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的,跳水了!
  之前还是休眠,还能看的数据。现在跳水啦!!!特么的见鬼了!!
  “这……这不可能!!”
  “这不可能!!”
  瞪着眼珠子,歇斯底里,“这怎么可能!?”
  前黑板的公信力明明还在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庞清方瞪眼,“你问我!?我问谁去?问齐磊去啊?”
  回身对一屋子人吼,“都给我查!!查不出来,谁也不许睡觉!”
  “查不出来就得去问那小子,我看你们丢不丢得起这个人!”
  好吧……
  陈兴福也是光棍,“别查了,现在就问吧,早晚都是丢人。”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查个屁啊?查了也没用,问去吧!
  殊不知,这边都要打起来了,那边齐磊却差点没笑死。
  “要是廖教授不出手韬光养晦,咱估计还得十天。”
  “结果,他出了个昏招,那第三阶段的战斗就可以提前结束了。”
  这真的就是对手不给力,帮着提前结束战斗了,能不乐了。
  “这是咋回事儿啊?”
  钱宏俊、王学亮,还有宋小乐,都好奇死了。
  一班、十六班、十七班的几个骨干也都靠过来,竖着耳朵等齐磊解释。
  是的,他们真的好奇。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实验的问题了,他们参与了这么长时间,早就沉浸其中了。
  突然就赢了,能不好奇吗?
  齐磊自己都说,第三阶段是最漫长的,估计要半个月。
  而当他们生出要颠覆十四班这个念头的时候也潜意识的认为,这个任务非常非常难。
  可是,简直不要太轻松!
  按照原本的计划,四个任务班会继续网络攻势,然后全面控评。
  如廖凡义教授想的那样,用控评来制造沉默的螺旋,使得大多数人不肯再开口,甚至转变立场。
  到时候,前黑板才会逐渐失去主动。
  可是,这些都没用上,就结束了?
  “咋回事啊?”大伙儿追着齐磊问。
  齐磊这边刚要解释,就听屋门哐的一声,被廖凡义给踹开了。
  三十出头儿的人阴着脸,好像个小老头儿,瞪着齐磊吼,“给我出来!”
  齐磊一笑,没当回事儿:“出去干啥啊?”
  廖凡义想掐死他!“出来给我解释解释!让你显摆显摆!”
  现在那边一屋子人就想知道这15%是怎么掉下去了。
  “好吧!”齐磊一摊手,干脆叫上任务班的人,来到廖凡义他们那个教室。
  四个任务班的骨干,再加上实验组的人,屋里站了一圈儿,只等齐磊开口。
  “一起解释了,就不说二遍了哈!”
  庞清方脸色也不好看,“你赶紧的!”
  齐磊乖张的嚷嚷,“好勒!”
  刚要说话,外面就又传来敲门声。
  大伙儿向门口看去,庞清方压不住火了,“特么的谁啊?”
  正要冲过去,亲自开这个门。结果,张小孩哈着腰,笑嘻嘻的自己进来了。
  “呀!?”
  “都在呢哈!!”
  一屋子人想踹死他算了,你特么不废话吗?
  廖凡义更是皱眉,他来干什么?不会挑时候呢?
  正要赶人,却是张小孩真就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啊!
  对于廖老师的不喜,只当没看见,自己顾自己,朝身后招手,“来来来,快点快点!都进来!”
  得!
  他把高三特长班准备走新闻专业的几个人都带过来了,江瑶也在其中。
  张小孩一点不见外,“老师,我就带他们来长长见识。您放心,不给您添麻烦,就听听,听听!~”
  廖凡义:“……”
  好吧,都无语了,气都不知道怎么生了。
  这事儿这段时间张嘉志没少干,他已经习惯了。
  一有机会,就把高三的几个学生带过来。
  廖凡义其实也清楚,长见识仅仅只是一方面,他就想让那几个学生在北广这些教授这儿混个脸熟。等校考、保送考核的时候,能占点便宜。
  你说,就你那点格局啊,心眼儿都琢磨这些没用的上了!
  懒得搭理他,严厉道:“说正事儿呢!要么别出声儿,要么就回去,不忙的时候再来。”
  毕竟是自己的学生,廖凡义也不好把话说死。
  于是,张小孩呲牙笑,“不出声!肯定不出声儿!”
