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易往前面一瞄,就看到一个身上一坨坨白点的人搀扶着一个孕妇走了过来。
南易收回目光对阮梅说道:“在村里干地盘的?”
“应该是吧……好像认识你欸,朝我们走过来了。”
“南易阿哥。”
阮梅的话音刚落,孕妇已经来到南易面前叫道。
南易抬头,看着孕妇的脸,仔细辨认了一会,就认出来她是谁,“秀玉,你怎么在香塂?”
冼秀玉,文昌围村里人,和冼海兰、冼秀云同一辈,是罕有的几家招上门女婿的人家之一。
冼秀玉指了指自己的肚子,没有说话。
几年前,文昌围虽然已经搭起一条出国生孩子的线路,可选择出国生的并不多,村里虽有补贴,可个人还是要出一部分,费用并不低;大多数人会选择去亲戚家里躲着生,或者就跑去内地的四大“逃生基地”——琼岛、吐蕃、嵩山、北戴河。
文昌围人往往会选择去琼岛,气候比较接近,呆着比较适应。
“第几胎了?”
“第四胎。”
南易蹙了蹙眉,“你结婚只比我早一年吧?”
“嗯。”冼秀玉轻声应道。
“其实女孩也挺好的,不用为了生儿子这么拼。”南易说着,把脸对着冼秀玉的老公郑光颀,“在这里做地盘?”
“翻修祠堂。”
“赚吗?”
“还好,三百一天。”
“哦,大师傅啊,雕花的?”
香塂做地盘'干工地'的收入虽然不低,可三百一天算是天花板了,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肯定有了不起的手艺。
“我什么都会一点,家里十几代人都是木匠。”郑光颀憨厚的说道。
“挺好,有手艺在香塂做地盘不会少赚,三百都是自己的吧?”
香塂做地盘工资是很高,可这是对当地人而言,内地跑单帮的到香塂做地盘一般工资都要打折扣,要么打低价黑工,要么被中介抽一道水。
“在这里有熟人,花了一千港币就把身份问题解决了,工资都是自己的。”
“那就好,你们等下。”
南易应了一声,走进士多店里,问老板讨要了纸笔,写了一个电话号码走回店外,把纸递给冼秀玉,“我很快就会离开香塂,要是遇到什么事,打纸上的电话。”
冼秀玉看了看纸上的号码,把纸收好,郑重的点点头,“谢谢南易阿哥。”
“嗯,你们要干什么继续,我回去坐着。”
南易虽然和冼秀玉不熟,可既然遇到了就得做点姿态,一般来说,冼秀玉两口子不太会有什么事求到南易,八九千港币一个月,这在香塂算得上是高收入。
按现在的香塂房价,八九千一平的房子还是不少的,干上三年就可以全款拿下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当然,前提是房价不暴涨。
南易回到刚才的位子,继续和阮梅说话。
“文昌围的?”
“对。”
“大着肚子怎么还出来做地盘?”阮梅问道。
“有些事你不太明白,正因为大着肚子才要出来,不然可以呆在家里,她老豆在外面卖水果,老母在地盘上卖饭,加上村里的分红,每年的收入并不低。”
“嘁,我怎么不明白,不就是逃生么,别忘了我在羊城呆了不短的时间。”
“哈,我倒是忘了,她肚子里的是第四胎了。”
“唉,何苦呢。”阮梅叹了口气说道:“听说生孩子好痛的,她不是要痛四次?”
“都是自己的选择,外人不方便评价。”
文昌围这几年出生的小孩子,有不少都有一个很内涵的小名,什么东陶、西陶、东躲、西躲、躲躲;还有数字型的,八百、千二、贰千;有地名型的,甘蔗、大麦、苞米,省略了一个“地”字;也有地方上的名称,县名、镇名皆有。
孩子想养活挺不容易,的确需要用一个贱名压一压。
南易曾经有给南无为准备一个小名“瘪犊子”,还好,南无为一直无病无灾,这个小名也一直未被启用。
南易和阮梅在士多店门口坐到凌晨时分,两人这才回到小别墅。
第二天,一大早,还没到南易的生物钟敲响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喜鹊和燕子的叫声,暗道一声不好,南易起身踅摸了一根晾衣杆就冲到小别墅的屋外,举着晾衣杆直接杀奔屋檐下的燕子窝。
“数三声,你给我滚蛋,不然我捅死你。”南易拿晾衣杆指着站在燕子窝里的喜鹊叫道。
喜鹊见到南易过来早就慌了,再听到他带着怒气的嘶嚎,扇动翅膀就飞走了。
南易搬了张椅子,站上去查看了一下几个燕子窝的情况。
还好,稚燕都没什么问题。
燕子给面子,肯来家里垒窝,这是好事情,要是被喜鹊给占了窝,导致燕子离开,那南易真会发飙追杀喜鹊。
“小燕子没事吧?”
