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新加坡199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归新加坡1995-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ㄗ⒂赑C电脑的制造。去年9月,IBM公司又率先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这是IBM公司第一家在发展中国家成立的研究中心,表明了IBM公司对我们中国大陆人才研究素质和技术的高度认可……”
  对于李晓凡的这个问题,倪院士也很是好奇。
  当倪院士在介绍IBM公司的时候,李晓凡想到了另外一个成功的打工女王:当下IBM中国公司华南地区总经理吴士宏。
  这位当初与他一样只有中专学历的吴士宏从护士应聘到IBM公司的前台开始做起来,然后一直干到IBM公司中国区渠道总经理,明年即将跳槽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一职,登上白领职场的巅峰!
  前世李晓凡还买过她写的励志传奇《逆风飞扬》一书……
  “中国大陆,嗯,十二亿人口的市场确实在将来潜力巨大。但是,听说大陆还比较落后,目前可能还不是进入投资的最佳时机……”
  桑德斯随口回答道,似乎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李晓凡追问道:“桑德斯先生,您去过中国大陆考察吗?”
  “这个倒还没有……”
  桑德斯的回答让李晓凡想起了自己刚刚到新加坡打工时候,西木电子工厂那些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工友们的奇怪问题:
  “阿凡,你们在大陆出行还用马车吗?”
  “阿凡,你们大陆有火车了吗?”
  ……
  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去过大陆,许多对于大陆的了解都来之一些很老的电影,或者故意歪曲大陆的一些报道,还以为李晓凡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时代。
  “桑德斯先生,我认为您应该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去中国大陆亲自看一看,感受一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面貌!我和李董希望可以在北京或上海接待您的来访……”倪院士郑重其事地邀请道。
  “哦,很棒的主意,谢谢您,倪院士!当前我可能抽不出时间,如果有空的话可能要到第四季度了,等我去AMD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工厂巡察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抽出一点时间去中国大陆考察一下……”
  会谈结束后,桑德斯派了一名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副总裁VP陪同倪院士与李晓凡考察AMD公司。
  通过与这名副总裁的交流,李晓凡与倪院士才知道桑德斯说的并非虚话,他现在太忙了!
  虽然四年前的1992年AMD公司对Intel的法律诉讼官司奇迹般地胜诉,正式获得了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
  但随后第二年,1993年Intel公司一改以往的产品命名方式,对于人们认为该命名为586的产品,注册了独立的商标:Pentium,中文叫奔腾。
  第五代的奔腾处理器与以前的Intel处理器完全兼容,并有新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奔腾处理器中有两条数据流水线,可以同时执行两条指令,Intel公司把这种同时执行两条指令的能力称为超标量技术。该技术使奔腾处理器能以每周期两条指令的速率更快地工作。
  Intel公司的举动让桑德斯与AMD公司意识到,他们之前的“山寨”之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走一条新路的时刻到了!
  去年,桑德斯花大价钱收购了美国本土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Nextgen,这家芯片设计公司专门设计x86系列相容的处理器。
  AMD公司开始了自己开发CPU之路!
  这名副总裁告诉李晓凡与倪院士,今年3月,AMD公司发布了自己的K5处理器,与Intel的Pentium奔腾处理器真正展开了竞争,这也是AMD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处理器产品。
  较之Intel的Pentium奔腾处理器,K5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不过也有许多缺点。它特别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是采用RISC内部架构,会在执行x86指令之前先译码为微指令。因此K5难以达到高主频,而其FPU也是一项弱点,不过在一般使用时,K5的效能稍优于Pentium。
  K5处理器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不如Cyrix公司的6x86,但是仍比Pentium奔腾处理器略强,浮点运算能力远远比不上Pentium,但稍强于Cyrix产品。Cyrix公司创始于1988年,最初是制造兼容80387的协处理器的,后来开始制造兼容486的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家供应廉价CPU处理器的公司。
  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那一种产品。K5低廉的价格显然比其性能更能吸引消费者,低价是这款CPU最大的卖点。
  K5是AMD公司第一个独立生产的x86级CPU,由于K5之前在开发上遇到了问题,其上市时间比英特尔的Pentium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的不完善,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使得当前AMD公司的CPU市场份额大量丧失。
  所以,桑德斯非常着急!