  带着几个特长生鹌鹑一样往门边儿一站,还嘱咐呢几个学生呢,“多听多学,对你们有好处!”
  眼白一飞,贼傲娇,“你们可长点心吧!”
  大伙儿也无语,但凡张小孩有点情商,他也不至于混成今天这个样儿。
  可是,听一听,混个脸熟,确实有好处。
  庞清方终于没有了打扰,急看向齐磊,“说吧!”
  “这不科学,休眠效应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数据下滑,反应太激烈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传媒学没这一条儿!”
  一连串的问题砸出去,可见这老头儿有多着急。
  齐磊沉吟了一下,却是不理庞清方,而看向张路臣,“张老师,您应该熟悉这个现象。”
  张路臣一挑眉,“我?”
  齐磊,“对!”
  张路臣,“可是我真没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
  齐磊直接公布谜底,“这是【镜中我】和另外一条心理学概念的复合反应。”
  “????”
  “????”
  “????”
  这回不光张路臣,廖凡义和陈兴福都一脑门子问好,三个人齐问:“这和【镜中我】有什么关系?”
  镜中我,不仅仅是一条社会心理学概念,也是大众传媒概念,所以廖凡义和陈光福也是知道的。
  这时,钱宏俊没忍住,“啥……啥叫【镜中我】啊?”
  这词听着就有点玄乎呢?
  齐磊一笑,不急着和廖凡义他们解释,是对四个任务班的学生解释道:
  “【镜中我】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
  “它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应自我的一面镜子,人透过镜子认识自己所以叫【镜中我】。”
  见大伙还是茫然,齐磊干脆,“说白了,就是你行为取决于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认为你是好人,那你就做好人做的事。坏人,那就奔着坏人的思考方式去做恶。”
  “而决定你是好人,是坏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认知,而是别人的评价!!别人说你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这……”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假的啊?”
  这是歪理吧?
  齐磊笑了,“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好像不合常理,我是什么样的人,由我自己决定,怎么会由别人决定?”
  “可社会学科就是这样的,它没有定理和板上钉钉的理论。只有概念,而且很多概念是相反的。比有【镜中我】就有【个人主义】。”
  “【镜中我】,认为自我意识来自人与人的交互。而【个人主义】,则认为自我意识来自自身的意识觉醒。”
  “但是,这两者都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镜中我】,它是一条有一百年历史的心理学概念了。”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感觉颠覆三观了。而且,好神奇的样子。
  至于后面的张小孩……
  一边怼着身边的江瑶,一边咋呼,“听听!听听!这都是高深的学问,有用!”
  廖凡义受不了了,“张嘉志,你给我闭嘴~!”
  张小孩,“这就闭!”
  不说话了。然后,还一个劲儿给自己班学生使眼色,别特么光听,给我记下来!
  那边,齐磊继续给任务班的学生解释。
  “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
  “就拿【镜中我】来说,它认为‘人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别人如何‘认识’自己;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举个例子就是,假如你的老师、父母都说你聪明,那你的自我认知也认为自己聪明,而不是我很笨。”
  “再比如。”环指屋中的年轻人,“你们参加了这次模拟实验,如果在实验里表现的很好,被身后这些大教授大学者夸奖,那这种来自别人的反馈,就很有可能影响你的自我认知。”
  “比如对社会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干这个的料,从而改变你们的人生方向,都是有可能的。”
  “【镜中我】解释的就是这一类自我认知的过程。”
  解释完,齐磊这才看向廖凡义等人。
  只见几个老学究都在思考,张路臣自言自语,“镜中我?有关系吗?”
  齐磊,“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
  张路臣抬头,“说下去!”
  齐磊分析道:“我们平常对自我的认知,如果套用【镜中我】的概念,就是来自传统媒体、身边的人、社交交互等等!”
  “在这种传统交互下,自我概念是健全的,也是容易被群体化的。”
  “就比如,齐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同学、老师,还有你们,天天看,天天生活在一起都是清楚的。那么,你们反馈给我的一定是客观全面的评价。”
  “这些评价,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也一定是客观的符合现实的,我的人格认知不会离谱。对吧?”
