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矿业巨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矿业巨头-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起来今天这个会议很重要,我不知道朗董事长把我喊过来,有什么指示?”
  “我现在怎么指示得动你!”
  郎和民微微一笑,简单解释道:“去年我们出国搞了一个非常大的收购,你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一点,但没有了解太多。”
  李唐只是从新闻媒体上听到一些相关报道,只言片语,并不完整。
  “我们去年底,派遣国际投资公司的团队,前往伽国收购诺朗达公司。”
  郎和民亲自跟李唐简单陈述一下事情的经过:“诺朗达公司在伽国,属于是家喻户晓的支柱型支援企业,市值超过了五十亿镁元。”
  “这么大一个公司,收购难度很大!”李唐感叹道。
  只需要对比一下收购和被收购双方的体量,就可以得出结果。
  武矿集团和诺朗达公司体量相当。
  甚至可以说,武矿集团在提出了持有连赢矿业股份之后,本身的资产价值,比诺朗达公司还要小。
  这就是妥妥的蛇吞象。
  “如果能够完成这样的收购,那真是创造了咱们国内企业出国收购的最高纪录,可惜功败垂成。”
  郎和民不无遗憾的叹了口气。
  他看向李唐,笑呵呵道:“我们武矿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贸易型企业,进出口各类矿石为主要业务。现在也在逐步考虑转型,努力向资源型企业靠拢。你以前也是我们武矿集团的员工,也都有所耳闻,我们公司一直在为转型而努力。”
  “我知道的。”李唐点头。
  “这次收购诺朗达公司,可以说是我们转型的关键一战,一旦收购完成,我们五矿集团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郎和民说起这话,身上仿佛有一股子慷慨豪迈的情绪迸发出来。
  谁不想建功立业呢?
  牛福在一旁帮着解释道:“诺朗达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主要业务是铜矿、镍矿、锌矿等。其中铜矿的产量可以排在全球前十,在伽国、镁国、智莉、必鲁等地,都有铜矿山和冶炼厂。其实最吸引我们收购诺朗达公司的,是他们的镍矿业务,产量世界前三。他们在伽国安塔略省盆地的镍矿开采,已经持续八十年,而且还能持续开采一百年以上!”
  “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镍矿!”郎和民说道。
  站在一旁的胡真篪,也补充道:“镍金属是不锈钢生产的必需品,而且不锈钢需求量巨大。我们国内目前的不锈钢生产,对镍矿的进口依赖度达到了55%!”
  “走出去,寻求控制镍矿生产源头,很重要!”牛福感叹道。
  李唐听到这里,基本上明白了一件事情。
  武矿集团收购诺朗达公司,恐怕不仅仅是管理层或者董事会的决定。
  恐怕是另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和策划!
  要不然以武矿集团的体量,根本无法吞的下诺朗达公司这样一个市值五十多亿镁元的巨型公司!
  而且在此之前的新闻报道中,已经披露了武矿集团的资产情况,他们负债率将近70%,自有资金不多,最多能够拿出五亿镁元现金!
  这样一个资产情况,靠自身,根本不可能完成收购。
  况且对这种大型企业收购,没有溢价是不太可能的。
  想要收购成功,付出的价钱,恐怕得六十亿镁元!
  这钱从哪里来?
  这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这几年铜矿、镍矿、锌矿等各种矿种,都呈现价格暴涨的态势,各家矿企都大赚特赚,诺朗达公司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售股份?”他知道这件事情,却不了解更深层的原因。
  胡真篪主动回答:“诺朗达公司以前是很赚钱的,之所以陷入困境,大概是从两年前说起。2003年九月份,镁国发生了大楼倒塌时间,引起了巨大恐慌,对镁国,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铜矿价格,也是震荡下行。很多专家都在一直看衰矿产行业的前景,都认为铜矿价格经过几年的上涨之后,又要跌入低估。于是乎,当时很多铜矿山、冶炼厂纷纷减产,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李唐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过来。
  其实铜矿产业发生的这些事情,他都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有很强烈的共鸣。
  “诺朗达公司也减产了?”
  “是的,他们错估了市场前景,所以把智莉、必鲁的许多铜矿山和冶炼厂都减产了。结果铜矿市场只是经过了短期的震荡之后,随着镁国市场的复苏,华夏市场的强势崛起,带动了铜矿价格持续上涨。”
  胡真篪看向李唐:“你也看到了,03年和04年,整个铜矿的价格,都是处于高位的。铜金矿的供应缺口随着时间推移,不但没有填不上,反而越拉越大。今年铜矿的行情,我看还是要往上涨。”
  “现在国际铜金属的价格,多少了?”
