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注定,肖永月非要上赶着来到吐蕃省找矿,命运不知要把他再次牵引向何处。
“很难。”李唐摇了摇头,“屈龙铜矿只有一个。”
华夏总共就出现了个千万吨级别的超级铜矿,一个是屈龙铜矿,一个是青龙铜矿。
屈龙铜矿的矿区已经属于武矿集团这个国企巨无霸,其他人根本无法虎口夺食。
另一个更大的铜矿——青龙铜矿,他已经跟紫色矿业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国内再也找不到其他大型铜矿了。
“找金矿也行。”肖永月其实更想找金矿。
“如果找到了大型金矿,省里是没法审批采矿权的,要到燕京去审批采矿权。相关规定有明确指出,大型金矿只能是国企开采,私人企业基本上是不会获得采矿权的。”
“只要能够找到矿,我有办法,你不用担心!”
“行吧。”
“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找矿?”
“最近都不行。”李唐算了一下时间,最近根本抽不开身,“你得等我忙完手头的工作,你也知道,我是武矿集团的人。”
“好好,咱们不着急。这是我的名片,有事随时联系我。”
正说着,刘凯盛敲门进来,带着几名服务员,端着各种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很热闹,喝到兴起,肖永月和刘凯盛勾肩搭背,相见恨晚。
酒足饭饱,肖永月安排了车子把李唐和刘凯盛送回酒店,在车门关闭之前,他从身边一个人的脖子上摘下来一大串金链子,偷偷塞进了刘凯盛的口袋。
或许是觉得李唐是个高雅的文化人,他并没有往李唐的口袋里塞东西。
到了酒店,刘凯盛喝了不少,走路东倒西斜,不过脑子还是很清醒,“李唐,今天把你喊过去跟肖老板一起吃饭,是我自作主张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不介意,今天吃的挺高兴的。”
“你怎么会跟肖老板那么熟?”这个问题,才是刘凯盛最想八卦的内容。
自从李唐加入公司以来,感觉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总是能够发生各种不同寻常的事情。
“之前见过一面,其实不算很熟。”李唐呵呵一笑,“逢场作戏而已。”
“是吗?”
刘凯盛将信将疑的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第93章 一箩筐希望
屈龙铜矿预查工作结束了。
一零一地质队的技术队伍,之前已经走了大部分人,只留了几个人守住最后一个钻孔。
现在最后一个钻孔也终孔了,李在强也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
李唐打电话给父亲了解了他们的计划,于是跟刘凯盛要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到了贡卡县。
在一零一地质队租住的民居,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在屈龙铜矿项目最繁忙的时候,这里有二十多个人。
反倒是李在强、潘月星两位地质所所长坚守最后一班岗。
“李唐,好久不见!”潘月星穿着工装,脚下的解放鞋沾着泥土。
“他们都回去了,你们两怎么还在这边?”李唐看得出来他们刚刚肯定又上山了。
“没什么活了,大家就回去了。我跟李所长留在这边给钻探队伍帮一下忙,李所长还在山上帮忙搬钻杆,你稍等一下,他马上下来。”潘月星搬了个椅子,又给李唐端了一杯热水。
打深孔的钻机,各种设备都很沉重,又因为路途遥远,几乎都是人力搬迁,肯定很麻烦,也有一定的危险。
李唐知道钻探队伍也是黔州省地质局旗下的,他们留下来帮忙倒也能理解。
等了大半天,总算见到李在强姗姗来迟,衣服上沾满了各种漆黑的油渍,尤其是两个肩膀上,有明显的污渍,显然用肩膀扛了东西。
“爸。”李唐有些心疼的递过去一杯热水,“怎么搞得这么辛苦?”
李在强正当口渴,接住杯子一口喝下去,很是舒爽,“请了当地老乡帮忙搬迁钻机,我只是搭把手。”
他看了李唐一眼,奇怪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我来看看你。”
“等到钻机搬上货车,我就跟潘月星一道回黔州省了。”
在房屋对面的马路上,果然停着几辆辆黔州省的货车,看样子是来把所有钻机运回黔州省。
“你们把所有的钻机都搬回黔州省?”李唐诧异道。
“周队长打电话跟我说了,详查项目估计是没戏了,今年基本上都没机会在这边开展项目。钻机放在这里不合适,到了冬天,这边气温低,机器容易坏。”
“你们可以在这边,或者到省城那边租个厂房,把机器先放着。”
“放这里干什么?”李在强疑惑地看着儿子。
“这边可能有个项目。”李唐语气不是很确定。
“你们公司又在这边有新项目,多大的项目?”李在强顿时眼前一亮。
“不是我们公司的项目。”李唐摇了摇头,“你还记得找你了解屈龙铜矿那个陈金河吗?”