  别看今天这位硅谷老顽童接待李晓凡与倪院士时候表面上谈笑风生,但总让李晓凡感觉到今天的桑德斯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
  听陪同副总裁的一番介绍后,李晓凡释然了。
  当下心急如焚的桑德斯正在盯着AMD研发团队抓紧开发新一代的K6处理器。
  前世,AMD公司在第二年的1997年4月成功推出了K6处理器,被誉为AMD有史以来发布的最好、最及时、最具战略性的产品。
  等到AMDK7Athlon处理器问世的时候,终于成功反超了Intel公司!
  拜访完以后,从AMD公司出来时候,倪院士叹道:“我们大陆内地什么有一家AMD这样的CPU公司就好了!”
  “倪院士,这可能是一个大的生态问题,我们的基础不能跟美国硅谷这里相比……”
  “嗯,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我们的技术水平要赶上硅谷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在英特尔公司,接待李晓凡与倪院士一行的是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GordonMoore戈登·摩尔。
  现年67岁的戈登·摩尔已经从Intel公司主席职位上光荣退休,但目前任然是Intel公司的董事,公司的荣誉主席。
  虽然他已经淡出了日常的管理事务,但是他还是一周数日出现在Intel总部的大楼里,人退心没退。
  在I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顶峰,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而发明这个定律的正是这位戈登·摩尔老先生,“仙童八叛逆”之一!
  唐瓦伦丁的一个电话还是很有面子,让已经退休赋闲的戈登·摩尔老先生亲自接待倪院士一行。
  戈登·摩尔还在任上的时候,八十年代他让英特尔公司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
  两年前的1994年1月,英特尔在华的第一个架构开发实验室IADL成立。同年11月,英特尔公司位于上海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破土动工……
  所以当Intel公司“荣誉主席”戈登·摩尔老先生接到唐瓦伦丁电话时候,很高兴地揽下了这个接待任务。
  当倪院士亲自见到这位“摩尔定律”发明人、世界头号CPU生产商Intel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还是挺激动的。
  而已经赋闲的戈登·摩尔也非常乐意与倪院士和李晓凡分享之前的创业历史与经验。
  1968年,戈登·摩尔和诺伊斯等一起退出仙童公司,创办了Intel公司。Intel公司一开始致力于开发数据存储领域,七十年代开发了公司第一个重要产品Intel1103存储芯片。
  七十年代初,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戈登·摩尔以其敏锐的眼光,准确地预测到了PC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公司进行重点战略转移,开始专攻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心脏部件:CPU处理器。
  戈登·摩尔正是这场重大变革和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从此让Intel公司走上了半导体产业的巅峰!
  虽然倪院士与李晓凡之前都听说过戈登·摩尔和诺伊斯等创建Intel公司的故事,但是如今面对面听当事人讲述当年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听了还是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
  在硅谷拜访完戈登·摩尔老先生后,唐馨怡驱车送倪院士一行先回酒店休息。
  李晓凡随后来到唐馨怡临时居住在她姐唐紫欣的公寓,用她的电脑上网后,查了一些相关资料。
  晚上在唐苑中餐厅,李晓凡再次遇到倪院士的时候,他开口道:
  “倪院士,我突然想到一个开发我们‘华夏芯’的捷径了!”
  “有什么捷径?”倪院士好奇道。
  “我们可以收购一家CPU生产厂家!”
  李晓凡的这个主意把倪院士吓了一跳:“怎么收,收哪家啊?”
第438章 哈密瓜火腿+豪车引擎之都
  “倪院士,前面那位AMD公司副总在介绍当下的CPU处理器江湖时候,提到了其他好几家也在仿制X86系列CPU的公司。例如那家Cyrix赛瑞克斯公司,还有像Centaur、IDTWinChip、Transmeta、Rise等一些公司。倪院士,我们国内在CPU设计方面基本没有基础,如果您要搞‘华夏芯’,那我们干脆以后就收购一家好了!”
  李晓凡的大胆建议让倪院士吃了一惊。
  他不是没有这个想法,而是根本不敢想。
  当下在国内外汇非常宝贵,当初在联想公司试制开发ASIC芯片时候,为了批几十万美元都花费了不少精力,要想收购美国的半导体企业,但更是天方夜谭了!
  而李晓凡前面在AMD公司考察,听那位副总在介绍当下美国CPU江湖混战的时候,想到了前世国内2001年方舟CPU项目的那些失败往事……
  然后李晓凡回去唐馨怡的房间以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目前美国在研发与生产CPU处理器的相关半导体企业的资料,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李董,您打算收购哪家啊,怎么收?”倪院士问道。
  “将来我的标的就是今天AMD副总提到的那家Cyrix赛瑞克斯公司,目前从出货量来说全球排名第三,专门生产廉价X86系列CPU的Cyrix公司!”
