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好悦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花好悦缘-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爸,你说的太对了,村长的想法是美妙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而且村里的人过份依赖我们是不行的。求人永远不如求已。”

    既然陈家作坊扩建这个建议被否定,那么陈维就得想别的办法来帮村里,是什么呢,他就想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穿的雪地靴。

    原本大女儿是想开那样一个小作坊,专门做雪地靴去卖,但是后来在上官磊和悦之的提醒下,她决定走高端精品路线,只接受私人订制。

    于是这条大众路线就被放弃了,可是陈维想,因为大女儿有一手好绣技在手,所以走大众路线有点可惜,可是村里的人却正适合呀。

    这些村里的大婶大妈,谁不会纳鞋底呀,或是勾个边什么的,简单的绣还是很可以的。

    只是这个主意最开始是儿女们想到的,制作方法和款式是陈悦之想的,他这不就有了和大家商量的想法嘛,总要问过他们的意见,他们同意了,他才能告诉村里啊。

    李清霞等人一听,都觉得行啊,村里一大半的青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尽留些老弱妇孺在家里,他们田里的活干不太动,每年的收入是极低的。

    但做鞋子这件事,却是家家户户老人都擅长的,如果真能给他们创点收入,那可是件大好事。

    陈维一见儿女们同意了,陈悦之还说很是愿意把制作方法教给大家,他就更激动了,站起来,很认真的说道:“陈悦之同学,现在我是代表村里的村民们,真诚的感谢你的付出,来握个手。”

    李清霞看着丈夫认真的样子,既窝心又有些好笑。

    陈悦之也认真的和陈支书握了手,他这才笑着咧开嘴,激动的说道:“那这样,正好姚家要做的雪地靴已经完成了,我带过去给村长当个示范看看。”

    “行,去吧。”李清霞帮他重新拿了套衣服出来,去村长家商量事情,总归不能再穿家里干活的衣服。

    陈悦之姐妹几个,都朝着陈维挥手:“爸爸加油噢。”

    看见陈维焕发了新生命一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家也很为他感到高兴。

    陈维等出了家门,这才收起了咧到耳根的嘴角,恢复成了淡淡从容的笑,他想着,如果转变太大,他们一定不习惯,既然大家还是有点喜欢以前的他,那他偶尔装装老实,装装傻也没什么,反正逗自己的老婆和儿女们开心,也是他很愿意的事情。

    李好仁见陈维去而复返,便好奇的迎进去,又端来火盆,让他坐进去,因为这天太冷了。

    陈维拒绝了,他现在修炼了归真诀,就算冬天只穿很少衣服,也不会感觉冷,浑身暖洋洋的,犹如泡在温泉中一般。

    “村长,我给你看样东西。”陈维把雪地靴拿了出来,摆在桌上,李好仁认真看了几眼,然后思考道:“年三十那天,我见你家几个小的,脚上都穿着这样的靴子,听说保暖还防水,我家那小孙子,也吵着要呢,但是我老婆怎么也捣腾不起来,好像做起来也不像正常的鞋子,缝合的不好,还是会进水的呢。”

    “没错,这方法是我家阿悦尝试出来的,这上面的边框小绣是我家慧之绣的,这些鞋梆子料子大概一共了五块钱,清霞缝合的时候只了半小时,慧之绣这些也只用了十来分钟,因为简单。如果算上人工的话,大概有十块钱。这样一双雪地靴,如果摆在商城里,卖二十一双,你觉得有人愿意买吗”

    李好仁又将雪地靴仔细看了看,还将底也翻过来,不过不管他怎么看,都是看不出来,这是如何缝制的,外面竟然像统一的整体似的。

    “二十块钱,对于我们农村的人来说,是有些贵了,但是对于镇上甚至是县里的人来说,那就很便宜了,而且这靴子穿着保暖,应该能卖得出去。陈维,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想说什么”李好仁心里有些意动,隐约摸到一些头绪,但却不太敢肯定。

289、没占到便宜

    

“根据料子的不同,纹的简单复杂程度,我们也可以把价格稍为定的高或是低一点。但这样一双实用又好看的靴子,如果将它拆分开来,糊鞋框子、做鞋垫、缝合整体、绣、销售,由五个人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最少一小时就能做一双。那么如果每天都做十小时呢,就是十双。”

    陈维现在的心算能力不错,不过他怕村长看不明白,就拿过一个铅笔,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了起来。

