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嘎子这样的话,含糊之中又明确,老板只好停下话来。
他们两人又继续探讨了一番,三嘎子了解了更多的信息。
他看天色已晚,就告别老板,急匆匆的向市里出发了。
他要赶在太阳落山前,落脚到市里旅店。趁着夜晚逛一逛夜市,逛一逛商场,了解一下市里图书生意的行情,为菲春下一步工作打一个好前站。
出租车很快进了市区,太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城市,给城市披上了一层色彩斑斓的神秘面纱,这座城市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妖艳风情。
低回的音乐已经不知不觉的钻进了出租车窗口,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正在风靡传唱,跌宕起伏。
路边小商贩的吆喝声四起,分不清究竟是音乐声音大,还是吆喝的声音大。
三嘎子先是在一家不大的旅店门前停了车。
他下车观望了一下这家旅店的招牌——“古都旅店”,四个字被门前的灯光照射的非常醒目。
他知道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这样浓厚的文化气息,想必这里的人们一定喜欢读书,喜欢历史,喜欢文化。
因此,这里也再次印证了他让菲春来此做图书生意,是何等的正确!
把出租车司机打发走之后,他没有急于去订房间,而是顺便在旅店附近的大街上溜达了一圈。
除了给菲春考察图书生意,他也想在市里开辟自己的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生意。
三嘎子懊恼的是,自己当年没有好好上学,一出门就是两眼黑。
现在想起来,要是多上几年学,多学点文化,多交些同学朋友,走到哪里都会有熟人出现,那该是多好的事呀!
来到市里,他根本不敢想,在这里会遇到一个熟悉的朋友。
因此,他干脆在街上溜达的同时,注意起旁边的茶庄和酒店来。
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除了大街上看到的,他还要了解人们都在关注一些什么事。
他在前面一家饺子馆跟前停下了脚步。他看到那里面多数是一些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客户。
他猜测那里可能做生意的人比较多,顺便可以多听听他们的说法。
于是,选择了一个前后左右都有人吃饭的地方坐了下来。
他不急于点菜点饭,他想尽可能多的在这里大坐一会儿,多听一些新消息。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秘闻
三嘎子以前在省城给大伯做图书生意的时候,除了和菲春谈对象,就是看书学习。
当时他看了不少书,其中就有一本关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书。
他记得胡雪岩年轻时就曾经以到茶馆喝茶为名,专门泡在茶馆里,听旁边一些社会名士及各地商家达人在一起交流生意的场景。
他这次来到纯潭市也想尝试一把胡雪岩的经历。
果不其然,他先是等待服务生的到来,其实就是想在这家饺子馆里多呆一会,倾听一些来自不同方便的相关信息。
在等待过程中,他先听到了左边两个年轻人的话题。
“不好说,我在新华街干了三年,效果不理想。”
“听说那里是老旧小区,以后会开发的。”
三嘎子听得糊里糊涂的。
当他还想听的时候,那两个年轻人已经站起来走到吧台跟收银员结账去了。
他想跟过去,继续尾随其后,看看他们是干什么生意的,又是在什么位置。
可是,他怕离开这家饺子馆里其他几个人。说不定他们身上会有更多更实用的信息。
于是,只好惋惜地把目光挪到了前面的那一桌子人,而任凭那两个年轻人轻快的离去。
“不行!不行!肯定不行!”
他刚刚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就听见前面争论得异常热烈。
倒底是什么事不行呢?
他排除饺子馆的各种噪杂声音,侧耳倾听下一个细节。
“我看行!”
他听到说行的是一个瘦高个子男人,身穿一件灰色风衣,头发略长,嘴里叼着一支细长的烟卷,看样子大约四十来岁。
“桥西区消防队对面就有一家,生意非常好。”
这个四十来岁的男人继续说道。
“嗯,大哥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实不错!”
另一个脖子上围了一个粉色围脖的大眼睛美女,睁着呼啦啦的大眼睛向大家介绍说。
三嘎子听得有些入神,他想急切的知道这伙人倒底说的是什么生意。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服务生来催他点菜点饭。
“先生,您要点什么饭菜?”
说完话,一张塑料封装的饺子馆菜谱已经大大方方的给三嘎子递在了手里。
“哦,哦!”
三嘎子张牙舞爪的接过一张塑料菜谱,心神还没有回过神来。
“看着上吧,看着上吧!”
