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9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返回1998-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令他有些意外的是——他忽然看见葛良华身后跟过来的一个女人。
  这女人长相很英气,打扮也很干练,面部线条很明显。
  此时她跟在葛良华后面快步走来,脸上也噙着笑意。
  徐同道记得这女人。
  他记得当初葛良华介绍这个女人过来工作的时候,说过这女人是他以前班上的学习委员,但因为家境不好,初中之后,没有上高中,而是去念了中专。
  徐同道还记得这女人名叫白菁菁。
  目前应该算是葛良华在工作上的左膀右臂,工作能力不错。
  徐同道有些意外今天这女人会跟葛良华一起过来。
  但也没有多想,下意识以为自己之前给葛良华打电话的时候,这女人正好和葛良华在一起做事,然后就被葛良华随口叫过来了。
  葛良华的性格,他了解,总是改变不了大大咧咧的性子,有饭局的时候,葛良华会顺便叫上身边的朋友,有别的事的时候,葛良华也习惯顺便叫上身边之人。
  “让我猜啊?那行!那我猜猜看啊!你今天应该是刚从水鸟那边过来的吧?嘿嘿,是不是打算让我陪你吃饭啊?是不是?是大餐吧?嘿嘿。”
  已经快步来到徐同道近前的葛良华,笑呵呵地猜着,顺便掏出烟盒,给徐同道递了支烟。
  这烟竟然是……华子?
  档次提升不少啊!
  徐同道注意到这个细节,眉头微微皱了下,但很快又舒展开。
  心想:他在天云市这边开拓市场,平时难免与外人打交道,香烟档次提升一点,应该是为了利于工作。
  徐同道仍然没有多想。
  闻言,轻笑两声,对葛良华身后的白菁菁点点头,才说:“大餐可以有,不过,今天要你请客!”
  葛良华很意外地一斜肩膀,惊讶地斜眼看着徐同道,“啊?不会吧?小道!徐总!徐大老板,我现在可是给你打工的啊,你是大老板,你现在还要我请你吃饭?还是大餐?不会吧?我那点工资,还要养你嫂子和你侄儿呢!你跟我开玩笑的吧?哈哈……”
  徐同道耸耸肩,转身拍了拍身旁的大众车顶,“行啊!你要是舍不得一顿大餐,那这辆车我就给别人了,你可别后悔啊!”
  闻言,葛良华和他身后的白菁菁都是一怔,随即,葛良华马上反应过来,表情又惊又喜地看向徐同道身旁的黑色大众,“啊?你说什么?这辆车你、你要给我?真的假的啊?
  小道,你知道你哥我的,我会当真的啊!你信不信我一会儿真给你把这车开走了?”
  徐同道满脸笑容,对已经下车的戏东阳招招手,然后伸手。
  戏东阳轻笑一声,会意,上前把车钥匙放进他手里。
  徐同道随手就抛给面前眼睛发亮的葛良华,“拿着吧!这两年辛苦了,犒劳你的!暂时先当你们分公司的公车用两年,过两年,这辆车就归你自己了!”
  葛良华手忙脚乱地赶紧双手接过车钥匙,听了徐同道这番话,表情那真是惊喜不已。
  激动得脸皮都微微发红。
  连道:“好、好!太好了!够意思啊小道!你这出手够大方的,这么一辆车,你自己都没坐两年吧?这就给我了?那你以后坐什么啊?你真没逗我?”
  此时,徐同道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聚过来的谭诗已经笑吟吟地打趣,“你就踏实收着吧!小道这里不用你操心,小道马上就要换新车了!”
  “真的?换什么车啊?”
  葛良华心下一定,眼里又多了好奇。
  问话间,已经赶紧把车钥匙塞进他自己裤兜。
  “奥迪!”
  唐清含笑抢答。
  葛良华眼睛微微睁大,“奥迪?豪车啊?什么时候买啊小道?我都还没坐过奥迪呢!”
  “看你那点出息!”
  徐同道轻笑一声,对他摆摆头,“想坐奥迪,就跟我进去吧!”
