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橘子带来的成功——南易》、《一代传奇女科学家范红豆——十年八千篇SCI论文之路》……
  ……
  奥运还在继续,不过南易已经把自己的目光从奥运抽离。
  先跑到美院,用五块钱一幅的价格,请一个学生帮他画了两幅画,一幅上面有三只小奶猫,另一幅上面还是三只小奶猫,只不过一幅是两白一黑,另一幅是两黑一白。
  还别说,画的还真不错。
  两白一黑的挂到根正苗红的长城饭店房间里,就挂在南易自己工位边上的墙上。
  等画挂好,南易端详了一会,拿起一本书就看了起来。
  根正苗红现在根本无事可干,和南易预想的一样,亚细亚和清河国际的项目,现在还在海店区的会议室里论证、讨论着,根本没往上一级汇报,等整个流程走完,还不知道要多久。
  朝廷台那边,金雀儿也很沉得住气,到现在还没主动联络南易。
  南易想好了,再等半个月,要是金雀儿还不主动贴上来,他就打算跳过她,直接和广告科的科长褚跃进去沟通。
  无事可做,人就懒散,叶亰回去接着练自己的服装摊,埃德温和自己老乡泡在楼下的咖啡馆,吴士厷在自己的工位上用功的学着英文,她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带高薪学习,能不满意就怪了。
  南易自己也只能看看书,练练自己的养气功夫。
  在南易练养气功夫的时候,胡建温陵市泉安县的一个叫丁字镇的镇上,正有几个脑子比较活的人把主意打到了雄起饮料的头上。
  丁字镇这个地方过去鲜为人知,现在却成了胡建第一个工农业产值过亿的乡镇,被誉为“胡建一枝花”。
  虽然已经有了这个美誉,可丁字镇这个地方只在胡建省内有点知名度,出了省,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就少之又少。
  可文昌围却对这个地方耳熟能详,恨得牙痒痒。
  从八零年开始,丁字镇就有食品厂主动给文昌食品厂当分厂,生产文昌牌的各种零食,那里有能人,每种产品都能做到比“总厂”的成本更低。
  正当文昌围村委会其他人,为这些带艺投身的分厂到来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会计冼济民却不是太高兴,这些分厂压根就没往他那里交过账。
  到后来村委会才回过味来,感情这些分厂都是各自为战,根本没想过理睬总厂啊?
  这些年,总厂的产品为了和分厂的区分开来,包装是一换再换,可效果并不理想,分厂除了不交账以外,其他方面的响应速度飞快,和总厂一直保持统一步伐。
  文昌围总厂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绕着胡建走,总厂生产的文昌牌根本不进也进不去胡建,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各个分厂的产品。
  还好,从去年开始,丁字镇那边就嫌弃文昌食品厂的产品利润太低,不给它的分厂,纷纷进行改制,从食品行业跨入医药行业,给各大医药厂当分厂。
  他们是一边模仿、一边创新,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经过漫长的三天,实验人员发现“银耳加白糖”对很多病症有奇效。
  于是银耳加白糖为原料的降压冲剂、理肺冲剂、益肝灵冲剂等特效药通过各级医药公司的渠道,直接打入了公费医疗体系。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丁字镇就吃到了科学带来的甜头,靠着研发出来的特效药,整个镇每一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可勤劳善良的丁字镇人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还在不断创新。
  其中,丁村村的丁忧、丁艰两兄弟就是佼佼者。
  两年前,两兄弟刚从武夷山进修班刑满释放,呸,毕业归来,回到丁村村,发现家家户户都集资干食品厂,正打算开创一番事业的两兄弟就上心了。
  可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之后,两兄弟放弃食品行业,而是进入那时候丁字镇才刚兴起的药品行业。
  求学期间,两兄弟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过“产品差异化”理论,其他人都是瞄准肝和肺,他们不,丁忧和丁艰的把他们的目光放在一些小儿流行病上。
  比如猪头疯'流行性腮腺炎'、偷针眼'麦粒肿'、出麻子'麻疹',这三个都是小孩子很容易得的病,也是大部分人无需就医就能自愈的病。
  食品厂改制医药厂,原来生产山楂片的机器也就没用了,丁忧两兄弟就低价买了一台回来,通过对山楂的深入研究,以山楂为原料,研发出一种可以同时治愈三种小儿流行病的特效药——山楂息斯敏西林。
  在渠道的建立上,丁忧两兄弟也没有随大流去打通医药公司的渠道,而是另辟蹊跷,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直接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乡卫生所、村医疗站。
  还别说,这路子算是走对了,不但让他们获利不菲,还同时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卫生所开心,医疗站开心,小病人也开心,小孩子们生完偷针眼,就盼着自己再得猪头疯,他们心心念念的想吃药,想吃山楂息斯敏西林。
  天良制药厂,丁家两兄弟的药厂。
  为了节约成本,更多的让利给病人,丁家两兄弟把他们的天良制药厂直接开在自家的院子里,左边挨着猪圈,右边挨着厨房。
  胡建人是出了名的能吃苦,丁家两兄弟也不遑多让。
  早上五点就开始起来干活,干了十几个小时,这会,他们还在一边看奥运会直播,一边叼着烟在那里包装自己生产的山楂息斯敏西林。
  手腾不出空,丁艰只能把烟一直叼在嘴里,这一不小心就把眼给熏着了。
  没辙,他只能先歇一会,用手揉了揉眼,让眼睛舒服一点,顺便还擤了下鼻涕,把鼻涕往地上一甩,手指在矮板凳底下抹了抹,吧嗒吧嗒几口,把烟抽完往地上一扔,接着干活。
  “阿艰,你说我们做饮料怎么样?”丁忧看着电视屏幕上再次出现的“华囯雄起”几个字说道。
  “阿哥,做雄起?”