三嘎子继续关注着对方说话,这边就用“看着办”来打发服务生。
还别说,关键的时候,就在一两句话上面。
尽管这里冷落了服务生,那边的谈话他终于弄明白了。
是什么呢?
真是无巧不成书。他们几个人就是谈书摊生意的。
三嘎子听得非常清楚,他们当中已经有人知道,其中一家书摊生意已经干了三年,收益还非常不错。
这伙人想在桥东的繁华地段再开一家。
听到这个消息,他兴奋不已。
当回过头向服务生点菜的时候,服务生早已经站在了其他顾客旁边,就连递到他手里的菜谱,也早已经被服务生拿走。
他想出声喊服务生,可是,又怕打断刚才的谈话,他又一次挪动了一下座位,尽力靠近前面的桌子。
三嘎子尽管其貌不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的脑瓜子非常好使,记忆力又非常好,所以,他已经把刚才前面一桌子人的谈话都一一记在心里。
什么街,什么号,他都刻在了脑子里。
等这伙人散去,他又想去听一听后面的和左边的,可是,这两个方向的人都已经换成了新一茬人。
他把服务生叫来,要了一碗汤面和一张烙饼,又要来一个荤菜,胡乱吃了一阵子。
在吃饭的时候,他又用心倾听了在位桌子上人的谈话。
“哎呀,这次口蹄疫真厉害,听说我们村的花豹子这次可惨了,损失了一个整数啊!”
在他右边的那三个男人,看样子是做生意的,一直谈论生意上的话题。
“说来也奇怪,按说闹猪瘟饲料应该降价,可是,我听说最近玉米又涨价了!我们村的一家饲料厂,不光加工饲料,还做期货交易。”
“什么是期货交易呀?”
其中就有人问道。
“好像就是在网上做买卖!”
另一个人插嘴说道。
“不错,就是网上买卖,我们村饲料厂,看着玉米价格活跃,听说人家本来收购了一车皮玉米打算发货做饲料,结果又涨价了,老板临时决定抛售出去,一下子赚了六万多块钱!”
三嘎子听得入了迷。
他今天又涨知识了,做生意又多出一条大道来。
这就是利用期货交易,网上买卖就能挣钱。
他兴奋的顾不上吃饭,他想一下子学会在网上做生意挣钱,他恨不得马上找一位高手来指导他学会网上期货交易。
他分析,现在不是闹猪瘟吗,我干脆回去后,把生猪尽快出栏,利用期货交易挣一次大钱。
吃晚饭,他赖在饺子馆不走,还想再听一听有什么好消息和新消息。
可是,他错了。
大凡吃得时间长的,多数都是饺子馆里的酒场人马,这些人大多都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除了吃吃喝喝,靡靡之音,玩玩女人,他们是不会在饺子馆大谈生意的。
他后来看到一个个东倒西歪的从饺子馆出来,只好起身算账走出饺子馆。
他现在的位置就是桥东区。
他刚才听说那个做图书生意的人说的位置,似乎距离这里不会太远。
于是,他向路人打问了这个位置的具体地址,得知步行大约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
他马不停蹄的急忙向路人指出的方向走去。
“等等,小哥哥等等!”
三嘎子走在纯潭市桥东区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城里人。
再加上刚才吃饭时听到的几个绝好消息,他的步子迈起来格外轻巧。
忽然从旁边传来女人甜美的声音,他扭头一看,一位身穿红棉袄,肩挎精致小包,满面笑容的美丽女子向他走来。
“小哥哥,要不要进店快乐快乐呀?这里有女生服务呢!”
女子委婉的告诉他,这里是享乐的天堂,是有女人特殊服务的。
说话间女子的手臂已经缠上了三嘎子的胳膊。
“在哪住都是住,何不跟我潇洒一回呢?”
女子又拉又扯的,说话间还夹杂着当地的淫话。
三嘎子差点被这名女子身上的香水味儿呛得吐出来。
他环顾四周,都是一片陌生人……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串亲
距离年底越来越近。
菲文听说哥哥文芳和弟弟文菲就要赶在年前回家了,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
她无法控制自己心中的喜悦,等家宁晚上下班进了屋,就告诉给他。
“我这么想,哥哥和弟弟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提前已经打来电话,我想回一趟娘家,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菲文说的是,这样好,万一准备不足,我们可以提前帮帮忙,反正现在我们有的是时间。这么一大家子人,春节团聚一次多不容易啊,要是准备不足就太过意不去了!”