  说话间,他已经看见汪兴等人从办公楼里出来,正在快步向这边迎来。
  于是,一行人过去与汪兴等人汇合。
  汇合之前,徐同道等人,就已经看见办公楼下停着的两辆黑色轿车。
  一辆是和徐同道之前座驾一样的大众,另一辆就是车标四个圆环、环环相扣的奥迪了。
  两辆车都是簇新的。
  还能看见车尾下面系着的红布条。
  看见那两辆新车的时候,徐同道就猜到那辆新大众,应该就是给汪兴准备的。
  看来汪兴还算有分寸,没有直接买两辆奥迪。
  一辆大众,十几、二十年后,虽然烂大街了。
  但在2002年,开出去还是不太跌面子的。
  和汪兴等人汇合后,葛良华听说那辆黑色奥迪就是徐同道的新座驾,当即就按捺不住,要了车钥匙,就去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座感受奥迪的感觉。
  这天中午,并没有真的让葛良华请吃大餐。
  也轮不到他请。
  因为汪兴这里已经安排好了午饭。
  席间,最高兴的人莫过于葛良华,显然徐同道今天给他的那辆车,仍然令他激动不已。


第573章 徐同道:我是来挖人的
  次日上午8时许。
  天云市第三建筑公司附近的枯藤老树咖啡馆,徐同道坐在二楼临窗的桌旁,静静地翻看着一本经济管理类的书籍。
  不疾不徐,仿佛他今天来这里就是为了喝咖啡、看书。
  不远处的另一桌旁边,坐着戏东阳和唐清。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名黑西裤、白色短袖衬衣的高大男子,臂弯里夹着一只棕色皮包,快步小跑过来。
  听见声音,徐同道的视线才离开书本,抬眼看去。
  然后面露笑容,起身伸手,“靳经理!慢点!不急,冒昧请你见面,打扰了!”
  高大男子满脸笑容,伸手与徐同道握了握,“徐总这是哪里话?难得徐总您还记得我,接到您的邀请,我可是非常荣幸的!要说打扰,也是我打扰您啊!呵呵。”
  此人名叫靳云飞。
  是天云市第三建筑公司项目部的一个副经理。
  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高大,精力充沛。
  之前,徐同道的西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的厂房、办公楼、食堂、内部道路,等等,都是由天云市第三建筑公司承建。
  而当时这位靳云飞就是负责那些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就是那个时候,徐同道认识的他。
  在与靳云飞打交道的几个月里,徐同道对此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工作热忱,相当欣赏。
  但也是那段时间,徐同道无意间察觉到这位靳云飞,在第三建筑公司混得好像有点不太好。
  貌似靳云飞被安排过来负责他那些厂房、办公小楼、食堂等等的建设,好像是被人排挤过来的结果。
  这个结论,徐同道是怎么得出的?
  有一次,他无意间正好听见靳云飞与人通电话,当时靳云飞没有看见他,其实徐同道当时也没看见靳云飞。
  两人都在卫生间。
  彼此之间隔着一个卫生间的小隔间。
  靳云飞与人通电话,说的话,好巧不巧,正好被徐同道听在耳中。
  那天之后,徐同道又有一次,与承建公司的一个负责人交流的时候,想到靳云飞,出于好奇,以及一点小心思,就顺口问了问靳云飞在公司里混得怎么样。
  当时那位负责人,可能也没多想,就随口跟他说了几句。
  其中有几句话,徐同道一直记在心里。
  他记得当时那人是这么说的:“靳副经理啊?呵,他运气不好!也算是他倒霉吧!我记得他当时进我们公司的时候,正好和咱们领导的外甥同期入职,论学历、论能力,靳副经理是没得说,但他没人家关系硬啊,人家是领导的外甥,难道不要升职吗?所以啊……呵呵,徐总你懂我的意思吧?”
  当时那人的话没有说透。
  但对徐同道来说,也算是说透了。
  领导的外甥,要升职,自然要比同期入职的同事表现得更优秀。
  哪怕仅仅只是领导口中的更优秀。
  所以,靳云飞应该是被打压了。
  这件事,徐同道听了,就记在了心里。
  他这次来天云市的第二件事,就是约这靳云飞见面。
  ……
  给靳云飞点的咖啡上桌了。
  两人寒暄几句,终于进入正题。
  靳云飞:“徐总,不知道您约我今天在这里见面是?”
  问的时候,靳云飞好奇地看着徐同道。
  徐同道放下手里的咖啡杯,开玩笑似的说:“靳经理的才干,我见过,很突出!所以啊,我今天是来挖人的,靳经理!考虑一下来我这里干吧?考虑一下?”
  靳云飞面色惊讶,眨了眨眼,“徐总,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徐同道笑容不变,“靳经理觉得我今天特意约你来这儿,就是为了跟你开个玩笑?”
  靳云飞眼里透着疑惑,“不是,徐总,我记得您的工厂是生产方便面的吧?您来挖我?我是学建筑的,呵,您挖我去干嘛呀?帮您生产方便面?这、这专业也太不对口了吧?不好意思啊徐总,我暂时没想过要跨行业跨得这么厉害,抱歉啊!”
