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2G时代,梦想与超越
翌日。
大家都起得比较迟。
吃过午饭之后,萧白和刘小玲将田春秀送到了码头。田春秀还是走海路回去,她又得去忙她的工作了。
下午,萧白接到了李龙斌的电话,他约萧白6点钟在一家日式餐厅见面。
“小玲,你晚上自己去吃饭吧,我还不知道要忙到几点才能回来。”
萧白给刘小玲打了招呼,5点过就从住处出发,来到了李龙斌说的这家日式餐厅。
“渡边总裁,萧董,我给二位介绍一下……”
大家都很守时,几乎前后脚进了包间。刚一见面,李龙斌就给双方做了介绍。
渡边40来岁的年纪,个儿不高,不苟言笑。
萧白总觉得和日本人见面很麻烦,各种繁琐的社交礼节,就让人很头疼了。
不过好在这个过程不长,礼节性的客套过后,大家就都坐了下来。
“渡边先生的华语说的不错呀!你在国内呆了不短的时间吧?”
渡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大家交流起来很方便。
“我在国内呆了四年,之前在香港和星加坡还呆过几年。萧先生,你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明日之星,有兴趣再把事业做大吗?”
“兴趣肯定是有的!回头我们双方可以接触一下,多做一些交流。如果条件成熟了,再进行进一步的商讨。”
萧白从不排斥企业之间的正常交流,他寻思,刚好借这个机会让自己的人开阔一下视野。
当然,这种交流活动都不会牵扯到双方的技术机密。
“嘿!还请萧先生多指教!”
渡边也知道,这种事情肯定不是喝一次酒就能做决定的。商业谈判的过程很复杂,双方光是互相派员考察,就得来来回回好几次。
“两位,生意的事情回头再谈,咱们今天好好喝酒,不醉不归!”
李龙斌见二人谈的不错,明白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至于以后谈成还是谈不成,那都和他没关系。
这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萧白次日返回深圳之后,他就把徐长青和周思毅喊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给二人说了一下过段时间要派人去NEC考察的事。
“这是好事,虽然咱们不大可能和对方合资建厂,但互相交流交流也不错呀!”
徐长青反应很快,马上就明白了萧白的打算。
其实,友达集成电路制造(浦东)公司正在兴建的生产线,就是8英寸IC生产线。
只是在生产规模上比起NEC的合资计划要小很多,工艺上的侧重也有不同。
鉴于模拟芯片的特性,对于制程工艺的要求相对于数字芯片要低不少。但不管怎么说,友达集成电路制造(浦东)公司在建的这条生产线,完工之后必将是国内领先的。
因此对于友达微电子来说,目前并没有合资的迫切需求。
“萧董,NEC在通讯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很强,我倒是对他们这一方面的技术很感兴趣。”
周思毅是典型的研究型人才,他感兴趣的点和徐长青不一样。
“周院长,你指的是他们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吧?咱们以后会把目光聚焦在终端设备上,也就是所谓的手机。你可以试着和对方谈一谈,到时候你最好亲自去一趟。”
萧白也一直在关注2G方面的事情,到目前世界上已经颁布了多项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标准。
去年也就是1994年,国内打通了第一个基于GSM标准的移动电话,自此,2G通讯开始了它长达15年的霸主地位。
所以,萧白让周思毅亲自去看看,说不定和NEC在2G手机领域能找到合作的基点。
几天之后。
徐长青亲自带队去和ENC大华区的有关人士商谈,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尽快互派人员到对方公司考察。
友达微电子这边带队的是马晓初,时代科技研究院则是周思毅亲自出马,共同组成了一个考察团。
等自己这边的考察团走了之后,徐长青也在公司接待了来自NEC的考察人员。
“萧董,他们提出来要看咱们的生产线。我的意思,让他们参观一号净化厂房,我已经交代相关人员主意技术保密。”
徐长青的保密意识很好,他不会因为对方的技术实力比自己强,就不做任何防范。
“可以!反正这种考察只是初级的交流,参观完一号净化厂房,剩下的就做一下口头介绍吧。”
萧白没有露面,渡边也没有露面,这种考察活动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协调好就成。
结果头一天的考察活动之后,NEC的人员很不满意。
“萧董,对方坚决要求参观咱们的二号净化厂房。他们的理由是,只选择性的参观一条生产线,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估!”
