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耕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耕时代-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居然很快卖掉了一大半。
  这排在后面的,见他们喜欢的鞋子款式没有了,自然是有些不开心。
  刘星看出来了,连出声解释道:“大家伙不要急啊!我制作的鞋子要是卖光了,只要你们需要,等下可以登记起来定制,也就是说,只需要等上一两天,照样会有鞋子穿的。”
  “定制需不需要加钱啊!”一个村妇忍不住问道。
  要是加钱,那她可不愿意。
  其他排队的村民也是这样的想法。
  “原则上是需要加钱的。”刘星闻言笑了笑:“但是大家都是樟木乡的村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就不加钱了,以后谁的亲戚要是想买鞋,也可以将我这话带过去,总之一句话,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这还差不多!”
  “星伢子你小子够仗义!”
  “是啊!婶喜欢的高跟凉鞋没有货了,你给我登记定制一双,不!两双呗!我可以先给钱。”
  几个排队的村妇,见地上的鞋子越来越少了,当下就从队伍中站了出来,将刘星给围住了。
  刘星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往外面走,拿出纸跟笔坐在晒谷场上登记了起来。
  令他感到吃惊的是,乡道上居然还有好多村民往他家赶,源源不断就像过江之鲫。
  在这些村民的身影中,刘星甚至还发现了便装打扮的丁兰,以及牛连芳的窈窕身影。
  “糟了!”刘星捂着头,知道麻烦了。
  因为丁兰之前给他的真皮,到现在都还没有动手去制作鞋子。
  这都过去几天了,看来丁兰跟牛连芳是来兴师问罪的。
  要不然今天又不是礼拜天,她们俩怎么可能出现在硝石村的乡道上。
  想到这的刘星就有些头疼,但为了避免将事情继续恶化下去,只得喊来了赵小沫帮忙登记定做的鞋子,而他自己则是朝乡道上走来的丁兰跟牛连芳迎去。
  丁兰跟牛连芳今天的打扮都很时髦前卫,至少在硝石村是的。
  沿途上好多村民都对他们俩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不过没有谁敢去搭讪,而是远远的看着。
  走近的刘星见丁兰跟牛连芳是走路来硝石村的,当下连苦笑着打招呼:“两位姐姐,今天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要你制作的鞋子呢!”一见面,丁兰就道出了来意。
  “暂时还没有做,正在设计中。”刘星敷衍了一句。
  没有办法,要是实话实说,那丁兰肯定会发飙的。
  令他想不到的是,丁兰居然相信了他说的话,而且还笑了:“既然还在设计中,那我不着急的,我今天来也就是来看看你。”
  “对!对!我们坐着吴局的吉普车路过硝石村,所以就来你家看一下。”牛连芳跟着说了一句。
  这个吴局,肯定就是刘星认识的吴所长。
  “那你们吃早餐了没有?没有的话,要不去我家坐坐?”刘星提议道。
  “可以啊!”丁兰没有拒绝。
  牛连芳也没有说不去,而是问道:“你家今天是不是摆酒席啊?怎么这么多村民来你家?这热闹的都有些不像话了。”
  “别提了,都是来买鞋子的。”刘星如实相告。
  “我的天,这么多人都是买鞋子的?”丁兰有些吃惊。
  牛连芳也有些不相信,为了拆穿刘星的‘谎言’,当下挽这丁兰的手就朝刘星家走去。
  刘星没有办法,只得跟在了后面后面。
  很快,一行三人来到了晒谷场上。
  牛连芳在看到赵小沫登记的鞋子尺寸,还有村民交的定金后,那是再也说不出话来。
  “刚才你一共登记多少双需要定制的鞋子了?”刘星随口问了一句。
  “27双。”赵小沫开心的回道,在同时将钱给了刘星:“这是定金,你数数。”
  “不用了,你先收好,等下一起给我妈。”刘星见丁兰跟牛连芳朝堂屋走去,在叮嘱了一声后,连跟在了后面。
  堂屋中,地面上的鞋子已经卖完了。
  在靠窗位置的的木桌上,堆起了一堆厚厚的毛票跟分票,一块钱的也有好多。
  周秋香跟刘冬菊正在是数着,脸上有着开心的笑容。
  丁兰看到这一幕,那是惊的瞪大了眼睛。
  就是牛连芳,也有些不敢相信眼睛看到的事实。
  刘星这小子的鞋店,居然在还未开张的情况下,生意就这样好。
  那要是开张了,那生意还得了。
  “妈,咱们的鞋子怎么卖的这样快啊?”刘星见木桌上还有几张崭新的十块钱,当下不由警惕的问了一句。
  一般情况下,八十年代的农村可是很少见到这样大额的钱。
  就是有,那最多也是五块的。
  当然了,城市里面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是啊!卖的很快,一个看着陌生又有些面熟的中年人,将地上的三十几双鞋子全都买走了,而且没有讲价。”周秋香头也不抬的回道。
  “陌生又有些面熟的中年人?”刘星一愣。
  来买鞋的几乎都是周围村子的人,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不认识的,最多就是面熟不知道名字,但大体还是知道住在哪里,但现在母亲的口中居然说出了陌生中年人的词语,这事情看着有些不对劲啊!
