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矿业巨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矿业巨头-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铁矿石这头洪荒巨兽,还没有彻底释放出来,只是露出了一只角而已。
  等到铁矿石价格噌噌噌的往上涨到一百镁元每吨以上,到那个时候,才是让人见识铁矿石的价值。
  爱丽丝跟李唐聊了一下午,然后很快就坐飞机返回了泊斯。
  这边放假了,连赢矿业那边可没放假,需要她随时盯着。
  云顶大厦这边,公司的员工,团建之后,老家离燕京较远的,陆陆续续就房价回去了。
  李唐跟李欣琪聊了一下春节放假的安排。
  两人现在还没结婚,名不正言不顺的,李欣琪没有跟随李唐回家过年,而是计划跟随父母出国旅游。
  既然如此,李唐带着李欣琪买的礼物,坐上飞机,回到了黔州省住城。
  父母在准备行囊,他则是开着老爸的越野车,回到了乡下,把爷爷奶奶接到住城,一起开车前往三湘省。
  父子二人轮流开车,摇摇晃晃过去,也不着急。
  三湘省城。
  华凌钢铁总部就在江边。
  季良涵有些气急败坏的冲进了总经理朱有信的办公室,苦着脸哭诉道:“朱总,采购铁矿石这活,没法干了!”
  临近过年了,他们却没办法闲下来。
  不但正常工作时间闲不得,企业内部已经开会定下来,过节期间,所有职工,只有除夕那天放半天假!
  工作劳累就算了,关键是心也累。
  “怎么回事?”朱有信连忙问道。
  “我刚问了吴岩打电话了。”
  “那边怎么说?”看到季良涵表情不对,朱有信就感觉不太对劲。
  “上个月咱们去海港,当时铁矿石的现货价是四十镁元,跟今年的长协价一样。结果今年长协价合同刚刚生效,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又往上涨了!”
  季良涵想着如果现货价和长协价一个样,既然三个钢铁厂的铁矿石这么稀缺,倒不如从现货市场多买一点,无非是多付一部分仓库费用。
  结果问了三大铁矿石巨头,全都涨价了。
  “现在现货市场标准的62%品位的铁矿石,多少钱一吨?”朱有信连忙问道。
  “昨天问是离岸价五十镁元一吨,刚才又问了一遍,变成了五十点五镁元一吨!”
  季良涵苦着脸:“一天一个价,铁矿石市场是要变天呀!”
  他负责铁矿石的采购业务,如果铁矿石准备不足,造成了集团旗下三大钢铁厂停产,那将是他承受不起的责任。
  可现在的铁矿石采购,想要便宜的好货,越来越难掏了。
  去年签订的长协供应合同,也是经常延迟交货。
  而且最近集团有提高了产量,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大,去年签订的长协供应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无论是哪个角度考虑,都不得不在现货市场购买一部分铁矿石。
  他到国内主要的港口跑了一遍,发现何止是他们华凌钢铁是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全国上千家钢铁企业,都出现了铁矿石短缺的急事。
  海港钢铁、砂钢等等一流企业,签订了铁矿石长协供应合同的,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小型钢铁厂!
  钢铁企业,越来越内卷了!
  “怎么涨这么多呢?”朱有信也是大为意外。
  他们之前还觉得,去年铁矿石现货价涨到四十镁元,是提前响应新一年的长协价。
  结果长协价合同生效,现货市场的价格,不但没有跟长协价持平,还在继续往上涨!
  这真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看现在这个形势,现货价还得继续往上涨!”季良涵担心更坏的情况,还在后面。
  “三大铁矿是供应商是不是减少供货,造成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朱有信有所猜测。
  “并不是。”
  季良涵摇头,而且语气确凿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铁矿石货运量,要更高不少。而且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都在加大产量,根本没有故意压货。”
  “这样啊……”朱有信陷入沉思。
  “日苯、寒国、鸥洲那边需求量变化不大,但是我看了一下咱们国内过去几年进口的铁矿石统计数据,每年都在增长!我估计,今年还是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但是国外铁矿山的产量,没法满足咱们的需求,所以价格就起来了。”
  季良涵无奈的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咱们国内各大钢铁厂都在争夺铁矿石,把现货价给拉高了!运送铁矿石的货轮刚刚靠岸,还没卸货,就被人抢光了!”
