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新加坡199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归新加坡1995-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博士担心道。
  “陈博士,最近我的太平洋网上书店项目即将三季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以后,我有跟多的资本来投入,我想试试!还有,最近我在中国内地,与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倪院士合作,投资了他主导的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中国芯’项目。您如果认识的朋友里面有在芯片半导体行业方面的资深专家高手,比较熟悉的也可以介绍给我,我们现在急需这方面人才……”
  前世,李晓凡看过关于陈大同博士自己写的创业回忆录故事,知道他怀有一颗创业报国的赤子之心,就如他在回忆录调侃自己的那样,他喜欢“折腾”,“不安分”……
  前世,第二年1997年陈博士在豪威科技带领团队研发成功的新一代低功耗高性能CIS传感器产品面世后震惊业内。2000年豪威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后,功成名就的陈大同开始不安分。
  回国后他看准了掌上移动设备这个领域将来会替代掉笨重的桌面PC这个趋势。于是在2001年初,陈大同和武平等几位清华校友一起在上海张江共同创立了展讯通讯,带领一支从硅谷转战上海张江科技园的研发团队,定位手机基带芯片,从以3G架构为主的GSM开始,再做WCDMA,取得了很大成功。
  展讯公司上市后,陈大同又离开展讯公司,跨界到了风险投资领域。他开始转战投资,扶持更多国内的高科技创业项目团队……
  陈大同博士回答李晓凡道:“李董,你如果真有决心,我倒是可以帮你物色一些人才试试。据我所掌握的信息,目前我们像国内清华出来的有一批高材生在德州仪器TI、ADI、摩托罗拉等大公司工作。等我空了,我帮你留意和好好梳理一下……”
  听到陈大同博士答应帮忙后,李晓凡高兴万分:“太好了,谢谢陈博士!希望我们可以合作挖掘出几个大黑马来。”
  就在李晓凡一行告别陈博士打算离开前,“李董,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陈大同博士突然叫住了李晓凡。
  “哪位?”
  “德州仪器公司的张汝京博士……”
  听到“张汝京”这三字李晓凡心里猛地一震,这大名鼎鼎的张汝京不就是著名的后来中芯国际创始人吗!
  前世李晓凡听说过一些张汝京博士与中芯国际,还有他与另外一名祖籍明州号称‘台湾半导体之父’张忠谋之间的江湖恩怨故事。
  李晓凡只知道张汝京与张忠谋都曾经在德州仪器工作过,但具体年份这些真还记不得了。
  “陈博士,您认识这位张汝京博士?他现在德州仪器工作?”
  “是的,我认识。张汝京博士他是目前我们在美国的华人里面从事半导体行业的前辈。这位来自台湾的张汝京博士早年出生在南京,解放前随父母去了台湾,后来美国读书。20年前博士毕业后加入了德州仪器公司工作。他一开始在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发明人之一的杰克·基尔比所领导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团队工作……”
  李晓凡追问道:“那他现在德州仪器公司负责哪块工作啊?”
  “目前他在另外一名华裔的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邵子凡博士领导下工作,是芯片制造工厂建设和运营专家。之前,他已经成功负责了德州仪器公司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台湾等地近十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是全球半导体业的‘建厂高手’。”
  陈大同继续介绍道:“我最近听说过一个故事,前阵子国内有一个电子产业考察团到德州仪器总部参观,遇到了张汝京博士。当时代表团领导开玩笑问张汝京博士愿不愿意去大陆搞芯片厂,据说张汝京博士回答得非常婉转,似乎流露出来将来等他退休之后可以回中国大陆建设一座芯片厂的意思……”
  听到这里,李晓凡一阵狂喜:原来张汝京博士在当下的1996年就有兴趣去大陆建芯片厂了!