第91章 又有大动作
  “我看着好像是老屋村的人,以前在集市上看见过他,但不知道他的名字。”刘冬菊犹豫的告诉了刘星她所知道的信息。
  “是老屋村的啊!”刘星闻言松了一口气,当下也没有再多想:“那不管他了,但以后到我们家来买鞋子的,不能一次性给一个人买走,那样其他人就买不到了。”
  不是他想囤货奇居,而是他以旧轮胎制作鞋子卖钱的时候,还想改善周边村子百姓的穿鞋条件,要是都被一个人给买走了,虽然钱没有少赚,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最后细细一想。
  这种怪怪的感觉就是怕有人看到这其中的商机。
  最后拿去其他地方高价卖。
  这可跟他的初衷背道而驰。
  别说这样的可能性没有,毕竟现如今鞋子可是高价商品,而且有钱都不见得能够买得到。不过大姐既然认识这个陌生中年人,那就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想到这的刘星笑了笑,他知道丁兰、牛连芳还没有吃早餐,在跟母亲、大姐交代了几句后,当下带着就朝厨房走去。
  厨房中,还有没吃完的红薯稀饭,散发着阵阵余温还有淡淡清香。
  刘星没有请丁兰跟牛连芳吃剩饭,而是从墙上的编织袋中拿出了十来个白色的糍粑:“家里面没有其他吃的东西,就数这糍粑跟红薯最多,你们吃吗?”
  说完,扬了扬手中的糍粑。
  糍粑是糯米制作而成。
  放在铁丝网上烤熟可是难得美味。
  当然了,也可以用油煎。
  但刘星不想这样做。
  毕竟一大早的吃的太油腻可不好。
  然而丁兰跟牛连芳却是根本就没有计较这么多,其中牛连芳拿起了碗柜中的碗筷:“烤什么糍粑啊!我吃一碗红薯稀饭就行,这样好吃的早餐在我家还吃不到呢!”
  “不错!我们吃红薯稀饭就行。”丁兰跟着从碗柜中拿出了碗筷。
  也许她们是真的饿了,也许他们真的没有拿刘星当外人。
  总之一句话,他们舀起了一碗红薯稀饭,坐在厨房的门口就随意的吃了起来。
  刘星看着笑了笑,他见锅里面的红薯稀饭可能不够,当下生火烤起了糍粑。
  为了防止糍粑粘在铁丝网上,他特地在铁丝网上刷了一些菜油。
  不一会的功夫,烤糍粑特殊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本来感觉已经吃饱的牛连芳,在嗅动了一下鼻子后,连忙跑到了灶台前:“我的天!我在家里面吃糍粑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这样香啊!”
  “那是你们家用油煎的吧?而不是烤。”刘星回了一句。
  油煎跟烤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油煎的很容易腻人,吃几个就吃不下去了。
  而烤着吃的话,不粘、不腻、香脆可口,有种吃锅巴的味道。
  要是在放上一点糖,那可是人间美味。
  “也是,熟了没有。”牛连芳有些急不可耐了。
  很显然,她也是一个正宗的吃货。
  这看到有好吃的,连矜持叫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然了,在刘星面前也不需要矜持,毕竟他们把刘星当做弟弟。
  “稍等一下,马上就好!”刘星见丁兰也盯着铁丝网上的糍粑,当下连忙从编织袋中又拿出了几个。
  毕竟糍粑这东西不属于正粮,一两个那是吃不饱的。
  片刻之后,第一批六个糍粑烤好了。
  这六个糍粑里嫩外焦、颜色金黄,还散发着淡淡的糯米香味。
  刘星拿起筷子夹起一个放在了牛连芳的碗里:“你慢点吃,这个刚烤好的很烫。”
  “知道,知道。”牛连芳用筷子夹起就吃了起来。
  第一口的确是烫到了,但第二口她就爱上了烤糍粑的味道,那种吃货的满足感,简直不能用言语还形容。
  丁兰见牛连芳吃的这样有味,连忙也夹起一个放进了自己的碗中,在吹了吹尝到了味道后,连忙将剩下的几个也都夹到了碗中。
  这让牛连芳有些哭笑不得:“你给我留一个行不行,我好久都没有吃到这样好吃的糍粑了。”
  “就不给你吃。”丁兰淡笑端着饭碗跑出了厨房。
  牛连芳也没有生气,而是帮刘星烤起了糍粑:“你家这糍粑还有多少啊!有多的话我等下买一些回去吃,行不?”