  “形势严峻啊。”
  朱有信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钢铁订单价格是固定的,不过以现在的铁矿石价格,还有利润空间,倒也不用担心。
  “现在怎么办?”季良涵问道。
  “你在跟三大供应商联系,无论如何,一定要给咱们提供足够的铁矿石!”朱有信咬了咬牙,拍板定了下来。
  钢铁价格不变,原材料上涨,虽然利润率降了,但还能接受。
  “五十镁元每吨的现货?”季良涵确认:“不,是五十点五镁元。”
  “长协价也好,现货价也罢,现在必须采购到足够的铁矿石,钢铁厂不能停工!”朱有信明白孰轻孰重。
  “好!”季良涵点头应下来,转头快步往外走。
  朱有信坐不住,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最终站在了窗口。
  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居高临下,就看到横穿省城的滔滔江水。
  大江的对岸,正在起高楼,机械和钢筋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大楼、桥梁、隧道等等基础设施,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
  这些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的钢材。
  这就是他们钢铁得以快速发展的良好条件。
  而这样的基建建设速度,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会停止。
  市场上对钢材的需求,一直会非常强劲。
  “必须要掌握产业链源头啊!”
  他有些懊恼,因为三湘省不是一个铁矿基地。
  也对自己有些懊恼,没有在前几年铁矿最低迷的时候,收购更多的铁矿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上一次听到的时候,是在燕京,从一个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
  ……
  李唐和一家人,已经来到了三湘省城。
  二姑一家住在城乡结合部。
  抬眼望去,已经看到城市的高楼耸立。
  城市就像是不断生长的野兽,身体正在一点点扩散。
  在距离二姑家不足五百米的地方,就有高楼正在建造地基。
  附近的村民市场议论,他们的土地什么时候被征用,房屋什么时候拆迁?
  城市的扩张,看起来已经肉眼可见,很快就要蔓延到他们的村子。
  二姑一家有一个二层的小楼,因为靠近建筑工地,市场有工人路过门口,所以开了一个小卖部,烟酒卖的还挺好。
  屋子上下,院子周围,已经挂上了红花,贴上了囍字。
  “李唐来了,我就说你们肯定要过来!”
  林飞鸣一家比他们还更早到达,看到黑色的越野车停在门口,放下了手里的各自,快步迎了出来。
  看到一家人从车上下来,他对着屋子喊道:“姥爷姥姥都来了,大家快出来迎接!”
  屋子里面坐着嗑瓜子闲聊的人,都一窝蜂走了出来,大家都是满脸笑容。
  进了屋,因为天冷,有个火炉,上面架着一个烧得黢黑茶壶,正在咕噜噜的冒着热气。
  二姑给李唐等人都倒了一杯热茶,递上了瓜果,然后开口道:“一会儿新娘家的人过来,商量一下婚礼具体的流程。”
  二姑李秀芹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和二女儿都结婚了,各自都有两个孩子,现在孩子们都在屋子里面嬉戏打闹,吵闹得很。
  三儿子范和光二十六岁,年纪不大,结婚这事,具体怎么操办,也是得听从父辈的安排。


第299章 举手之劳
  聘礼、彩金等核心问题,已经在之前商量清楚,现在就是说说两天后接亲的过程。
  新娘家其实距离这边不远,也就三五公里的路程。
  一家人刚坐下来闲聊了没一会儿,新娘的家人果然来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了门口,从里边钻出来七个人,副驾驶两个,后排四个,加上司机。
  李唐一看这车子也不宽敞,能做这么多人?
  他好奇的凑到了小轿车床边,朝里边瞅了瞅。
  范和光连忙上去递烟,站一旁跟李唐和林飞鸣介绍道:“他们是燕儿的叔叔婶婶和哥哥嫂子。”
  进了屋坐下来,闲聊了几句,新娘的那边的人就开口道:“咱们两家离不远,历来流程就是那样,都知道。不过我们还是过来提前说一声,后天你们这边喊几个人,过去先把燕儿的东西搬过来。代表着她也是你们的家人了,过来入住,提前把个人物品带过来。”
  “是的是的。”
  “大后天,你们带上聘礼,带着之前咱们讨论定下来的东西,早上六点到那边,把新娘接过来。”
  “这流程我们懂,这都操办多少年轻人的婚礼了,出不了差错。”这边的人连忙笑呵呵的应着。
  “两家人离得近,酒席同时办,不过现在临时有个情况,需要跟你们商量一下。”
  “哎,你说。”
  “本来咱们说好了,各自在咱自家的房子里面办酒席就行了,咱们村子也都有厨子,人手也够,忙得过来。但现在有个情况,燕儿他哥哥在税务局上班,正好正好这两天放假,单位的同事、领导说了,要过来参加婚礼。你看,他们领导多给面子,是不是?”
  新娘叔叔述说着情况:“我们觉得,要是在家办婚礼,那些领导同事大老远过来,不方便。我们想着,要不干脆咱们两家把酒席放在城里的酒店,你们看,行不行?”