    村长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大,不过却没有出声,只是紧紧盯着那些数字。

    “村长,你看现在成本只需要十块钱,但如果我们大量批发,还能压价,或许能把成本降到五块左右。若以卖出最少十五块计算,那可以净赚十块钱,五个人来分,每个人拿两块钱。换句话来说,每个人每小时都能赚两块钱,一天做十小时,就是二十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六百块钱。”

    一个月六百块钱

    这么多的钱,让李好仁有些激动起来,心里头的想法更加明显,有些小心谨慎的问道:“陈支书,你,你的意思不会是”

    “没错,我家阿悦说,愿意教村里的人做这种鞋子,这样一来,村里那些妇女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无法产生收入的矛盾也就解决了。慧之也愿意教大家绣。只是我有些犹豫,倒底是分散销售,各自为政,还是开个类似的加工作坊,统一管理。”

    李好仁激动的眼睛直发亮,烟都不想抽了,直接抓住陈维的衣袖问道:“你。你说的是真的,这么赚钱的事情,阿悦和慧之愿意教给大家我早就看出来了,这两个女娃啊,是特别乖,特别懂事的。”

    李好仁嘴里的好话,立即像不要钱似的。流水般往外吐。夸的陈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陈悦之姐妹俩,送了这么大一个机遇给村里,李好仁激动高兴。也是再所难免的。

    高兴过后,李好仁总算平定了下情绪,才想起刚才陈维说的话,什么叫分散销售。什么叫统一管理

    陈维看出来村长的疑惑,便又细心给他分析了下两种不同之处。

    分散销售。就是大家各自做各自的,自己做自己卖,那成本自己出,收益自己赚。

    这样做的好处是自由灵活。但也有缺点,那就是比较混乱,比如有些人定价太高。会卖到滞销卖不出去,赔了本儿。

    有些人要求太低。定价太低,破坏市场规律,最后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各自为政的销售,即盈亏自负,脑子机灵的人或许会发家致富,脑子不好使的可能也会赔的裤子都没得穿。

    统一管理,和现在的酥饼作坊性质差不多,即所有材料由陈家或是想要做这行的人,统一购买,钱当然也由主持堵来出,然后由村民们根据自己所长,分别承包其中的某项工序。

    比如会绣的,就领了丝线,会糊鞋绑子的,就领了布,会做鞋垫的就做鞋势,到时候做好了,陈家统一回收。陈家只是会出一些辛苦费,而且不可能有市面上一样的价格,因为这材料是我的,方法也是我教的,你们只是出了点劳动力而已。至于事后的销售,净收入,那也与你们没有任何干系了。

    这样做的优点是,对于村民而言,只要有活,那就是只进不出的,也不用操心销售问题,更不用负责亏损问题,收入是长远而持久的事情。

    但是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短期内,所赚的钱,看起来好像变少了,但是只要市场平衡,鞋子有质量,能卖得动,那就一直有钱赚。

    李好仁把这两种都想了想,他自己也很纠结,各有利弊,不好选哪。

    “村长,不妨让每家出个主事的人,前来开会,把这事说清楚,到时候看大家自己怎么选择吧。不过我有个想法,不管大家选择哪种方法,最好由村里定一个统一价格,否则价格不一样,会引起恶性竞争的,那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而且凡是参与的村民,也都要签一个保密协议,即不能将这种方法,告诉外村人,否则泄露出去,我们不是凭空多了许多对手吗”陈维又补充道,李好仁立即把头点的跟鸡啄米一样,没错,是这样的,还是陈维想的周到,年轻人就是不一样啊。

    李好仁今年快六十了,陈维才四十,因为修炼的关系,看起来才三十岁的样子,他喊他年轻人,也没错。

    “好,那宜早不宜迟,我现在就用大喇叭,喊大家过来开会。”李好仁也是个急性子,立即就去了村部,动用了大喇叭。

    等每家每户都到了后,他就把陈维的话一学,众人立即都惊喜万分起来,不过也有那么几户,故意歪解别人,觉得陈家人肯定没有那么好心。

    “陈支书,你说的那个像作坊式的统一管理,那负责买材料和销售的人,最少得有多少钱,才能办成呀”其中一个村民提问道。

    对对对,大家立即都被吸引过去,他们也想问这个事儿。

    陈维笑了笑道:“也要不了多少钱,不到一千块就能办定。其实我个人是主张作坊式的管理,并且建议大家都办,这样百齐放,才能良性竞争,都有前进的动力。悦之他们教的只是最基本的作法,至于如何让鞋子变得更有特色,更能吸引人心,那就要靠你们自己去动脑子了。”