  “买什么买啊!姐你喜欢吃的话,等下我送你几十个。”刘星随口回道。
  “行!”牛连芳没有跟刘星矫情。
  毕竟在农村,几个糍粑真的不值多少钱。
  要是给刘星钱,反而有些看不起刘星的意思了。
  因为之前看到刘星这小子制作鞋子,可是赚了不少钱。
  只怕一天的收入都比他这个市局干警一个月的要高。
  “刘星,我也要几十个糍粑带回去吃,你可别厚此薄彼。”丁兰端着饭碗进进了厨房,认真的提醒了一句。
  “可以,我的姐姐。”刘星回道。
  “那你快点烤,我还想吃几个。”丁兰见土灶里面的火有些小,连忙放下碗筷帮忙添起了柴火。
  刘星笑了笑,卷起衣袖就埋头烤起了糍粑。
  牛连芳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丁兰,你说吴局长这去老屋村办案,什么时候能来刘星这里接我们啊?”
  “这我哪里知道,吴局长可是你的顶头上司,不是我的。”坐在小矮凳上的丁兰回看一句。
  “你的顶头上司不也来了吗?”牛连芳脸上的笑容在这时收了起来。
  很显然,这次吴局长来老屋村办的案子有些不简单。
  要不然工商局绝对不会跟吴局长联手来老屋村。
  刘星听出了话外之音,他起先不想多问的,毕竟这事情与他无关。
  但在想了想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老屋村发生了什么大事吗?值得吴局长亲自出手?”
  牛连芳跟丁兰对望了一眼,在犹豫了一下才道:“告诉你也无妨,我们接到群众举报,说老屋村的供销社买卖假冒农药跟化肥,目前正在调查取证。”
  “这样啊!”刘星缓缓点头。
  农药跟化肥,在八十年代可是重要物资,关系着千万百姓的穿衣吃饭,的确值得重视。
  只是按道理八十年代假的农药化肥应该没人能够制造出来才是,这突然间说有人造假,还危害到了老百姓的利益,说实话真的是有些始料未及。
  “对了。这样重要的事情,你们俩怎么到我这来了。”刘星在回过神来后,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车子在半道上坏了,我们只能下来。”牛连芳道出了原因:“再加上我们调查取证被分到了硝石村,所以我们就来你这蹭吃蹭喝了。”
  “不错。”丁兰淡笑跟着点头。
  本来不想来的,但实在没地方去,也没有熟人。
  所以只能来找唯一认识的‘弟弟’刘星了。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这样调查取证有意义吗?”刘星忍不住吐槽道:“到时候打草惊蛇,让老屋村供销社的老板将假的农药化肥给藏起来,那你们岂不是白走一趟。”
  “不!绝对不会白走一趟。”牛连芳认真的说道:“毕竟据举报人的线索,这老屋村的供销社买卖假的农药化肥有好几年了,只要我们在村民的家中查到假的农药化肥,那老屋村供销社的肖老板绝对插翅难逃。”
  “我的意思是,你们还不如直接去老屋村的供销社查呢!”刘星提议道。
  农药化肥一般在村民家中是不会放太久的,因为受潮就会分解掉。
  也许在几十年后农民根本就不在意,但是在八十年代,这样的事情那是绝对不会允许发生,因为农药化肥太贵太贵了,都是按指标+票证+现金获得,其他的渠道根本就没有。
  这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为什么有捡狗屎这样一个职业。
  究其原因,那都是农药化肥是好多农民都卖不起的缘故。
  “老屋村的供销社早就查了,根本就没有证据,这次也只是走走过场。”牛连芳无奈回道。
  “而且供销社属于国营企业,有好多关系户照着他们,我们要想去供销社调查取证,那是难上加难。”丁兰跟着补充了一句。
  “这倒是。”刘星不得不承认。
  供销社在七八十年代可是最火的国企,养活的人那不知道有多少。
  谁要是动了供销社的利益,那肯定会有好多人站出来阻拦。
  也就是说,这次吴局长去老屋村调查取证,只怕是徒劳无功。
  难怪丁兰跟牛连芳会在半道上退出来找他,原来是深谙其中的内幕。
第92章 是福不是祸
  “对了,你家还有没有去年没用完的化肥啊!碳铵、磷肥都可以,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假的,到时候也好回去交差。”丁兰摸着吃撑的肚子小声问道。
  目前来说,樟木乡买卖化肥农药的就只有老屋村的供销社,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也不具备这样的资格,所以她才肯定刘星家的化肥,要是有的话,那就绝对是在老屋村的供销社买的。
  “好像有吧?”刘星也不敢确定:“那你们在厨房中等我一下,我去后院的杂屋找找。”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