  在他的记忆之中,中芯国际是在2000年左右在上海张江落户的。当时的股权非常分散,最大的股东是上海实业,也仅仅持股仅12%,并没有控股。其他股东有来自美国的高盛、摩托罗拉等,还有来自台湾与新加坡等地的一些投资人,而创始人张汝京只持股1%。
  后来因为追随张汝京来到中芯国际的大量工程师来自台积电,涉及专利侵权等问题。中芯国际被张忠谋领导下的台积电告上法庭,最后被迫厅外和解,中芯国际不但付出了3。75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还忍痛“割让”了10%的股份给台积电。
  这个官司让当时刚刚起步不久的中芯国际家底被赔个精光,失去了正常造血能力,更谈不上与台积电竞争,让张仲谋摧毁中芯国际的目的基本达到。而且台积电张仲谋方面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
  当时媒体报道,这个审判结果宣布时,张汝京在电话里痛哭不已……
  李晓凡心里暗思:现在才1996年,如果现在自己就介入,争取让张汝京博士与国内的倪院士合作,双剑合璧!再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早日在张江开建一个芯片厂,同时避开那些台积电的专利陷阱……那中芯国际的历史、中国芯的历史可不可以重新书写?
  想到这里,李晓凡急迫地问道:“陈博士,您现在可以马上介绍我去见一下这位张汝京博士吗?”
第392章 909工程与20世纪最缺啥?
  “这个我要先联络一下张汝京博士,看看他人现在哪里,方便不方便……”
  随后,陈大同博士拨通了张汝京博士的电话。
  恰好,这几天张汝京博士没有出差,在德州仪器TI公司总部上班。TI的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下面的达拉斯市。
  在电话里张汝京博士听说是雅虎公司的那位著名华裔投资人来拜访他,他一口答应,表示非常欢迎李晓凡一行来访。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晓凡谢过陈博士后,立马回去旧金山市区找到当地旅行社,买了第二天一早从旧金山飞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机票。
  在旅行社订机票的时候,唐馨怡对着李晓凡笑道:
  “凡,你还记得我们去年去过达拉斯这个地方吗?”
  李晓凡一拍脑袋道:“对哦,当年我们美国的第一个客户阿科百货公司就在达拉斯!还有那位可爱的采购部主管,胡子大叔迈克,这回我们去达拉斯有空可以再去拜访一下他。”
  去年,李晓凡做外贸业务时候的第一个美国大客户阿科百货公司就在德州的达拉斯市下面的科佩尔Coppell。
  第二天一早,李晓凡等一行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之后,抵达了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
  从机场出来的时候,李晓凡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口气,感慨道:
  “一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城市,好亲切的感觉!”
  边上的唐馨怡笑道:“亲爱的,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出现在这个机场时候,你还是个穷光蛋,可现在你已经是亿万富翁了,采访一下,当下的你有何感想啊?”
  李晓凡搂紧唐馨怡笑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亲爱的,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在机场租了一辆通用公司的越野车后,下午李晓凡一行先去位于科佩尔Coppell的阿科百货公司拜访了老朋友迈克。
  随后,傍晚在达拉斯市区的一家中餐厅李晓凡见到了张汝京博士。
  儒雅的张博士见到李晓凡后的第一句话是:“李董,没想到现实中的你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啊!”
  雅虎公司的成功上市已经让李晓凡这位投资人在美国的华人圈里几乎家喻户晓。
  大家入座寒暄过后,服务生开始上菜,李晓凡要了几瓶红酒,还开了一瓶店里供应的专供出口的茅台酒。
  酒过三巡之后,李晓凡接着酒意对张汝京博士道:
  “张博士,听说您有兴趣帮助我们祖国大陆建设一个高水准的芯片厂?”
  前世,李晓凡看过一些关于张汝京博士的报道。从小在父亲的感染下,大陆内地出生的张汝京博士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一心想要在祖国大陆建芯片厂。
  早在1989年,张汝京博士就曾打算从大陆招募工程师去台湾培训,为将来在大陆建厂做准备,但后来此事由于台湾当局的反对而作罢。
  1992年至1994年,张汝京博士受德仪公司委派在新加坡负责建设新的芯片厂,在得到新加坡政府允许后,他们在大陆前后陆陆续续招聘了约300位半导体专业人才加入他们的新加坡新半导体工厂。
  当年,正是在张汝京博士的努力之下,国内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大批半导体专业毕业生赴新加坡工作,掀起一阵热潮。后来,里面的不少人都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骨干。
  前世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时,里面有几十位骨干追随他到上海投身建设中芯国际的建设。
  张汝京博士好奇道:“咦,李董,这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大同他告诉你的?”