“记得。”
“他有可能在吐蕃省开展铜矿找矿项目,项目还挺大的。而且紫色矿业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企,很有信誉,如果能够拿到项目,你们就不用把钻机搬回去了。”
“紫色矿业?”李在强想了想,有些气馁,“既然是国企,没点门路,恐怕是拿不到项目。”
他抬眼看到儿子认真的表情,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重要一点,“你跟陈金河真是朋友?”
“算是吧。”李唐今天总是给出不确定的口气。
“你能拿到项目?”
李在强忽然间感觉到巨大的惊喜,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真实。
自己的儿子才二十一岁,在武矿集团内部有秦建设这一层关系,多少能够影响一点项目归属。
紫色矿业是另外一家国企,儿子恐怕是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够拿到项目。
“现在还不确定。”李唐只能这么说,“不过有一定的希望。”
“希望多大?”
“大概……一箩筐希望吧。”
“竹篮打水一场空?等于没有希望。”李在强失望之余,也是苦笑起来,摸了摸李唐的脑袋,笑道:“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能够拿到屈龙铜矿的预查项目。五百万的项目,能让我们地质局职工的生活好了不少,往年都没有年底奖励,去年一人发了几百块钱,还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潘月星在一旁笑道:“李唐,你都不知道我们地质队的人现在都快把你供奉起来了,巴不得给你立个雕像,天天烧香祈祷。单位没项目,眼巴巴指望着你能够从武矿集团给我们带回来点项目。”
这话虽是开玩笑的语气,却也说出了地质队的窘境。
“你们听我的,先把钻机留在这边,要不了多久,也就十天半个月左右,紫色矿业那边就能给我回复。”李唐言语确凿道。
“陈金河会联系你谈项目的事情?”李在强很是不可置信。
“是的。”李唐点头,“实在不行,租个厂房,先放置一段时间。”
“这些货车都是大老远从黔州省过来,让他们空车回去?”李在强一时间很纠结,“空车回去,咱们也要支付运费的。”
“让货车先回去吧。”李唐很是确凿。
“运费上万呢!”
李在强很是心痛,不过听到儿子坚定地语气,选择了相信儿子的判断,“行吧,我马上让车子回去,然后租个地方放置机器。”
寻找合适的仓库,搬迁多套钻机,耗费不少时间。
与此同时,远在建安省的紫色矿业,收到李唐寄过来的《吐蕃省盖折县青龙铜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董事会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是公司改制以来,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事项的决议。
公司大股东仍然是县里,县国资办委派胡申戊作为董事,参与了会议。
建安省地质局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有董事席位,到场的是姚振宇。
除此之外,与会人员基本上都是公司高层,他们都是公司老员工,也都分有股份。
“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提前发放到各位的手中,想必每一位都已经看了,也都了解了基本情况。”
陈金河举起手中另外一份报告,“除了你们看过的青龙铜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还拿到了武矿集团当初成立屈龙铜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他把手中的这份报告翻到扉页,指着上面的一排字,“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两份报告,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大家纷纷翻开报告,看向扉页,果然看到了同一个名字——李唐。
第94章 猫腻
“李唐?”
“是不是跟咱们紫色冶金技术研究院合作,提出生物湿法冶金方案的那位李唐?”
“咱们矿山能够这么快建设万吨规模的生物冶炼厂,李唐功不可没!”
“他是个厉害的科研人员,可是在找矿方面,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会议桌上,所有人听到李唐的名字,都恍然反应过来,他们或许没有见过李唐这个人,但是却早有耳闻。
华夏电视台对于屈龙铜矿的报道,他们作为矿业从业者,也都关注了,也从报道中听到了李唐的名字。
可是现在要根据李唐一个人提出的找矿想法,来做出公司的重大项目的决策,他们不得不加倍审慎。
“我们能够请到李唐是非常不容易的。”
陈金河感慨道:“这将是我们紫色矿业走出建安省的里程碑,也将会是我们提高企业铜矿储量的绝佳时机,也是我们抢占资源先机的大好机会!我们现在不在勘查方面投入,将来想要收购同等的矿床,必然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在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与会人员,都已经明白了陈金河的决心。
姚振宇作为地质局技术员出身,对手里的这份报告理解很深刻,“陈总,我看报告里写了,找矿预期目标是一千五百万吨铜金属量,比屈龙铜矿还要大,靠谱不靠谱?”