徐长青当天晚上就给萧白打了电话,汇报了此事。
“要求还挺多!徐总,你告诉对方,他们想怎么参观都行,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等。他们在我们这边提出的任何的要求,咱们在日本的考察团都会享有同等的权益。”
萧白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日方参观什么参观多少,我方的考察团也是同样。
这就是他所说的对等原则。
“好的,我明白了,我马上安排!”
徐长青回应了一句,随即挂了机。
结果双方原定3天的考察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
NEC的考察团离开的时候很满意,对方的考察团团长再三向徐长青表示了感谢。
马晓初也是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深圳,不过周思毅和研究院的几人,没有同时返回。
“萧董,你还别说,NEC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技术,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马晓初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萧白和徐长青汇报此行的收获。
“有收获就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萧白和徐长青对视了一眼,不由得都笑了起来。
仅一次考察就想得到人家的多少技术并不现实,但开阔了眼界之后,对于自己的技术提高却很有借鉴意义。
“对了,萧董,周院长托我给你带句话,他这次在日本可能会多停留一些日子,除了NEC之外,他还会去村田制作所、太阳诱电等企业参观访问。”
马晓初汇报万这次的行程情况之后,还特意转告了周思毅等人的行动计划。
“咦?他还怪忙的啊!去这么多家企业参观,人家都点头答应了?”
友达微电子以前和村田打过一次交道,对方不是太好说话。所以萧白还挺奇怪,周思毅是怎么办到的呢?
“是NEC本部帮忙介绍的,反正就是一般性质的参观访问,顺便谈谈合作的可能性,人家也就没有拒绝。”
马晓初一语道出了真相,没想到NEC还蛮够意思的。
“哈哈,原来是这样。那就随便他们在日本慢慢参观吧,有什么事等周院长回来之后再说。”
萧白恍然大悟,看来周思毅还挺会把握时机。
一周后。
周思毅等人回到了深圳。
“周院长,看你喜气洋洋的模样,这一次日本之行收获很大?”
萧白在办公室见到了归来的周思毅,他让文琴去泡了一壶自己珍藏的好茶,坐下来准备和对方好好聊聊。
“是啊,收获很大!”
周思毅没有隐瞒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谈到了日本的“新干线”,也谈到了日本发达的电子工业。
“我去的几家企业,对方的研发能力都很强大。咱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太弱小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追赶上人家呢?”
周思毅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他说的都是实话。
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跟日本相比,的确是差距非常大。
很直观的比较就是,京城的现状和东京的现状作比较,两个国家GDP作比较……等等。
“是啊,国内暂时还比较落后,但我相信一定能追赶上日本的,最起码在城市建设和DGP总量上,估计用不了20年。”
周思毅说了很久,萧白一直在认真的倾听。
等对方说完,萧白目光深邃的看向了窗外,发出了一句感叹。
周思毅的嘴巴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出声。
不过萧白转回头时,刚好看到了对方脸上不以为然的表情,人家显然并不认可萧白的话。
只是碍于老板的面子,没把话说出来罢了。
萧白笑笑,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别说是现在,即便是十年以后,国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想要在GDP追赶上日本,都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他清楚的记得,应该是在2005年吧,在百度贴吧日本吧有人发了一个帖子,问国内的GDP总量究竟要多少年才能追上日本?
结果有人回答说,可能需要50年……就这个答案,都不知道被多少人喷。
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国内的GDP总量大概在2030年能与日本持平。
这在当时不知道遭受了多少人的嘲笑,很多人都是当成笑话来听的。
是怪大家没见识吗?还是屁股是歪的?
萧白觉得不能这样理解。要知道,2005年公布的上一年度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日本高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而同期国内的GDP总量,只有日本的一半,也就是说人家的GDP是国内的两倍!