  一摊手,“说白了就是,镜中的我,不用缺鼻子少眼睛的成了个畸形,对吧!?”
  廖凡义、张路臣点头,“对啊!然后呢?”
  齐磊,“然后?”
  “网上反馈是完全不同的啊!?那个镜子里的我,可就奇形怪状了。”
  廖凡义一怔,似乎抓住了什么,可又不明显。
  齐磊,“网络的交互和反馈,一定是片面的,一定是无法完全认知的评价。”
  “我的一个贴子大伙喜欢,点赞私下评论。他们的评论,只针对帖子的内容,和贴子内容下传达的情感。”
  “他们看不到我完整的人,也无法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就比如,一个女网红,发了张美照,那大家只评价她的美貌。对于她是什么人品,她有没有其它人格的缺陷,一概不知,只看美貌。”
  “那这个女网红得到的反馈就是:我漂亮,其它不用管。自我认知就只剩下美貌了!”
  “再比如,一段好文字,网络评价你真有才,那我可能真的认为我有才。可实际上,那特么是我抄的。可我不管,社交反馈是有才,那我就真的认为我有才。”
  “后果就是,网络社交会造成一部分人的自我认知有缺陷!”
  “!!!”
  廖凡义明白了。
  “你是说,网络环境下【镜中我】所塑造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对!”齐磊重重点头,廖凡义抓住重点了。
  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开玩笑的。
  后世,经常在网上碰到那些谜之自信,或者极度偏执,甚至在游戏里常遇到的那些,上来就骂“垃圾”,“你打不过我,你就啥也不是”等等!
  简直就是让你怀疑人生!怎么可能有这种人?有病!!
  然而,这些人里,可能真的不全是人品有问题,或者是坏。
  他特么是真的自信,真的就一根筋,真的就是有缺陷。
  因为,反馈投射到自我认知上,就是这么告诉他的。
  最显著的就是游戏!!
  玩游戏的人几乎都遇到两种人:
  一种是,上来就骂的。只要比他菜,他就骂。
  另一种就是,明明条件不允许,还玩了命的冲动消费的。
  这就是社交互作造成的,自我认知偏差。
  骂你的,也许不全是他人品差,脾气暴和脑子进水,而是他真的就这么想的。
  想像一下,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一个人满耳都是“你真厉害”或者“你真菜”,满眼见的都是强者为尊。如果现实中再断了社交联系,就会产生这种认知偏差。
  往死里花钱的,同样是这个道理。
  是在游戏里找到了最舒适的反馈,已经脱离现实了,他甚至不管自己兜里有没有钱。
  再比如,“CX”那些被洗脑的人,癔症到让人无法理解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摄取的交互反馈,已经影响到了他的自我认知。
  真的就是谁也劝不动了。
  ……
  此时,廖凡义凝重了起来,说实话,这是他没想过的问题。
  认知偏差……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何避免网络的认知偏差?值得研究!
  皱眉想了一会儿,“可是,这和数据下滑没有直接联系吧?”
  至少现在,他还看不出,“镜中我”和前黑板数据下滑有什么直接联系。
  张路臣则道:“你刚刚说这是镜中我和另一个心理学概念的联动?另一个是什么?”
  只见齐磊对张路臣玩味一笑,“另一个是‘个人主义’!”
  “什么!?”果不出齐磊所料,张路臣直接蹦了起来。
  是的,蹦起来了!!
  大伙儿都不明白,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殊不知,也就张路臣和齐磊知道原因。
  因为【镜中我】和【个人主义】这两个概念是不可能放到一起的,它们是相反的。
  个人主义是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支配,来实现自我意识。
  而镜中我,则是强调与他人的互动,借与他人的交互来完善自我意识。
  这两个理论就是手心和手背,是天堂和地狱,不可能混在一起!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却见齐磊淡然一笑,“真的可能……至少在网络环境中是可能的。”
  掷地有声,“狭隘的社交反馈,造就了狭隘的自我意识,这是【镜中我】”
  “然而,网络天然的隐蔽属性,加上……信息输出成本极低,又造就了另外一个极端。”
  “每个人都可以发话,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这种信息输出,不用考虑道德因素,不用价值观,甚至没有任何善恶观。”
  “我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语,最狭隘的思想揣测任何人,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