陈金河不知道这份报告是否靠谱,但是既然选择了相信李唐,那就完全没必要怀疑,“我坚信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报告里已经明确的选取了项目区,如果是顺着屈龙铜矿的成矿带去找矿,那也是在贡卡县附近,可是这个项目的选区,距离贡卡县一千多公里。而且斑岩型铜矿,想要找到含矿的岩体,很麻烦的。那里是一片无人区,项目范围那么大,找矿工作困难重重。”姚振宇吸了一口气,“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今天咱们不讨论项目的技术问题。”陈金河提醒了一句。
胡申戊笑呵呵的开口发言:“既然陈总对这个项目这么有信心,咱们直接举手表决吧。我支持成立项目!”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在紫色矿业内部,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跟陈金河争得面红耳赤而不用担心会有不好的后果。
当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够保持步调一致,团结协作。
这就是他们打造的企业文化。
项目顺理成章的获得了通过,其他人收拾笔记本,纷纷离去。
“陈总!”姚振宇喊了一声,示意陈金河留步。
“你到我办公室来吧。”
陈金河知道姚振宇想要跟他说什么话,带头走进了隔壁的办公室。
姚振宇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不,现在门口的标牌已经变成了董事长,随手关上了门,“陈总,”他习惯了这么喊,“那个吐蕃省的找矿项目,你看咱们地质局这边,其实是可以做的。尤其是您的老单位,也是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能够出省做项目。”
“你先坐。”
陈金河和颜悦色的表情,坐下来之后,沉吟道:“紫色铜金矿山是咱们地质局找到的矿,成果斐然。探矿权、采矿权当初也是属于咱们地质局,后来成立紫色矿业公司,开采矿山,为了规范管理,这才从地质局分割出来。这么多年,又有县里面的大力扶持,才有咱们紫色矿业今天的发展。”
他拍着自己的胸口,虔诚道:“我作为地质局的人,始终心怀感恩。许多公司的职工,以前也都是地质局的职工,他们的想法肯定跟我一样。这些年来,矿山需要开展勘查工作,我们都是邀请咱们地质局过来帮忙。”
姚振宇越听越觉得玄乎,似乎有种陈金河不把这个大项目拿给地质局来做的意思,不由得有些紧张,“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您是一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这个项目,前期预查、普查工作,预算五百万,如果见矿情况良好,第二阶段的详查工作是三千万预算。”
陈金河几乎是照搬了武矿集团在屈龙铜矿的做法,“这么大的项目,我第一时间肯定是想到了咱们地质局。不过……”
看到陈金河眉头微皱,姚振宇察觉到了一丝不妙的气息,连忙问道:“公司这边有什么难处吗?”
“倒不是公司内部的决定。”
陈金河把桌上的笔记本移开,拿起被压着的那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翻开其中一页,看着上面的一个段落,有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你打开概述那一章节,我不知道李唐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行为。他这份报告里面,把项目区,定义为了西矿区。”
说罢,他又哗哗的翻动纸张,来到了预期目标那一章节,皱眉道:“这个地方,上面也写了,西区的预测铜矿远景资源量是一千五百万吨!”
“他为什么特意标注这是西区呢?”姚振宇之前查看这份文件的时候,其实也有所察觉,当时并没有在意。
可是现在经陈金河特意提出来,不由得产生了更高的警觉。
总觉得其中有猫腻。
因为这份报告中,只提到了“西区”!
那么对应的“东区”呢?
在这份报告上,东区只字未提。
两位技术出身的人,对着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看了半天,都是眉头紧锁,却始终不得其解。
莫非是李唐笔误?
可是翻看整篇文章,却发现这是一份正规的报告,行文严谨,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错!
要说李唐在每一处提到项目范围的地方,都犯了同一个低级错误,无意中加了“西区”两个字,他们是不相信的。
“李唐不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陈金河凭着自己的直觉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