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头儿实在是拿齐国君没办法,你说你也四五十岁的人了,怎么就……
  最后只好答应下来。
  其实,钱不钱的,这两老爷子还真不太在意,只是说明了新药厂老板的诚意,看到了重建药厂的决心。
  更重要的,还是俩个老爷子对药厂是有感情的。
  当年,就是他们几个建国之初的大学生和中医世家弟子,从南方被国家安排到了东北建设大后方。
  啃着馒头,就着白菜汤,窝在一间集体宿舍里,你一言我一语的,推出了药厂的几种招牌药。
  说句托大的话,要是没有他们几个,也就没有现在的尚北药厂。
  后来,又都在尚北扎了根安了家,对药厂的感情,一般人理解不了。
  有一个叫邹远驰的老爷子,退下来的时候是药厂副厂长,他甚至能把药厂一千多个职工的名字都记下来。也盼着药厂能起死回生,给那一千多职工一个交代。
  要知道,当年药厂逐渐没落,工人们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偿。从开始的拖发工资,停发奖金,到无薪休假,再到千把块钱就买断了工龄,从此自谋生路。
  职工们在厂子里干了半辈子,最后落得那么一点点补偿,邹远驰觉得自己是有责任。
  所以,当齐国君找上门的时候,他其实就心动了。
  等到齐国君开出价来,天天来求,日日来报道,他就知道,这几个新老板是要干实事儿的人。
  所以,也就同意回厂了。
  只是把唐成刚心疼坏了,120万一年,就找回来两人……
  虽然不用马上掏钱吧,可是,老齐你是真狠啊!
  这可是98年啊,60万的年薪,绝对是个天价了。
  最后,唐成刚就一句话,“国君啊,干的漂亮!接着找,接着砸!”
  唐成刚越来越发现,把齐国君和吴连拉到身边,实在太正确了。
  老哥仨的性格实在太互补了,就比如请这两老爷子,如果是唐成刚或者吴连山去,两人都精于算计,即便开价,也要瞻前顾后,绝对没齐国君这么野,上来就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天价。
  那两老爷子,也不见得就能回来。
  也就齐国君,别看人老实,可是发起狠来,魄力也是嗷嗷。
  “还有仨,你要能把那仨也叫回来,我就服你!”
  那三个老技术员都在外地,一个在省城,已经是省城中医院的镇院之宝了。另外两个更远,在南方的两个药厂,也是身居要职。
  其实,唐成刚也就是逗着玩,有这两就不错了,你还真能全请回来?
  可是没想到,齐国君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明天给我买车票,我先去重庆。”
  重庆那个和邹远驰有私交,现在还有联系,也是最有可能找回来的。
  唐成刚:“……”
  吴连山:“……”
  “你真去啊?”
  却闻齐国君皱眉道:“其实最难搞,也最重要的那个,是省城的马老头儿!”
  “人家在省中医院被供着,子女也都离开了尚北,在省城工作。想请回来,难啊!”
  唐、吴老哥俩对视一眼,有点没看明白,为啥老齐说难的时候,眼珠子直放光呢?
  ……
  只能说,人就得逼一逼,齐国君还是原来的那个老实人,只是干厂子彻底把他的潜能激发了出来。
  第二天,齐国君真的坐上火车,奔重庆去了。
  这边,唐成刚和吴连山也忙的脚打后脑勺。
  崔玉敏虽说整天在厂子里帮忙,但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唐成刚不让她参与管理上的事儿,财务的事更是不能碰。
  这是规矩,也是底限。
  尽管崔妈不是那种找事儿的人,可是三家有共识,女人不能掺合进来,否则早晚出乱子。
  崔玉敏每天就在食堂帮着忙,也盯着唐成刚和吴连山,不管多忙,按时吃饭。
  郭丽华这边也忙,尚北农业试点县已经是板上钉钉,做为配套单位的粮库,也成了第一批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试点改革的示范单位。
  粮库下一步的任务,不但要保证尚北粮食统筹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施行公司化改制,要政商分离。
  做为综合办公室主任,郭丽华的任务一点也不轻。
  而且,本来没什么想法的郭丽华,突然有了一点野心。
  丈夫现在开始了第二春,以郭丽华那要强的性格,也想借公司化改制的机会再往前进一步。
  所以,这段时间,郭丽华也是格外卖力地扑身事业。
  董秀华也没闲着,同样是农业试点的问题,尚北整体的政府工作方向都在随之调整,做为钱袋子的财政局,比农林部门还紧张。
  要在本就寒酸的财政资金里,挤出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总之,三对爹妈,走的走,忙的忙,三个孩子已经彻底放养了。
  没办法,实在顾不上,小哥仨已经好几天没看到老哥仨的人影儿了。
  下了晚自习,不是已经睡了,就是还没回来。
  第二天,比他们起的还早,走的更早。
  三个妈也一样,顾不上他们。
  老唐现在对孩子能做的,就是给钱,给足了钱!