  “不做雄起做什么,现在的雄起名气不小。”
  “阿哥,做饮料的投资可不小,要买很多机器。”
  丁忧赶了赶围着他的头嗡嗡声的苍蝇,又脱下布鞋砸向一只鬼头鬼脑从角落里窜出来的老鼠。
  没砸中!
  站起身,一只脚一掂一掂的把鞋给捡回来套在脚上,回原位坐下,丁忧点上烟,吸了两口后说道:“投资大也要做,药是越来越不好卖了。”
  “那我出去打听一下机器?”丁艰问道。
  “先不急,等我们出完手里的货再说,这批山楂做完,我们就不进货了。”
  “阿忧、阿艰。”
  正当两兄弟在说话,院子里就传来喊声。
  丁忧、丁艰听到喊声就站起身走了出去,院子里喊话的是他们阿母。
  “阿母,怎么了?”丁忧问道。
  “田里的水跑了。”
  “阿艰,你去,当心看看田埂上有没有黄鳝洞和田鼠洞。”
  “好,阿母、阿哥,我去巡田。”
  丁艰答应了一声,去厨房的门后拿了把锄头就往田野的方向走。
  胡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得可怜,自古就不容易填饱肚子,所以胡建人对耕地的感情很深,哪怕丁家两兄弟的钱已经多到躺在床底下被老鼠拿来磨牙,种地依然被他们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红白之事,不误农时。
  老人家就算油尽灯枯,也会捱到农闲的日子再断气,万万不敢在农忙时添乱。
  ……
  南易正看着书,他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电话是刘贞打来的,让南易一个小时以后出现在她的单位门口。
  南易和吴士厷说了一声,就火急火燎的赶过去。
  提前一会到,南易等了一会,才看到挺着大肚子,手里拎着个网兜的刘贞走出办公楼的大门外。
  等南易迎上去,刘贞就把网兜递给他,“今天分的水蜜桃,你带回去。”
  “你叫我过来就为了这事?”南易一头雾水的接过网兜,问道。
  “怎么可能,凑过来,往下蹲。”
  南易依言,靠近刘贞,把耳朵往她嘴上贴。
  “刚听到上面的风声,上头做明年的信贷规模计划,可能会按照今年年底的数字为下一年的借贷基数。这个意思,你明白吗?”
  “懂,消息明确以后,你们银行会突击放款。”
  “对,就是这个意思。”
  “嗯。”南易点点头说道:“知道了,其实这个事回家再说也来得及。天儿太热,赶紧回去吧。”
  “我晚上想吃油渣。”
  “我会去买下水,不过你可不能多吃。”
  “知道啦,过过嘴瘾就好。”
  “行,回去吧,我看着你进去。”
  看着刘贞走回办公楼,直到看不见,南易才转身离开。
  回到车里,南易就开始思考,“几个银行为了争明年的信贷基数,肯定会争先恐后的突击放款,国家明年的信贷基金会猛增,为了满足信贷基金的需求,印钞厂会多印钞票,明年的货币投放总量增多。
  钱多了,通胀,物价上升,老百姓购物热情主动或被动的提高,明年肯定会有几波大小难料的抢购潮。
  现在就找一批铁匠,开一个厨具厂,加班加点的生产铁锅、锅铲、菜刀、剪刀,明年往市场上一放,应该能赚到不小的一笔。
  想什么呢……”
  南易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自啐道:“格局,注意格局。”
  不管怎么样,这个消息对南易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亚细亚和清河国际的建设费用算是有着落了。
  好处有,坏处也不少……


第0542章 八卦之火
  南易回到长城饭店,先打了个电话给陈丹,和她打了个招呼,然后又把电话拨给了在京城计委上班的聂开。
  从聂开那里,南易打听到了当下国内生产资料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比重。
  钢材的比重是78/22、煤炭92/8、石油83/17、水泥64/36、食品类59/41、服装类59/41、耐用消费品48/52。
  拿到数据,南易又跑了一趟图书馆,把今年的每一期《喉舌报》全部翻看了一遍。不是细看,就是寻找他需要的信息,看的速度不慢,图书馆闭馆前,他就把报纸给看完了。
  看完之后,南易推敲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一个结论——至少未来两年,乡镇企业的棉纱供应会更加吃紧,现在还有一条小门缝可以拿到布匹,等到了明年,一根棉纱、一尺布都别想通过正规渠道拿到。
  到了明年,对有些人来说,万元户时代过去了,百万小意思,千万不是梦。
  “大倒爷经济时代展开了。”
  走出图书馆,南易感慨了一声,钻进了路边的车里。
  “虎崽,买了吗?”
