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华南虎“丹丹”被发现后,为了不被人类惊扰,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叶泉与纪昆商议,除了进行卫星定位追踪外,拒绝了所有的后继考察活动,保持虎头山的一片清静,直到“威威”放生后,才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
作为研究了大半辈子华南虎的权威专家,以前研究的目标只能呆在动物园里,情况日益恶劣,现在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如果不亲眼关注到这个种群的发展壮大,当真是不甘心的。
直升机稳当地停在虎头山一处平坦的高地上,叶泉打开机舱门,与众人走了下来。
“威威”跟着跳下机舱,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它先是有点紧张,但很机警地观察四周的情况,待发现这里是一片巨大的广阔天地后,眼中先是迟疑了一会,跳上一块巨石,徘徊片刻,突然长吼一声,声震四野,激起四周山谷阵阵回响,也惊起了无数鸟雀。
这一声虎吼,仿佛预示着森林王者的回归
叶泉眺望群山,心胸不由为之舒畅,也随之长啸一声,与群山回应。
“威威”扭头看了看众人,在叶泉的鼓励下,选定了一个方向,几个纵跃,就消失在茂密的山林之中。
这历史性的一刻,自然被摄影师拍摄了下来。
“威威”的脖子上套了一个有精密定位器的项圈,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摄制组将跟在公虎数百米的距离外,利用各种设备进行跟踪拍摄,随时有一架直升机进行支援。
根据天眼卫星对母虎“丹丹”的跟踪监控,此时两只华南虎相距约19公里,这对老虎的活动范围来说,已经相当近了。
至于两虎何时能相遇相遇时又会发生什么这实在令人期待不已。
第379章 机密任务
叶泉在菜园种植了五六棵南瓜,因为浇灌空间泉水,每棵都长得十分茁壮,藤叶蔓延,占据了一块老大的地盘。
他种这么多南瓜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吃南瓜,而是为了吃南瓜花。
南瓜花的花期从农历四月份开始,可以一直开到七月份。叶泉只要在家,每天早上都会去采摘一些开得正艳的南瓜花,多是用来打油茶。
叶泉以前有位同事,在得知他是越安市人后,便对叶泉说,他们那里有人娶了个越安地区的媳妇,居然去摘南瓜花吃
那位同事说起这事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是不可思议中又略带一丝鄙视,当时叶泉恨不得一拳砸向对方那张臭脸,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
自己不懂南瓜花的好处也就算了,居然还看不起别人吃南瓜花。
南越岭一带的人都喜欢吃南瓜花和南瓜嫩藤,特别是南瓜花,不管是用来入汤、炒食、凉拌或打油茶等,营养丰富,鲜美嫩滑,色味极佳,在叶泉看来,不懂吃的人才傻。
南瓜花亦蔬亦药,具有清利湿热、消肿散瘀、抗癌防癌的作用;对幼儿贫血、慢性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又能调整神经状态,改善失眠。还有促进血管、心脏功能、促进血凝、预防出血的辅助功能。
叶妮也特别喜欢吃南瓜花,回村后把这个工作接了下来,每天早上挎个篮子去摘花,乐此不疲。
竹山向北有一座金鸡岭。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峰。好像一只公鸡在昂首打鸣。在这座山峰的山腰处,有一块约一亩方圆的平地,离地面有三百多米高,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极难攀爬上去,难得的是,这块平地旁边还有一眼山泉从石缝中流出,虽然细小。却四季不断。
叶泉用空间里的灵土,将这个地方开辟成茶园。
此时空间里种植了1000株茶树,品种包含龙井、福云、福鼎大毫茶、早白尖、信阳、大红袍、白毫和黄山等十多个品种,这些都是各地的名茶代表,叶泉选合适的品种,移植了300株茶树到茶园里,茶树分开种植,略作修剪,任其自由生长。
品种不同的茶树各有气候、土壤上的种植要求,也就叶泉才敢种植在一起。先用空间对茶树进行了优化,再用空间灵土栽培。一样能种出最上品的茶叶。
另外,叶泉还兑换了20株二品灵植烟鹤灵茶树,在空间和茶园各种了10株。
这种灵茶树能存活上千年,却长得十分小巧,只有三尺来高,枝条苍劲,每年仅生长数百片新叶,每片叶子都蕴含灵气,当制成茶叶用沸水冲泡时,不仅清香四溢,茶水上还会飘浮出丝丝白雾,盘旋不散,形状如白鹤展翅,煞是奇观