  只能说是熬过了今年,等明年放缓了步子,再去盯着点孩子的学习吧!
  好在是高一,真的耽误了也能补救。
  只可惜,老唐就纳闷儿了,这仨小子对他给钱这个事儿,咋就一点都不上心呢?
  他不主动给,那仨小子就不带主动要的。
  即便给的时候,哥仨也不大兴奋。唐小奕接钱的时候,连点情绪波动都没有。
  从前,什么“老唐大气!”“老唐是亲爹!”之类的赞美之言,也是一句都没有了。
  好吧,唐爸哪知道,哥仨最不缺的……就是钱!
  小金库已经快要爆了,而且,绝对是让三个爹瞠目结舌的一个数字。
  唐奕和吴宁知道,国庆节那几天,齐磊和赵维干了一票,哥仨的存款好像又涨了不少。
  虽然不知道具体挣了多少,也懒得问,反正齐磊说够挥霍了。
  可是,哥仨也不是那种挥霍的孩子啊!
  平时也就学校里请客喝点水,吃点东西,校外偶尔去一次游戏厅,上上网。
  可现在,上网都不花钱了!
  倒是国庆节放假,哥仨一人弄了一身衣服。
  可是,在尚北这破地方,想买大牌都没有,全身上下可好的来,也就花了三百块钱。
  ……
  没有大人管,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就唐小奕有点放松,玩的时候比较多。
  但是,齐磊也不在意,他知道,唐奕发力的时候还没到呢!
  那家伙可比十四班的牲口们还热血,他的那个人生转折点比较奇葩,还没来。
  不过,也快了!
  吴宁也在用功,而最用功的是齐磊。
  答应了老丈母娘,要考第二……全学年第二!
  特么的!
  齐磊是那种要么别许愿,许了愿就必须做到的性格。
  既然答应了,就得付诸行动。
  所以,十一过后,齐磊真的是拼了。
  上课一点不敢溜号,下课能不动就不动。回到家也要学一会儿,总之是抓紧一切时间。
  齐磊问过徐小倩,“你是咋学的?”
  徐小倩的回答让齐磊安心不少,“安心啦!和你差不多,可能还比你差一点呢!”
  齐磊真的就放心了。
  只可惜,才放心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徐小倩送给他一套课堂笔记和一套用过的高一课本,然后,齐磊整个人都不好了。
  “徐小倩,你是故意的!”
  ……
  ……


第114章 齐磊的奇葩古文学习法
  这套笔记和课本来自哈三中。
  齐磊接过来的时候还挺兴奋,这就是传说中来自哈三中的“武功秘籍”啊!
  据说,哈三中每年高考过后,学校门口都有高三的学生卖旧书,都是高中三年的课堂笔记,还有旧课本。
  而且,每每都被抢购一空。
  那些高三学生把旧书本卖掉,基本就够大学的学费了。
  一时被奉为传说。
  这也足见哈三中倒底有多强,出来的东西有多值钱。
  这么“贵重”的武功秘籍,齐磊还是很喜欢的,颇为庄重地打开翻看一遍。
  然后……
  嚓!我为什么要打开这破玩意!?
  终于知道珍贵在哪儿了。
  这些前辈的武功秘籍能不能让你学到知识且不多说,倒是能让你自卑,却是真的。
  看过之后,齐磊才发现,他那哪叫努力啊?和三中的学生一比,他还是在放羊。
  只看课本和笔记就知道,自己和人家差距到底有多大。
  密密麻麻,课本上几乎所有的空白处都是笔记,一道题不光写一种解题思路,三种是少的,有的甚至四种、五种。
  都说天才往往比凡人更努力,齐磊算是见识到了。
  哭丧着脸:“徐小倩!你故意的吧?”
  这份笔记让齐磊很有挫败感,一眼就看出了差距。
  对此,徐倩的眸子眯成一条月牙,夸张地扯起嘴角,“安心啦!你和天才的距离可以追赶,而天才和你的差距无法逾越!”
  齐磊,“……”
  啥意思?没太听懂呢?
  前排的杨晓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端着半袋虾条,嘴角还挂着半根……
  鬼魅般转过头来,呆愣地看着徐小倩,良久摇头,“没救了!姑娘,你没救了!”
  齐磊一听,杨晓知道?
  “啥意思?解释解释。”
  却是徐小倩拍了杨晓一下,抢过虾条,“不许多嘴!”
  打完,凶狠地瞪了杨晓一眼,捻出虾条吃了起来,其间还不忘给齐磊投食。
  “靠!”杨晓大骂一声,起身就走,“我要找老刘换座位去,没法呆了!”