  以前附近都是农村,大家办酒席都是在自家里,邻里都过来帮忙,一片热闹。
  现在有些有钱人图省心省事,办酒就选择放在了饭店,吃完就走,付钱就行。
  可这么做,婚礼支出,可就要平白多一大笔钱。
  家里有钱还好,日子紧巴巴的,这么搞,属实是有些承受不住。
  二姑一家也就是开个小卖部,赚点生活前。
  范和光平常也就在城里打工,要在大饭店摆下几十桌酒席,恐怕也是捉襟见肘。
  他哥哥姐姐有各自家庭,有养着孩子,能帮的也实在有限。
  李秀芹看了一眼自己的老伴,这事亲戚朋友也不好讲话,都看着他们。
  她咳了一声,提议道:“要不这样,你们那边的酒席,放在饭店。我们这边的酒席,就放在村里,亲戚朋友在这边也近,都能帮忙。”
  “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有个隆重的婚礼,在饭店办婚礼,到时候双方亲戚朋友都能够见证他们的幸福。”
  新娘叔叔指向旁边的年轻人:“燕儿的哥哥在单位正处在上升期,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同事、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
  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讲究一个面子。
  如果把酒席放在村子里,进出都是泥巴路,万一过两天下雨,更是一路泥泞。
  “确实是。”李秀芹点头。
  在家里,她就是一家之主,老伴少言寡语的。
  结婚大喜日子,两个年轻人感情很好,双方家长见过面,也都谈得来。
  以前常听说有些地方要高价彩礼,婚礼当天刁难人之类的,但附近这一片,风气淳朴,倒也没有这些糟心的事情。
  不过新娘家今天突然提出这么个要求,确实有些突然。
  本意肯定是为新娘的哥哥着想。
  “要是你们这边承担在饭店举办宴席的钱,一时间拿不出来,我们这边也想好了,干脆女方这边的酒席,由我们承担。”新娘叔叔也是善解人意。
  他们临时改变行程,其实也挺不好意思的,也表达了善意。
  “我妹妹出嫁,宴席这钱我来出就行了。”新娘哥哥也是很大气。
  毕竟是有“铁饭碗”的工作,说话肯定要硬气一些。
  可听了他们这些话,李秀芹原本还有些纠结的心,忽然就硬气了起来:“结婚这事,哪有女方酒席自己出钱的道理!既然这样,那咱们双方的酒席就一起放在饭店。”
  “在饭店办酒席也方便,跟那边说一声要办多少桌,他们按时上菜就行,宾客吃完就走,也舒坦。”
  “是的。”李秀芹答应下来,一想到花钱,却有些心疼:“在哪家饭店办酒席,你们来定?”
  “他在城里工作,了解比较多。”新娘叔叔指向一旁的年轻人。
  “我们单位旁边就有一家饭店,那边正好单位放假,同事们就近过来就行。”新娘哥哥早有主意。
  “好,好……”
  李秀芹满口答应下来。
  只是喉头有些苦涩。
  在大饭店办酒席,几十桌办下来,几千上万都有可能。
  “现在别人办酒席,都得有个迎亲车队。咱要是在城里办酒席,到时候也要在饭店里举办婚礼,也得有个接亲的车队。”新娘婶婶突然说话。
  以前附近结清,都是人力抬轿,牛车拉聘礼,敲锣打鼓,一路热闹。
  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用车子接亲。
  新郎这边本来商量着,实在不行,干脆用摩托车接亲就行了。
  村里不少人都买了摩托车。
  倒也不是没人买车子,村子里倒是有几辆拖拉机,就是声音有些大。
  “接亲车队,那都是有钱人才这么搞,没必要。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娇子,八抬大轿。和光的朋友都满口答应,到时候过来抬轿。”
  “咱们一路抬轿过来,敲锣打鼓,这才是结婚的习俗!”
  “用车子接亲,那是别人距离远才那么做的。”
  新郎这边的亲戚连忙和颜悦色的发表了意见。
  大家都不是有钱人,上哪找车子去?
  很多人为了面子,到处借车,甚至不惜花重金在成立租一个车队。
  这种做法,也是从城里传出来的。
  现在这些莫须有的流程,都要花钱,把结婚的两家人搞得心力交瘁。
  “但是,咱们要在饭店办酒席和婚礼,从这里去城里,还挺远的,总不能走过去。”
  新娘那边的人,提出这样的说法,也是实事求是。
  大家都知道,这是得李秀芹拍板,毕竟钱都是从她手里拿出来,大家也都看着她。
  “这个,咋整?”她也没有主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