以后再有人问及茶叶的出处,这块地势奇特的小茶园勉强可以解释一下,想那六株大红袍母树不就是长在石崖之上
茶叶多了后,叶泉便在村里建了一个制茶小作坊,空间出产的茶叶无不是极品,自然不能使用机器炒茶。
机器炒茶虽然轻松、快捷,炒出来的茶叶还漂亮、卖相好;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品饮的口感上,差距更大。
手炒比之机炒,香味更浓郁、持久,口感也更甘醇。因为茶叶是活的,高明的炒茶大师能根据不同的茶叶,使用不同的手法和火候,这是用心考究的技术,统一的机器模式肯定是无法做到的。
叶泉通过多方打听,从邻省的茶厂请来了一位姓尹的炒茶老师傅。
这位尹师傅已经年逾六旬,出生于一个茶艺世家,平生痴于炒茶,运用这门手艺已经40多年了,而且曾经行走数省,精通各种特级茶叶的炒制方法。
最开始的时候,叶泉开出了每个月10万元的高薪聘请,这位老师傅依然不为心动,还是叶泉让人带去了数份极品新鲜茶叶,才打动对方。
叶泉现在不仅身手灵活,就连大脑也高度开发,不管学什么都很快,以前还认为难学的外语,现在只需要两三个月就能轻松掌握一门。
叶泉自学炒茶没多久,技艺上就堪称精深,炒制数十分钟的茶叶,不会出现一颗碎茶,但相比炒茶大师,炒出来的茶叶总是少了一分香醇。
用尹师傅的话来说,炒茶的最高境界,不仅要靠多年的丰富经验,更要凭心和感觉去炒制,这已经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空间四季如春,虽然量不多,但各种茶叶供应不断,小作坊炒制出来的茶叶,叶泉除赠送亲友外,也有少量出售,多数是熟悉的人口口相传,许多人求购心切,价格自然极为昂贵。
利剑特种部队是华南军区最精锐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在过去数个月与安南国的战争中,这支特种部队曾数次立下大功。
蔺少海正是这支部队的一名成员,他在南海战争中立功,晋升中尉,担任了第四分队队长之职,本来正在天京休假,却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提前归队。
见假期提前结束,蔺少海反而暗暗心喜,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特别任务需要利剑特种部队出动,南海战争已经结束快两个月了,他迫不及待地想重返战场。
回到军营后,蔺少海从大队长那里得到了具体的命令,他将带领第四分队,与其它两支分队一起,与黑龙军联手进入金三角,彻底消灭当地的制毒贩毒集团。在此之前,他们还将在黑龙军进行为期十二天的联合训练。
蔺少海听了很是兴奋,此前军方对金三角的毒贩势力也有打击,但都是在边境上拉网剿灭,偶尔有跨境行动,也是小股渗透侦察,有练兵的性质,像这次跨境行动不仅规模空前,而且还与其它军队合作,属于高度机密。
联想起前天他听到黑龙军击落了利坚国隐形战机的传闻,蔺少海心中似乎明白了许多。
这次与黑龙军联手,不仅仅限于军事行动,军部也派出了不少高级军官,将在科研、军工、军火交易等多个领域展开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在未来缅国会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
蔺少海等三十多名利剑特种部队的成员换了便衣,没带任何武器,分成数队先后进入了缅国雅加地区。
来之前,部队领导曾郑重交待,他们这次任务将全面换装黑龙军特种部队的新型装备,并且在为期十二天的训练中进行全面测试,如果合适,未来国防军将考虑采购一批黑龙军的装备,甚至引进相关技术。
同时,还要评估黑龙军的真实战力。
这让蔺少海等人既不解,又有些不以为然。
虽然听到了不少有关黑龙军的传闻,但蔺少海等人还是不大看得起黑龙军的,能让国防军放在眼里的对手,无非利坚国、罗刹国、倭国等少数几个军事强国,哪怕黑龙军最先取得了击落第四代隐形战机的成绩,也只是一支地方独立武装。
想当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也击落了利坚队的一架f117隐形战机,但这代表不了什么,也许是运气的成分更多。
国防军的军事装备的确曾长时间落后于利坚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军队建设的日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军事科技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军事装备的研发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水平也越来越先进。
利剑特种部队等参加过南海战争的精锐部队,在参战前才换装了许多新型武器,其中像“不死鸟”防弹衣、15式信息化枪族等单兵装备,已经赶上甚至部分超越了世界一流水平。