  “买了,就在后备箱里。”
  “多少?”
  “两斤。”
  “差不多,剩不下多少油渣。”
  回到老洋房,南易把油给熬了,又洗了一颗娃娃菜,做了一道油渣炒娃娃菜。
  从前内地并没有娃娃菜种植,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山の味接了订制订单,在滇省的高黎贡山山脉种植了一片,两个月一收,一年可以种五茬半。
  菜炒好,南易直接就拿了双筷子,把菜盆里的油渣挑出八成到饭碗里,盛了饭把油渣给盖住,这才端着菜盆出了厨房。
  “快点,我都馋了。”见南易出厨房,刘贞就催促道。
  “急什么,这不是来了么。”
  南易说着,把菜盆放在刘贞边上。
  刘贞瞄了一眼菜盆表面那几块稀稀落落的油渣,赶紧拿筷子扒拉了一下娃娃菜,这一扒拉,脸就黑了下来,“我说南易,咱家都穷到这份上啦,几块油渣都吃不起了?”
  “解解馋就行了,你又不能多吃,油渣都在我碗里呢。”南易说着,在桌上夹了一点菜,端着饭碗就往院子里走。
  “我说你躲什么,怕我抢你啊。”
  “对,就是怕你抢。”
  “没劲。”
  南易端着碗走到院子外,挨着墙根一蹲。
  今天就算不是因为油渣,南易也会在院外吃饭,街对面的那套房子,房东刚租给一对结婚不久的小夫妻。
  昨天,南易也是饭点回来,正好听到那对夫妻吵嘴,不自觉的就听了几句。
  男的说女的肚里有籽,女的说男的外头有狐狸精,就这几句,把南易的八卦之火给点燃,他现在就是来蹲点的,等着看看有没有热闹可瞧。
  可这半碗饭都下肚了,对面那对男女还在空地上吃着饭,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
  倒是南易身边越来越热闹,覃象、仡濮刀几人吃完饭也出来等着看戏。
  “你眼睛亮,能看见那男人的嘴吗?”看到郝蒻,南易就仰着头对她说道。
  “可以。”
  “读读,那男的说什么呢?”
  “好。”郝蒻答应了一声,眼睛眯了眯,就往对面猛瞅,“消……有两个字我读不出来,后面是好好吃饭,今天不想和你吵架。”
  “应该是消停点,没事,你继续,读不出来就跳过。”
  “女的说了什么,男的有点上火,就不能好好吃顿饭,我都说了,我和×女没关系,倒是你××,肚里的籽是谁种的……南先生,打起来了,看不到嘴了。”
  “嘿嘿,看到了,没事,你管你自己看戏。”
  南易乐了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对面男女单打的大戏。
  “靠,太没品了,怎么能打女人肚子呢,打流产了怎么办。”南易一边看,还一边点评,“呲,踢裆,这女的忒狠了,怎么能往那儿踢呢,自个不打算用了啊。”
  “南生,你到底支持谁啊?”边上的虎崽问道。
  “我啊,两头押注……没得看了,男的被KO了。”南易看着男的已经躺在地上蹬腿,女的往屋里走,就意犹未尽的说道:“多注意着点,打架别管,要杀人了就拦一拦。”
  “明白。”
  南易端着碗往屋里走,想着要不了几天,街道的梁大妈就该上门去做工作了。
  ……
  第二天,闵金生那边还是没消息,倒是冼耀华给他打来个电话。
  “耀华叔,什么事?”
  “济杰的事,村委会刚刚进行了投票,2比5,只有我和翠竹反对,其他人都同意了。济杰那个想吸收的股东许连倢也来了村里,那个人不简单,其他人就是被他给说服的。”
  “嗯,既然已经有结果,那就执行好了,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我们一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