    接着陈维就跟大家说,这一万块,主要在什么地方。

    首先是要进一批材料,以一双鞋子五块钱的材料计算,你至少要进一百双吧,那就是五百块钱。

    然后你把这些材料分别承包给别人做,你得负人手工费吧,比如每项5毛钱一张。那就得去小两块钱,一百双就是两百块钱。

    再次,你运鞋子去镇上卖,你得有车子拉呀,不管是什么车,总之你得有一辆是不是,至于装鞋子的东西。你有条件的可以用纸箱。没有条件的麻袋也行。

    除了自行车外,其它的车子都需要油钱,你去市场上卖。你还得出摊位费,人家买了鞋你得弄个塑料袋子装着吧一百双不可能一天卖得掉,你就得天天去,那中午总要吃饭吧

    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突发状况。所以没个一千块,是绝对拿不下来的。

    下面的人听了都点点头。小声议论起来,总成本倒是不贵,就是这事儿太烦琐了。

    如果真的做了这事儿,那其它工作都做不了了。要是鞋子卖得好,还成,如果卖的不好呢。那岂不是太亏本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总之呢李好仁把话带到。让他们各自回家考虑,和自家人商量好了,到时候再给李好仁回复,看看都是怎么决定的,村里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策。

    最后李好仁又把陈维夸了顿,说他富了不忘村民,竟然愿意贡献出这样的技术来,让大家要好好感谢陈家人。

    大部分人都是很听话的对陈维说了谢谢,心里也越发感激,但还有那么几个刺事佬儿,说话阴阳怪气的,还说陈维如果真心为村民办事,为什么不干脆把作坊的股份分点给大家,这样大家直接都变成千元户,万元户了,哪里还用现在这样辛苦劳作

    若是往常陈维遇到这样的事,肯定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正因为他以前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让这些人才说了这样的话来挤兑他。

    带头闹事的就是李友的父亲李大胜,还有一个不安份的刘寡妇在旁边煽风点火,弄的大家都有些意动,还真有人巴巴看着陈维。

    不过现在的陈维,早就变聪明了,哪里还会上他们的当,当下也不着急,只是笑着说道:“你们这想法不错,既然如此,李大胜,你先把你家的钱,都分给大家吧,刘寡妇,你家不是有块瓜田吗,为什么每年夏天,村里人去吃西瓜,还要出钱啊”

    李大胜立即跳起来叫道:“那些钱,都是老子辛苦赚来的,凭什么分给大家啊陈维,你不要转移话题。”

    “就是就是,我们孤儿寡母的,种点西瓜容易吗,就是靠着那点西瓜钱才能过活,你说你心怎么这样黑,居然还想贪我们家这点小便宜。”刘寡妇恶狠狠的说道。

    众人一听他们俩这样一说,顿时有些人就明白过来了。

    “你们说的很对呀,你们辛苦赚来的钱,不能拿出来分享,那凭什么认为,我家儿女老婆辛苦赚来的钱,就可以白白分给别人啊有多大能力干多少事,你只出了小力气,所以你赚了小钱,我赚了大钱,那是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原先有些被说的意动的人,纷纷羞愧的低了头,他们也真是昏了头了,居然会有那样的想法。

    这就像自己辛苦种了地,收了稻子,哪里会那么容易白送给别人。

    李大胜惊讶的看向陈维,总觉得哪里不太一样了,这还是一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的陈维吗

    怎么这样牙尖嘴利的,居然把他说的哑口无言。他还是头次在陈维这里没占到便宜呢,心里也越发的记恨了。

    他现在如果还坚持分股份的说法,那就得首先把自己家里的钱分给大家了。

    李好仁见两三个刺头总算安静了,这才出来和稀泥,让大家早点做决定,也可早日学到手艺,早日摆脱贫穷的帽子,走上致富路啊。

    村民们大概考虑了三天,就都纷纷过来回话,根据统计,一大半的村民都选择了作坊式的统一管理,而且他们都指定了,希望由陈家来当这个作坊的负责人。

    只有极少数几户,还有李大胜和刘寡妇家,决定要自己做自己卖,并且还在其它人耳边说,这样才知道陈家倒底占了他们多少便宜,不要白给人家做工,被当成傻子耍。

    他们俩这样一游说,又有两三家犹豫了,并且最终决定,也自己单干。

    李好仁也不管他们如何选择,不过他自己却是选择了作坊式的统一管理。

    因为村长的选择,又让几家人意动起来,他们觉得连村长都觉得这样好,村长多精明的人啊,肯定会朝好的方面走的,于是他们又回来更改了意向。

    第二天,总算所有事情都落实下来,李好仁亲自来到陈家,希望能说服陈家出这个头,当这个作坊的总负责人。

    其它村民们也不是没有一千块钱,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