对于菲文夫妇来说,他们之间的谈话聊天,几乎都是这样妇唱夫随模式。
结婚这些年来,家宁从来没有一次例外。
只要是菲文提出的问题,他第一时间就是服从,然后,千方百计去筹划完成任务。
什么样的男人最厉害,说实话家宁肯定是一个榜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像家宁这类男人,在外都是性格倔强,拒不认输,绝不低头,而对内对家庭对家人则是夫人说了算,并且一以贯之,从来没有跟夫人顶撞过一次,哪怕是心里不快的事情,他也会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然后,委屈自己,求得夫人欢心。
他们利用晚饭后的闲余时间,和钻进被窝里睡觉之前的时间,尽可能的多想一些,菲文娘家很可能缺少的东西,他们利用回家探望探望的机会,开车全部捎带回去,避免不必要的冤枉路,同时也避免了娘家人和他们夫妇的重复与浪费。
因为他们购置这些东西,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估计娘家的人还不会准备好。
这样的话,把购置的东西送回去,省得家人再次购买。
他们夫妇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就这样,第二天菲文就按照事先安排,提前做了各方便准备。
她要利用礼拜六休息时间去娘家走一趟,工作生活两不误。
“菲文,你猜除了我们俩和孩子们要去你娘家,还会有谁跟我们一起去?”
家宁神神秘秘的告诉菲文。
“咱妈咱爸也一起去吗?”
菲文非常兴奋的猜测着,眼睛直愣愣的盯着家宁。
“对,这次是全家都出动,声势浩大,咱们这样先打一个前站,爸妈说,等春节团聚的日子,一定不能落下他们,他们还要再去一趟哩!”
家宁笑起来也像他妈的弥勒佛一样,笑容憨厚可掬。
看得出家宁一家自上而下过得日子是多么的舒服和惬意。
礼拜五突然变了天,天上阴沉沉黑洞洞的,仿佛大雪马上飘落一般,显然已经到了天寒地冻的三九天。
第二天起来,果然地上已经被耀眼的白色世界所覆盖。
家宁及时跑到大街上,用脚搓了搓地面上的积雪,还好,只有薄薄的一层。
他临时改换了座驾,把一辆扶桑塔纳换成了一辆底盘较高的鱼尾客。
鱼尾客不仅底盘高,而且还可以多拉人。
他们早早收拾停当,一路向西北出发了。
二鬼子和黄氏接到了菲文一家要来的电话,心里更加紧张,自己家很多事还要做,还要具体准备,这四闺女一家一来,又把他们的计划打破了。
最起码这一天是干不了什么活了,而且还有精心伺候,陪吃陪喝陪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的到来,不得不把准备工作往后推迟一天。
不过,他们对于四闺女一家人的到来,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些年来,他们两亲家人,来来往往的并不太多,这样多来往,多交流也是难得的好事!
既然四闺女亲家都要来了,最起码也得把菲春一家人也请过来。
张开顺当过村干部回应酬,他的老伴来了可以帮忙做菜做饭,就是晨桥这个东西不好处理。
这家伙与菲春关系不好,而且喝酒成风,一喝就醉,一醉就闹事,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可是,人家孙局长要过来,而且他的二儿子家宁又和晨桥是同学,这样的场合能缺少晨桥吗?
他们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要把晨桥叫过来。
但是,前提条件是,先让菲春和张开顺给这个家伙打一个预防针,这次亲家的到来,绝对不能多喝酒,最起码要做到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杜绝他搅饭局出乱子。
到了那一天,菲春应该时时刻刻监督晨桥,提醒晨桥。
这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二鬼子和黄氏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总觉得晨桥这个女婿在酒场会惹出乱子来。
他们老俩又跑一趟张家,亲自叮嘱了晨桥一番,晚上这才睡了一个实在觉。
家宁驾驶的鱼尾客很快出了县城,隔着一层哈气,看到外面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孩子们处于好奇,凑到汽车窗户跟前,用热乎乎的小手擦拭出一片片玻璃,立刻惊呼起来。
“可以搭雪人儿啦!”
“能开雪仗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