不知何时,穿着睡衣的阮梅也来到了屋外。
“没事,来的及时,稚燕没被喜鹊推出窝,这两天让人盯一下,再有喜鹊飞过来就打下来。”南易从椅子上下来,拿起靠在墙上的笤帚,扫了扫地板上乳白色的燕子屎。
“燕子有灵性,它们从来不在门梁上垒窝。”阮梅拿着簸箕上前,放在南易边上。
“嗯,要是没灵性,它们也不会来你这里垒窝,它们知道你是个好人。”
“嘻嘻嘻。”
阮梅知道南易说的未必是真,可夸她的好话,她还是很乐意听。
既然已经起床,阮梅也不再睡回笼觉,跟着南易出去跑了一圈,吃过早点后,两人又一起去了柴湾。
南易去情策委,阮梅去艺人关怀基金。
一个上午,南易就在听取和翻阅报告中度过,午饭前,他又赶去了方氏集团。
……
第0722章 南氏大市场
“我和嘉頓的张志方老先生已经见过面,对方氏的入股,他并不是太排斥,只是要求高溢价。”
“多高?”
“四成。”
“还行,可以给我们多少股份?”
“最多三成。”
“张老先生今年八十了吧?”
“整八十了。”
“三成就三成吧,再能活也多半活不过一百一,过几年他的脑子会变糊涂,子女又不愿意接他的班,嘉頓早晚会整个卖给我们。”
嘉頓是一家主要生产面包、饼干和蛋糕的企业,不但在香塂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在海外的唐人街销量也不错,同时还有为快餐店、餐厅、酒店及航空公司生产供应面包、酥皮及急冻面团,并生产各式糖果。
中秋的前夕还会生产一波月饼,嘉頓妥妥地是香塂糕点界的扛把子。
方梦音叹了口气说道:“可悲啊,辛苦了一辈子,自己的事业却没有子女愿意接手。”
“可以理解,嘉頓算是餐饮业,做餐饮太磨人,赚钱的门路多着呢,何必干这么辛苦的行当。奶奶,你就跟张老先生说,我们没有夺他家业的想法,让他可以安心。”
如果张志芳的子女会接张志芳的班,南易绝对不会生出吞并嘉頓的念头。
从得闲嚟坐到龙门阵,以及后来的粉菊花、黄金甲,包括几年前关注长天酱油,威逼利诱郦锦记合作,后面又进入皮革业,打造重明鸟食用油品牌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南易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环神农南粮“消化”体系,或者说内循环体系。
他要入股扶持下游企业,以保障神农南粮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通畅,时刻保证神农南粮大半的农副产品可以按照正常价格销售出去。
采取“二三五”原则,南氏自营和控股的企业能够消化两成的农副产品,占股和关系良好的企业可以消化三成,剩下的五成才是考虑在大宗商品市场甩卖。
初级农副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一直萎靡不振,而且大部分主粮价格还有下行的趋势,想要获取更多利润,神农南粮必须布局二次加工,把大半的产出进行粮食属性的淡化,加深商品属性。
之所以是大半而不是全部,这是因为神农南粮的土地分散在各国,而每个国家的政策虽然不一,但是很多时候都会鼓励和要求种植某种作物,鼓励的时候会有补贴,要求的时候收购价会很有保障,从一个正常农民的角度当然得跟着所在国的政策走。
捧谁的饭碗服谁的管,神农南粮占据的土地面积广,不可能脱离土地所在国的监管,仗着自己实力雄厚,谁也不鸟,就按自己的计划来。
如果这样,很多土地就会面临失去的风险。
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农地和农民天然带着“义务属性”,必须完成他要完成的义务,农地上必须种出点什么,哪怕是钢筋水泥的房子。
神农南粮完成义务之外,才会开始行使自由经营的权利,这也是南易只布局一半产量进行二次加工的原因,神农南粮一半是传统农业集团,另外一半才附着金融属性。
“说是不夺,最终还不是要出手吗?”