  徐同道微微摇头,“当然不是请你去生产方便面,靳经理你也别急着拒绝。这么跟你说吧!我最近打算进入房地产行业,已经准备拿地皮,然后盖楼,但是我这里还缺一个帮我管这些事的负责人,待遇方面,你可以放心,肯定会超过你在第三建筑公司的待遇,如果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也都可以跟我提。”
  说到这里,徐同道就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目光烁烁地看着对面的靳云飞。
  靳云飞越听越惊讶,听着听着,眉头也慢慢皱起来,若有所思。
  等徐同道说完,靳云飞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好一会儿后,靳云飞正色问:“徐总,您真打算进入房地产行业?嗯……我能问一下,您是打算做一个项目呢?还是以后打算长期在这个行业发展?投资呢?”
  ……
  徐同道与靳云飞在这咖啡馆聊了两个多小时。
  最后,靳云飞还是没有答应下来。
  但徐同道也看得出来,靳云飞已经在犹豫了。
  说是要回去好好考虑几天,等真正考虑好了,再答复他。
  对此,徐同道表示理解,也没逼他当场表态。
  挖人嘛,有一个过程是正常的。
  真正的人才,哪有轻易就决定跳槽的?
  ……
  下午,徐同道等人就坐车回到水鸟市。
  到了市区,徐同道把谭诗和唐清送到集团总公司,他自己则继续坐车,和戏东阳一起回沙洲县城。
  他和戏东阳都有些日子没回沙洲了。
  这次回去,他先让戏东阳把车开到一家超市,下车和戏东阳进去买了一堆吃的、用的东西放进车里。
  然后让戏东阳先开车去他家。
  这个“他家”,是戏东阳家。
  戏东阳很意外。
  徐同道:“你也有些日子没回来了,回家休息两天吧!一会儿,我自己开车回家,可能会在家里待两天,走之前,我再叫你。”
  戏东阳想了想,笑了下,同意了,说了声“谢谢”。
  戏东阳下车的时候,徐同道从后备箱搬了些刚才从超市买的东西下来,给戏东阳拿回家的。
  戏东阳也没跟他客气。
  未久,徐同道独自开车回家。
  眼下已经是7月。
  上个月他弟弟高考期间,他工厂那边正是产品上市的关键时期,没能抽时间回来。
  眼下,他弟弟的高考早已经考完,他其实早就想回来看看了。


第574章 那么巧
  乡下出来的人,有些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比如:唠嗑。
  自从徐同道在县城买了房子,葛小竹搬来住也有两年了。
  这么长的时间,她和左邻右舍也基本处熟,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跟左邻右舍的小媳妇、老太太等人聊个天、唠个嗑。
  眼下这个季节,白天天热,她也只能在早晚的时候,与她们唠唠,其它时间太热了。
  唔,主要还是傍晚吃过晚饭以后,搬个小凳子,一边在巷子里纳凉,一边与同样出来纳凉的小媳妇、老太太唠嗑。
  因为清晨的话,她有家务要做。
  比如做饭、洗衣、扫地、拖地……等等。
  今天傍晚,也没例外,吃过晚饭,她又端着小凳子,顺便带上今天去菜市场买的毛豆,在院门口的巷子里,与人一边聊天,一边剥毛豆,两不耽误。
  此时和她聊天的有几个寂寞的老太太、两个老头,还有两个小媳妇,以及几个半大孩子。
  老太太们聚过来,纯粹是闲聊。
  两个老头……一个是其中一个老太太的老伴,另一个老头纯粹是因为没有老伴,所以来这里寻找乐子,打发时间。
  至于两个小媳妇?
  一个已经吃过晚饭,带孩子出来玩耍。
  另一个手里还端着饭碗,蹲在对面院门口,一边往嘴里扒饭、塞菜,一边乐呵呵地听着老头老太太们聊天,不时凑趣说一两句。
  好一副和谐的邻里氛围。
  很难说,这其中没有葛小竹的功劳。
  本来这条小巷里,傍晚时分是没有这样氛围的。
  但自从葛小竹与邻居们处熟了后,隔三差五在院门口与人聊天,慢慢的,加入她们聊天的人,就越来越多。
  渐渐的,连老头子也开始混入进来。
  后来,小媳妇、大姑娘、小屁孩,也越来越多。
  反正每天傍晚,小巷这一截的氛围,越来越像农村了。
  说起来,这也都是寂寞憋的。
  丈夫徐卫西已经失踪几年,葛小竹平时一个人陪着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女住在这小院里,多数时候,其实都找不到人说话。
  大儿子徐同道常年在外忙生意。
  小儿子话越来越少,自从上高中后,平时在家,除了吃饭、洗漱、或者上卫生间的时候,会出来一下,其它大部分时间都一个人窝在他自己房间里看书、做习题。
  女儿葛玉珠,虽然性情活泼,但她多数时间也是在学校。
  人到中年的葛小竹,平时除了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真的闲得慌。
  但自从跟邻居们熟了,特别是每天傍晚在院门口与邻居们唠唠嗑,她的心情倒是好多了。
  此时,一个老太太忽然关心地问:“哎,小竹啊!你家小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了吧?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