  “Cyrix赛瑞克斯公司我倒不是很了解,国内对这家公司的相关报道也不多。李董,人家Cyrix赛瑞克斯公司愿意卖给您吗?还有如果愿意卖,肯定也是一个天价吧?”倪院士担心道。
  “嗯,这家Cyrix赛瑞克斯公司现在肯定不便宜,但过几年等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候,这家公司会很便宜!”
  李晓凡的话又让倪院士吃了一惊:“李董,您凭什么说过几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会破裂?”
  这个时候李晓凡才发现自己有点说漏嘴了,打哈哈道:“这纯粹是凭我个人的经验猜测。上回,我拜访著名的投行摩根斯坦利公司时候,摩根斯坦利的首席战略分析师拜伦他判断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不会持续太久……”
  随后,他话锋一转,把话题聚焦到Cyrix赛瑞克斯公司来。
  “倪院士,我下午后来上网查了一下这家Cyrix赛瑞克斯公司的资料。这家Cyrix公司成立于1988年,从时间上来看,比英特尔和AMD两家巨头要晚的多。Cyrix在成立之初,一直在研发X86处理器的协处理器,一种协助CPU的芯片,也就是浮点运算芯片FPU。”
  “但是,搞了FPU芯片没几年,FPU被Intel公司集成到CPU处理器中去了。于是,Cyrix公司他们一看傻眼了,那我也搞CPU吧,否则就没他们公司什么事要失业了。但是Cyrix又没有英特尔的X86技术授权,于是他们就开始学习之前的榜样AMD公司,直接反向克隆,逆向设计。然后,Cyrix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克隆产品就是Intel公司X486的克隆体CPU……”
  倪院士听到这里,问道:“Cyrix公司这么做涉及到严重侵权,Intel公司会放过他们吗?”
  “嗯,我上网看了相关的报道,Cyrix公司这么做,当然被Intel公司直接上告法院。但当时Cyrix耍了一个小聪明,他们没有自己直接生产新盘,而是把芯片的生产任务交给了得到英特尔授权的其他芯片工厂来生产。当然Cyrix研发的克隆版486芯片,也有一些Cyrix自己研发的独特技术,例如在浮点运算方面。后来,这场侵权官司的判决,对于Cyrix公司而言很幸运,就像当年Intel公司与AMD的官司一样,法院再一次没有占到英特尔的一面,而是认可了Cyrix公司。倪院士,按照从我个人角度分析,从美国法院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不想让PC机的CPU处理器领域出现Intel公司一家垄断的局面,因为当时除了Cyrix,其实还有其他的X86兼容芯片研发的企业存在,例如Centaur等公司……”
  “哦,原来这样。李董,你这样一解释我明白了。十几年前,我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对美国的反垄断法律有过一些了解。美国堪称资深的反垄断国家,他们反垄断法曲折演进的历史长达一百多年,最早一直可以追溯到1890年的《谢尔曼法》,以及后面的《克雷顿法案》……确实,老美他们在保护半导体这个产业生态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法院的判决用心良苦,值得我们学习!”
  倪院士说这番话的时候,李晓凡想到了后面内地的邮电分离改革,产生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某些方面也在学习美国的反垄断做法。
  李晓凡继续给倪院士介绍他从网上查到的信息:
  “这家Cyrix公司与AMD公司一样,在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后,也确实比较争气,很快也发布了类似Intel586的廉价CPU产品。但这时的Intel公司已经推出新一代的奔腾处理器,与AMD公司一样,在模仿586之后,Cyrix公司也被逼着开发自己的CPU处理器产品。今年Cyrix公司刚刚推出了M1CPU处理器,它继续使用本地x86执行和普通微代码,而Intel公司的PentiumPro和AMD公司的K5则依赖于动态转换为微操作。目前Cyrix公司CPU处理器的主要客户是康柏Compaq的低端PC和台湾等一些杂牌PC电脑品牌……”
  “李董,听您这么一介绍,这家Cyrix公司也是一家非常厉害的CPU制造公司了,仅次于Intel与AMD之后。那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前世,到了第二年,1997年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以5.5亿美元收购了这家Cyrix公司,其目的是争取当时Intel和AMD都还没有兴趣的低价电脑市场主导权。
  但人算不如天算,等国家半导体公司完成时候以后,低价电脑却成为PC市场的主要产品。Intel公司和AMD公司两个巨头开始在这个低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