这个时候,黑龙军这样一个小国家的独立武装,或者说地方军阀势力,又能拿出什么像样的装备,值得国防军去采购甚至引进
第380章 黑龙军的真实战力
走进龙牙特种部队第一大队的训练营地,蔺少海等人就感受到了不凡,军容整肃、训练有素,接触到的军人气势彪悍,绝不逊色于他们,一看就知道是一支精锐之师。
而且,营地因为是新建,在设施、面积等方面还要超过利剑特种部队的营地。
龙牙特种部队有超过一半的成员是来自国防军各部队的退伍军人,军官级别更是达到了90以上,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军营布局,相差无几的军队礼仪,甚至两个部队之间还有找到不少以前就认识的战友,这些都让蔺少海等人宾至如归,没有多少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就仿佛是来到了兄弟部队。
因为时间有些紧迫,利剑特种部队进入军营的第一天,就开始换装龙牙特种部队的各种新型装备,进入全面的测试和训练。
作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熟悉各国的单兵武器是必备的素质,只进行了两三天的测试,蔺少海等人就发现,黑龙军的装备比各队的同类型号还要先进得多。
众所周知,一种武器装备只有大规模列装才能降低成本,否则的话就连财大气粗的利坚国也会承受不了。
比如f22隐形战机的单机成本约2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研发成本,每架战机的成本就高达35亿美元,高过13吨黄金的价值,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就连英、法、德等欧盟发达国家,在研制战机等主战武器时,也要联合起来。加大采购量。以降低成本。
不仅飞机、坦克等主战装备如此。枪支弹药等单兵装备也要大规模量产才能降低成本,否则就是得不偿失,还不如引进国外装备,像一些中小型国家,包括一些大国的精锐部队就是这么做的。
而黑龙军呢,兵力不过数千,地盘不过10万平方公里,发展赶来的时间才一年左右。居然拥有了自行设计、生产的各种军事装备
要知道,全球也就十来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军工实力,更别提科技水平还超过了世界一流
实际上,黑龙军现在除了枪支弹药和防弹产品属于自行生产的外,其它像装甲车、大炮、炮弹、导弹等都是万能制造基地在生产,就连已经建立了流水线的电动直升机,大部分技术含量高的构件,也是通过空间制造的,然后在外界进行组装。
对于这个完全智能自动化控制的制造基地来说,只要原料充足。转换一种产品的生产是件很容易的事,对得起“万能”这个称号。
当然。万能制造基地产能毕竟有限,需要生产更高科技水平的产品,黑龙军也慢慢在建设自己的军工产业,下一步准备建立无人机、装甲车和电磁火炮等装备的制造基地,甚至开始寻求与新华国的军工企业进行合作,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部件加工生产任务转包出去。
相比国防军刚装备的“不死鸟”防弹衣,“龙战士”纳米防护服的防弹效果丝毫不差,但防护范围更全面,能够有效防护士兵身体92的面积、重量更轻,无论是踩中地雷、挨了枪弹,或是被炸弹碎片击中,都能有效减轻对士兵的伤害。
必要的时候,士兵还可以换装防弹能力更加强悍的铠甲型号,穿上后整个人将变成刀枪不入的铠甲战士,带给人一种震撼的冲击感。
相比还在试用阶段,尚未大规模服役的国防军15式新型步枪,h16式无壳弹枪族能够让士兵携带两三倍的弹药,除了在自动榴弹器上差一点,黑龙军的无壳弹步枪在安全可靠性、射击精度、人机工效性等方面不比15式步枪差,而在威力、重量、实用性上面则要强出一筹。
利剑特种部队每位成员在试用这些装备后,都会在回国后提交一份报告,蔺少海心中虽然有些酸溜溜,但还是中肯地提出,希望国内特种部队能够采购,或引进这种先进的无壳弹枪技术,甚至作为下一代枪族的标准,这至少能提升国防军一倍以上的战力。
黑龙军研制的“龙战士”单兵作战系统,在技术上更是超过了各国同类装备10年以上。
无论是班用无线电台、导航装置、夜视瞄具、头盔系统,还是战靴、手套、眼镜、格斗匕首等无一不是精心打造,在防御、攻击、机动、信息化、舒适性和持续作战方面做到了极致。
根据蔺少海和队友们的估算,一套“龙战士”作战系统的价值要超过50万美元;如果是铠甲型号,更是超过60万美元不说国内的同类装备,就是利坚国的“陆地勇士”单兵系统也远远不及。
这样昂贵的装备,如果大规模换装是国防军无法承受的,偏偏黑龙军做到了,除了龙牙特种部队,已经在几个主力团进行全面换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