  “不是,是我从其他渠道听说的……”李晓凡微笑道。
  “李董,不瞒您说,我还真有这个想法!1995年我替上司邵子凡博士到北京参加一个半导体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那是我1948年出生跟着父母1949年离开大陆后,第一次回到祖国。当时,我被国内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片欣欣向荣局面所感动。但是,在那次活动上一听大陆同行的介绍,大陆的芯片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我确实有点着急,有想帮大陆建一个高水准芯片工厂的想法!”
  “张博士,那您赶紧行动啊!”
  “但是我目前还在TI帮助邵子凡博士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一下子还脱不了身。我的初步计划是或等我明年提前退休后,可以考虑去大陆内地帮助建设一个芯片厂。”
  张汝京博士咪了一口酒后,对李晓凡道:“李董,不瞒您说,前阵子你们大陆电子工业部的总工俞忠钰先生带队来我们TI考察,也邀请过我,说国内的909工程也需要我去帮忙。但是我目前实在脱不开身……”
  原来陈大同博士之前提到的国内代表团是电子工业部的总工俞忠钰带队的,看来消息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李晓凡好奇道:“什么是909工程?”
  对于这个问题,张汝京博士一下子也答不太上来。
  “这个工程我知道。”此时边上的潘占隆博士解释道:
  “李董,909工程是指国内发展微电子产业90年代第九个五年计划。在909工程之前我们国家在半导体建设方面还有907绍兴和908无锡工程,但是这两个项目的推进和技术先进性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国半导体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国内目前的技术至少落后国际主流技术10年以上,所以国家层面领导很着急。今年3月,国家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立项,其核心工程是投资百亿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潘占隆继续解释道:“听说这个909工程的寻找合作伙伴过程也相当不容易,之前国内与欧美的好几个半导体巨头公司都没谈成合作,最后还是与日本电气NEC公司合作谈判成功,双方合资成立了华虹NEC公司。一期项目注册7亿美元,中方出资5亿美元,日方出资2亿美元,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潘占隆博士一解释,特别提到华虹NEC项目,李晓凡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前世,李晓凡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工作的第一家外资电子厂是为华虹NEC项目配套提供半导体测试服务的供应商。
  1999年2月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项目在举国关注之下正式投产。
  但先天的不足似乎使这个上海华虹NEC“909工程”出师不利。
  当时的上海华虹NEC项目,按设计产能每月可以吃进0。35-0。5微米芯片20000片。
  但是,当时国内作为它的上游的IC设计公司,绝大多数根本达不到0。35-0。5微米的设计水平
  后来导致这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只能为日本NEC公司加工DRAM动态存储器。
  由于当时国内IC设计公司水平太低,导致无“米”给华虹NEC项目“下锅”,引起许多对此项目非议,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国人雄心勃勃图谋的“909工程”,会否由于IC设计的限制折戟?
  而在这期间,全球的IC设计行业进步神速,当时国际IC设计已经达到0。18微米。
  而当时国内公司的芯片设计技术大多在0。5微米以上,主要的产品是IC卡、智能卡等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及手机、计算机以及VCD等很多产品所需的存储器类通用产品。
  与国外的IC设计技术水平相比,我们国内落后了许多!
  想到这里,李晓凡不得不佩服倪院士的战略眼光,同时也庆幸自己及时投资了他主导的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项目。
  李晓凡此时意识到自己之前误打误撞投资的英伟达与豪威科技项目是非常英明的。
  当前,国内不仅缺好的芯片项目,更急需的是IC设计项目与人才!
第393章 时不我待的大机遇与全球投资大师!
  “张博士,我想打听一下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有哪些,你们德州仪器公司排在第几位?”李晓凡问道。他很想通过张汝京博士,了解一下当前的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张汝京博士回答道:“说来惭愧,作为世界第一个硅晶体管和集成电路IC的发明者,我们德州仪器TI公司的去年营收是78亿美元,目前在全球来说也只能排第七位。”
  “哦,那排在你们前面的都有哪些公司啊?”李晓凡好奇道。
  “目前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英特尔公司,它去年营收达到了131亿美元。第二是日本的NEC半导体公司113亿美元,第三是日本的东芝半导体公司100亿美元,第四也是日本的,日立半导体91亿美元……”
  经过张汝京博士一介绍,李晓凡大吃一惊,去年全球排名前20的半导体企业里面,日本半导体企业居然占据了8家:NEC、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三洋和夏普。这八家日本半导体企业加起来去年的总营收达到了500亿美元规模,占据了世界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