当然,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5年之后,国内只用了5年的时间,在GDP总量这一块儿,就超越了日本。
第339章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不过现在说这些话没有意义,萧白并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神棍”,所以他也不会去做预言。
如今该向人家学习的地方,就老老实实的学习,这并不丢人。
“萧董,我和NEC谈了在手机方面的合作,对方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兴趣。
不过日本国内的2G技术标准和我们都不一样,对方在GSM制式的手机研发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周思毅打破了沉默,谈起了技术方面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萧白还是比较清楚的。目前欧洲方面主推GSM标准,美国的技术标准比较多,但未来经得起考验的当属CDMA标准。
在2G时代,欧洲的GSM将会成为世界主流技术标准,国内虽然是先后批准了GSM和CDMA标准,但毫无疑问,GSM将会是主流。
至于日本的PDC标准,只在日本国内建成了唯一的网络,属于封闭性的标准,就不用探讨了。
“周院长,我们还是可以和NEC在这一方面合作的。NEC在手机小型化方面做得很出色,反正咱们又不做基站设备,仅就手机而言,说穿了也就是一个设计、组装、营销的活儿。”
萧白看的很透彻。
“也是!另外,我去了村田和太阳诱电。村田比较牛气,太阳诱电倒是对转让技术有点兴趣,不过技术方面肯定是相对落后的。”
实际上日资企业对于转让技术从来都是很谨慎,他们愿意卖生产线,但不愿意转让技术。
说起这个,周思毅不禁摇了摇头。
“算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咱们还是踏踏实实的走自我研发的道路吧。至于太阳诱电,倒是可以继续保持接触。哪怕是技术转让谈不成,正常的技术交流还是可以的嘛。”
村田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在陶瓷被动元器件方面世界领先。另外,村田在SAW滤波器这一块,市场份额也是世界排名第一。
相对来说,太阳诱电在SAW滤波器这一块要弱一些,所以比村田要好打交道。
当然,说来说去,技术进步最终还是靠自己。
“是啊,请萧董放心,我不会放弃自主研发的。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很有必要。
我这次去日本就见到了不少赋闲在家的技术人才,只可惜他们不愿意来国内工作,要不然我这次就会带几个人回来了。”
周思毅的想法和萧白不谋而合。
“周院长,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的确很有必要!但显然日本不是最好的选择。我建议你以后考察一下欧洲或者美国,等下半年咱们再探讨此事。”
说到这里,萧白结束了今天的谈话。
周思毅起身告辞,他回去以后还要召开会议,需要认真梳理一下这次去日本的技术收获。
“萧董,蒋一帆先生到了!”
这天上午,萧白正在办公室和尤文森谈事情,文琴敲门进来告诉萧白,泰国的蒋一帆先生来了。
“尤总,那就先这样。过两天你亲自去一趟上海,一方面考察一下时代金融大厦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你代表我去参加一个会议。”
上海方面邀请萧白去参加一个企业家座谈会,但恰好蒋一帆打电话要来国内进行投资考察,他走不开,所以就让尤文森跑一趟。
“好的,萧董,后天我就出发。那你先忙吧,我先走一步。”
尤文森起身告辞,离开了萧白的办公室。
萧白随即也站了起来,跟着文琴去会客室见蒋一帆。
“蒋董,你好!一路辛苦哦。”
“还好!我是昨儿晚上到的,睡一觉起来又精神十足了。”
二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就坐了下来。
蒋一帆这次来国内,主要目的就是想把一部分产能转移过来,初步打算先去莞市考察一下。
他从曼谷飞到香港,然后从香港来到了深圳,自然要和萧白见一面。
这段时间安然并不在深圳,他为了备战五一节的促销,要去全国各地转一圈,估计要到节后才能回来。
萧白和蒋一帆在会客室聊了将近一个小时,随后就带着对方离开了总部大厦,去街上转了转。
中午,萧白请蒋一帆去吃粤菜,晚上也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
第二天,萧白给薛刚打了电话,请他和段永淳接待一下蒋一帆。如果蒋一帆在莞市考察遇到什么问题,也请两人帮衬一下。
王铁军专门从安保部抽调了两名安保人员,并安排了车辆,为蒋一帆在国内的考察活动提供服务。
蒋一帆到了莞市之后,薛刚和段永淳对他很热情,还亲自陪同他去和莞市的有关部门进行对接。
当地对于投资的渴求,远远超出了蒋一帆的想象。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肯定是顺风顺水。而且蒋一帆在莞市投资建厂,还能享受到很多优惠条件,他当即决定投资一亿美元。
萧白接到蒋一帆的电话,也很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