  “三千三往三千四的价格走。”
  “诺朗达公司停产之后,也可以恢复啊。”李唐有些纳闷。
  行情这么好,不赶紧开足马力挖矿冶炼赚钱,这个时候还想什么呢!
  “减产之后,诺朗达公司在智莉的工厂,又面临罢工,引起了连锁反应。前年和去年,诺朗达公司从一个年营收数十亿镁元,赢利数亿镁元的大企业,到这两年,已经几乎没有利润了。持续下去,恐怕是要出现亏本的状况。所以,他们的大股东,才会想着彻底卖掉整个公司的股份。”
  胡真篪说罢,叹了口气:“诺朗达公司这么大的企业,经营情况逆市下跌,内部原因很复杂,几句话也说不清楚。”
  “诺朗达公司家大业大,很多产业其实是累赘,拖累了主要的盈利项目。”
  牛福接着胡真篪的话,又开口聊了起来:“不过话说回来,这家公司旗下的镍矿项目、铜矿项目,依旧非常有价值,对全球各大矿企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郎和民也笑道:“我们去年底收购诺朗达公司的时候,面临了来自咸水海谷、施特兰塔、鹰镁资源、比和比拓等等许多家国际矿业巨头的竞争压力!”
  “我们入场的时候,其实已经比较晚了。最早是咸水海谷先正是提交报价,一开始他们就提交了20亿镁元报价,一点点往上涨。你也知道,这样的报价,显然远远低于诺朗达公司的市值,自然不可能同意。我们后面入场,决心也比较大,报价比较高。当时诺朗达公司的控股股东已经基本接受了我们的报价,伽国的工业部长、总理,也公开表示我们的收购,完全符合伽国投资法。”
  “刚才我朗董事长说,最后是功败垂成了。”李唐听到这里,也有些纳闷,“事情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怎么会失败呢?”
  “国外的投资环境复杂呀。”牛福感叹:“我们还是低估了这样一笔收购面临的困难程度。”
  “伽国认为我们是一家国企,收购目的不单纯。其实主要是伽国的保守党人士,一直对我们存在偏见。”
  “说起来我们武矿集团也不是完全没有境外收购的先例。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在伽国有过收购成功的经验,当时收购了一家小钢铁企业,一百万镁元。只是当时收购完成之后,把所有公司管理层全换了,换成咱们的人,按咱们的方法经营。事实证明行不通,跟工会和员工闹矛盾,这个公司就关门,咱们也撤资了。”
  “小钢铁厂关门的旧账,也被他们翻了出来,认为咱们收购完成,会把诺朗达公司弄得一团糟。但其实他们的担心有些多余,我们这次并没有打算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管理模式。”
  “这次收购失败,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吧。”
  “今天的会议,就是总结收购经验,喊你过来,也是希望咱们一起探讨,国外投资并购的经验。”
  “你在奥国收购连赢矿业,小投资,但是后续的经营,一步步走来,确实让人很惊艳!”
  “有很多值得咱们国内诸多有志走出国门的矿企学习的地方!”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基本上说清了事情的始末。
  李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也听明白了。
  跟李唐聊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胡真篪站在前方,指着投影屏幕,开始总结失败和收获:“对于我们武矿集团来说,乃至对于咱们国内整个矿产行业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我们有些失望,毕竟收购失败了,没能创造历史。但我们也很庆幸,回想起来,我们入场参与竞争收购,确实有些急躁。诺朗达公司拥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矿业环境下,居然发展的越来越差,到底为什么?这家公司内部,还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成功收购,花费了六十亿镁元的资金,我们是否担得起资金的压力?收购成功之后,我们该怎么整合这么大一个公司?这都是值得深思的……”
  整个武矿集团的管理层,整整讨论了一天。
  这样一桩庞大的复杂的收购,有太多值得讨论的点。
  到了晚上,天都黑了,大家饿得独自咕咕叫,才总算停止了讨论和学习。
  他们似乎还是意犹未尽。
  郎和民回头看到李唐有些昏昏欲睡,这次摆了摆手,打断了大家的争论,问道:“晚餐定了没有?”
  “就在咱们食堂吃,我们特意叮嘱食堂晚上多准备一些好酒好菜。”胡真篪回答。
  “今天咱们先将就一下,在食堂对付一餐,委屈你了。”郎和民对李唐很客气。
  “我以前就是公司的员工,在食堂吃饭是常有的事情。”李唐没觉得自己受到了亏待。
  “吃饭去,收购的事情,咱们以后慢慢抽空讨论,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再接再厉!”