“性质不一样,那是别人不想要,而不是我们争抢。如果将来有其他人惦记嘉頓,这个人又准备把嘉頓给好好经营下去,那我们未必要出手,我还是希望上下游之间存在着利益共同点,又存在利益差异点,只有合作中带着对抗,双方才能长久的合作下去。”
上中下游如果是同一个老板的产业,短期来看,老板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可长期来看,上中下游的管理人之间肯定会陷入内耗和互相推诿。
为了自己的利益,上游当然希望中游用更可观的价格收下自己的次品,而中游当然希望上游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良的品质,以此类推,中游和下游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如果老板把上中下游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给管理人的奖励也是站在全局的角度,那好,上中下游陷入集体摆烂,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是分开考虑,那自然就会陷入内耗,上游给中游挖坑,中游给下游挖坑,没有谁会吃饱了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神农南粮会进行直营和控股的企业,都是利润比重比较大的企业,长天酱油、郦锦记、重明鸟三家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是大豆和玉米,终端产品的利润远远大于初级农产品的利润,所以,上游会对下游无限的倾斜支持,增加终端产品的竞争力。
上游和中游是下游的配套,是牺牲的对象,上中下游之间也就无所谓竞争关系。
而从大小麦变成面粉,又从面粉变成面包,上游和中游之间比较固化,但是中游到下游却有无限的可能,中游可以找无数的下游进行匹配,毕竟面粉可以制作成无数的终端产品,而不仅仅是面包一项。
所以,神农南粮不可以直接介入到下游,控制某一个下游,这样只会让中游的选择面变窄,上中下游之间陷入内耗。
嘉頓日常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面粉,以及鸡蛋还有很多馅料辅助原材料,这种企业适合和神农南粮合作,而不是被控制,所以南易倾向于只入股不控股;
但是它的规模又不是太大,影响不了大局,如果未来新东家要改变其性质,神农南粮不妨把它给直接收入麾下。
“奶奶,如果不是张家没人愿意接手嘉頓,我们要防着和未来会跳出来的竞争对手抢夺控股权,其实三成的股份我都嫌多,只要能够保证在同等条件下,嘉頓采购我们的农副产品,5%的股份也无妨。”
“这个话我会转达给张老先生,相信听了这个话,他会非常放心。”方梦音说着,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湘荷应该到了,我们去吃饭。”
如果没有应酬,方梦音的午饭都是湘荷从方氏庄园送过来,方氏集团有一间办公室被改成饭厅,方梦音平时就在饭厅进餐。
南易跟着方梦音来到饭厅的时候,湘荷刚刚把饭菜摆好。
“老太太、少爷,可以开饭了。”
“湘荷,我看饭不少,你一起吃,南易,两碗饭的量够吧?”方梦音看了看桌上的饭说道。
“一碗半就够了,湘荷阿婶,你一起吃吧。”
为了补充练武的消耗,南易的早餐进食量比较大,而且经常还会进补,但是中餐和晚餐都是正常的食量。
“谢谢老太太,谢谢少爷。”
湘荷道了一声谢,就在方梦音边上坐下。
刚喝了一口汤,方梦音就问道:“伦敦的那个预产期在什么时候?”
“不出意外会是明年一月的下旬。”
“真让孩子姓博林?”
“南若瑾,如果是女孩,会叫这个名字,男孩的名字我还没想好,法律有效名字叫什么不重要,只要是我的孩子就行。”
“若玢、若瑾,都是美玉,有穷、无为,都是一种人生境界,看来你对女儿比较偏爱。”
“嗯,女儿早晚要出嫁,在身边呆不了多少年。”
“为人父母你做的很好,为人子女你就差了点,再不是也是亲妈,你该时常去看看,易瑾茹你都能孝顺,对亲妈不要太过苛刻。”
“嗯,我知道,有空就去。”
“你的新嫂子为人如何?”
“挺好的,知冷知热,做事能力也很强,再锻炼几年,我会和她谈谈,要么往上走,要么自己出去单干。”
“单干还是免了吧,女人太顾着事业会忽略家庭,闻人兰月是你嫂子,不是姐姐,你的屁股要坐对方向。”
“奶奶说得对,我记住了。”
南易嘴里答应,心里可不这么想,闻人兰月可用他就要用,女人不一定要为家庭牺牲自己,还可以为他牺牲嘛。
在南易的规划里,闻人兰月只要成长到他认为合格的高度,他就会把闻人兰月送到还未建立的无二药业去负责业务管理工作,一个付出劳动,一个付出可观的报酬,合作愉快,童叟无欺。
在国内卖药,疗效是其次,人脉才最重要,再过几年,闻人兰月现在接触到的医院负责采购的人,很有可能会官升几级,就这份人脉也足够把闻人兰月送上业务老总的职位。
“你啊,女人方面,该收收心了,每个人的忍耐都有限度,不要把她们的心给搞凉了,算是多为孩子考虑考虑。”
“奶奶,我知道的。”
一顿午餐,南易都在做应声虫,嘴里都应着,可该怎么做,他自己心里有本账。
离开方氏集团后,南易去了一趟街角的报刊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