官场都震动起来。
可如今已是1998了,虽然大陆对外部投资依然非常需要,但这需要的程度可比不上那时候了,而且经过林诚好几次的大手笔投资之后,王咏庆的七十亿美元投资计划,大陆官方肯定不会像从前那么重视。
尤其是当时王咏庆出尔反尔的举动令得大陆官方早已对其已经产生了恶感,王咏庆若要重启海沧计划,未必会得到海峡两岸的官方支持,这根本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王咏庆慨然长叹一声,道:“几年前的海沧计划未能成行,确实是我人生一大憾事。只是我也深知此项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宝岛政府严禁宝岛石化企业投资大陆,再加上我亦年老体衰,实在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推进此事了。
只是我更深知宝岛只是弹丸之地,难以建立起一个石化王国来,所以台塑的脚步一直在向外扩张。
林诚先生,日前我听到一个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