  电梯装不了那么多人,所以郎和民、牛福、欧平国等人,带着李唐,先行下去。
  刚才在会上,大家都有很多话想说,李唐没有插嘴,会议结束了,现在也不是正经的场合,他便有些疑惑的随意开口道:“我刚才听你们说,诺朗达公司规模庞大,有些资产很有价值有些资产是累赘。”
  “是。”
  郎和民点头:“你有什么想法?”
  大家纷纷扭头看向李唐。
  很显然在武矿集团内部,大家已经对李唐形成了绝对的信任。
  “今天把你喊过来,除了共同学习和讨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你给我们说说看,我们这个收购,还要不要继续?”
  牛福也发话。
  其实在武矿集团内部,大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默契,承认了收购的失败。
  失败,意味着彻底放手。
  来自伽国保守党的反对,以及来自伽国民众的不满,都阻碍了收购的推进。
  冷静下来之后,大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万一花了六十亿镁元收购,最后结果就像上世纪收购小钢铁厂一样,花了一百万镁元,最后不得不撤资,还落下一片骂声。
  境外收购,尤其是这种大手笔的收购,他们太欠缺经验了。
  别说是他们武矿集团,整个华夏的经济领域,都缺少这样的成功经验。
  “诺朗达公司肯定是一家有价值的企业!”
  李唐的态度是很肯定的,“他们旗下有丰富的镍矿和铜矿、锌矿资源,而且已经能够源源不断生产矿石,冶炼金属。在我看来,别说是六十亿镁元,就算是一百亿镁元,那也是值得花钱的!”
  他很清楚,铜矿也好,镍矿也罢,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矿产资源,目前的市场行情,仅仅只是登山的第一步,才刚刚走到山脚。
  未来十多年,矿产行业的价格,仿佛攀登陡峭的山峰,直冲云霄!
  以铜金属为例,现在铜金属国际价格三千三镁元每吨,但今年年底,将迎来一波强势上涨!
  铜金属价格,很快就站上了每吨四千镁元每吨的高点!
  而这样的高点,还不是终点!
  或说回来,诺朗达公司面临眼前的困境,原因很复杂,方方面面。
  就连大股东都想完全抽身离开。
  但这样的情况,无法否认这家公司的潜在价值!
  诺朗达公司跟武矿集团达成了收购的意向,最终却功败垂成,后续他们有没有完成被收购呢?
  又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完成被收购呢?
  以未来人的眼光来说,这家企业最终是被收购了。
  但不是整体被收购,而是旗下的子公司,被收购了。
  收购方是谁?
  施特兰塔,这家企业也曾努力参与了诺朗达公司的全部收购。
  但最终,他们只收购了诺朗达公司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包括了伽国的镍矿生产,必鲁、智莉的铜矿生产、冶炼等核心产业。
  这样一个收购,付出了一百六十亿镁元的高价!
  这样的收购价,比现在武矿集团付出的代价,高出许多。
  中间间隔,也不过一年的时间而已!
  也正是这样一笔收购,把施特兰塔这家来自北鸥国家的企业,推向了全球矿企前列,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多元化资源型巨无霸企业!
  叮!
  正当大家都有些震撼于李唐的言论,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的时候,电梯到了,响起了清脆的提示音,门也开了。
  大家走了出去,听到了食堂里面有些嘈杂的声音。
  有些员工还在吃饭,一边吃一边聊着,看到高层领导结伴来到食堂,显然平常不多见,纷纷侧目观望。
  “朗董,牛总!”
  在吃晚饭的人中,也有一些人是公司的管理层,主动上来打招呼。
  其中有一个女士,跟郎和民和牛福打招呼之后,看到站在中间的李唐,不禁愣了一下。
  她直勾勾的看了李唐几秒,最终目光才像是触电似的,连忙移开。
  “杨总!”
  李唐主打打招呼,“好久不见。”
  杨雪萍笑得有些牵强,不过还是抬起头,朝李唐点了点头:“好久不见。”
  她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唐。
  当初在武矿勘查公司的时候,她担任公司的副总,而李唐只是新入职的员工,她可以称呼李唐为小李。
  后来李唐离开了,也是很长时间没见,只在新闻里、电视里,市场看到关于李唐的事迹。
  当初她是非常欣赏李唐这个人的,尤其是在关岭金矿项目上,李唐还给她提供了一些帮助。
  她也曾希望李唐能够来到她的麾下,成为她的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