  中午吃完饭,齐磊、徐倩,还有杨晓、吴宁、程乐乐,一人捧了本语文课本,钻进了十四班旁边的小树林。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小树林里的石桌旁,是最好的背课文的地方。
  伴随着飘落的杨树叶,坐在厚厚的落叶或者石凳上,亦是秋日二中最好的风景。
  只是,课文有点让人恼火。
  《赤壁赋》!
  全文背诵,让人抓狂。
  而且,老刘一改往日的宽松政策,对这篇文言文极为重视,扬言要挨个过筛子,背不下来不行。
  对于十四班的渣子们来说,简直就是折磨,连徐小倩都有点吃力了。
  本来昨晚背的挺熟的,结果早起就忘了一半。
  奈何下午第一节 课就是语文,老刘绝不会放过他们,只得继续苦熬。
  事实上,十四班教室里已经没法呆了,几个人才选择跑到小树林来清净清净。
  你想嘛,大半个班的人中午都不回家,吃完了饭往那儿一坐,全在背赤壁赋。
  像方冰、董伟成那种不讲公德的家伙,恨不得扯着脖子喊。好像不念出来,念的不够大声,就没效果一样。
  教室低频的嗡嗡声,再加上玩命的嘶吼,谁进去都要皱眉。
  再加上,董伟成时不时还磕巴一下……
  嚓!!极品!
  ……
  小树林这里环境好,正是背课文的好地方。只是,再好的地方,也抵销不掉文言文的折磨。
  程乐乐已经快放弃了,把课本一摔,“这特么破玩意,既拗口又艰涩,就不是人背的!”
  吴小贱在一旁安慰,“差不多就行呗,老刘还真挨个考啊?”
  反正吴宁是差不多就得,古文就这么回事儿,复杂一点的,想背个大概很容易。但是,一个字都不差,那就是力气活了。
  在坐的各位,虽然知道这篇课文很重要,老刘下死手,差一个字可能都不行。
  但是,除了徐小倩,大伙儿和吴宁的想法差不多。
  只是,谁也没想到,齐磊是背的最快的,也是最准的。
  他甚至比徐小倩背的还要轻松。
  见他合上书一副完事儿的架势,大伙集体鄙视。
  徐小倩都出言诅咒,“祝你马上就忘!”
  齐磊,“嘿嘿。”
  气死你们!
  此时,齐磊也不好收工就跑,合上课本在这儿陪着他们。
  一抬眼,就见李玟玟、财伟,还有曹小曦,几个人也夹着课书进了小树林。
  齐磊自然地朝那边招了招手,几个人看见他们,自然而然地也就过来了。
  几天不见,伟哥还是那个老样子,胡子拉碴,已经在邋遢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而憨憨姐则是另一个极端,精致的很,愈发明艳了。
  李玟玟:“干嘛呢?”
  齐磊,“背课文。你们呢?”
  伟哥:“背单词。”
  “哦。”
  齐磊应声,就不说话了。
  李玟玟他们也一样闭嘴,各自找了个树根儿,要么往落叶上一坐,要么靠在树上开始用功。
  又过了十来分钟,杨晓也崩溃了,也把语文书一摔,“老娘放弃了!什么特么破玩意!”
  她是昨晚就开始背,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可是最后一看,不是这句错了,就是那句错了。比“差不多”强一点有限。
  那边,徐小倩也头疼的揉着眉心,老刘之所以重视,因为这篇课文真的很重要。
  不管是月考、期末考,还是将来的高考,出题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能够出题的地方太多了。
  随便挑出一句话,从名词解释到古文翻译,再到语法句式、完形填空等等等等,能出一大堆题。
  可是……
  徐小倩和杨晓其实差不多,总是错漏一些小细节,做不到一字不差。
  最终沮丧的一瘫,幽怨地看着齐磊,“说!你是怎么搞定的!?”
  那边,李玟玟听见他们说话,走过来一看,“呵呵。”干笑一声,“差不多得了,老娘到现在还没整明白呢!”
  高三复习,肯定也要把这篇古文再捡起来的。
  李憨憨背是背下来了,可是如果还是从赤壁赋出题,她也没把握不丢分。
  财伟也靠过来,他学习好,有点嘚瑟,说了句拉仇恨的。
  “这个还行吧,《长恨歌》才是畜生!”
  齐磊则瞥了他一眼,“长恨歌是最好背的好不?里面的名言金句太多了。”
  对于高中文言文最难背的,到底是《赤壁赋》,还是《出师表》、《滕王阁序》,或者是《逍遥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其实都不一样。
  当然,还有人认为《蜀道难》和《师说》更难搞。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